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1月7日報導稱,日本川崎重工公司在媒體聲明中表示,該公司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建造的第10艘蒼龍級柴電動力攻擊潛艇「升龍」號,已於11月6日在川崎重工神戶船廠下水。
▲11月6日下水的蒼龍級10號艇「升龍」號潛艇
作為日本最新銳的主力潛艇,蒼龍級被海自寄予厚望,號稱是「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常規潛艇」,其實際性能和戰鬥力究竟如何?本期就此為您解讀。
在介紹蒼龍級之前,先來簡單了解下日本的潛艇歷史。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並裝備潛艇的國家之一。早在1905年,日本就從美國購買了5艘潛艇,組成了「第一潛艇戰隊」。需要指出的是,此時距離美國海軍裝備第一艘潛艇才過了5年時間(美國海軍於1900年4月購買了第一艘潛艇「霍蘭」號)。日本購買這些潛艇除增強軍力外,主要目的是藉此機會學習並掌握建造潛艇的技術。僅一年之後(1906年),位於神戶的川崎重工造船廠就為當時的日本海軍建造了第6號和第7號潛艇,儘管只是「霍蘭」潛艇的山寨版,但作為日本最早獨立建造的潛艇,意義仍非比尋常。
二戰時期,日本潛艇部隊在規模和技術水平方面都達到一個巔峰,甚至建造了當時噸位最大的伊-400型特型潛艇(潛水航母,水下排水量達6560噸,曾計劃搭載戰機襲擊巴拿馬運河)。1945年8月戰敗投降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暫時中斷了潛艇發展,但僅過了10年之後,重新組建的海上自衛隊於1955年就從美國租借了一艘小鯊魚級潛艇,並開展相關訓練。以此為契機,日本從1957年開始恢復自行建造常規潛艇,60年來共研發並裝備了9級50多艘常規潛艇,其在潛艇研發和作戰運用方面的經驗不容小覷。
▲圖為二戰日本戰敗後,向盟軍投降的日軍伊-400級特型潛艇(潛水航母)。
作為海自現役最新主力,蒼龍級潛艇脫胎於「平成16年度潛艇計劃」(簡稱16SS),實際上是親潮級柴電潛艇的大幅改進型,蒼龍級全長84米,全寬9.1米,吃水9.1米,水下最大航速20節,水下滿載排水量4200噸,是世界現役各國海軍中排水量最大的常規潛艇之一,僅次於中國海軍032型飛彈試驗潛艇(水下滿載排水量6628噸)。
由於採用了高度自動化控制技術,蒼龍級將艇員人數控制在65人。武器裝備方面,蒼龍級艇艏配備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最多可搭載20枚各種魚雷或飛彈,其中包括日本國產89式重型線導魚雷、美制UGM-84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
▲資料圖片:美制UGM-84「魚叉」潛射反艦飛彈破水而出。
海自將蒼龍級標榜為「最強常規潛艇」是因其匯集了日本在二戰後60多年的潛艇設計使用經驗,採用了多種先進技術。
其一是先進艇型,蒼龍級沿用了親潮級的葉卷型艇型,艇體構造以單殼結構為主體,艇艏和艇艉則採用雙殼結構,複合結構艇體可減少艇體上的排水口,有助於降低航行時的流體阻力與噪音。
其二是最新降噪技術,蒼龍級艇身外形並非傳統圓弧形,而是不同平面圓潤連接,可大幅減少聲吶反射回波。此外,艇身上還覆蓋了最新的橡膠消聲瓦,進一步減少敵方聲吶回波,可將敵方主動聲吶探測距離降低50%。潛艇內部各艙室以及輪機設備都安裝在浮筏減震基座上,能大幅減輕工作時產生的機械噪音。上述內、外降噪措施再配合經過低噪音優化設計的7葉大傾斜螺旋槳,可將蒼龍級的水下航行噪音控制在105分貝左右,低於號稱「大洋黑洞」的俄制基洛級潛艇(出口型基洛級潛艇的航行噪音為115分貝)。
▲基洛級潛艇
其三是X型尾舵設計,4個尾舵面可在艇載計算機控制下靈活轉動,使蒼龍級具備在水下進行三維機動以快速擺脫和追趕目標的能力,此外X型尾舵還比十字舵更適合在淺海環境操作。
▲11月6日,「升龍」號潛艇下水儀式現場圖,可見標誌性的X形尾舵。
儘管紙面性能優點眾多,但蒼龍級也有一些固有劣勢,例如儲備浮力不足(艦船儲備浮力指船舶承載後可保持平穩漂浮的性能,儲備浮力越大,艦船航行越安全),安全性存在欠缺。
根據日方的公開數據,蒼龍級標準排水量3600噸,水下滿載排水量4200噸,儲備浮力為600噸。對於排水量在2000噸以下的潛艇,這一數值並無問題,但對於4000噸以上的潛艇就不太夠用了,相比之下,同類型的法國梭魚級潛艇的儲備浮力可達到900-1000噸。
▲蒼龍級潛艇彩色剖面圖
此外,還有號稱蒼龍級最大亮點的鋰電池技術。日本海自曾於2014年宣布將在採購的10艘(現已改為12艘)蒼龍級後4艘的動力系統上改用鋰電池,以取代目前使用的AIP技術(瑞典斯特林發動機),換裝後的蒼龍級將採用「鋰電池+柴油機」動力組合。
雖然與目前常規潛艇使用的鉛蓄電池相比,換裝鋰電池(重量小、能量密度大,充電速度更快)的蒼龍級可大幅提升水下巡航速度和續航時間,但鑑於同樣採用日本國產鋰電池的波音787客機曾發生過多次自燃事故,很難說未來鋰電池的可靠性不會影響到蒼龍級的航行安全。
▲斯特林AIP系統工作流程示意圖
最後一點,就是最近新曝出的神戶鋼鐵公司造價醜聞事件。蒼龍級建造時採用的NS-110高強度鋼,據稱極限潛深可達500米以上。然而據稱部分鋼材就出自神戶鋼鐵公司,此次造假事件對蒼龍級的實際戰鬥力會造成多大不良影響,恐怕只有海自內部人員才知道。
此次「升龍」號潛艇下水後,預計將於2019年3月投入服役,屆時海自蒼龍級潛艇規模將達到10艘,儘管並沒有宣傳上的那麼光鮮亮麗,但其戰鬥力仍值得周邊國家高度關注。
▲蒼龍級潛艇航行圖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