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 蘇聯I-8戰鬥機首飛成功 飛機設計大師蘇霍伊的第一個作品

2021-02-24 hawk26講武堂

90年前,即1930年12月12日,I-8戰鬥機首飛成功。


這是蘇聯/俄羅斯傑出飛機設計師帕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Pavel Osipovich Sukhoi)的第一架飛機,沒錯,就是那個二戰後在超音速噴氣航空時代廣為人知的飛機設計大師。即使是現在,俄羅斯軍事航空的基礎也由蘇霍伊設計的飛機組成。


在設計I-8戰鬥機時,蘇霍伊還沒有自己的設計局,他在圖波列夫的設計局工作。在那裡他的才華得以施展,但並不會得到那些榮譽,比如圖波列夫設計局的所有機型都會標記為ANT,即「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圖波列夫」,而不是真正的設計者。隸屬亞歷山大·阿爾漢格爾斯基(Alexander Arkhangelsky)設計的SB高速轟炸機,型號就是ANT-40,亞歷山大·普蒂羅夫(Alexandra Putilova)設計的I-4戰鬥機,型號就是ANT-5,所以I-8戰鬥機當時就被稱為ANT-13。



ANT-13在試飛中表現非常搶眼,稱為第一架飛行速度突破300千米/小時的蘇聯戰鬥機,最高速度達到310千米/小時。由於機動性出色,外形小巧,獲得了非正式的綽號「騎士」。ANT-13的爬升速度為833米/分鐘,而十年後出現的拉格-3戰鬥機,儘管配備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爬升速度只有735米/分鐘。同時代的波利卡爾波夫I-5戰鬥機,爬升速度只有535米/分鐘。


儘管ANT-13的速度、爬升率都大大領先於I-5,卻是I-5投入了批量生產。這是因為ANT-13採用的是美國寇蒂斯「徵服者」發動機(如圖),按計劃1930年購買這種發動機的生產許可證,並在蘇聯投入批量生產。但這個方案被放棄了,造成蘇聯沒有與之相當的發動機。蘇聯量產的M-17發動機(德國BMW-VI的許可生產型)太笨重,無法安裝到緊湊的「騎士」上。在這樣的情況下,I-8隻有一架原型機,一直試飛到1932年底,然後只能報廢。這架本來非常先進,並很有前途的戰鬥機只留下了技術說明、試飛報告和幾張照片。

圖說:80年前 米格-3戰鬥機首飛 這款全新機型為何短時間內停產?

圖說:78年前雅克-9首飛 蘇聯空軍裝備量最大的戰鬥機由此誕生

圖說:80年前首飛的拉格-3 主要用木材製造的戰鬥機 性能堪稱悲劇

相關焦點

  • 75年前 拉-9戰鬥機原型機首飛成功 沒趕上二戰的蘇聯全金屬戰機
    就在75年前,即1946年1月24日,「130飛機」從第21高爾基飛機製造廠首飛。
  • 90年前 蘇聯TB-3四發轟炸機首飛成功 曾來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
    90年前,即1930年12月22日,巨型飛機TB-3(ANT-6)首飛成功,成為蘇聯航空工業的最高成就之一。
  • 收藏 | 扒一扒蘇霍伊戰鬥機家族譜合輯:顏值也是戰鬥力
    蘇霍伊設計局於1939年組建,以設計戰鬥機、客機、轟炸機聞名於世,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側衛」,憑藉蘇-27的優異性能,在蘇-27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系列蘇-27家族,幾乎涵蓋了俄羅斯的全部軍用飛機領域。通常蘇聯的戰鬥機都是以設計製造局的名稱開頭,因此蘇霍伊設計局的飛機都是以「Su-」命名的。而蘇霍伊設計局曾在1949年經歷了解散重組,因此部分編號如蘇-9,蘇-11,蘇-15等就被使用了兩次。
  • 顏值也是戰鬥力:扒一扒蘇霍伊戰鬥機——從蘇9到蘇47(下)
    在認識到Su-9和Su-11等早期截擊機的不足後,蘇霍伊設計局很快便對現有設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旨在研發作戰能力更強的戰鬥機,這些改型促使了原型機T-58的誕生,這種飛機結合了T-5的雙引擎和T-49的進氣方式,但進氣口被放置在了機身的兩側,座艙的後部。1965年4月30日,政府決定正式採用編號為蘇-15 的飛機並投入批量生產。
  • 80年前「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首飛成功 對德國平民下手的死神
    80年前,即1941年1月9日,「蘭開斯特」四發重型轟炸機首飛成功。
  • 我心目中的12位飛機設計大師
    1951年7月,調任瀋陽飛機製造廠設計科代理科長。1954年9月,擔任航空工業局第一技術科設計組組長。1956年初,參加了我國科學技術十二年發展規劃的制定。同年8月,我國在瀋陽組建第一個飛機設計研究室,黃志千被任命為該室的副主任設計師。
  • 扒一扒蘇聯雅克戰鬥機家族譜
    前幾個月,在龐大的蘇聯戰鬥機家譜中,米格、蘇霍伊系列已經為大家扒過了,文章回顧請見文末連結。今天,咱們繼續來開扒蘇聯雅克家族戰鬥機。
  • 蘇-57進化論(一),誤入歧途的蘇聯五代機
    但這種被稱為PAK-FA的隱身戰鬥機發展步伐相對緩慢,並且隨著首架生產型在去年年底試飛中的墜毀,蘇-57是否已經成熟倍受質疑。  PAK-FA是俄語「未來前線航空系統」的縮寫,首架原型機T-50-1於10年前的2010年1月29日在蘇霍伊首席試飛員謝爾蓋·博格丹(Sergey Bogdan)的駕駛下,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製造廠首飛。
  • 中國航空工業的基石——12位中國當代飛機設計大師
    1951年7月,調任瀋陽飛機製造廠設計科代理科長。1954年9月,擔任航空工業局第一技術科設計組組長。1956年初,參加了我國科學技術十二年發展規劃的制定。同年8月,我國在瀋陽組建第一個飛機設計研究室,黃志千被任命為該室的副主任設計師。他與徐舜壽等共同領導了設計室的創建工作,成功設計了殲教-1型噴氣式教練機,並參與組織領導了初教-6型初級教練機和強-5型強擊機的總體方案設計。
  • 蘇霍伊的另類五代機解決方案(上)——蘇-47/S-37「金雕」前掠翼驗證機
    美國是第一個研製出第四代戰鬥機(老標準第三代)的國家,推出了大名鼎鼎的F-15「鷹」式戰鬥機和F-16「戰隼」戰鬥機。蘇聯則針鋒相對地研製了蘇-27「側衛」和米格-29「支點」戰鬥機,作戰性能與美國戰鬥機相當甚至超出,例如與早期型號的F-16A相比,米格-29擁有中距空空飛彈、紅外搜索與跟蹤(IRST)系統、頭盔瞄準具(HMS),可在空戰中對F-16形成壓制。
  • 75年前 F-84「雷電噴氣」首飛成功 美國第一種噴氣式戰鬥轟炸機
    後來,F-84成為世界上第一架配備空中加油系統的噴氣式飛機,以及第一架可掛載核武器的輕型單座戰機。該機由歷山大·卡特維利設計,他是從沙俄逃到美國的政治移民,成為20世紀中葉最成功的美國飛機設計師之一。首次試飛四年之後,F-84在朝鮮的天空與蘇聯米格-15戰鬥機相遇。
  • 蘇聯女武神,蘇霍伊T-4三倍音速轟炸機研發始末
    圖-135儘管看上去像B-70,但實際上是一種2.35馬赫的鋁製飛機。只有蘇霍伊T-4從一開始就毫不妥協地選擇了3馬赫設計,因此最終在1963年4月獲勝。1964年10月,翼下發動機艙的T-4早期方案通過了蘇聯國家飛機技術委員會(GKAT)的初步設計審查。1965年1月,設計師決定像B-70一樣將所有發動機並排安裝在機腹而不是之前的成對安裝,使T-4在外形上更加接近「女武神」。T-4全尺寸模型的審查在1966年1月17日至2月2日進行,蘇霍伊為模型配備各種可拆卸飛彈和偵察吊艙。
  • 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民用客機復興夢,竟由這兩家戰鬥機設計局撐起
    緊隨中國國產大客機C919的步伐,被認為身肩俄羅斯民用客機復興希望的MC-21客機於5月28日首飛成功。這是繼SSJ100(蘇霍伊超級噴氣100)支線客機後,俄羅斯第二種完全脫離蘇聯時代烙印的噴氣式客機。
  • 80年前 寇蒂斯XSB2B-1首飛成功 二戰中性能最出色的俯衝轟炸機
    80年前,即1940年12月19日,寇蒂斯XSB2B-1首飛成功。
  • 80年前 P-47「雷電」原型機首飛 二戰最大最重最強的單發戰鬥機
    80年前,即1941年5月6日,「雷電」戰鬥機的第一架原型機XP-47B進行首飛。
  • 蘇聯三倍音速超級T4轟炸機,對標美國卻慘遭腰斬,戰鬥機都追不上
    這裡面是有現實原因的,我們也曾多次說過,進入60年代開始,美國在技術上的優勢就逐漸和蘇聯拉開差距,儘管蘇聯在80年代通過增加數量獲得了質量,但是也埋下了禍根。80年代的時候,蘇聯軍隊的整體實力和美國最為接近,但是技術程度和美國相差更遠。更為恐怖的是,80年代美國不但有質量,也有數量,還通過各種手段拉攏盟友。
  • 消失的編號——蘇-57之前,蘇霍伊的機型編號都到哪裡去了?
    除此之外,能夠確信的蘇霍伊飛機機型編號只有蘇-38,然而這是一種農用飛機,與蘇霍伊設計戰鬥機的本行並不相關。對於蘇-57這個編號的來歷,很多人一頭霧水,乃至有了蘇-27、蘇-37、蘇-47之後的戰鬥機就是蘇-57的說法,甚至還有類似「22(F-22)+35(F-35)=57」或「27(蘇-27)+30(蘇-30)=57」的調侃。
  • 83年前福克T.V首飛成功 荷蘭研製的最後一款轟炸機 悲愴戰鬥至死
    83年前,即1937年10月17日,福克T.V——荷蘭研製並列裝的最後一款轟炸機首飛成功。
  • 經過漫長的前世,我國最新一型梟龍戰鬥機首飛成功
    我國最新型梟龍戰鬥機——梟龍雙座型今首飛成功   今天上午,我國最新一型梟龍戰鬥機——梟龍雙座戰鬥教練機在成都首飛成功
  • 都是升力體設計,為何蘇27獲巨大成功,而蘇57卻慘遭失敗?
    ,體重輕,設備強,推力大,加速性和機動性好,空戰無一失手,俄羅斯的蘇27戰鬥機就是為了對抗F15而設計的,蘇霍伊設計局直接稱為反F15.蘇27飛機設計使用升力體布局,超高的升阻比特性克服了垃圾的航空電子設備負擔,尤其是980公斤的糟糕N001雷達,得到了全世界的讚賞和客戶的青睞,蘇27飛機和其改型全世界銷售旺盛紅火,給了F15一個迎頭痛擊,沒人小看蘇27,實際上蘇霍伊設計局苦心孤詣的設計給蘇27戰鬥機帶來了一個獨特的好處,這就是遠程空中優勢戰鬥機和遠程攻擊機合二為一的優勢,稍微結構航電小小改動就可以實現金牌殺手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