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八個失傳的高科技

2021-03-05 圈重點

在古代有很多不明來歷的黑科技,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有些看不懂,有些怪怪的,確實這些黑科技根本不是當時的技術水平hold得住,但它就是出現了,還帶給人不一樣的震撼,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古代有哪些造福百姓的黑科技!

01、木人木鵲

在現代我們見得多無人機,一般都是在拍攝的時候使用,殊不知其實在古代也有無人機這玩意,只是它不叫無人機而叫木鵲,它出自魯班之手,木鵲據說是一種以竹木為材的戰事偵察工具。

很好奇這無人機是怎麼飛起來的,而且維持了那麼久,不得不說在當時的條件的下,魯班就能做出如此精巧、複雜、飛翔三日不落的木鵲,實屬難得。

02、紗衣

古代紡織技術之高超我們今天簡直難以想像。特別是漢馬王堆那件著名的能塞進火柴盒的紗衣最為聞名,這件紗衣長128釐米,袖長190釐米,僅重48克,還不到一兩,因此摺疊後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可以說是清若煙霧、薄如蟬翼。它也是西漢紗織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漢文化的驕傲,目前這樣的紗織水平已經失傳。

03、木牛流馬

不少聽說過「木牛流馬」的人,都知道「木牛流馬」是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是一種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公元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利用木牛流馬運糧,通過了古人為之感嘆的棧道,把糧食運到前線與魏國交戰;這些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有詳盡記載。

04、冰箱空調一體機

你以為只有現代才有冰箱,認為他們都是用冰盆?不不不,古代人雖然受技術限制,但腦袋可靈活了,他們同樣擁有與冰箱一樣功能的物件,不過古代人不叫冰箱,而叫它冰鑑,在1978年出土兩件戰國曾侯乙楚墓冰鑑。

冰鑑分裡外兩層,外層放冰,內屋就可以用來冰鎮果蔬和酒了。不僅如此冰鑑的蓋子上還多了幾個孔,這樣一來,除了可以做冰箱,還可以通過這幾個孔往外冒冷氣,變成冰箱空調一體機,冰箱與空凋兩用。

05、河洛圖

洛圖,又叫「河圖洛書」,是關於中國古代文明的著名傳說。六七千年前,龍馬躍出黃河,身負河圖;神龜浮出洛水,背呈洛書。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繪製了八卦。之後大禹治水,河伯獻河圖,宓妃獻洛書,使得大禹終於戰勝的洪水。

至於現代人們從河圖洛書中看到的中國古代天文成就和高度數學成果則是專家們研究的課題了。我們知道中國遠古的神祗都是文化的代表,所以伏羲和女媧的像往往手中拿著規、矩二物。

06、地動儀

地動儀我們就聽得比較多了,它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得意之作,地動儀如其名是用來檢測地震的儀器,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由於張衡的地動儀早已失傳,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地動儀模型都是後人根據史籍復原的。歐洲直到1880年,才製成與此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07、王莽卡尺

王莽時期的卡尺跟現在用的基本沒有差別,做工精細,唯一不同的它是青銅質地,難不成是現代人穿越過去的?哈哈哈,不過也有可能是我們現在用的是延續古代的,只是稍微更新一下而已,說到底,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想法。

08、八牛弩

宋朝有這樣的記載:「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說的就是三弓床弩了。(PS: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三弓床弩又叫八牛弩,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八牛弩需要八頭牛才能將弓拉開。

八牛弩是古代射遠武器所達到的射程最高紀錄之一,古人用堅硬的木頭為箭杆,以鐵片為箭翎,於是又稱「一槍三劍箭」,床弩也可發射「踏橛箭」,發射的時候蔚為壯觀,箭支有如標槍,近距離發射可以直接釘入到城牆裡面,齊射的時候,成排成行箭牢牢地釘入城牆,攻城兵士可以爬著登上城樓。

1、部分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我們盡力找到最終來源和作者,對未找到的敬請見諒;

3、如有侵權問題請回覆信息聯繫我們刪除。

如果覺得不錯,記得點

更多重點內容,請點擊識別二維碼,關注「圈重點」!

相關焦點

  • 古代罕見怪異兵器:一種出手必殺,一種已失傳,一種在外國被拍賣
    中國古代冷兵器博大精深,其中有不少奇門怪異兵器。在這些奇門怪異兵器中,又有一些是極為罕見的。
  • 中國古代的間諜技術:最早的軍事密碼叫什麼?
    據《武經總要·前集》記載,宋朝時官方便將常用的40個軍事短語,分別用40個字來代替,然後編出一首40個字的詩,作為「密碼本」。這個手段,後來多被江湖秘密社團沿承,直到今天。  前一首詩歌的前15個字作為聲母,依次編號為1-15;後一首詩歌的36字為韻母,按順序編號為1-36;然後再將當時字音的八種聲調,也按順序編號為1-8,就編寫出了完整的「反切碼」體系。   根據東漢時期發明的反切注音法,如果密碼的編碼是「5-25-2」,5是聲母「低」字,25是韻母「西」字,2是聲調的二聲。據此,「5-25-2」就可以讀為「敵」字。
  • 木牛、八陣圖與諸葛連弩中,竟隱藏著華夏興衰存亡的秘密
    經過前三次北伐後,不僅諸葛亮的戰略戰術水平大幅提高,而且在總結經驗教訓並努力科研之後,他開始正式將三項最新軍事高科技發明運用於戰爭之中,那就是木牛、八陣圖與諸葛連弩。在古代,糧草運輸多藉助水路,而從荊襄到漢中再到涼州,有一條最重要的水道漢水,特別是在漢水上遊略陽一帶,有巨大的山間水道型湖泊,被稱為「天池大澤」。
  • 中國古代機關術
    機關術是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無論是在生產、生活還是軍事乃至一切需要之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一起長知識 | 除了四大發明,中國古代還有這四大間諜「神器」,個個令人驚嘆!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影響深遠,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 「失傳的奇蹟」,南亞冷兵器之王——馬來克力士劍!
    馬來克力士劍——南亞的冷兵器之王,指的是自菲律賓至印度一帶馬來民族古代所用的劍,不止馬來群島地區,也並不單指馬來西亞一國,主要包括爪哇、蘇門答臘
  • 【揭秘】比盜墓筆記更真實的中國古代陵墓機關術
  • 世界上最強的5大冷兵器,有2種是中國獨有,最霸道,已失傳!
    2.投擲飛斧:圖中這款造型怪異的武器是古代的非洲所獨創,在當代只有真正的戰士才可持有;該武器全長約五十釐米,長相各異,大體上都擁有三片不規則的利刃,非常利於近身搏殺和戰場上對敵投擲使用;該冷兵器獨特的造型會使得它攻擊敵人的時候具有非常強的迷惑性,敵方壓根不能夠確定到底會被那一片利刃傷到,經常會避讓不及。
  • 印刷術對古代中國影響到底有多大?
    手抄書因其數量有限極易失傳,印刷對書的大量生產無疑增加了書籍的留存機會,這使唐宋之後文獻佚失大大減少,保存下來的史料也遠比之前豐富得多。這並不僅只是距今較近的原因。  明代藏書家胡應麟在《經籍會通》中指出,雕版印刷「肇自隋時,行於唐世,擴於五代,精於宋人」。作為文化的典型象徵,中國印刷業在宋朝達到巔峰,印刷書的質量和數量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世界最早的「紙幣」。
  • 世界殺傷力最強8大冷兵器,中國有一種被全球禁用
    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各種武器融入高科技後堪稱殺人利器,但古往今來冷兵器都有其一席之地,雖然有的已經失傳,但更多的仍然在近距離搏鬥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下面就讓小編來為你盤點下世界上殺傷力最強的冷兵器。3【諸葛弩】中國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製作,也稱作元戎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 中國古代幾種罕見的冷兵器(圖析)
    古代還有一種短兵器叫「鐵尺」,長約0.6米,細長而扁,無尖無刃,以劈砸點戳為主,清代時還比較流行,目前已極為罕見。中國古代冷兵器——幾種罕見的冷兵器輪裡有半圓護手,輪邊有四個突出小彎角。說起來,八卦系統所有器械,不管是刀、槍、劍、戟,練法都體現隨走隨變、械隨身走、身隨步換、勢勢相連的特點。而八卦門獨有的鴛鴦鉞、風火輪、判官筆等短小的雙器械,更是體現了八卦拳種的精髓。全國不少的八卦門派都有傳習此技。
  • 中國新原創作品展古代軍事間諜工具四大發明,你知道幾樣?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影響深遠,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實際上,中國人發明的厲害玩意多得去了,比如中國人在間諜工具上的發明創造。說到間諜工具,就不能不提一下間諜。間諜,就是所謂的「情報人員」,也叫特務、特工。
  • 中國古代殺傷力最強的兵器,諸葛連弩的威力有多大?
    經常會看到關於中國古代冷兵器戰鬥力的話題討論,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且各執一詞,誰也不能說服誰,有的人說唐刀漢劍,有的人說苗刀長槍,
  • 中國古代士兵穿輕甲和皮甲較多,而歐洲中世紀士兵多穿重甲?錯!
    首先一條錯得嚴重的,就是「歐洲中世紀士兵多穿重甲」,古代歐洲長期孱弱的冶鐵水平,這事真心做不到。古代歐洲人的冶鐵歷史,雖說號稱比中國早,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卻長期停留在塊煉鐵的水平上。春秋時代的吳國人已經煉出生鐵時,歐洲人還不懂什麼叫生鐵,漢朝人用上四米高的煉鐵爐時,羅馬人只有充其量一米三高的「高爐」。
  • 中國古代的時間(九)——幹支紀年
    不難發現,在一個周期中,總是有六個甲、六個乙……,這些又成為中國古代術數的淵藪,許多術數以此冠名:什麼「六甲孤虛」之術;什麼「祭起六丁六甲,招來天兵天將」;什麼「六壬神課」之類的。凡此種種,聽上去神乎其神,其實,遠沒有那麼玄虛。先民為何以六十個幹支符號循環紀日,文化和歷史學者有不少推測,但卻沒有共識。
  • 【獨家探秘】中國古代的諜戰風雲
    中國古代社會有間諜嗎?誰是中國「女特工」第一人?古代間諜活動的裝備又如何?人民論壇記者王馳隨著國際軍事、政治鬥爭的日益隱蔽化、科技化,人們對現代社會中的「間諜」並不會感到陌生。但是,談到中國古代社會的「間諜」,恐怕大多數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中國古代社會就有「間諜」了嗎?它產生於何時呢?
  • 中國古代戰車 坦克發明史話之一
    圍繞著戰爭「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基本要求,武器的發明和發展始終體現三個基本要素——打擊力、防護力和機動力的分別或綜合提高。
  • 古代著名冷兵器簡介
    古代的冷兵器種類繁多,但是總體大類主要有刀劍類、槍棍類、弓弩、斧錘類、盾等,還有些比較少見的,如勾、鞭、鐧。苗刀 :又稱「御林軍刀」,它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因其刀身修長形似禾苗,在民國時期定名為苗刀。苗刀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先進兵器之一,起源於西漢初年的環首刀類,創製成名於戚繼光時代。
  • 高科技能否為古建築穿上「防火衣」?
    這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果轉化平臺——安徽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實驗廳裡,針對古代木質結構建築消防安全進行的一次預演,展示了中國火災科學基礎研究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研究機構用高科技探索如何更好為古建築織就一道「防火網」的新成果。 細水霧滅火技術,咋回事?
  • 中國古代機械的軍事用途:弓、弩
    中國古代機械的軍事用途:弓、弩圖 《西方為什麼總是抄襲盜竊中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