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型隱身材料未來可幫助戰鬥機躲過雷達的偵察
中國日報網11月12日電(信蓮)據美國媒體11月11日報導,中國科學家在隱身材料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發出一種新型隱身材料,未來可用於戰鬥機使其躲過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反隱身雷達的偵察。
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研發出的新型隱身材料能夠「擊敗」超高頻微波雷達。目前,類似的隱身材料通常因為過厚而無法用於戰鬥機等飛行器,但這種新型隱身材料的厚度遠低於以往的產品、「薄到完全可以運用在軍用飛機、艦艇和其他設備上」。
合成孔徑雷達是一種高解析度成像雷達,作為一種主動式微波傳感器,可以在能見度極低的氣象條件下,比如多雲、濃霧天氣時,得到類似光學照相的高分辨雷達圖像。但如果目標物由雷達波吸收材料製成,合成孔徑雷達發射的脈衝在接觸到目標物後將無法全部返回接收器,此時雷達成像就會對目標物發生誤判,一架飛機可能會看上去像一隻小鳥。
「我們的雷達波吸收材料比傳統材料幾乎薄十倍,」徐文華(音譯)是來自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小組成員,該研究小組於11月11日在最新一期的《應用物理學期刊》上發表了科研成果。
論文中稱,這種新型隱身材料構造頗為複雜,底部是一層焊接有變容二極體和電容器的印刷電路板,其上覆蓋一層僅有0.04毫米的銅電阻器和電容器層,研究團隊將其稱之為「有源頻率選擇表面材料」(AFSS),它具有良好的伸展性,能夠大量吸收雷達發射的脈衝,同時也足夠薄可以運用到飛機上。在「有源頻率選擇表面材料」層之上,則先後是一層薄的金屬蜂窩板和一層金屬扁坯。
美媒指出,在許多人看來,正是因為握有隱身技術這一核心科技,整整上一個世紀美國才能在全球範圍內保持軍事主導地位,此番中國科學家宣布在隱身材料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表明中國的隱身技術實力正在不斷增強,「美國可能要在此前長期佔據明顯主導地位的領域迎來一位強大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