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劇評|《軍工記憶》:為國鑄劍的軍工情懷

2021-02-21 央視紀錄

這是一群並不為觀眾熟悉的人們,然而,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卻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他們就是軍工人。

紀錄片《軍工記憶》(第二季)選取了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工作的軍工人為採訪對象,講述了武器裝備研製背後的故事,表現了老一輩軍工人曾經為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無私大愛的軍工情懷。

《軍工記憶》(第二季)裡向觀眾展現的,除了氫彈這樣的「定海神針」,還有像直10武裝直升機、05式兩棲裝甲車族、054飛彈護衛艦、殲11系列飛機、95式槍族等,都是為維護國家安全。這些大國重器的價值,沉澱著無數軍工人畢生的心血、精力以及他們對國家的情感。

武器裝備是一個民族用來披荊斬棘、擊破長空的劍,是我們民族的牙齒。《軍工記憶》裡的這些武器裝備可以樹大國形象,立大國之威,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重要的符號化表徵。我們擁有了自主研發、擁有核心技術的智慧財產權,在軍工技術的核心領域不再受制於人。

在紀錄片《軍工記憶》裡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滿腔的熱情,強烈的使命感,鑄造大國重器利器,奠定國家安全發展基石,孕育了代代相傳的血脈基因和精神財富。

《軍工記憶》(第二季)第一集中的于敏,原本在原子核結構領域的研究已經很有成就,當組織安排他擔任氫核理論組的組長時,他二話沒說,就投入我國第一顆氫彈科研工作之中,就因為四個字:「國家需要!」

在整個《軍工記憶》(第二季)中,給我們印象深刻有很多對比性敘事。

從無到有。紀錄片講述了中國武器裝備研製是如何實現零的突破。比如,氫彈核心技術,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是在完全沒有外援的條件下,攻克關鍵技術難關,實現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從弱到強。紀錄片表現了我們的武器裝備研製如何實現技術更新以及跨越式發展。95式槍族研製團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最後製造了有很多技術指標都領先世界軍工技術水準的新一代槍族。

最強烈的對比敘事,還在於《軍工記憶》(第二季)將研究困境的前提條件與最終達到科技前沿的效果對照,生動反映軍工人能吃苦、能打科技硬仗的工作作風,讓觀眾深刻理解他們身上所蘊藏的科技智慧。比如,原本研發基礎較為薄弱,而直10武裝直升機的研製團隊,最終實現中國專用武裝直升機研製技術突破。

在觀眾分層中,本來就有一批軍事愛好者,他們探尋世界各國的先進武器信息,並樂此不疲。中國軍工產品,更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談資。通過全景展示武裝直升機、兩棲作戰的裝甲車、先進的飛彈防衛艦、殲11戰鬥機、95式槍族等武器裝備的研製歷程,激發了受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軍工記憶》在向我們揭秘這些武器裝備研製歷程的同時,反映了它們背後那些軍工人「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

由於工作需要,軍工人的工作、身份都需要向外界保密,甚至向妻兒父母都不透露。片中的很多場景拍攝於遠離都市繁華的偏遠地區,甚至是杳無人煙的大漠、戈壁。

兩彈元勳于敏在完成氫彈研製任務28年之後才解密自己的身份,就連他的妻子都感嘆說:「老於原來是搞這麼高級工作的!」這些充滿了戲劇性的揭秘敘事,讓人深刻感受他們特殊的人生脈絡。

對於回憶性敘事的紀錄片來說,鏡頭資源相對匱乏,畫面往往單一、枯燥。片中很多反映科研攻關的工作場景,以靜態為主,本來動作感不強,這對於影像表現所需要的動感、節奏感來說,無疑是一個難題。但本片創作者通過巧妙的鏡頭設計把大國重器研製背後的故事講得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引人入勝。其最根本的敘事技巧就在於紀錄片導演對題材內容的變奏處理。

變奏方式一,靜態鏡頭的動感化。以攝像機的運動,如移、搖、推、拉等方式,將一些靜物拍成動態,人為地加強其動感。

變奏方式二,鏡頭的精短處理。每個鏡頭在足夠傳達信息所應有的時間外,儘可能不留多餘的時長。

變奏方式三,人物活動多呈現特寫、近景。刻畫人物的表情,通過眼神、動作傳達細膩的人物情緒,具有教科書式的近景系列的鏡頭運用技巧。

變奏方式四,人物採訪的同期聲處理以短促、精要為主,使節奏加快。捕捉人物採訪中極富感染力的表情、動作,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同期聲的沉悶感。如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原所長倪先平的採訪構圖,以特寫、近景為主,通過用光、色彩的陪襯,突顯了人物源自心底的堅毅。

在處理更多的靜態信息時,該紀錄片導演注意將靜態與動感交錯,以達到動靜結合,節奏起伏。同時,通過故事化、戲劇化的敘事設計,以強化其內在的動感,配合以上所說的外在節奏,形成該片內外節奏的共振,從而使受眾的觀看變得輕鬆、舒暢與愉悅。

時間限制敘事模式往往是電影、電視劇等虛構影視作品運用比較頻繁的技巧,也就是事件或問題的解決限制在一個確定的時間裡,當敘事一步步地接近截止期,也一點點地強化故事的緊張感,製造懸念。

《軍工記憶》(第二季)多次採用時間限制的敘事模式。05式兩棲裝甲車族於2003年5月已經完成諸多的科技攻關之後, 可此時「距離212工程的截止時間僅剩一年」,但「最重要的航速指標」還沒有實現。在這裡,給後面的故事講述中的強力的時間限制做足了鋪墊,讓觀眾陡生緊張情緒,也迫切希望知道最後的結果的收視預期。

《軍工記憶》通過講述故事,回眸歷史、情景再現,真實再現了一代代軍工人畢生奉獻國防科技工業的自豪感、榮譽感,真實呈現了當代軍工人傳承精神,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的使命感、責任感,讓觀眾走近軍工、了解軍工,唱響了全社會同心共鑄中國夢的主旋律。

相關焦點

  • CAN 獨家 紀錄片《軍工記憶》即將在央視播出
    >7月27日起每晚8點黃金時段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紀錄片聚焦國防科技工業重大裝備型號研製歷程,向一直以來默默無聞的幾代軍工科研人員致敬。據了解,此次播出的《軍工記憶》系列電視紀錄片包括《殲-10戰鬥機》、《空警2000預警機》、《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巨浪一號潛地飛彈》、《紅箭8反坦克飛彈》、《052型飛彈驅逐艦》六集。每集時長約50分鐘。
  • 【行業快訊】紀錄片《軍工記憶》將登陸央視 講述中國軍工逐夢之旅
    記者24號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了解到,即將在央視播出的6集電視紀錄片《軍工記憶》將揭秘我國大型軍事裝備研發過程中那些鮮為人知的往事。該片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中央電視臺聯袂打造,將從本月27號開始在央視播出。
  • 熱血鑄就軍工魂 ——紀錄片 《軍工記憶》7月27日起播出
    是的,「軍工人」以他們的赤子之心和堅韌不拔的鑽研精神,抒寫了國防科研史上的傳奇。7月27日,一部聚焦國防科技前沿「軍工人」的六集高清紀錄片《軍工記憶》,將登陸央視紀錄頻道,為您講述那一幕幕鮮為人知的故事。
  • 紀錄片《軍工記憶》:解密中國尖端軍事武器研製過程
    軍事紀錄片《軍工記憶》以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展示了我國研製尖端軍事武器艱苦卓絕的歷程,一代「軍工人」將以群像的形式進入電視觀眾的視野,帶領人們「憶往昔
  • 電視紀錄片《軍工記憶》節目簡介
  • 五集文獻紀錄片《晉綏軍工記憶》
    (晉綏軍區後勤工業部軍工一廠1947年年立功紀念立功獎章 )信仰堅忍,科學獻身!根據地軍事工業的民族精英!大國重器,大國工匠!新中國國防建設的頂尖脊梁!   一段塵封已久的軍史,一部血火交融的傳奇!五集大型文獻紀錄片《晉綏軍工記憶》第一集  烽煙拓荒第二集  鐵骨鋼魂第三集  浴血重生第四集  燎原之火第五集  軍工搖藍
  • 【軍工尋影】一生只為你,飛豹!
    央視新聞頻道在大年初二《軍工尋影——飛豹》中,講述了和飛豹有關的故事——那些英勇的試飛員,那些設計師們,那些紮根閻良航空城的航空人。現將視頻和全文與諸君共享。下面是全文,方便無wifi的航空愛好者。《軍工尋影》,今天揭開「飛豹」戰機坎坷的騰飛之路。【軍工尋影】最艱難的試飛:試飛員口中的驚險一刻【導語】歡迎走進今天的《軍工尋影》,今天我們關注的是殲轟-7殲擊轟炸機,它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叫做「飛豹」。從剛才的影片中,我們就領略到,「飛豹」在試飛過程中,不僅歷盡坎坷,甚至充滿了生與死的考驗。
  • 軍工啊,軍工
    一個在大漠深處的軍工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國家要求軍隊忍耐,給軍隊的投入大大地減少。那麼靠軍隊訂單吃飯的軍工企業日子就更難過了。軍工企業中有不少人才離開了軍工單位,企業發不出工資。好幾萬人等著要吃飯。那麼企業就必須自己找飯轍。軍工企業與軍工企業的員工對於國防事業,對於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都有著很深的感情。
  • 軍工裡的快消品!
    結合此前在十四五相關文件中的表述——「加強練兵備戰」、「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我們重申軍工產業在十四五期間的中線邏輯:第一,在十四五期間,由於加強練兵備戰的需要,日常消耗型的軍品需求將大幅提升,同時,國防建設將迎來新一輪升級,加強武器裝備現代化,不斷提升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
  • 「瑞士軍工」商標,姓「商」還是姓「國」?
    瑞士聯邦行政法院(Swiss Federal Administrative Court)上周五(2月9日)宣布,根據其於1月22日做出的最終裁決,瑞士軍方現獲準向國家提交「瑞士軍工
  • 【紀實】白虎山下的軍工軼事(作者:艾立新)
    那就是,當時共和國的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林彪為什麼會選擇鄂西南山區的劉家場,修建代號為「二三五八」的大型軍工廠。  傳說是,六十年代末,林彪為了實施反革命武裝政變,搶班奪權,打著毛主席「備戰備荒」的旗號,借「三線建設」之名,謀劃在華中地區偏遠隱蔽的深山裡,秘密修建一個由煉鋼到生產武器的大型聯合軍工企業——代號為「二三五八」,為其政變做準備。
  • 軍工核心賽道!
    第二,軍工新採購模式不僅提升了一次訂單的採購量,還大幅提升了預付款比例,這不僅加提升軍工企業業績的穩定性和確定性,還將大幅改善軍工企業的經營現金流,軍工企業的估值體系有望迎來重塑。而我們認為,J-20降價主要是由於此前的定價較高,本次降價主要是針對J-20這一款機型,不會擴散到其他主機的型號,並且軍工和醫藥不一樣,軍工企業的需求供應一對一,尤其是各主機廠生產的主要機型都有不同,不存在單一機型存在多家主機廠惡意報價的問題。
  • 三線軍工子弟的老廠情懷令人落淚......
    今天再次展示此貼,是想讓三線軍工情得以盡情揮灑。記住昔日的輝煌,記住昔日的悽涼,記住昔日的情和愛,記住昔日我們自己的家。有人說:「軍工三線的職工和子弟,只要離開單位,到哪裡都是優秀的,無論是人品,德智,氣質都是一流的」,還說:「三線廠就是當年延安的抗大,是專門輸送人才的地方。」是這樣嗎?事實證明,真的很優秀。不是成為多少大官富豪,多少學霸名流。
  • 解碼平涼製造業之三:軍工報國 時代擔當
    解碼平涼製造業之三:軍工報國 時代擔當平涼日報全媒體記者  柳娜 386
  • 保利國防教育軍工展即將震撼來襲!
    這是一場展示大國驕傲的偉大情懷這是一場凝聚國之利器的空天盛會這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周末集結這是一堂讓人自信自豪的軍事課堂這是一場最新前沿科技的體驗之旅為鄭州人民展現我國強大的軍事技術實力、軍工文化提高國防安全意識展現我國現今的軍事技術與強大的國防力量。
  •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蔡長海:「老軍工」的報國情懷
    二十多年的堅持和付出,湖北江華機械有限公司項目主任設計師蔡長海投身軍工事業,共獲得17項國防發明專利,主持完成4種武器裝備的設計,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每年為公司創效益5000多萬元。他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勞動模範、省國防工業系統先進工作者等稱號,2018年當選為湖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 軍工高景氣度,北向資金增持軍工概念股名單曝光!
    軍工概念股廣受市場機構看好市場及多家券商機構對軍工板塊的認可程度愈來愈高。在軍工行業景氣度和資金青睞度持續高昂的情況下,軍工板塊在145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76隻軍工概念股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像中航光電、鴻遠電子、中航機電、中航重機等軍工細分領域概念股表現亮眼。
  • 張作霖的東北軍工有多強大?
    一:成熟的軍工企業雖然念書少,但比起同時代只知道買軍火的軍閥們,軍工產業的意義,張作霖卻一直門清。早在1916年時,他就草創了奉天軍械廠,三年後升級為東三省兵工廠。然後又是近十年苦心經營,終於將其打造成巨無霸:佔地三千二百畝,每年經費兩千四百萬銀元,擁有上萬臺設備與八大工廠,巔峰時期工人多達五萬人,公認二戰爆發前,亞洲最大兵工廠。另外還有奉天迫擊炮廠,這個完全引進英國技術的專業兵工廠,發展到1929年時,已經擁有產業工人1400多人,規模遠超國內其他炮廠。
  • 【專訪】建立戰時軍工體系?「航母收購功臣」的提案獲高級將領力挺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創律集團董事局主席、曾為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立下汗馬之勞的徐增平,在今年兩會上提交關於中國建立戰時軍工體系的提案,並得到章沁生上將等多位解放軍高級將領聯署支持。在當前中國周邊安全局勢緊張背景下,徐增平建議,從立法到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迅速建立起中國戰時軍工體系,借鑑日本隨時轉換戰時、平時的軍工企業模式,形成軍工民企預備役制度,進一步提升中國軍隊的打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