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並不為觀眾熟悉的人們,然而,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卻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他們就是軍工人。
紀錄片《軍工記憶》(第二季)選取了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工作的軍工人為採訪對象,講述了武器裝備研製背後的故事,表現了老一輩軍工人曾經為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無私大愛的軍工情懷。
《軍工記憶》(第二季)裡向觀眾展現的,除了氫彈這樣的「定海神針」,還有像直10武裝直升機、05式兩棲裝甲車族、054飛彈護衛艦、殲11系列飛機、95式槍族等,都是為維護國家安全。這些大國重器的價值,沉澱著無數軍工人畢生的心血、精力以及他們對國家的情感。
武器裝備是一個民族用來披荊斬棘、擊破長空的劍,是我們民族的牙齒。《軍工記憶》裡的這些武器裝備可以樹大國形象,立大國之威,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重要的符號化表徵。我們擁有了自主研發、擁有核心技術的智慧財產權,在軍工技術的核心領域不再受制於人。
在紀錄片《軍工記憶》裡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滿腔的熱情,強烈的使命感,鑄造大國重器利器,奠定國家安全發展基石,孕育了代代相傳的血脈基因和精神財富。
《軍工記憶》(第二季)第一集中的于敏,原本在原子核結構領域的研究已經很有成就,當組織安排他擔任氫核理論組的組長時,他二話沒說,就投入我國第一顆氫彈科研工作之中,就因為四個字:「國家需要!」
在整個《軍工記憶》(第二季)中,給我們印象深刻有很多對比性敘事。
從無到有。紀錄片講述了中國武器裝備研製是如何實現零的突破。比如,氫彈核心技術,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是在完全沒有外援的條件下,攻克關鍵技術難關,實現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從弱到強。紀錄片表現了我們的武器裝備研製如何實現技術更新以及跨越式發展。95式槍族研製團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最後製造了有很多技術指標都領先世界軍工技術水準的新一代槍族。
最強烈的對比敘事,還在於《軍工記憶》(第二季)將研究困境的前提條件與最終達到科技前沿的效果對照,生動反映軍工人能吃苦、能打科技硬仗的工作作風,讓觀眾深刻理解他們身上所蘊藏的科技智慧。比如,原本研發基礎較為薄弱,而直10武裝直升機的研製團隊,最終實現中國專用武裝直升機研製技術突破。
在觀眾分層中,本來就有一批軍事愛好者,他們探尋世界各國的先進武器信息,並樂此不疲。中國軍工產品,更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談資。通過全景展示武裝直升機、兩棲作戰的裝甲車、先進的飛彈防衛艦、殲11戰鬥機、95式槍族等武器裝備的研製歷程,激發了受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軍工記憶》在向我們揭秘這些武器裝備研製歷程的同時,反映了它們背後那些軍工人「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
由於工作需要,軍工人的工作、身份都需要向外界保密,甚至向妻兒父母都不透露。片中的很多場景拍攝於遠離都市繁華的偏遠地區,甚至是杳無人煙的大漠、戈壁。
兩彈元勳于敏在完成氫彈研製任務28年之後才解密自己的身份,就連他的妻子都感嘆說:「老於原來是搞這麼高級工作的!」這些充滿了戲劇性的揭秘敘事,讓人深刻感受他們特殊的人生脈絡。
對於回憶性敘事的紀錄片來說,鏡頭資源相對匱乏,畫面往往單一、枯燥。片中很多反映科研攻關的工作場景,以靜態為主,本來動作感不強,這對於影像表現所需要的動感、節奏感來說,無疑是一個難題。但本片創作者通過巧妙的鏡頭設計把大國重器研製背後的故事講得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引人入勝。其最根本的敘事技巧就在於紀錄片導演對題材內容的變奏處理。
變奏方式一,靜態鏡頭的動感化。以攝像機的運動,如移、搖、推、拉等方式,將一些靜物拍成動態,人為地加強其動感。
變奏方式二,鏡頭的精短處理。每個鏡頭在足夠傳達信息所應有的時間外,儘可能不留多餘的時長。
變奏方式三,人物活動多呈現特寫、近景。刻畫人物的表情,通過眼神、動作傳達細膩的人物情緒,具有教科書式的近景系列的鏡頭運用技巧。
變奏方式四,人物採訪的同期聲處理以短促、精要為主,使節奏加快。捕捉人物採訪中極富感染力的表情、動作,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同期聲的沉悶感。如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原所長倪先平的採訪構圖,以特寫、近景為主,通過用光、色彩的陪襯,突顯了人物源自心底的堅毅。
在處理更多的靜態信息時,該紀錄片導演注意將靜態與動感交錯,以達到動靜結合,節奏起伏。同時,通過故事化、戲劇化的敘事設計,以強化其內在的動感,配合以上所說的外在節奏,形成該片內外節奏的共振,從而使受眾的觀看變得輕鬆、舒暢與愉悅。
時間限制敘事模式往往是電影、電視劇等虛構影視作品運用比較頻繁的技巧,也就是事件或問題的解決限制在一個確定的時間裡,當敘事一步步地接近截止期,也一點點地強化故事的緊張感,製造懸念。
《軍工記憶》(第二季)多次採用時間限制的敘事模式。05式兩棲裝甲車族於2003年5月已經完成諸多的科技攻關之後, 可此時「距離212工程的截止時間僅剩一年」,但「最重要的航速指標」還沒有實現。在這裡,給後面的故事講述中的強力的時間限制做足了鋪墊,讓觀眾陡生緊張情緒,也迫切希望知道最後的結果的收視預期。
《軍工記憶》通過講述故事,回眸歷史、情景再現,真實再現了一代代軍工人畢生奉獻國防科技工業的自豪感、榮譽感,真實呈現了當代軍工人傳承精神,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的使命感、責任感,讓觀眾走近軍工、了解軍工,唱響了全社會同心共鑄中國夢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