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希望我國出兵,但我國只說了38個字就為其解圍!

2021-02-26 漲姿勢不

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令世界震驚,誰都沒有想到,在英勇的解放軍面前,印軍會這樣不堪一擊。其中更是出現了「敵軍非但不投降,還但敢向我還擊」這樣傷害性極大,侮辱性更強的話語。在各個國家中,最震驚的莫過於巴基斯坦。與其說震驚,不如說震撼,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印軍可是將他們按在地上摩擦的。在巴基斯坦的眼中,印軍就是頂了天的存在,而中國……。

【對印軍而言,這話傷害性極大,侮辱性極強】

巴基斯坦決定調整國策,全力交好中國。作為見面禮,巴基斯坦交還了面積達到5800平方公裡的喀喇崑崙走廊。喀喇崑崙走廊原屬中國,清末被英國佔去,印巴分治時歸屬巴基斯坦。它可以看作是中國西大門上的一把鎖,如果這把鎖落入印度手裡,後果不堪設想。

所幸巴基斯坦將其歸還中國,這也展現出了巴方極大的誠意。中國也很快放下了對巴基斯坦原來親美的成見,帶著滿滿的誠意與巴交往。兩國在1963年籤訂了《邊界協定》,1965年完成了標界工作。歸還了本就不屬於自己的領土,巴基斯坦很快就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1965年8月,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戰事最初由巴基斯坦遊擊隊挑起,但很快兩國的正規軍就卷了進來。在印軍的打擊下,巴軍節節敗退,很快就退守亞克爾運河邊。印軍集中了3個師外加一個旅的兵力,準備一舉擊潰巴軍然後渡過運河直取拉合爾。巴基斯坦的敗亡就在眼前。

作為南亞大塊頭的印度,此時正是美蘇雙方都積極拉攏的對象,巴基斯坦則成為一個棄子被直接忽視了。在絕望之中,巴基斯坦想到了剛剛結交的新朋友——中國。與情、與理、與義、與利,中國都不能坐視巴基斯坦被印度吞併。在收到巴基斯坦的求救之後,中國很快有所行動。

【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印軍的百夫長坦克】

中國從解放軍的現役裝備中抽調了一批坦克援助巴基斯坦,但這並不是他們所急需的。當時的巴基斯坦並不缺從國外購買坦克的渠道,他們更希望中國能夠出兵。

但出兵並不是一種容易的事。62年那場戰爭以前,中國曾進行了數年的精心準備,直到62年趁著美蘇陷於古巴飛彈危機無睱東顧之機,以雷霆之勢果斷一擊。但現在美蘇早已騰出手來,此時根本不是出兵的好時機。如果不出兵,又如何解巴基斯坦之圍呢?

中國是個有數千年戰爭經驗的國家,這些困難還難不到我們。中國先是派人說服了阿富汗保持中立,緊接著又派出部隊向錫金方向集結,做出了要從東西兩線向印度發起進攻的架勢,最近處距離印度僅有幾百米。

9月17日,報紙上刊發了周總理親自審定的嚴正要求:文到之日三天內拆除中錫邊界印軍入侵工事,立即停止印軍一切入侵活動並保證不再騷擾。短短的38個字,卻散發出赫赫天威,這令印度感到十分緊張。別說東西兩線同時作戰了,就是單獨面對中國,印度也沒有走出被暴打到全國士氣崩潰的陰影。

【第二次印巴戰爭停火】

無奈之中印度只能求助於美國,但美國可不想惹這個麻煩,畢竟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才12年,因此一口就回絕了印度的要求,並建議印巴雙方立即停火。印度思前想後,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只能接受了美國的建議,和巴基斯坦籤訂了停戰協議,放棄已到手的戰果,回到戰前原點。

中國一招「圍魏救趙」,就解了巴基斯坦的滅國之危,大國風範和實力更令巴基斯坦心悅誠服。自此之後兩國交往密切,關係飛速發展。時至今日,有人將巴基斯坦稱為「巴鐵「,但也有人說它是中國的小弟,這是不合適的。

【599公裡的中巴邊境線,雙方各派出幾十人駐守】

在國際事務上,巴基斯坦也曾多次幫助中國,雙方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中巴的友誼是深入骨髓的,中國從來都是平等對待每一個友好鄰邦,不會像美國那樣將朋友當作小弟使喚。如今,中巴兩國600公裡的邊境線上,只有幾十個士兵駐守,就是兩國友誼的最好證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第三次印巴戰爭:大國博弈印度獲利,中美差點聯手對付蘇印
    不過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表現出來的卻是成熟的戰略方針,適時的動手,適時的收手,自己沒受到損傷,卻一舉將巴基斯坦徹底分成了兩國。印度在前兩次印巴戰爭中要同時面對東、西兩個方向的巴基斯坦軍隊,這是其很大一個困擾,所以印度一直在尋求機會將巴基斯坦徹底分成兩份,這樣一來就能解放一條線,集中力量打一點,這個機會還是讓他找到了。
  • 橡樹 | 從第三次印巴戰爭,看東巴、錫金、藏南和克什米爾
    本文請參考:由曾經的印巴卡吉爾武裝衝突,看加勒萬河谷中印邊境問題1999年爆發印巴卡吉爾地區衝突,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為爭奪克什米爾地區持續爆發三次印巴戰爭之後,又一次頗具戰役規模的邊境戰爭。因而,在戰史上,有人將之稱為第四次印巴戰爭。
  • 第二次印巴戰爭,印度暴露一個致命弱點,中國應當重視
    ,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印度輕鬆取勝,而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卻是慘敗。克什米爾敵圖第二次印巴戰爭的爆發與過程印度與巴基斯坦紛爭的焦點是克什米爾,然而克什米爾問題引發的戰爭並不局限與此地。庫奇蘭恩處於印度河的入海口地區,面積1.8萬平方公裡,在印巴分治之初一直是巴基斯坦領土,巴基斯坦還建立了警察站。1965年2月,印度出兵攻取了庫奇蘭恩地區的北部。
  • 第三次印巴戰爭
    同時,在巴基斯坦建國時,其骨幹力量都來自西巴,所以巴基斯坦軍政職位基本上為西巴壟斷,尤其西巴旁遮普族,雖然人口只佔全巴總人口的26%,卻佔據著軍政要職大半名額。政治上的不平等進而導致東西巴經濟分配上的不公平,東巴的出口收入將近一半被西巴拿去發展工業,東巴發展滯後,人均收入只有西巴的60%,控制巴基斯坦工業資產66%、銀行業80%的22個大家族全是西巴人。
  • 第三次印巴戰爭,如何導致東巴基斯坦獨立?
    1971年,西巴基斯坦遭到印度的不宣而戰,第三次印巴戰爭隨即爆發。
  • 裕仁天皇去世後,日本曾對中國發出邀請,我國只回了其4個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對我國造成了非常殘忍的迫害,讓我們無數同胞死在日本的魔爪之下,然而在這一時期,日本國內最有權威的人就是他們的天皇,可以說天皇就是他們的信念支撐之源
  • 印巴戰爭:為了2019年選舉,莫迪不擇手段!
    【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2月,印度陸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然佔領了庫奇蘭恩的北部地區。3月起,印度以進行「箭頭」演習的名義向庫奇蘭恩地區持續增兵,使地區的兵力達到3個旅,並奪取了巴基斯坦的幾個哨所。巴基斯坦起初認為庫奇蘭恩是不毛之地,因此,對印軍的侵入只是提出了抗議而未採取實質性的行動。
  • 中印戰爭之後的印巴克什米爾戰爭
    這裡的穆斯林反抗印度沒錯,但一到戰爭打起來,卻去沒有支持巴軍,他們既不知道巴基斯坦的進攻規模,也不知道決心。哪怕是造個巴基斯坦軍隊必勝的輿論,親巴份子都會放下顧慮來幫助巴軍,反而是印度的輿論恐嚇佔據上風。
  • 印巴戰爭全過程
    第一次印巴戰爭後,雙方開始在實際控制線沿線和控制區內重兵布防。印度部署了12個師,巴基斯坦則駐防有17個師,形成軍事對峙狀態。克什米爾土邦王哈裡·辛格在加入印度後不久被其反對派———查謨和克什米爾國民會議黨領導人謝赫·阿卜杜拉取代,後者領導了第一屆查謨和克什米爾緊急狀態政府。
  • 裕仁天皇去世,日方希望中國參加葬禮,我國回了4個字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戰爭罪犯,雙手被血沾滿了。戰爭結束後美國派兵入駐日本,計劃在亞洲地區遏制中國和蘇聯的發展,裕仁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不過他所釀造的惡果,卻沒有被中國人遺忘。1989年1月,裕仁天皇患上了癌症。
  • 印巴戰爭,一觸即發,究竟誰想打?
    作者:張志坤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衝突驟然激化,雙方已經幹戈相向,新一場大規模印巴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對此,人們不禁要問,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會爆發第四次印巴戰爭嗎?在強烈野心的驅使下,對周邊的幾個小國,印度動輒就以武裝出兵相威脅,而唯獨巴基斯坦具有可信可行的抗衡力量。所以,印度當局始終視巴基斯坦為頭號敵人,將其視為印度稱霸統治南亞的最大障礙。在印度的國防戰略與軍事學說中,打垮巴基斯坦始終是其第一要義,其戰爭策劃與資源安排很大很大程度上都是為此而準備的。可以說,處心積慮地準備對巴基斯坦的戰爭,這在印度甚至在全世界基本上路人皆知。
  • 印巴真要打起來,中國敢得罪美國支持巴基斯坦嗎?
    作者:張志坤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衝突驟然激化,雙方已經幹戈相向,新一場大規模印巴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對此,人們不禁要問,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會爆發第四次印巴戰爭嗎?在強烈野心的驅使下,對周邊的幾個小國,印度動輒就以武裝出兵相威脅,而唯獨巴基斯坦具有可信可行的抗衡力量。所以,印度當局始終視巴基斯坦為頭號敵人,將其視為印度稱霸統治南亞的最大障礙。在印度的國防戰略與軍事學說中,打垮巴基斯坦始終是其第一要義,其戰爭策劃與資源安排很大很大程度上都是為此而準備的。可以說,處心積慮地準備對巴基斯坦的戰爭,這在印度甚至在全世界基本上路人皆知。
  • 第一次印巴戰爭:目標克什米爾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印度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對英國殖民者的不懈鬥爭,1947年8月14日到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宣告獨立。對於這來之不易的獨立,印巴兩國從一開始並沒有好好珍惜,而是為了搶奪各個領邦,藉機進行民族清洗的大動蕩和大仇殺。
  • 第一次印巴戰爭,目標克什米爾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印度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對英國殖民者的不懈鬥爭,1947年8月14日到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宣告獨立。對於這來之不易的獨立,印巴兩國從一開始並沒有好好珍惜,而是為了搶奪各個領邦,藉機進行民族清洗的大動蕩和大仇殺。
  • 我國周邊消失的三個小國,還有復國的可能麼?
    而我國周邊,近現代以來,就消失了三個小國,那它們還有復國的可能或者希望麼?我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光是陸地上鄰國就有14個,而加上海上鄰國有20多個,比俄羅斯都還要多。而且這還是消失了三個小鄰國的基礎上的結果,不然更多。而我國周邊近代以來消失了三個小國家。
  • 印巴戰爭和中國態度
    今天的血鑽故事,寫的是印巴戰爭,文章的作者邱雲鶴,曾是我國海軍外事工作人員,對於外事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
  • 印巴衝突接連升級,讓這三個國家十分不爽,中國卻在一旁笑出了聲...
    首先是,自詡為「世界老大」的美國人,在此時站出來秀了一下存在感。川普表示,他的內閣團隊正和印巴兩國保持著密切聯繫,希望雙方儘快結束敵對行動。2018年4月莫迪主動訪華,兩國關係才恢復正常,和平局面可以說是來之不易。但是就在大年初4,也就是2月9日,莫迪再次赴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活動(我國藏南),其實就在於藉助煽動中印對立,來獲取政治支持。
  • 日本戰後海外出兵對我國有何啟示
    提出國民黨動用52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登陸福建,同時在福建就地動員100個步兵師用以反攻大陸。光作戰分為甲乙兩個作戰計劃,而之後著名的「國光計劃」實際上就是光作戰甲乙兩個計劃的結合版。1958年,金門炮戰前後,白團又借用日軍在二戰中的坑道戰經驗,為臺軍改造金門防禦工事提出了諸多意見。
  • 一位中國軍人眼中的印巴戰爭
    最近,印巴衝突又在不斷升級,雙方多次交火,各有傷亡。今天分享的這篇長文,寫的就是印巴戰爭,作者邱雲鶴曾是我國海軍外事工作人員,對於外事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讀完這篇文章,你不只會了解印度、巴基斯坦衝突的前世今生,還能感受到一個中國軍人的拳拳之心。文章來自書單家族的新號,由書單君好基友哲空空主理的公號:血鑽故事。
  • 克什米爾到處是荒原和沙漠,為何印巴拼死爭奪?
    克什米爾原本是個土邦,面積比我國的湖北省稍大,跟湖南省面積差不多,現在的人口大約1600萬左右。英國人主導印巴分治時,當時給了克什米爾自己決定前途的選擇權:可以獨立建國,也可以選擇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不過由於當時克什米爾的領主還很猶豫,沒有想好怎麼辦,便沒有回覆英國人。後來英國人著急撤走,就在沒有解決克什米爾的歸屬權的情況下,宣布印巴順利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