軍工行業研究與年度策略:聚焦飛彈、信息化、航發、軍機

2022-02-06 行業報告研究院

(報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證券,邱世梁)

1. 國防軍工:內生外延雙輪驅動,確定成長後來居上

1.1. 確定性高成長,內生+重組,內需+外貿,軍品+民品,將後來者居上

1、「百年變局」下,國防軍工確定性高成長。「備戰/2027/建設與第二大經濟體相 稱的強大國防」是既定方向,2021 年大額合同負債彰顯「十四五」高景氣。

2、未來幾年,國防軍工資產證券化、核心軍品重組上市預計將掀起新一輪高潮。中 船集團旗下公司已啟動重組,十大軍工集團重組預期將顯著升溫,關注中船集團、航天 科技、中電科、中航工業、航天科工、兵器工業等集團的重組進程。

3、中國主戰坦克、無人機、教練機、戰鬥機等產品在全球具備競爭力,外貿需求也 將逐步崛起。民用大飛機、民用航空發動機等民品的中長期需求,將延長需求周期。4、和鋰電、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指數相比,國防軍工指數 2022 年有望複製 2021 年 下半年風電指數的表現,後來者居上。

1.2. 規模效應+精細化管理,「小核心大協作」;主機廠業績彈性大

1、未來 5 年主機廠業績彈性大:規模效應/定價改革/股權激勵/大訂單/大額預付等多 重因素作用下,預估軍機主機未來淨利潤率有望從現在的 3-4%提升到 6-8%,航發主機未 來淨利潤率有望達到 10%。

2、上遊企業看好技術壁壘高、具備稀缺性的高溫合金、複合材料等細分領域。

3、中遊企業看好技術壁壘高、競爭格局好的組件級企業、發動機鍛鑄件、信息化核 心中遊等細分領域。

1.3.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將迎收官之年,股權激勵助推業績釋放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鼓勵股權激勵,推動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 2022 年將迎來收官之年,改革有望加速,相關軍工央企有望受益。

截至目前,已有近 30 家軍工央企旗下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權激勵。

1.4. 2022 年投資建議:下遊主機廠;高壁壘、競爭格局好的上中遊標的

看好飛彈/信息化/航發/軍機子行業:我國國防裝備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航空裝備 尤甚,各主要軍機數量差距對應「十四五」20%左右複合增速。飛彈/航發具備耗材屬性、 信息化受益於智能化/體系化作戰發展趨勢,增速在軍機增速基礎上有望更高。

1、下遊主機廠業績彈性大:中航西飛、中直股份、航發動力、洪都航空、中航沈飛、 內蒙一機、中國船舶。

2、高壁壘的上遊原材料和元器件、競爭格局好的核心中遊製造:中航重機、航發控 制、撫順特鋼、鋼研高納、西部超導、應流股份、利君股份、派克新材、航宇科技、三 角防務、航亞科技、中航機電、中航電子、鉑力特、圖南股份。

3、飛彈及信息化:紫光國微、火炬電子、振華科技、智明達、高德紅外、大立科技、 中國海防。

2. 國防軍工:確定性高成長,國企改革、股權激勵有望推進

2.1. 國防裝備加速發展是中國處在當前發展階段的必然需要

過去一段時間,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取得長足發展和進步。在經濟 領域,中國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 年國民生產總值 GDP 約為美國的 70%,是 第三名日本的約 3 倍,約等於第 3 名到第 6 名的總和。

展望未來,《「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給出了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國 發展的主要目標,即: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同時也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 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 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 泛深遠,世界經濟陷入低迷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圖深刻變革, 國際經濟政治格局複雜多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 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

這一階段機遇與挑戰並存,強大的國防實力是中國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2.2. 國防預算的穩步增長將為裝備放量提供穩健支撐

近年來,我國國防支出平穩增長,近 5 年複合增速為 7.4%。2021 年,我國國防預算 為 1.36 萬億元,同比增長 6.8%,顯著高於同期疫情影響下 GDP 2.7%的增長,彰顯了國 防投入增長的穩健性。確定的國防支出增長將為我國國防裝備的放量提供穩定支撐。

但同時,我國國防支出在絕對值上與美國依然存在較大差距。2020 年中國國防支出 為 2523 億美元,約為美國同期的 32%。兩國政府所公布的 2021 年國防預算,中國為 1.36 萬億人民幣,約為美國 7400 億美元的 29%。

世界各主要大國中,中國國防支出佔同期 GDP 比例和政府財政支出的比例也長期處 於低位水平。

中國的國防經費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從 2010 年到 2017 年,與國防武器裝備採購直接關聯的裝備費在國防經費中的佔比持續提升,2017 年 達到 41%。

綜合以上,我國國防支出佔同期 GDP、政府財政支出的比例在世界範圍內尚處於低 位水平,國防支出尚具有較大向上空間,國防支出的穩步增長將為國防裝備的放量發展 提供穩定支撐。

同時,裝備費在國防支出中的佔比也可進一步提升。裝備費中,目前與世界先進水 平差距最大的航空武器裝備又有望獲得超配。以上多重因素疊加之下,我們預計,「十 四五」期間用於軍機、飛彈等航空航天武器裝備採購的經費將以超越 GDP 和軍費增長的 速度快速提升。

2.3. 大額預付款提前鎖定「十四五」行業高景氣

2021 年中報,航發動力、中航沈飛、洪都航空財務報表中出現大額合同負債。截至 2021 年三季度末,航發動力資產負債表上合同負債為 230 億(2021 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的 125%)、中航沈飛合同負債 312 億(2021 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的 125%)、洪都航空合同 負債 68 億(2021 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的 159%)。

大額合同負債的出現或體現了進入「十四五」後,軍機、發動機等終端產品訂單模 式的變化:由此前的小額、低預付比例的訂單模式轉化為大額、高預付比例的訂單模式。

同時,截至 2021 三季度末,中航沈飛/洪都航空預付帳款也大幅增長。中航沈飛期末 預付帳款 242 億(2021 前三季度營業成本的 105%)、洪都航空預付帳款 51 億(2021 前 三季度營業成本的 118%)。

以上說明主機廠收到下遊客戶的大額預付款後,向產業鏈中上遊予以了轉移,加大 採購的同時,也使產業鏈中上遊受益於終端產品訂單模式的轉變。

主機廠大額合同負債及大額預付款的出現,體現了下遊客戶對航空武器裝備巨大且 迫切的需求,相關主機廠主力產品有望實現大批量的生產和列裝。

同時,國防裝備行業下遊客戶均為國家及軍隊,訂單模式的轉變或是一個行業性的、 整體性的政策,對於部分尚未收到大額預付款的主機廠及其供應鏈,我們預估其產品對 應的大訂單及大額預付只會遲到、不會缺席。這些大訂單將以極高的確定性提前鎖定「十 四五」期間行業的高景氣。

2.4.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將迎收官之年,期待股權激勵等改革

國企改革自 2015 年開始實施,「1+N」文件體系給出了頂層策劃,提出了「劃分國 企類別分類推進改革」等七大改革領域,為推進改革的進程,先後開展了「國企改革『雙 百行動』」等多項改革專項工程,從 2020 年起,多項改革專項工程統一在「國企改革三 年行動(2020-2022)」框架下。

2015 年,黨中央、國務院聯合下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是新時 期指導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航空工業集團是軍工央企改革先鋒,唯一入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商業 二類企業。為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航空工業集團制定了《航空工業改革三 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 年)》,明確提出 7 個方面 33 條 111 項改革舉措。

其中提到開展集團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打造「上市公司+」戰略;推動 3 家 上市公司引入持股超過 5%積極股東,推動航空主業上市公司實施核心團隊持股;打造若 幹市值千億的上市公司;穩慎開展混合所有制企業骨幹員工持股等改革任務。其他軍工 央企也均制定了自身的國企改革計劃。

截至目前,改革領域之一的股權激勵方面,軍工央企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已經先後實 行了 30 餘次股權激勵計劃,其中多個公司開展了諸如十年三期的長期激勵計劃、部分公 司已經實施了第二期、第三期股權激勵。

2021 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關鍵之一,2022 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 官之年。該背景下,預計軍工央企相關改革進程有望加速。

3. 國防需求大幅增長,主機廠業績彈性大

3.1. 國防科技工業核心矛盾轉移,加工製造產業鏈重要性提升

「十二五」、「十三五」見證了我國當前多款先進軍機型號的首飛和列裝,多款型 號在這一期間由研發轉入批產。

按照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布局,型號設計研發階段的工作科研院所承擔較多,主機 廠(上市公司)在這一期間主要承擔少量試驗臺份的加工生產任務。這一階段的核心矛 盾可以總結為「先進型號有無問題」,研究院所任務重。

進入型號批產放量階段,設計已經定型,研究院所需要參與的工作相對設計研發階 段減少,以主機廠為首的加工製造產業鏈在這一階段承擔的任務量大大增加。核心矛盾 一定程度上轉變為「先進型號高效、低成本放量問題」。高效:即滿足下遊客戶對先進 型號數量上的爆發式需求;低成本:即在裝備放量過程中不斷降低成本、最終實現終端 產品的階梯降價。

核心矛盾的轉移是當前國防科技工業發展過程中的顯著特點,以主機廠為首的加工 製造產業鏈重要性提升。為實現「高效」、「低成本」兩大目標,全產業鏈需要在「鏈 長單位」主機廠的組織下,在「擴產」、「提質增效」兩大主線方向上持續著力。

3.2. 下遊需求高增長,體系外民營加工配套中遊將額外受益

當前階段,面對下遊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全產業鏈「擴產」是行業發展的階段性主 導因素,「保交付」是第一目標。產業鏈不同環節「擴產」的方式也略有不同。

「擴產」主線牽引下,全產業鏈業務規模都在顯著提升。相較之下,以下兩個領域 有望享受到超越行業整體增速的額外拉動:

1、中遊民營加工配套企業,享受「小核心大協作」背景下主機廠加工量溢出效應;

2、原材料環節,高溫合金領域,尚有較大國產替代空間。

3.3. 「提質增效」利好中下遊國企,中上遊需關注核心壁壘

「擴產」是當前階段行業發展的主導因素,「提質增效」將是下一個階段行業發展 的主導因素。兩大主線因素將在相互交融中逐漸轉化。

對於軍機、發動機等終端產品,其售價,簡單的可以分解為原材料成本、各環節加 工製造成本、各環節利潤之和。要實現提質增效、階梯降價,就要在這三項組成元素上 進一步挖潛。

終端產品價格=原材料成本+各環節加工製造成本+各環節利潤

目前,「各環節加工製造成本」是產業鏈降成本的主要方向,在這一背景下,主機廠(及部 分中下遊國企)將受益:

1、規模效應、學習效應此前在中上遊部分企業中已經顯露的相對充分,但主機廠由 於其所處總裝環節的技術複雜性、在產業鏈上所處位置導致的生產傳導上的滯後性,其 規模效應、學習效應的顯現的尚不如上遊充分,整體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2、定價改革最直接受益者為下遊主機廠;

3、股權激勵對主機廠(及部分中下遊國企)的提質增效效果相較於中上遊可能更為 顯著;

4、「十四五」大訂單及相伴隨而來的「大額預付款」最直接受益者也是主機廠。

定價機制改革打開了此前 5%的固定利潤空間,洛馬等西方先進標杆企業淨利潤率約 為 9~10%,我們預估,我國軍機主機廠未來淨利潤率有望達到 6~8%,航空發動機主機廠 未來淨利潤率有望達到 10%。

對於中上遊企業,在「提質增效」因素的驅動下,需要關注企業的核心技術壁壘。

中遊企業中,技術壁壘大體上由高到低的順序為:能夠進行發動機單元體/飛機部裝 級別交付的組件級企業,航空發動機熱端零部件加工生產,發動機冷端零部件,信息化 核心中遊及飛機零部件的加工生產等。

上遊企業中,看好高溫合金領域,技術壁壘較高,具有較大國產替代空間。其次是 複合材料等細分領域。

4. 2022 年重點投資賽道:飛彈、信息化、航發、軍機

4.1. 看好飛彈、信息化、航空發動機、軍機四大細分領域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加速武器裝備升級換代 和智能化武器裝備發展」,這一要求是基於目前我國武器裝備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依然 存在的差距而做出的。

根據公開資料,以美國為例:我國各類型陸軍裝備數目約為美國的 85%;各類型海軍 艦艇數目約為美國的 98%(但航空母艦/直升機母艦/驅逐艦等大型艦艇相對偏少);各類 型軍機數目僅約為美國的 29%。航空武器裝備的差距在海陸空三軍中最為明顯。

除卻總量差異,中美在軍機結構上也存在明顯差距:殲擊機領域,美國二代機已經 全部淘汰,我國二代機依然佔據半壁江上。軍用大型飛機領域,我國缺乏戰略轟炸機, 大型運輸機/特種飛機佔比偏低。直升機領域缺乏重型直升機。

軍用飛機是作戰平臺,以其增速為基準,預計飛彈、信息化、航空發動機三個子行 業的增速將進一步超越軍機:

飛彈子行業:飛彈具有很強的耗材屬性,相較於作為作戰平臺的軍機,飛彈需要大 量儲備以備戰時所需。同時,當前實彈化的訓練模式也增加了對飛彈的需要。

信息化子行業:上到整個作戰體系、下至新式軍機/飛彈/艦艇/地面兵裝等各種類型武 器裝備,其電子化、智能化程度均在顯著增強,信息化系統除了隨著武器裝備數量的增 長而增長外,其在武器裝備中的運用和價值佔比也呈上升趨勢;

航空發動機子行業:除軍機初始裝配外,還需要考慮整個軍機生命周期內的換發需 求以及維修需求,當前實戰化訓練背景下更是加速了對發動機的損耗。

綜合以上,預估「十四五」期間,當前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最大的航空武器裝備將 獲得顯著發展,軍機子行業複合增速將超過 20%。

飛彈、信息化、航空發動機等子行業 增速將受益於耗材屬性/智能化作戰趨勢/實戰化訓練等因素,增速較之軍機更高。

4.2. 軍機主機廠:稀缺標的,未來業績彈性大

現代戰爭裝備重點,板塊高速發展帶動行業成長。我國空軍具備悠久的發展歷史, 過去由於技術及軍費等因素髮展較晚,隨著近些年國家大力研發的不斷投入,多款第四 代最新型戰鬥機/運輸機/直升機/特種機逐漸批產放量;考慮到現代戰爭中搶奪制空權作為 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十四五期間航空裝備多家主機廠有望迎來大發展,作為行業總裝 下遊促進產業鏈共繁榮。

軍用飛機總體分作七大類。軍用飛機在國防軍工行業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現代 戰爭的標誌之一即是搶佔制空權,因此擁有先進的、成規模的軍用飛機是一項緊迫的任 務。依據飛機用途,軍用飛機主要分作七大類,分別是戰鬥機、武裝直升機、教練機、 運輸機、特種飛機、加油機、無人機。

當前我國軍用飛機與世界先進水平尚存在較大差距。根據《世界空軍 2021》統計顯 示,我國作戰飛機僅佔美國的 58%,運輸機佔美國的 28%,直升機佔美國的 17%,其他 特種飛機型號也均有較大差距。

中美差距對應 3.6 萬億整機市場空間:在強軍強國基本政策不改的前提下,我國聚焦 實戰演練、配置新一代飛機列裝有望大幅提升列裝規模,多種下遊主戰型號有望在十四 五期間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基於中美之間各主要類型軍用飛機的數量差異,簡單測算為 補足差距所對應的軍機市場空間有望接近 3.6 萬億。「十四五」期間複合增速超 20%。

國防裝備當前首推主機:(a)「營收增長+利潤率提升」,主機業績彈性大:規模效應/ 大額預付/定價改革/國資委鼓勵股權激勵/產業鏈成熟過程中配套成本下降,多因素助推主 機廠盈利能力向上。(b)主機廠確定性高,把握主機節奏建議要有「前瞻性」:產品放量具有高確定性/計劃性;主機廠所處環節具有高確定性,高確定性下主機廠節奏有望提前 演繹。

4.3. 發動機產業鏈:技術突破+時代需求,軍民接力驅動成長

發展航空發動機產業是大國崛起的必然選擇,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起步偏晚、道路 曲折,長期以來先進型號依賴進口。航發集團成立、兩機專項實施,飛發分離、自主研 制,目前在役及在研型號覆蓋我國各類型軍、民用飛機需求。先進軍、民用發動機的技 術突破與時代、國家的戰略需求相契合,前後接力驅動我國航空發動機全產業鏈邁上一 個新臺階。

航空發動機產業鏈中短期著眼周邊局勢國防安全帶來的需求增長;中長期高度關注 航空發動機在國家產業升級中的巨大經濟帶動效應、航空發動機衍生技術及工藝在其餘 領域的新應用。

以《新時代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力爭到 2035 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為牽 引,假設到 2035 年,我軍各類型軍用飛機裝備數目與美軍當今裝備數量及已確認訂單數 量之和保持一致,據此預估各類型飛機裝備數目及所需的航空發動機市場空間。

據此測算,從 2021 ~2035 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整機市場總規模為 14,898 億元人民幣、 年均 993 億元人民幣。其中新增軍機初始採購需求和存量及新增軍機換發需求大體各佔 一半。按飛機種類,殲擊機、運輸機及加油機佔比相對較大。(詳見我們的深度報告《航 空發動機:技術突破+時代需求,軍民接力驅動成長》)

4.4. 信息化: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

國防信息化是現代化信息戰爭的必然走向。國防信息化是將目標探測跟蹤、指揮控 制、火力打擊、戰場防護和毀傷評估等功能實現一體化,將聯合指揮中心和各軍種之間 形成一體化作戰能力,提升軍隊核心戰鬥力,是現代化信息戰爭必不可少的建設環節

我國信息化現狀:總體裝配不足,「三步走」計劃推進建設。我國軍隊信息化建設 起步晚,總價值佔比小,海軍艦船電子信息系統佔設備系統總價值低於 30%,軍機航電系 統佔製造成本近些年成直線上升趨勢,佔總研製成本的 30%-40%,軍用電子元器件核心部分基本實現 70%國產化,全行業總體進展較快,但離目標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根據我國國 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到 2020 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 進展,到 2050 年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我國信息化水平提升空間巨大,相關產業存在 海量盈利空間。

武器信息化佔比不斷提升,國產替代共促多品類產品大需求。軍工電子元器件產業 鏈上遊為多種類型的電子材料,中遊構成有源器件(主動元件)和無源器件(被動元件), 下遊依據產品性能、參數、用途等不同分類,生產製造成二極體、傳感器、集成電路、 電容器、電阻器、電感器、濾波器、連接器、變壓器等多種產品,廣泛應用於導航、導 引、通信、控制、遙感設備中,未來有望顯著受益於武器裝備信息化佔比提升+國產替代 率提升,多品類需求獲得高增長。

軍工電子:充分受益於下遊裝備需求加速,分享行業長期成長紅利。軍工電子元器 件作為軍工整體行業最上遊,其通用化程度高、下遊應用範圍更廣,頭部元器件企業訂 單不依賴於個別客戶/型號裝備,能完整充分反映出下遊行業需求整體情況;我國軍用連 接器市場近 10 年複合增速 11%,軍工多層陶瓷電容器市場近五年複合增速 21%,均從不同層面印證了軍用電子信息設備的旺盛需求。未來裝備總體放量+單體信息化佔比提升雙 重利好,進一步拉動業績提升。

4.5. 飛彈產業鏈:軍工「耗材」,三軍建設加速配置需求

全方位戰略主動權凸顯飛彈地位,實戰演練+三軍建設加速配置需求。飛彈武器是由 飛彈彈體、彈藥、導引頭、發動機等構成的,能獨立執行作戰任務的武器系統,從多場 近代信息戰爭可知,飛彈以其優異作戰性能,在戰爭防禦攻擊中重要性愈加凸顯。我國 現役飛彈整體技術實力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但裝備配置數目較低,與美國等有較大差距。我國成立的人民解解放軍火箭軍,該軍種主要由以飛彈為核心的攻擊和防禦體系組成, 進一步表明飛彈工業在我國軍工產業的重要性。

20 世紀 90 年代的幾場局部戰爭中精確制飛彈藥的使用比重逐漸達到 70%以上,飛彈 便是精確制飛彈藥的主要類型之一,在今天世界各國軍事力量中佔據極其重要的位置。根據不同的性能特點,飛彈可有多種分類方式。

我國飛彈裝備體系健全,性能世界領先。中國飛彈技術從 20 世紀 50 年代起步,經 過從仿製到自主研發的過程,目前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具備完備飛彈體系:包括戰 略飛彈東風系列(地地彈道飛彈)、巨浪系列(潛射飛彈),戰術飛彈紅旗系列(地空 飛彈)、長劍系列(巡航飛彈)、鷹擊系列(空艦飛彈)、霹靂系列(空空飛彈)、長 纓系列(反潛反艦飛彈)、紅箭系列(反坦克飛彈)等。

紅外製導用於中近程飛彈,隨空空/空地/地地類飛彈列裝不斷放量。紅外製導技術是 利用紅外探測器捕捉和跟蹤目標輻射能量來實現尋的目標的指導技術,因其抗幹擾能力 強,精度高、性價比高等優點,在現代中近程飛彈中佔據重要地位,作為精確指導的一 部分大規模應用。

雷達制導用於中遠程飛彈,導引頭核心零部件價值量大。主動雷達制導及相控陣技 術等的發展和應用,使得新型號遠程飛彈在攻擊範圍及抗幹擾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 破,是實現目標精確代際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據《飛彈武器的低成本化研究》報告顯示, 多款雷達制導系統價值量佔比超 20%,今後相關產品有望批量配置於火箭軍及空軍掛載。

「十四五」期間,隨著新型武器裝備的快速上量和「實戰化訓練」的消耗加劇,預 計飛彈需求將會顯著提升:

1、新型海、空武器裝備快速放量帶來的新機配套需求。從「十三五」開始,新型武 器平臺(艦船、航空)持續上量,飛彈作為武器平臺的配套裝備也需相應增加。且相對 於武器平臺的增長,飛彈作為武器平臺上的一種「消耗品」,需要有相應儲備,從而帶 來更大的需求。

2、實戰化訓練背景下對中小型飛彈消耗量的增大。2014 年 3 月,中央軍委印發《關 於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首提「訓練實戰化」。此後,中央軍委等又多次 強調「聚焦備戰打仗」「實戰化訓練」。「實戰化」已經是目前我國事訓練的指導思想。「實戰化訓練」將帶來彈藥消耗的加劇:

2019 年 2 月,解放軍報報導:東部戰區某旅「2018 年槍彈、炮彈、飛彈消耗分 別是 2017 年的 2.4 倍、3.9 倍、2.7 倍。」

2021 年 6 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2021 年上半年「各部隊開訓即掀起練兵 熱潮,突出按綱施訓打基礎,堅持實戰練兵強能力,與往年同期相比,全軍彈 藥消耗大幅增加,高難課目訓練比重持續加大,部隊訓練質效穩中有升。」

基於以上,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或將逐漸迎來飛彈需求增長的高峰,嵌入式 計算機是制導系統核心部件,未來十年有望跟隨制導系統快速上量同比增長。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在看"吧~

— THE  END —

研報在投資和研究中,作用巨大,一篇優質量的研報往往是由能力出眾的機構分析師凝練專業知識和行業見解匯聚而成,因此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專業的投資者往往會閱讀海量研報,從中判斷投資機會。對於單個投資者來說,想從研報中獲取投資機會很難。2020年賣方分析師寫了超16萬研報,平均每天產量高達700餘份。研報不僅數量多,而且每份動輒二、三十頁,各種拗口的名詞讓人頭大,即使專業投資者,單人篩選研報已經非常繁瑣,更不用說跨行業篩選投資機會。基金經理篩選股票,背後也是由專業團隊研究支持的。所以我們建了知識星球,每日篩選出最具有投資機會的幾篇研報,讓你享受投資經理般的待遇。識別下面圖片二維碼即可進入!

相關焦點

  • 2021年軍工行業策略分析
    軍機:戰鬥機、運輸機、直升機、無人機、發動機產業鏈相關標的,航發動力、航發科技(發動機),光威復材、中簡科技(碳纖維複合材料),鋼研高納(高溫合金),寶鈦股份(鈦合金),愛樂達、利君股份(軍機零部件)等;航天:航天電子(測控+無人機+彈),航天電器(連接器),中國衛星(衛星總體設計製造),海格通信(北鬥);信息化/自主可控
  • 2021年軍工行業:三「軍」過後盡開顏
    博重組、賭注入的投資策略風險提高,資產注入的隱含期權價值下降,「殼」的價值也大幅縮水。⑤ 軍工行業估值高嗎?軍工行業業績增長確定,同其餘行業比較優勢明顯;當前估值尚未泡沫化,且可通過中高速增長得以消化;資產注入的隱含期權依然存在。⑥ 軍品會降價嗎?
  • 軍工行業深度報告:三「軍」過後盡開顏
    二、軍工行業需求側變化① 練兵備戰的緊迫性:實戰化訓練導致耗損增加,備戰帶來武器裝 備快速提質補量;② 軍改結束後增長的恢復性:改革接近尾聲,需求補償增長;③ 信息化、現代化、智能化的必要性:軍工行業藉助「三化」,將迅 速彌補代際差,在部分領域實現反超甚至領跑;④ 自主可控的必然性:軍工行業具有天然的自主可控屬性,當前局 勢倒逼自主可控提速
  • 【尺度】中國軍工行業基本分類:十二大軍工集團產業介紹
    :軍工匯,文:阿晨軍工行業是國家安全的支柱,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為國家武裝力量提供各種武器裝備研製。以2016年8月28日中國航發集團成立為標誌,中國大型軍工企業集團已達12家。巧合的是,這12家軍工企業均為"雙胞胎「企業,即同一領域裡的兩個企業,且多為同「卵」。目前中國軍工行業的基本分類主要有六大類別,即:核工業、航空工業、航天工業、船舶工業、兵器工業、電子信息這六個大類別。
  • 【龍馬研究】國防軍工:「十四五」期間將步入高景氣周期
    此外,信息化戰場環境要求通信系統集成化發展,主戰裝備信息化程度普遍提升。這將從需求端為軍工專網通信行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單兵通信設備普及率將提升,拉動軍工通信行業需求。單兵通信系統是以數字通信為基礎使部隊的指揮控制、情報偵、預警探測信息用和信息對抗一體化,武器裝備智能化。
  • 軍工核心資產和基金清單!一文盡收
    5、數量規模是飛彈武器形成有效戰力的必要條件,在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從實戰需求出發國內亟需補充新一代飛彈武器的儲備量。6、據安信證券報告,從目前了解的情況,在備戰策略下,「十四五」軍工各領域訂單十分飽滿,飛彈航天特種裝備訂單可能是「十三五」的3-5倍,年均複合增速30%以上。
  • 深度剖析軍工產業十大變化,「賽道+卡位」把握歷史性機遇
    變化 3,軍隊組織:史上最大一輪軍改已經完成,為裝備批產、採購奠定基礎。變化 4,採購模式:「年度滾動採購」轉變為「批次合併、大單採購」。變化 5,軍工訂單:「小批量建設」升級為「預計 7 年高增長高景氣度」。變化 6,公司供給:軍民融合深度推進,一大批盈利能力強的軍工上市公司湧現。
  • 軍工高景氣度,北向資金增持軍工概念股名單曝光!
    在國產替代、裝備信息化、先進武器列裝浪潮席捲下,軍工發展基石較為穩健,未來成長確定性高。「我國國防建設三步走戰略正全方位落實,2027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 軍工股連續上漲的核心邏輯是什麼?軍工板塊該如何投資?
    我今天用的題目是三「軍」過後盡開顏,題目用的是毛主席的詩,題目一方面是想描述過去軍工行業的情況,以及目前的周期現狀,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們軍工行業二級市場行情的描述。比如航空工業,航發都在搞「小核心,大節奏」,我們把很多配套業務越來越多的向民營企業轉移。3、軍內向軍外轉移。以前我們軍內的科研機構,包括高校,都會承擔一部分的生產任務,目前已經全面停止了這些經營性業務,以前軍內的生產性任務也向軍外轉移。這三方面的轉移其實給了民營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
  • 軍工核心賽道!
    關於第二點邏輯,補充兩個新事件:1)之前有消息稱成飛的J-20機型採購降價20%,市場有聲音認為這可能意味著軍工行業也會出現像醫藥行業一樣的集採壓價,軍企盈利能力將受到影響。第二,從品種來看,受益於十四五加強練兵備戰以及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的消耗品、信息化等方向未來成長性將更高,包括飛彈、無人機、戰鬥機、發動機等方向。附 近期軍工相關文章:11月19日《有個新邏輯!》,解讀了新採購協議對軍工行業的影響;11月30日《軍工裡的快消品!》,詳細解讀了軍工另一個重點消耗品——無人機產業鏈。
  • 2021年軍工行業深度報告
    在1970年到2020年的50年間,有36年該指數漲幅超過了市場(以S&P 500衡量),50年中有38年軍工行業指 數收穫了正收益率。在過去的50中,這些軍工企業組成行業指數的收益率達到了 25402.20%,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增長率只有4090.64%,軍工行業跑贏市場接近 20000%。
  • 【國盛軍工 | 深度】航天電器:軍工連接器龍頭,智能製造煥發新機
    點擊上方藍色「毅軍凸起」,關注國盛軍工公眾號【國盛軍工:張潤毅/張高豔/陳鑫】軍工電子元件領軍企業,智能製造再煥新機,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雖然個別年度經營波動較大,但近五年兩家子公司業績複合增速均保持高增長。2018年度貴州林泉淨利潤下滑是因為貴州林泉在2018年吸收合併蘇州航天林泉電機有限公司,由於蘇州林泉存在未彌補虧損所致。
  • 軍工:內循環加速景氣度上行
    從需求端來看,國家大力支持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空裝列裝缺口大、海裝軍費預算結極性傾斜、陸裝加速機械化換裝、國防整體信息化亟待加速、軍工國產化生產丌可或缺)+軍費持續穩定增長+軍貿持續向好。「十四五」是我軍在基本實現機械化後加速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階段,2021年開篇之年有望成為驗證「十四五」行業拐點的重要節點。
  • 【國君軍工】國防部回應美轟炸機飛越南海|韓國暫停部署薩德|長徵8號披露進展@20170609周五行情回顧與要聞速遞
    點擊右上方藍色字「毅軍凸起」,關注國君軍工公眾號
  • 軍工行業蓄勢已久 6股潛力無限(名單)
    尤其是在在重大項目和工程規劃方面,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將成為三大主攻方向;政府將以打造創新示範區的方式,推進先進技術和產品在軍事領域的應用;而基於產業趨勢、市場空間及技術儲備等維度考慮,看好海洋信息化、北鬥導航、衛星通信等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前景。此外,十三五規劃還重點提出加強國防海邊基礎設施建設,以應對我國周邊海上安全形勢,從而帶動海洋防務信息化領域的新技術發展。
  • 這個行業是寡頭壟斷逐步增強的過程!
    解讀:其中第四點指出了我國「國防實力與經濟實力還不匹配」,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國防實力與之相比還不匹配,這與我國國際地位和安全戰略需求還不相適應;主要體現在軍費支出的規模、佔比及增速的角度上來看,我國都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這將意味著我國國防軍費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預計十四五期間國防建設將迎來新一輪加速發展。
  • 軍工產業排頭兵,軍用飛機更新列裝迎高峰
    隨著我國軍機換裝列裝提速再疊加發動機國產化比例不斷提高,中國航發集團的正式成立,以及「兩機」(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的正式啟動,我國航空發動機將走向國際先列水平。整機廠:分工明確,各類軍機有固定廠商整機生產行業,中國飛機製造廠分布呈現集團化、規模化、主體化、分類化的特點。
  • 軍工企業:如何跨越戰略與執行的鴻溝!
    很多軍工企業雖然結合戰略很多軍工企業都建立一套以KPI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但是很多軍工企業的戰略執行聚焦點錯位,一把手更關注總體戰略的分析和制定,對戰略執行往往聚焦不足,各個層級在討論和制定戰略執行策略的時候,「打折藏私」的現場嚴重,為自己留足後路。各個部門的KPI和個人PBC並不能完全體現戰略執行的狀況。其次,戰略宣貫不足,各級員工對戰略規劃理解不足,難以達成共識。
  • 【國君軍工】中國首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解析度超國際最高水平|C919再獲新訂單|20170613周二行情回顧與要聞速遞
    點擊右上方藍色字「毅軍凸起」,關注國君軍工公眾號【中國首臺微波光子雷達誕生解析度超國際一個數量級】【中國太陽能無人機完成兩萬米高空飛行創造歷史
  • 【長知識】中國軍工發展史
    1999年,在國家原五大行政性軍工總公司基礎上組建十個軍工集團公司。2002年,中國軍工企業實現扭虧為盈。2003年,軍工企業開始股份制改革,部分企業開始謀求上市。十大軍工企業中核集團(CNNC)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1999年重組成立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空間站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飛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