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於:樸扣東原創專欄
作者: 樸扣東
人類正處在「千年未有之挑戰,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大調整、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特別是今後五年左右時間,世界必將進入一個充滿更多的激蕩、跳躍、災難、衝突甚至戰爭的時代!
在這樣的歷史轉折關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正在快速崛起中的中國,無疑已經成為美利堅帝國的最主要戰略對手,無疑成為美利堅帝國戰略圍堵和遏制直至戰略剿殺的首要目標。在此狀況之下,中國所面臨的安全威脅、生存危機和發展挑戰也必將越來越嚴峻,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波譎雲詭。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包括川普在內的美國朝野軍政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狂吠要以「莫須有」的罪名向中國索賠,甚至窮兇極惡地不惜與中國一戰相要挾,足見美國對中國已經瘋狂至極到什麼程度。向來以美國戰略界和決策者「祖師爺」著稱的基辛格不顧自己「朽木一樁」突然冒出雷人之語:「美國敗了誰也別好過,尤其是中國」;美國軍方代表也哀嚎:「我們不會被要挾,退縮,我們見過戰爭!如果你們敢向我們發起戰爭,我保證別人會扶養你的兒子和女兒」。……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美國越是這樣歇斯底裡,越是這樣張牙舞爪,越是這樣氣勢洶洶,其實,越是表明他們內心的恐懼和焦慮,越是暴露了他們的「紙老虎」的虛弱本質。是的!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難挨的,但黎明前的曙光也是最鮮明耀眼,最光輝燦爛,最值得期待!
當此關鍵時刻,尤其是當此美國的戰爭販子們一再嘶鳴「要不惜與中國一戰」的關鍵節點,中國必須向美國清晰明確地傳達出:中國為了捍衛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為了捍衛自身的利益和尊嚴,為了維護人類的公平正義,別無選擇,只能挺身一博,只能不惜一戰,甚至不惜與美國及其幫兇國打一場核大戰,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必須由美國及其幫兇國承擔。
在此基礎上,中國還必須嚴正警告美國及其幫兇國,如果誰膽敢將戰爭強加於中國,誰膽敢動用任何彈道飛彈打擊中國任何地方,中國都必將動用戰略核打擊力量反擊美國及其幫兇國的任何地方。
沒有這個氣勢,沒有這個膽略,沒有這個決心,沒有這個準備,是絕然不能震懾並遏止住美國及其幫兇國的卑鄙無恥的戰略盲動的。
眾所周知,中國實行的是積極防禦戰略,是攻勢防禦戰略,不是消極防禦戰略。而立足於主動地位的積極防禦戰略的精髓是進攻,而不是一味的單純的超限度的妥協和退讓。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和毛澤東,在革命戰爭實踐中,親身體驗到積極防禦的精髓及其重要意義,要求無產階級的革命家和戰略家們,要完整、準確理解積極防禦的深刻內涵,以便勝利地領導革命和戰爭。
那麼,什麼是積極防禦呢?中國古代兵學聖典《孫子兵法》就主張「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李衛公問對》也強調「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也在其經典名著《戰爭論》中闡述過積極防禦的思想,指出積極防禦「是目的消極但手段積極的防禦」,「是由巧妙的打擊組成的盾牌」;「純粹的防守同戰爭的概念是完全矛盾的」,「應該把轉入反攻看作是防禦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防禦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迅速而猛烈地轉入進攻(這是閃閃發光的復仇利劍)是防禦的最光彩的部分」,誰要是「不把它看作是防禦的一部分,他就永遠不會理解防禦的優越性」。他還令人欽佩地指出:「戰爭中的進攻行動,特別是戰略上的進攻行動,是進攻和防禦的不斷的交替和結合」。瑞士軍事理論家若米尼指出,「積極防禦,即同時也要實施突然進攻的防禦」,「可以利用攻防兩種優勢」,「無論在戰略或戰術上,都是有利的」,「消極防禦總是極為有害的」。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這些觀點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和發展。馬克思指出:「防禦戰爭並不排斥戰爭事變的進程所要求採取的攻勢行動」。恩格斯指出:「最有效的防禦仍然是以攻勢來進行的積極防禦」,「防禦不應當只是消極的,而應當從機動中吸取力量,並且只要一有機會,防禦者就應當採取進攻行動」。又說:「消極的防禦,即使有良好的武器,也必敗無疑」。並認為處於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往往實施進攻,掌握主動權。即使是處於防禦的劣勢一方,也要創造條件,積極地發起進攻。要實施積極防禦,防禦中要有進攻,要把防禦轉入進攻。所以,他還說,「採取守勢即進行完全防禦性的戰爭的軍隊,常常發起進攻戰局,甚至在防禦戰局中也進行進攻戰」。處於防禦的軍隊,在防禦作戰中,只有「具有堅定沉著的精神,足以進行不斷的抵抗,直到攻擊者的火力開始減弱,兵力行將耗盡,然後轉為進攻,進行攻擊,防禦的戰法才是最可靠的」。一代戰略大師毛澤東也指出:「積極防禦又叫攻勢防禦,又叫決戰防禦。消極防禦,又叫專守防禦,又叫單純防禦。消極防禦實際上是假防禦,只有積極防禦才是真防禦,才是為了反攻和進攻的防禦」。這是對積極防禦和消極防禦最實質的最科學的概括,也是兩種戰略思想最本質的區別。基本的原則是承認積極防禦,反對消極防禦。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戰略始終是防禦,20年以後也是戰略防禦,就是將來現代化了,也還是戰略防禦。並且還說,「我們未來的反侵略戰爭,究竟採取什麼方針?我贊成就是積極防禦四個字。積極防禦本身不只是一個防禦,防禦中有進攻」。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中國奉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不會動輒以武力相威脅,也不會動不動到別人家門口炫耀武力。並且強調,全軍要不斷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習近平確定的新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雖然仍是積極防禦,但對毛澤東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了新的發展,彰顯了鮮明的時代特徵,蘊涵了豐富的軍事辯證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在軍事領域成功運用的一個典範。
這就是說,積極防禦不是單純防禦,而是攻勢防禦,是攻守結合的防禦。貫徹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既要堅持戰略上的防禦和後發制人,更要重視在戰役戰術上採取積極的攻勢行動和先機制勝;既要有持久作戰的準備,更要力爭在戰役戰術上快速反應和速戰速決,特別是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當具備了戰略速決條件時,就要力爭戰略上的速決。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堅持自衛的立場,實行積極防禦的方針,不主動挑起事端,努力推遲或避免戰爭的爆發,維護和平發展的大局,使黨和國家充分利用好戰略機遇期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又要堅持戰略防禦的積極性,在戰略防禦的積極性上做足文章,在攻勢防禦的主動性上下大功夫。關於這一點,我們不能僅僅囿於軍事戰略上的狹隘認識,還必須將其拓展於廣義的大戰略領域。
當然,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們也反對不顧客觀實際而一味的強調進攻。所以,恩格斯曾經說過:「誰先進攻,誰就取得決定性的優勢……這種看法顯然需要大大的修正」,因為進攻者不一定是真正的優勢。列寧也說過:「除了學會進攻以外,還必須學會正確地退卻」。當不適宜進攻而採取進攻時,就正如史達林所指出的,「如果一味前進……就必然遭到挫折和失敗。一味前進就是置進攻於死地」。在強調攻擊的同時,必要的退卻和防禦,也是需要的,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我們現在卻是一味的單純的忍讓和退卻,根本談不上半點的攻勢和進攻,因而也就難免出現種種矛盾和衝突的累積與疊加。
樸扣東:現為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山東大學亞太學院特約研究員,遼寧省兵法學會副會長,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遼寧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著有《國防與安全戰略問題研究》等著作,被譽為中國民間戰略思想家。)
溫馨提示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廣大讀者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