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迂迴穿插戰術如此呆板,為什么娘子關還是守不住?

2022-01-23 大熊歷史

「娘子關告急,請求增援!請求增援!」1937年10月22日,擔任娘子關正面防禦的26路軍總司令孫連仲向南京最高統帥部發去的求援電報。

此時的娘子關戰役已經打響了近半個月,26路軍鏖戰多日,全路人馬僅剩不到6000人。

經過此前的三次舊關反擊戰,娘子關守軍主力全部投入到舊關到長生口一線,但是依舊沒能奪回舊關,而且各部隊傷亡都很大,只能放棄進攻,各部隊轉入防禦陣地。而此時川岸文三郎指揮的日軍第20師團主力正通過正太鐵路源源不斷地向娘子關增兵,109師團也正準備增援娘子關。

增援娘子關

蔣介石在接到孫連仲的求援電報後,命令在山西南部待命的川軍鄧錫侯第22集團軍派遣部隊增援娘子關。鄧錫侯接到命令後,指揮麾下第122師王銘章部、124師孫震部、127師陳離部火速馳援娘子關。

同時第二戰區在接到娘子關告急的情報後,閻錫山決定讓朱德第18集團軍(八路軍)抽調兵力馳援娘子關。此時閻錫山的重心還是放在忻口方向,所以晉綏軍主力以及中央軍主力都在忻口,而且此時忻口會戰也是打得正焦灼,閻錫山對娘子關戰場是有點難以顧及。

八路軍接到娘子關告急的情報後,決定派遣林彪115師陳光343旅、劉伯承129師王宏坤385旅、陳賡386旅馳援娘子關,由18集團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

日軍的迂迴穿插戰術

10月23日,日軍在舊關率先發起新一輪攻勢。此時川岸文三郎將20師團主力分為左、右兩個縱隊。右縱隊是由高木第39旅團組成,任務是沿井陘-舊關-固關進攻娘子關正面防禦陣地;左縱隊由山下奉文第40旅團組成,任務是進佔測魚鎮,之後經過石門,從側翼迂迴包抄娘子關守軍退路,配合右縱隊,側擊娘子關。

日軍的戰術是正面牽制,側面迂迴穿插的經典戰術,這樣的戰術也確實好用。但是日軍運用的太過死板了,基本上是萬古不變,基本上就是套公式一樣,太過於僵化與墨守成規,以至於在整個抗戰期間,日軍與國軍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因為日軍的進攻套路就只有那一套,就是正面壓制或者牽制,側翼迂迴包抄,然後國軍也非常懂日軍的這一套,每次都能在日軍完成合圍之前,順利撤出包圍圈,所以整個抗戰期間都沒有國軍主力部隊被日軍穿插圍殲的例子。

是迂迴穿插的戰術不行嗎,不!只是日軍運用的太呆板而已。

(在解放戰爭中,同樣是迂迴穿插戰術,解放軍可運用的靈活多變,打了不少漂亮的圍殲戰。在後來的抗美援朝戰場,特別是第二次戰役,志願軍38軍完美的穿插,配合13兵團主力打了一場漂亮的「清川江圍殲戰,」給聯合國軍展現了一場教科書式的迂迴穿插分割圍殲戰術,一舉打垮美軍第二步兵師。)

黃紹竑部署失誤

10月23日,川軍先頭部隊王銘章第122師已經到達娘子關戰場,劉伯承129師主力也已完成集結。娘子關前敵總指揮黃紹竑命令川軍122師主力布防在綿山一帶。同樣,因為測魚鎮方向兵力單薄,所以劉伯承129師也被調至七亙村、石門關一帶布防。

此時黃紹竑把主力都放置在了娘子關正面,孫連仲26路軍池峰城31師、馮安邦27師、左為張金照30師,張華堂獨立44旅依次展開;曾萬鍾第三軍主力則在固關一帶,麾下第7師一部在梁家堖作為預備機動部隊

通過黃紹竑的部署,我們可以發現,他基本把主力都放置在了娘子關正面,這有一個致命失誤,那就是在測魚鎮的石門關,經過石門關還有一條重要的道路,從這可以直插娘子關側後方。原本石門就是天險,依仗石門關國軍只要抽調幾個團就能擋住測魚鎮的日軍側翼迂迴部隊。但就是這麼重要的地方之前居然沒有重點防守。

石門關河谷

而且被緊急調到石門關一帶駐防的129師陳賡386旅771團也是沒能守住石門關(待129師力趕到時,日軍40旅團主力已經突破石門,繼續向前推進),這麼重要的關隘就這樣拱手相讓了,連日軍都沒想到會這麼輕鬆奪取石門關。

石門關丟失,這一下讓黃紹竑、孫連仲等指揮官清楚了日軍的意圖,日軍是在舊關發動攻勢,牽制我方在正面的大部隊,之後再次石門關側翼迂迴,包抄圍殲娘子關守軍。於是黃紹竑急令川軍122師增援石門關。

混亂的指揮系統

122師麾下364旅倉促出發,對石門前線戰況毫不知情,戰場地形更是一無所知。在沒有絲毫準備的情況下就直接開赴戰場,而且還是與日軍展開遭遇戰。

果不其然,雖然川軍鬥志高昂,但是這樣的仗根本無法打,川軍在與日軍遭遇後,損失慘重,根本擋不住日軍攻勢。雖然王銘章率領122師主力趕赴柏井鎮支援,但是我方的整個右翼防線已經失去了防守的意義,日軍迂迴部隊已經可以隨時夾擊娘子關守軍。

由於此次在娘子關的部隊派系複雜,雖然前後投入了十萬軍隊,但是依舊沒能擋住一萬多日軍的進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指揮系統太混亂了,各部隊根本不能協調作戰,上述川軍122師的例子並不是個例,在整個娘子關戰役期間,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我們來看娘子關戰役的各個部隊,26路軍是西北軍馮玉祥舊部,後投靠蔣介石;第3軍是滇軍,後投靠蔣介石,27路軍是楊虎城舊部;129師是八路軍;122師是川軍;還有幾個比如獨立44旅是晉綏軍;而指揮官又是黃紹竑,他是桂系的人,手上沒有一支自己桂系的部隊,他初到娘子關那就是光杆司令。(17師師長趙壽山在事後回憶娘子關戰役時他說,舊關的丟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部隊的協調指揮太亂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側翼有無友軍?友軍是誰?)

娘子關淪陷

10月25日,日軍的左側迂迴部隊陸續佔領了柏木井、固城浦村,直逼固關。此時的天險固關以及失去了防守意義,因為後方已經被突破了,日軍可以前後夾擊固關,更可怕的是日軍可以直插娘子關後方,圍殲我方在娘子關的主力,所以此時位於磨河灘的指揮部非常危險。

10月26日,擔任娘子關正面防禦的孫連仲26路軍、第3軍主力撤離娘子關,主力撤退至巨城鎮附近,組織布防下一道防線。此時在娘子關鏖戰十餘日的26路軍收攏的部隊只有三千多人,曾萬鍾部收攏時,戰鬥人員也只有一千多人。

結語:娘子關戰役我方付出了巨大傷亡,鏖戰二十餘天,傷亡2.7萬餘人,斃傷日軍數千人,娘子關戰役我方戰敗,日軍的戰術雖然呆板,但是不得不承認當時的日軍確實比我們強太多,在兵員素質以及武器裝備的壓制面前,戰術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娘子關戰役期間,全國各地不同派系的部隊共同馳援娘子關,西北軍、陝軍、滇軍、川軍、晉綏軍還有八路軍、中央軍等等。雖然在戰前,這些部隊見面可能都要打一仗,但是,如今國難當頭,無論你我是什麼派系,都是中華男兒。日寇侵我國土,中國人都有守土之責。

參加娘子關戰役的抗日先烈們,把他們的鮮血灑滿了一個個山頭,一座座關隘,將士們的忠骨埋葬在這一片片高山之上,他們永遠的守護著曾經誓死捍衛過的土地,永遠!永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軍的穿插迂迴戰術如此備受推崇?
    部隊穿插圖 我們這次穿插,就是避開越軍的正面防禦,經過一夜的翻山越嶺從越軍的背後的公母山插到這三個高地的後面,出其不意的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奪取這幾個高地,截住潰逃之敵,阻止越軍從後方的增援。這次我軍一共是三個分隊執行這次穿插作戰任務。由於夜晚行軍,沒有參照物。帶隊的偵察兵也迷路了,那兩個分隊原定的攻打某某高地和某某高地都沒有穿插到位。
  • 亮劍中李雲龍用穿插戰術抓住常乃超,為什麼國民黨不用這招呢?
    其實就是李雲龍指揮部隊進行了快速的穿插迂迴。這種戰術並非解放軍首創,但解放軍對這種戰術的深刻理解和神級運用,則達到了史上罕見的層次。穿插,切斷敵後,迂迴,形成側擊,兩相結合,往往會讓對手難以招架——穿插為什麼能有如此威力?
  • 解放軍戰術呆板裝備落後?印度高級軍官:10天內就打贏對華戰爭
    言辭中的意思無非就是抨擊解放軍戰術呆板裝備落後,以此來樹立印軍"全球採購先進裝備""山地步兵師訓練有素"之類的良好形象。而且,該軍官竟然認為,印度有能力在10天之內打贏對華戰爭。常識如此無知,大腦思維有所欠缺的人竟然能夠成為印度空軍的高級軍官,不難想像印軍內部到底有沒有軍事精英。
  • 解放軍幾萬人的穿插戰術是怎麼做到的 ?
    但凡遇到有點實力的部隊,大規模穿插就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戰術。《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軍對越作戰高平戰役紀實》(宋子佩)這就是數萬人穿插的後果。高平戰役的穿插部隊四十一軍不僅沒有達到戰役設計的穿插效果,還被越軍發現,遭到四面圍攻,傷亡慘重。其中121師被越軍伏擊了5次,你敢信。
  • 日軍贏得最痛苦的會戰,四個月傷亡25萬,屍體焚燒臭聞十餘裡
    武漢會戰是全面抗戰爆發以來,規模最大、打得最「聰明」的一次正面會戰,為什麼說是最「聰明」?因為國民政府這一次打算「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放棄了以往的純粹防禦策略。從平津、華北,到上海、南京、徐州,國民政府每次都想守住,卻總是守不住,反而損兵折將,差點葬送主力部隊。
  • 在日俄戰爭中,日軍指揮官乃木希典的表現真的很糟糕嗎?
    摘要:對於日俄戰爭,很多人都覺得日軍指揮官乃木希典戰術呆板,只知道讓士兵發動人海戰術一波接一波不計傷亡地強攻硬打,那麼他的表現真的很糟糕嗎?
  • 劉伯承的這兩仗,日軍破口大罵:八路不懂兵法,兵法沒這樣教的
    劉伯承判斷日軍必定南下石門口,以迂迴中國軍隊側翼。於是劉伯承命771團團長徐深吉率部在石門口以運動防禦阻擊日軍。不料徐深吉在首戰阻擊日軍成功後產生麻痺思想,輕敵大意,10月22日在七亙村遭到日軍夜襲,全團部隊一度被打散,與129師師部、386旅旅部失聯10個小時之久。771團失利的消息傳出後,有些國民黨將領開始幸災樂禍了,紛紛以「慰問」為名,來電嘲笑劉伯承。
  • 娘子關之戰,清軍殺了多少敵人?
    娘子關大捷,是真?是假?所謂的「娘子關大捷」,是一個連清廷中央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彌天大謊!!!
  • 天爐戰法到底是什麼戰術?為何讓日軍如此忌憚?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薛嶽的天爐戰法是什麼戰術?讓裝備精良的日軍丟盔卸甲、潰不成軍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憑藉著精良的武器裝備和士兵優良戰術素質,侵蝕著中國的土地。由於我軍武器落後,於是只能憑藉著自己的智慧,運用戰術去打擊敵人。說起這個天爐戰法就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 率2萬日軍正面進攻20萬中國軍隊
    此時日軍在忻口的兵力是非常薄弱的,第5師團的國崎登第9旅團被抽調到了上海,所以板垣手上全部兵力就只有第5師團(欠缺第9旅團),配屬的混成第2、15旅團。共計16個大隊3萬人95門各類火炮。板垣手上雖然兵力少,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板垣徵四郎的瘋狂,此時日軍的戰線拉的很長,但是板垣徵四郎還是敢正面對衝忻口的國軍陣地。
  • 百團大戰,消滅日軍兩萬多人,彭德懷大驚:哪來這麼多的兵力?
    除了破壞日軍的鐵路和橋梁,八路軍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娘子關。娘子關地處內長城的第九個關口,是日軍從河北進入山西的咽喉要道,八路軍如果把娘子關控制住,就等於是切斷了位於太原的日軍第一軍與外界的聯繫,也是八路軍在百團大戰中取得勝利的關鍵一環。
  • 小澤治三郎的穿插轟炸戰術,為何成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催命符?
    但也就是在這樣的差距下,這位被日本海軍認為是最適合指揮機動艦隊的司令官,還是認為自己有希望打贏美國人的。小澤治三郎通過自己那頗有跳躍性思維的大腦,構想出了兩個非常獨特的戰術,意圖讓日本海軍能夠在接下來的海戰中反敗為勝。這兩個戰術就是造成了'馬裡亞納獵火雞大賽'的核心因素——'航程外轟炸'和'穿梭轟炸'。
  • 我軍打仗靠人海戰術,這口鍋我們不背!
    所以運動戰成為主要戰法之一,其穿插迂迴包抄被我軍運用的爐火純青,敵人在調兵過程中,難免出現突前落後的現象,我軍只要抓住其中一部予以整編制殲滅,就能打破敵人的戰略計劃。這裡舉個例子,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的時候,我軍吳信泉將軍指揮第39軍突破清川江,夜襲大柴洞、上方洞,居高臨下圍殲美軍115人的黑人連,斃敵20餘人,造成該連連長率全連人舉白旗投降。
  • 二戰1944年塞班島戰役齋藤義次的指揮失誤日軍第43師團覆滅之戰
    1944年的塞班島戰役,在知名度方面可能比硫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瓜島戰役等都稍顯得遜色一些,主要還是因為塞班島戰役日軍打得並不是很出眾,但塞班島戰役日軍無論是兵力規模和裝備情況
  • 馬來之虎——日軍一場奇異的「閃擊戰」
    而另一方,是剛從中國戰場上換下來的,不到五萬日軍疲兵,踩著一萬多輛自行車,受命於一員日軍的棄將,這場戰役誰勝誰負,似乎一目了然。然而,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日軍就瘋狂推進一千多公裡,英印軍聽到日軍自行車隊聲音就紛紛潰逃,這是為什麼呢?日軍最終兵不血刃取得勝利,這一場離奇戰役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玄機呢?
  • 潢川之戰日軍被打得有多慘?蔣介石電報:倭屍累積,濠水盡赤
    6月11日,日軍溯長江西犯安徽安慶,武漢會戰正式開始。此戰日軍的參戰兵力多達25萬人,共有9個步兵師團、2個步兵旅團、1個騎兵旅團和2個坦克聯隊,另外還有120餘艘艦艇、300餘架飛機配合作戰。8月22日,日軍第二軍由合肥出動,兵分兩路大舉西犯,一路是第十三師團,兵鋒直指商城;另一路是第十師團,由正陽關向河南的固始、潢川、羅山、信路攻擊前進,進而截斷平漢路,南下攻擊武勝關和平靖關。這兩路日軍中,後來證明第十師團攻擊的方向才是為日軍的主攻方向。不過,當白崇禧反應過來之時,六安、霍山已經失守,固始、潢川已經直接暴露於日軍的炮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