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型潛艇「大鯨」號下水,配鋰電池、噸位比蒼龍級更大

2021-02-26 兵工科技

據日本共同社10月14日報導,計劃2022年3月入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新型潛艇命名與下水儀式14日在神戶市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神戶造船廠舉行,該潛艇被命名為「大鯨」。報導稱,日本防衛相岸信夫、海上幕僚長山村浩等約150人出席了新型潛艇的命名與下水儀式。岸信夫公布了「大鯨」這一名稱,命名後艦上彩球被拉開,紙花飛舞,現場響起掌聲。

日本「大鯨」號潛艇下水

29SS型首艇,「大鯨」號主要針對中國

據日本防衛力建設指導方針《防衛計劃大綱》的內容稱,考慮到中國的海洋活動,日本提出在2010年以後將日本擁有的潛艇數量從16艘增至22艘的目標,而「大鯨」號就是這一指導方針的一部分。

據悉,早在2017-2018年,日本就完成了新潛艇系統的主要部件的試驗,獲得了在全新方案中運用的許可。2018年初,日本防衛省準備了新的方案,代號29SS,據此計劃建造新潛艇。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計劃建造7艘新型潛艇,目前已經籤訂了4艘的建造合同。

其中,29SS型首艇「大鯨」號於2018年鋪設龍骨,2020年10月14日正式下水,被命名為「大鯨」號。「大鯨」號通過所有必要試驗後,預計將於2022年春天正式列裝服役。此外,「大鯨」號主要用於積累經驗,並不是真正的戰鬥潛艇。

第二艘29SS型潛艇於2019年在三菱重工造船廠鋪設了龍骨,名稱目前不得而知。計劃明年下水,2023年入役。去年第三艘潛艇也鋪設了龍骨,將在第2艘之後下水,2024年交付。

後面4艘潛艇的建造時間表目前未知。可以預測,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術水平的完善,後面四艘的研製、下水、入列速度將會大幅提升。

性能特點

據報導稱,「大鯨」號潛艇長84米,寬9.1米,水面排水量3000噸,水下排水量應超過4200-4500噸,船員編制約70人,噸位比「蒼龍」級更大。在整體布局方面,「大鯨」號採用了流線型殼體,上部有水平控制舵,尾部平面採用X型布局,與「蒼龍」級差別不大。但在其他方面,「大鯨」號卻要比「蒼龍」級先進的多。

首先,噪音小。「大鯨」號採用了各種降噪減音措施,例如在外艇身鋪設消聲瓦,在內外艇身中間夾層加入新型噪音抑制塗料,採用了噪音更小的柴油發電機、鋰離子蓄電池、單螺旋槳航行電動機等動力系統,有效降低了其噪音,提升了其隱身能力。

「大鯨」號潛艇長84米,寬9.1米,水面排水量約3000噸,噸位比「蒼龍」級更大

其次,艇電系統先進。為了提升「大鯨」號的艇電系統,29SS方案研製了新型偵察、通信電子設備,也基於光纖陣列研製了新型聲吶,搜索、跟蹤水下目標的能力大為提升。此外,日本海上自衛隊基於現有成果和元件研製了新型戰鬥信息指揮系統,作戰效能大幅提升。

「大鯨」號的武器是4具位於頭部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潛艇可以使用現有各種先進的魚雷,包括最新的型號,藉助魚雷發射管也可以發射「魚叉」飛彈。

再次,自動化程度高,舒適性好。鑑於日本潛艇學院今年首次招收女學員的規定,「大鯨」號在建造時,充分考慮了女艇員的特殊需求,舒適性大幅提升,能有效保障、提升艇員的生活條件。此外,「大鯨」號自動化程度較高,可有效減輕艇員的負擔。

結語

「大鯨」號雖然沒有採用「AIP」(不依賴空氣的動力裝置)技術,而是採用了傳統常規潛艇的柴油發電機和蓄電池動力組合,但卻採用了先進的技術,水下自持力大幅提升,並不比採用「AIP」技術的潛艇差。當然,「大鯨」號相應也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是造價昂貴,「大鯨」號的建造費約76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6億元),比「蒼龍」級的建造成本要更高;其次,「大鯨」號採用鋰蓄電池,鋰電池雖然蓄電量更大,可提升潛艇的水下自持力,但造價昂貴,且充放電時會釋放熱量,一旦工作狀態被破壞,可能釋放有毒氣體或起火,對潛艇安全造成影響。這就對蓄電池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潛艇及艇員的安全與之息息相關。所以,「大鯨」號的性能和實際作戰能力究竟如何,還有待觀察。

「大鯨」號潛艇採用了各種先進的技術,具有噪音低、艇電系統先進、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潛艇主要以2750噸級「親潮」級和2950噸級「蒼龍」級為主,「大鯨」號是繼上述兩種型號之後的新型潛艇,其服役後對於提升日本的海軍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從這點不難看出,目前與日本有「離島」紛爭的,無非就是中韓兩國,獨島和釣魚島,是日本設計20式突擊步槍的兩個主要假想應用戰場。

  本文節選自《兵工科技》2020年第18期《2020年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衝突》專輯。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溫馨提示: 近日微信訂閱號調整了推送規則,消息不再按照推送時間排序了。如果不想錯過我們的精彩文章,不妨進入公眾號主頁給「兵工科技」加上星標,或者在閱讀文章的底部點擊「在看」。這樣,我們的文章才會每天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號列表中。您也不會遺漏可能的重要信息。


相關焦點

  • 日本「大鯨」號潛艇下水,鋰電池比「蒼龍」更大!散熱如何解決?
    日本"大鯨"號潛艇下水,鋰電池比"蒼龍"更大!散熱如何解決?編輯/烽火望瞭臺校稿/烽火望瞭臺最近據日本媒體的報導,原本定於2022年正式日列入日本自衛隊的新型潛水艇,已經在日本完成了下水儀式,該新型潛艇被命名為"大鯨"號,日本表示因為考慮到了周邊地區國家最近一段時間的海上活動頻繁,日本決定2020年之後將會把自己的潛艇數量從16艘增加到22艘。要是"大鯨"號潛艇完後才能入列,日本將會實現22艘潛艇的數量。
  • 日本新型「大鯨」級(Taigei Class)柴電潛艇
    日本新型「大鯨」級(Taigei Class)柴電潛艇今年10月14日,神戶三菱重工造船廠舉行了新型「大鯨」級(Taigei Class)柴電潛艇下水儀式。「大鯨」級是日本繼「蒼龍」級後的一款新型常規潛艇。
  • 日本新型「大鯨」號潛艇下水,比蒼龍級更先進,中國必須保持警惕
    「大鯨」號下水了,計劃於2022年3月入列。至此,日本實現了常規潛艇數量達到22艘的目標,包括1艘「大鯨」號,12艘「蒼龍」級潛艇,以及9 艘「親潮」級潛艇。「大鯨」號潛艇是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常規潛艇。
  • 日本最新潛艇「大鯨」,究竟比「蒼龍」強在哪兒?
    日本防衛相岸信夫、海上幕僚長山村浩等約150人出席了新潛艇下水儀式,岸信夫宣布了新潛艇被命名為「大鯨」號。「大鯨」號的亮相,標誌著日本新一代潛艇正在登上歷史舞臺,日本潛艇將進入「大鯨」級時代。究竟「大鯨」級有哪些新技術亮點使其能稱其為日本新一代潛艇?「大鯨」比「蒼龍」,到底強在哪兒?
  • 日本新型潛艇「大鯨」號下水,實現了擁有22艘的目標
    日本「大鯨」號終於下水了,很多人心中一直抱有的謎團被揭開了,這個代號為29SS的新型潛艇原來名叫叫「大鯨」。此前日本方面有消息顯示,鑑於中國海洋活動的情況,日本方面早就有增加潛水艇數量的計劃,如若「大鯨」入列,潛水艇22艘的目標將被正式實現。
  • 日本「大鯨」號柴電潛艇下水
    10月14日舉行了盛大的「大鯨」號柴電潛艇下水儀式。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計劃建造7艘新型潛艇,目前已經籤訂了4艘的建造合同,其中一艘接近完工。另外2艘目前處於不同的建造階段,不久的將來會完成。2018年3月,首艇「大鯨」號鋪設龍骨。幾天前,10月14日正式下水。
  • 日本「大鯨」號潛艇的鋰離子電池能改變未來潛艇戰嗎?
    昨天,日本「大鯨」號常規潛艇舉辦了下水儀式,這也解決了此前大家的疑問,即代號29SS的新型潛艇到底會叫做什麼。現在確定了,就叫「大鯨」級。
  • 海自新級別潛艇--「大鯨」級
    「29SS」型,即「平成29年度潛艇型」或「3000噸新型潛艇」。大家熟悉的海自現役潛艇主力「蒼龍」級(AIP構型)在連續建造了10條之後,從其第11號艇「凰龍」號(おうりゅう,舷號 SS-511)開始變為搭載鋰離子電池組的構型,這種「蒼龍改」一共開建了2條艇,即已經入列的SS-511「凰龍」號和第12號艇SS-512「鬥龍」號(預計2021年3月入列)。
  • 單價超人民幣50億元,日本新一代潛水艇「大鯨」號首艦下水
    「大鯨」號潛水艇據日媒報導,10月14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型潛艇首艇的命名和下水儀式在三菱重工神戶造船所舉行。這是該造船廠舉行的戰後第29艘潛艇下水儀式。該潛艇被命名為「大鯨」。據日本海上幕僚監部宣傳室介紹,在漢字中,艦名「大鯨」是「大鯨魚」的意思。這一名稱來源於1934年戰前建造、並在1942年改裝成「龍鳳」號航母的潛水母艦「大鯨」號。報導稱,「大鯨」號是日本現役主力潛艇「蒼龍」級後繼型的1號艇,是最新的3000噸級潛艇。
  • 日本第11艘蒼龍級潛艇下水,首次配備鋰電池
    這艘全新的常規潛艇,是日本第11艘蒼龍級潛艇,其舷號為S-511,艇名被命名凰龍號。和之前的同級艇相比,凰龍號加裝了鋰電池,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現在的手機通常都是使用鋰電池,然而在近年來卻多次發生過電池過熱爆炸的情況。潛艇使用鋰電池,也會面臨類似的情況。日本為了給潛艇裝上鋰電池,進行了長期的攻關。
  • 日本人精益求精:「蒼龍」級潛艇已世界一流,又造出了「大鯨」號
    除去日本水面艦隊之外,日本海自的潛艇部隊,其實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目前,日本潛艇部隊一共有20艘潛艇部隊,由親潮級和蒼龍級組成,後者在世界常規潛艇中屬於一流水準。當然,隨著各國潛艇力量和水面艦隊的更新,尤其是核潛艇技術的發展,日本的常規潛艇也顯得逐漸力不能支,日本海自也推出了自己最新的一型潛艇。
  • 【維迪菲能源冠名】日本裝備鋰電池的蒼龍潛艇下水 充電2小時或能跑4天
    摘要:通過運用全新的鋰電池,儲能密度更高,儲電才能可提拔至原來的2倍。這意味著,它在水下延續作業的時間會大大添加。2018年10月4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新一艘潛艇在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實現了下水。這艘全新的慣例潛艇,是日本第11艘蒼龍級潛艇,其舷號為S-511,艇名被定名黃龍號。和之前的同級艇相比,黃龍號加裝了鋰電池,功能得到很大的提拔。
  • 潛艇也玩純電動?世界首艘鋰電池潛艇下水!
    10月4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一艘「蒼龍」級潛艇11號艇「凰龍」號在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這個頭條搶的很成功,把局座都震驚到了~局座對這個「凰龍」號很感興趣,為啥呢?因為這個潛艇是世界上第一艘採用鋰離子電池作為動力的實戰型潛艇。
  • 軍情銳評 | 日本蒼龍級潛艇增至10艘 紙面性能優秀但存固有劣勢
    第10艘蒼龍級柴電動力攻擊潛艇「升龍」號,已於11月6日在川崎重工神戶船廠下水。10號艇「升龍」號潛艇作為日本最新銳的主力潛艇,蒼龍級被海自寄予厚望,號稱是「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常規潛艇」,其實際性能和戰鬥力究竟如何?
  • 鋰離子電池獲新突破,大鯨能否代替蒼龍,日本敢做第一個
    日本下水了第一艘大鯨級潛艇,這種新型潛艇是12艘蒼龍級潛艇的後繼者。它們採用了新型鋰離子電池技術,這種新技術的成本目前來看還是比較高的。第二艘大鯨級潛艇尚未建成,但預計將於2021年投入使用。第一艘大鯨級潛艇在2020年進入服役,與前兩艘蒼龍相比有不少改進,尤其是鋰離子電池方面。
  • 日本剛下水的鋰電潛艇有多牛?美媒:兩大特性用來對付中國核潛艇
    這種創新的柴電潛艇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建造的最大型的常規潛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大鯨」號潛艇下水文章稱,經過大約十年的研究和開發,日本即將投入使用新型柴電潛艇中的第一艘。日本「蒼龍」級(Soryu)潛艇的最新的兩艘都配備了類似的動力裝置,而「大鯨」級(Taigei)從一開始便具有這種推進系統。目前只有日本擁有可運行的帶有鋰離子電池的潛艇。
  • 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常規潛艇
    日本海上自衛隊現有2個潛水隊群,擁有2艘潛艇救援艦和21艘常規潛艇,包括蒼龍級12艘,親朝級9艘。兩型潛艇都屬於大型遠洋型潛艇,具備較強的水下戰能力。蒼龍級和親潮級兩個級別的潛艇性能在世界柴電潛艇中都是屬於非常先進的,尤其是蒼龍級因為採用了AIP系統,被譽為世界最先進的常規潛艇,作戰能力更強。
  • 真是命大!日本「蒼龍」號潛艇與中國貨船相撞細節曝光
    這起事故發生當地時間上午10點55分左右,當時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蒼龍」號潛艇位於日本高知縣足折岬近海,在上浮途中撞上中國香港籍散貨船「鴻通」號(Ocean Artemis)。 據了解,「蒼龍」號(SS-501)是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級潛艇的首制艇。
  • 日本服役10艘「蒼龍」潛艇 水下航行全靠「漂」
    撰文:利刃龍貓根據媒體報導,日本海自的蒼龍級潛艇第十艘「翔龍」號已經正式服役。
  • 日本海將上演群狼鬥蒼龍——中國039C元級 VS 日本16SS蒼龍級潛艇
    ▼日本蒼龍級潛艇與中國039C型潛艇頗為相似的是,日本現役最新銳的蒼龍級潛艇(「平成16年度潛艇計劃日本海自打算從第五艘蒼龍級開始,以更先進的鋰電池(Li-ion)取代鉛酸蓄電池,進一步提高持續潛航時間與速度。估計,這能將蒼龍級的潛航作業時間增加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