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 | 日本研製超聲速滑翔彈,用於離島防禦?還是另有用意……

2021-02-17 參考消息

日本時事社24日報導稱,日本防衛省為了強化離島防禦,正在開發「島嶼防禦用高速滑翔彈」。據稱,這種滑翔彈通過火箭發動機來推進,彈頭在數十公裡高度分離,然後在大氣層內以超聲速朝著地面目標滑翔。它速度快,很難被敵軍防空武器攔截,可以從敵方進攻的離島周邊島嶼進行發射。

「現在全世界都在炒作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但是研製超聲速滑翔飛行器還是第一次,日本是首開先河。」軍事專家、遠望智庫研究員張文昌表示,「從新聞報導上看,日本正在研發的『島嶼防禦用高速滑翔彈』不算高超聲速,只能算是超聲速武器。」

它利用火箭發動機助推,但並沒有推送到大氣層外,而是在大氣層內,幾十公裡的高度上釋放彈頭,落地速度大概可能達到兩三馬赫。其研發初衷是用於離島防禦,我國釣魚島距離日本衝繩距離大致在500公裡左右,因此其射程大概也會控制在500公裡以上。

與之相比,助推滑翔型高超聲速武器一般會用火箭發射到距離地面100公裡以上的大氣層邊緣,隨後再入大氣層、飛行器與火箭脫離,向地面回落並在高空做無動力滑翔,其射程最大可超過10000公裡。其飛行軌跡類似「打水漂」,而且橫向機動性非常強,增加了反導系統的攔截難度。

例如,曾被一度熱炒的美國高超聲速飛行器HTV-2可攜帶5噸重的物資,由一枚火箭帶到大氣層邊緣,再行釋放。與火箭分離後,HTV-2隨即在大氣層高端展開跳躍滑翔,進行高超聲速飛行,速度最大可超過20倍聲速,進入稠密大氣層後按照設計的飛行軌跡開始攻擊目標。據稱,它2小時內可以飛行近1.7萬公裡,橫向機動距離能達到6000公裡左右。

▲「獵鷹」HTV-2亞軌道飛行器設計圖

2011年11月,美國陸軍還成功完成了「先進高超聲速武器」(AHW)項目的首次飛行試驗。這是世界上第一種設計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高超聲速遠程滑翔飛行器。據媒體報導,估計AHW可在35分鐘的飛行時間內飛行6000公裡,打擊精度的圓概率誤差小於10米。

雖然同是滑翔飛行器,但日本與美國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不同就是速度。

「日本受『和平憲法』規定的以防禦為導向的政策制約,不能發展進攻性武器,因此它採取了折中的辦法,助推的高度沒有那麼高,發動機推力也沒那麼大,突出防禦性能。在大氣層內和大氣層外釋放彈頭最大的區別在於,彈頭釋放的速度不是特別高,再入後彈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速度下降的快,對手攔截的難度也要小很多。同時,其有效載荷也會比目前的高超聲速武器要小,屬於戰術型武器。」

張文昌說,「日本目前雖然沒有研發高超聲速武器的需求,但也不斷地進行著技術儲備。當然,助推滑翔式超聲速和高超聲速武器雖然在技術原理上看似一樣,但是在技術難度上要低得多。比如,高超聲速武器對氣動設計、耐熱材料、發動機等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超聲速武器則完全不同。因此,即便日本開發出了『島嶼防禦用高速滑翔彈』,也不意味著他們能在短時間內開發出高超聲速武器。」

▲日本防衛省公開的高速滑翔彈使用示意圖

不過,日本正在試圖突破「和平憲法」的制約。最新報導顯示,日本正在研發一種速度可能達到5馬赫或更高的高超聲速飛彈。日本共同社19日報導稱,日本已在明年的防務預算中劃撥約57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飛彈研發。

「就目前來看,如果日本敢於研製高超聲速武器的話,將不得不面臨國內和國際的雙重壓力。必須指出,即使日本現在研製的是超聲速滑翔飛行器,也與日本『和平憲法』相違背。畢竟,其射程要增大不少,估計能達到500公裡以上,同時打擊速度也要更快,對對方飛彈攔截系統將造成很大壓力,已經屬於進攻性武器。」張文昌特別指出。

餘下 2 篇,精彩不摺疊↓↓

聚焦 | 入戲太深,這個假「聯合國維和部隊總司令部」的「大校」被抓了

圍觀 | 外媒:加拿大「奧古布古水怪」3周現身3次 長15米似巨蟒

來源 | 科技日報(ID:kjrbwx)

記者 | 張強

編輯 | 田欣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相關焦點

  • 日本研製超聲速滑翔彈,用於離島防禦?還是另有用意……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日本時事社24日報導稱,日本防衛省為了強化離島防禦,正在開發「島嶼防禦用高速滑翔彈
  • 戳破日本文字遊戲:秘密發展助推滑翔型高超聲速飛彈,瞄準中國航母
    然而,近日西方媒體的報導顯示,這很可能是一種助推滑翔型的高超聲速飛彈,日本打著滑翔炸彈的幌子,以保護與中國有爭端的離島為名,秘密發展的這種飛彈實際上是一種典型的攻擊型武器,射程可能達到500公裡,還能打航母。 明明是進攻性武器,卻說用來保護離島。顛倒黑白。看BOMB這個詞,還真以為是炸彈。
  • 日本航母2023年入役,但更要警惕的是這支日版「二炮」部隊
    日本謀求獲得遠程打擊能力,但又不好直接發展巡航飛彈,才有了這款「高速滑空彈」安倍內閣18日通過了《2019-23年度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
  • 高超音速水漂彈vs滑翔彈 誰更強?
    桑格爾彈道、錢學森彈道、全程滑翔都是對簡單高拋彈道的改進,出發點不同,特點也不同。桑格爾彈道也稱水漂彈,利用重返大氣層時空氣密度驟然增加的特點,適當控制再入角度,形成水漂,彈回大氣層外。根據初始彈道和速度的不同,這樣的水漂可以只有一次,也可以有幾次,最後一次不再彈起,而是轉入大氣層內自由下落,或者受控滑翔,直至擊中目標。
  • 日本新型輪式裝甲車瞄準「離島作戰」
    按照防衛省的說法,新型裝甲車是為了配屬「防禦島嶼入侵」和執行維和任務的部隊,而美國《防務新聞》則一語道破日本研製該車的真實意圖,就是為了應對中日釣魚島之爭,用於「離島奪還作戰」。    鑑於96式已經落伍,於是日本防衛省在對世界各國8×8輪式裝甲車進行分析以及對未來陸自可能遇到的威脅進行分析後,於2014年決定研製新型輪式裝甲車。防衛省對於新型輪式裝甲車的重點要求是提高防護力,同時擴展變型能力。研製工作仍是交給技本和小松製作所,原型車的生產由小松製作所負責。根據防衛省的預算文件,新型輪式裝甲車的研發和原型車的生產預算為47億日元(約合4 100萬美元)。
  • 相比用於戰略核打擊,美軍更加重視高超助推滑翔飛彈的戰術應用
    (還有一種單獨的「吸氣衝壓式」高超音速巡航飛彈,但它們的運行速度和高度遠低於助推滑翔飛彈,儘管它們仍然是高超音速的——意味著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並且它們也比高超助推滑翔飛彈更具機動性,因此一些專家認為它們在軍事上更有希望。但它們不是UCS聯盟研究的主題,其物理模型不適用於它們非常獨特的飛行形式)。俄國的先鋒飛彈與中國DF-17都是高超音速助推滑翔飛彈。
  • 【裝備發展】高超攻防4:美海陸空高超助推滑翔彈新細節;DARPA高超飛機TBCC發動機進展;MDA授出21份高超防禦概念研究合同
    其中,美海軍正基於陸軍AHW項目成果,開展「通用滑翔飛行器」的設計工作。隨後,美陸軍太空與飛彈防禦司令部將研製飛行試驗用的原型機。然後,桑迪亞國家重點實驗室將製造該型「通用滑翔飛行器」。三軍同時正在分別研製各自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所用的助推器。設計「通用滑翔飛行器」反映了美軍為應對中俄迅猛發展高超聲速飛彈的急迫需求。
  • 美國雷神公司披露最新高超聲速飛彈設計,「超聲速戰術飛彈」最有可能長這樣!
    有意思的是,雷神公司此次並非是單打獨鬥,而是與自己的老對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攜手合作,其推出的這款最新超聲速飛彈設計方案,極有可能應用在美軍計劃的HAWC高超聲速戰術飛彈武器項目上,為DARPA和美國空軍提供一種價格合理、技術先進的高超聲速飛彈武器型號。
  • 美國反高超攔截彈「飛鏢」方案原來這樣——不過昨天下馬了
    那麼它具備反高超滑翔飛行器的能力,也就意味著「薩德」飛彈也可以成為美國發展反高超飛彈的基礎。之前筆者就曾推測,由於滑翔段攔截難度很高,美國近期最可能研製的就是在薩德、愛國者3MSE等飛彈的基礎上改進,用於末段攔截高超聲速飛彈的攔截彈。如果能解決對高超飛彈的探測和追蹤等問題,這類的末段攔截彈至少有一定可能取得一定的攔截率。
  • 2020年日本空天力量發展建設回顧
    多爆炸成型侵徹彈頭(MEFP)將能夠釋放數十枚能夠擊中幾個目標的超高速金屬碎片,打擊水面艦艇以及地面固定和移動目標。日本防衛省採辦、技術和後勤局(ATLA)計劃採購兩種彈頭裝備未來高超聲速武器,顯然其目標指向我大型軍艦,包括航母和地面目標,達到區域壓制的目的。這兩型彈可全天候作戰、超聲速巡航的同時還能改變飛行路徑,所以很難被有效攔截。三是增強機動部署能力。
  • 未來戰區基地大規模飛彈襲擊防禦概念
    美軍基地內層飛彈防禦系統同外層防禦概念類似,內層基地防禦系統也要有一個能探測多個威脅並在整個一體化防禦系統內共享戰場通用作戰圖的傳感器和通信網。該網絡應包括美軍現有的和未來的天基傳感器、機載傳感器、遠程陸基雷達以對來襲飛彈進行探測和發出預警並進行火力控制。內層和外層基地防禦系統要與能協調傳感器和射手行動的戰鬥管理、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連結。
  • 日本派兵與那國島,用意怕是不簡單!
    據日本《朝日新聞》27日報導,日本陸上自衛隊28日將在本土最西端的與那國島(位於衝繩縣與那國町)新部署沿岸監視部隊。作為針對中國崛起的「強化西南諸島防衛」的先頭部隊,該部隊將有約150名自衛隊員常駐與那國島,配備可移動式雷達監視系統。說實話,在我個人看來,日本在正式突破和平憲法限制當天,便向與那國島派兵的舉動,其用意怕是並不簡單。
  • 從破除對東風17的誤解開始——高超音速武器系統的技術方案、作戰使用與防禦手段分析
    作為全世界第一種實際服役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引爆了新一輪高超音速武器/高超音速攔截彈的發展熱潮。它有多快?為什麼難以攔截?其它國家的進度如何了?我們該如何攔截其它國家的高超音速武器呢?本文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儘可能全面地分析。
  • GBU-53/B「風暴破壞者」迷你滑翔彈已為戰爭做好準備
    美國空軍已批准雷聲公司研製的GBU-53/B「風暴破壞者」滑翔炸彈(也稱為小直徑炸彈Ⅱ)(SDB Ⅱ)用於其F-15E「攻擊鷹」戰鬥機。這意味著空軍現在能夠將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武器從靶場轉入部隊,部署到F-15E戰鬥機中隊,這些中隊是美國最需要的航空作戰部隊。GBU-53/B滑翔炸彈的前身GBU-39/B SDB I已成為F-15E戰鬥機空中巡邏的主要武器裝備,但它僅能打擊固定目標。
  • ——臆想中的離島作戰
    本文節選自 日媒臆想坦克投入西南離島防禦作戰原作者   金凱本文主要探討的是2015年日媒對於「離島防衛力量」的空想假設
  • 巡航飛彈技術特點及巡航飛彈防禦系統組成
    美國國土巡航飛彈防禦系統主要由傳感器和攔截彈組成。1、巡航飛彈(LACM)的特點及其對巡航飛彈防禦的影響現代巡航飛彈的具體特徵差異很大,包括射程、速度、高度、隱身特徵和彈頭類型,所有這些都會對巡航飛彈防禦系統的設計參數產生很大影響。LACM的另一個特點是用於發射它們的運載工具類型。
  • 美國國防部授出20億美元抗幹擾電臺合同\日本防衛省調查三菱遭網絡攻擊導致的飛彈數據疑似洩露事件\美海軍下一代幹擾機將進行飛行測試
    美國防部發布兩份總價值高達20億美元的合同,用於未來五年對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MIDS-JTRS)終端的生產、改裝、開發和維護。資料來源:美國C4ISR網站2020年5月20日消息日本防衛省正調查三菱電機公司遭網絡攻擊導致的飛彈數據疑似洩露事件
  • 日本改造出雲級或只是試探 最終目標是建造大型航母
    事實上,在發展「大隅」級和「日向」級的問題上,日本同樣也採用了這種「暗度陳倉」的策略。  在將「出雲」號改裝為航母的問題上,日本政府擔心會違背「專守防衛」政策,曾一度準備放棄將其寫入新版《防衛計劃大綱》。但其最終還是認為,「在沒有基地的太平洋加強防空和西南諸島的防衛力量,航母必不可少」。
  • 蘇聯高超聲速彈頭洲際彈道飛彈的商業化實踐
    RD-0217與RD-0216發動機的唯一不同,在於RD-0127發動機上面有熱交換器,用於給飛彈的一級貯箱增壓。進入上世紀70年代,多彈頭技術開始快速發展。到1976年,蘇聯多彈頭技術得到突破,有關該技術,詳見小火箭的公號文章《戰略飛彈多彈頭技術的由來與發展》《俄羅斯有多少枚核彈頭?》。420枚能夠攜帶3枚彈頭的多彈頭打擊型賽果彈道飛彈在上世紀70年代進入蘇聯現役。另有不到100枚的能夠攜帶6枚彈頭的鈍頭短射程型賽果彈道飛彈入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