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面陣火控雷達研製成功,能有效躲避攻擊,賦予戰機3大優勢

2021-02-16 一號哨所

殲-20

矢量發動機能讓中國戰機飛得更靈活,而相控陣雷達卻讓中國戰機看得更清楚!一個是「強大心臟」,一個是「火眼金睛」!當既安裝了矢量發動機、又搭載了相控陣雷達的殲20「一身新裝」現身亮相時,將會有什麼新的改變?

雷達在戰爭中的關鍵作用,其實就相當於是一雙明亮的眼睛對於人類的作用,看得到更遠才能打得更準,同樣看得見對方的攻擊手段,也才能防得住頂得上去。在空戰中,無論是進攻端還是防守端,雷達就成為了整個攻防體系作戰中的要害之處。

而在全球軍事強國大力發展隱身攻擊手段的今天,擁有更先進的反隱身雷達技術,才有可能做到讓自己避免被動挨打,也才能迎來百戰不殆的最後勝利局面。令人欣喜的是,中國目前同樣也擁有了強大的反隱身雷達,在更先進的雷達探索領域,中國也毫不示弱,取得了令軍迷們驚喜不已的突出成就。

殲-20

在這次國家70周年生日的隆重高光時刻,央視近日報導,殲-20等多種國產殲擊機高調驚豔亮相。這些雄姿勃發的戰鬥機,不僅攻擊力驚人,而且還可以精準探測幾百公裡以外的空中目標,實時先敵發現提前準備,實時先發制人發起攻擊。

殲-20等這些戰鬥機之所以擁有「千裡眼」,得益於戰機上搭載了我國自主研發PD火控雷達的「黑科技」。中電科14所雷達設計師袁先明表示:這款機載火控雷達是為下一代梟龍飛機研製的新式雷達。

機載火控雷達雖然不起眼但重要性非同一般,可以說它直接決定了戰機的戰場感知能力和戰鬥生存力量,少了它戰機爭奪制空權如同盲人摸象,進而就是局部戰鬥失利導致整個戰局受到嚴重影響。

KLJ-7A

當前,世界上的最先進戰機,普遍都採用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這是極少數國家才擁有的頂尖雷達技術。2018年,我國雷達研製人員不負眾望,研製出了世界上最新款的三面陣火控雷達(KLJ-7A),並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向外界發布了這款在全球獨一無二,首創能向後看新科技手段,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KLJ-7A「三面陣」廣角機載火控雷達。

這也是國際上首次有此類產品展出!相比於傳統的機載雷達,KLJ-7A雷達視野提升超過了2倍,它可以讓戰機的戰場感知能力,得到幾何數級般的飛速提升,可以極大地提升各類戰機的生存能力,能有效的躲避敵方攻擊。

這款「三面陣」廣角機載火控雷達,可以幫助戰機探測周身300度範圍的目標,配合我軍擁有可以越肩發射的飛彈,這種雷達的效能將在空戰中發揮到極致。而即便是面對側後方向的目標,裝備了三陣面雷達的戰機,也可以在對方即將進入格鬥飛彈有效射程之前,就可以提前鎖定目標並發射飛彈。

KLJ-7A

這種類似回馬槍的戰術,將極大提高戰機在遭到偷襲時的反擊能力,也幾乎可以避免被埋伏:只要發現背後有所異動,就可以迅速調整進行機動規避,或者提速拉開後調轉機頭進行原地反擊。一些具備高超技術的飛行員甚至能夠利用這款「三面陣」廣角機載火控雷達所具有的後視能力,提前布下陷阱誘使敵方接近然後解決對手。

其中「三面陣」版KLJ-7A,還是我國的科研單位面向全球市場,提供的一個戰機性能重要解決方案,其視野可超過300°,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它的出現在技術上賦予了戰機3大優勢:一是將讓己方戰機,能夠在敵方雷達盲區內自由飛行。

這就是等同於實現了「隱身」,對提升戰術靈活性意義重大;二是可幫助戰機在實戰中實現「高速脫離」,這樣己方飛機就能做到「先躲後打」,戰場生存能力勝於對手數倍;三是「廣角」視野可以擴大己方雷達的搜索範圍,先敵發現意味甚濃。

梟龍戰鬥機

更值得一提的是,只要各種機頭空間範圍足夠,這項前沿技術還可以應用在多型戰機上,同樣包括我國和巴基斯坦聯手研製的梟龍上。梟龍戰鬥機是一種輕型超音速戰鬥機,目前已經出口多個國家。

如果梟龍裝備了這種高科技雷達,那麼在現有輕型四代半戰鬥機中,它將擁有獨自領先全球的態勢感知能力和對空作戰能力。事實上,新一批次的「梟龍」已經可以裝備上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這方面我國也有相應的電子設備出口預案。

在知曉這個預案之後,目前最歡欣鼓舞的就是巴鐵方面,在外部敵對勢力虎視眈眈的緊要關頭,巴鐵所裝備的「梟龍」戰機,如果將全部安裝這款最新的機載火控雷達,今後,在面對老對手印度空軍時,巴鐵方面更加信心十足了。

反觀印度空軍,儘管在最近也購買了一批法國「陣風」戰機,但未來在面對可能安裝了最新「黑科技」的「梟龍」時,恐怕也是一籌莫展,這一下子也會讓印度空軍在某一時刻徹底洩氣了。不知道印度的網友們在得知此消息之後,又會有什麼樣的心情,會不會引起更激烈的評論了。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方連結:

巨浪-2在閱兵式上首次亮相,打破之前外界將近20年的認知

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亮相引關注,看各國評價

閱兵式中國亮出底牌,美在韓部署薩德也沒用啦!

央視在報導中,證實了楊偉總師說過的話,殲-20戰力變得越來越強

美軍衰落有多明顯?非洲人也向美軍基地出手,還順手捎上了義大利

相關焦點

  • 中國雷達黑科技:自動進行反雷達機動,殲10也能變「隱身機」
    「廣角」版KLJ-7A雷達合體震撼展出,中國機載有源雷達的技術水平達到新的高度關於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大家不會陌生,這是新一代戰機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它讓戰機的戰場感知能力大幅提升。高度靈活的雷達波束不僅賦予戰機更強的探測能力,並隨之帶來電子戰、通信等一系列附加技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機原有的航電結構。
  • 軍情 | 殲-10能擊毀日本F-2戰機嗎?美刊:近戰前者更有優勢
    摘編如下:中國首款現代多用途戰機殲-10「猛龍」於2005年推出,作為改進型的殲-10B也已經服役。日本的F-2多用途戰鬥機於2000年開始服役。當時,這一項目是非常有爭議的,許多美國國會議員都對向日本輸出先進的戰機技術存有顧慮。三菱和洛克希德公司聯合研發的F-2以F-16為基準,並且擴大了其規模。F-2的機翼面積增大了25%,搭載通用電氣公司的F-110發動機,以及日本研發的全球首款戰鬥機載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J/APG-1。F-2裝備了三菱AAM-3和AAM-5紅外製導空空飛彈和AAM-4雷達制導空空飛彈。
  • 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優勢、挑戰及未來發展
    該技術是在當時無源電子掃描陣列(PESA)雷達技術基礎上發展而來。PESA是一種固態系統,採用的信號是單個束源。它運用移相器來有選擇地延遲某些信號,同時容許其他信號無延遲地傳輸。以這種方式發射的信號能產生形狀不同的信號,有效地把信號光指向不同方位,有時被稱為光束控制。第一套AESA系統在上世紀80年代研製出來,比過去PESA系統有很多優勢。
  • 梟龍戰機為何外銷走紅? 這一性能比肩F35
    不僅如此,馬來西亞等國也釋放出了購買意願,甚至傳出伊朗有意用「梟龍」替換其F-14戰機的消息,不過基於地緣政治和國際大環境而言,這筆交易最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JF-17「梟龍」,不僅是因為實惠,更是因為其超高的性價比,能花更少錢辦更多事,例如這次亞塞拜然選購戰機時就對性能頗有追求。有消息稱,亞塞拜然希望引進梟龍的版本為 BLOCK II+,主要系統與巴基斯坦自用的Block II相當,主要的區別在於「有可能選裝AESA雷達」。
  • 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誰研製?
    他不盲從權威,以全新體制研製出新一代三坐標雷達,樹立了我國雷達研究的裡程碑。他,就是著名雷達專家吳劍旗。 用創新打造探測隱身飛機的「火眼金睛」 隱身飛機號稱空戰中「看不見的殺手」,它能躲避雷達追蹤,憑藉其隱形性能在戰爭中出其不意給敵方以致命打擊。
  • 「三面紅旗」,撐起了中國海軍艦隊防空的保護傘!
    在航母編隊中,艦載戰鬥機雖然是對空防禦的第一道防線,但一旦面臨大規模戰爭的局面,更多還是要依賴水面艦艇構築的遠程、中程、近程三道防禦體系來進行防空作戰,這三道防禦體系,恰恰是以「三面紅旗」為代表的艦載防空飛彈和配套體系所構成的。    「三面紅旗」指的是什麼呢,可能有人已經明白了,指的就是近年來中國海軍新裝備的海紅旗-9/9B、海紅旗-16、海紅旗-10三種型號的防空飛彈。
  • 刀口評論 | 世界第一型「機相掃」火控雷達曝光,比殲-20先進,可裝備海飛四
    全世界領先水平的有源「機相掃」火控雷達在燕山大學研製成功,屬於全世界戰鬥機雷達的最新品種。通俗、概括的一句話,就是這種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搖頭晃腦」,在這以前全世界的所有戰鬥機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都不具備這個性能和能力,也沒做到,包括殲-20和F-22還有F-35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都沒有這型雷達先進。先進在哪裡?
  • 美國戰機噩夢!中國量子雷達有重大突破
    同時,自從隱形戰機面世以來,現代防空網絡主流雷達無法遠距離發現和跟蹤隱形目標就成了大難題。目前戰鬥機裝備的主流反隱形雷達是L波段雷達,對隱形目標的有效探測距離,無法滿足超視角空戰的需要;地面裝備的米波雷達可以有效發現隱形戰機,但是探測精度比較差、無法引導地面飛彈打擊目標,而且米波雷達體積很大,戰場生存能力堪憂。
  • 中國機載火控雷達新高度
    作為我國主要的機載雷達研製單位之一,中航工業雷達研究所在其官方微信裡發布了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種機載風冷二維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消息,並且簡要介紹了這種雷達的幾個技術特點
  • 中國研製反輻射飛彈,一記絕殺,防空雷達的剋星!
    由於現代雷達技術的探測範圍非常廣闊,而反輻射飛彈的射程,根本不足以在雷達探測範圍之外,抵達目標雷達,這就很是懊惱了。為此,不得不派遣戰機攜帶反輻射雷達突防進入雷達探測區,以在有效距離內,發射反輻射飛彈進行攻擊。但這無疑加大了戰機和飛行員的風險。一旦在防空雷達網絡內被攔截或者被擊落,則功敗垂成。
  • 中國空軍主力戰機大集結,實力雄厚,亞洲最強
    最近印軍為了抗衡我國的空中優勢,緊急採購33架戰機,足以看出我軍的實力之強,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都佔據絕對優勢。
  • 中國戰機大全
    殲10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自主研製的單發動機、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採用鴨式布局的的第四代戰鬥機,殲10不僅成就了中國自主製造第四代戰機的夢想,也成就了611所,以至於611所能創造出後面的中國自主製造的第五代戰機殲
  • 【3月20軍情播報】為何能研製高技術武器的國家越來越少?俄日歐都快不行了
    這是一個特定任務的機型,就算是強大的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都無法擔此大任,那強-5退役後誰來接班呢?此前傳來了好消息,強-5的接班人就要上崗了,究竟是何方神聖能夠擔此大任,原來是獵鷹家族。據悉獵鷹已經開始進行飛行員對地攻擊訓練了,甚至還公開了獵鷹打火箭彈的照片,這一照片表明,投放制導武器的訓練已經成功完成。
  • 美軍頭疼:中國神秘「幽靈戰機」殲25曝光 美軍頭疼:中國神秘「幽靈戰機」殲25曝光
    更讓歐美國家意想不到的是:中國最強隱形戰機殲25採用3D列印技術。它可以躲避世界主要國家裝備的雷達,行動神秘而鬼魅,因此有「鬼鳥」之稱。據BWCHINESE中文網報導,殲25出色隱身性能的秘訣之一是它是一款採用3D列印技術的模型。在殲25的研製過程中,中國研究人員通過勤奮的研究克服了重重困難。 J-25的出現代表了戰鬥機製造中3D列印技術的最高水平。
  • 殲20,中國戰機崛起之路
    被中國軍迷親切稱為「愛芙娘娘」的F-22首飛的同一年,成都飛機工業集團611所裡,以楊偉總設計師為首的工程師團隊也默默開始了中國第五代戰鬥機的立項工作。首架殲-20技術驗證機於2009年製造成功,並於2011年1月在成都黃田壩軍用機場實現首飛,在2016年11月珠海航展上向全世界做出了成功展示。
  • WJ700無人機首飛成功 — 採用隱身設計,可躲避防空飛彈攻擊
    1月11日,由航天科工集團海鷹航空公司研製WJ700高速打擊一體化無人機首飛成功。它是國產偵察打擊一體化無人機更新換代產品,將會替代現有翼龍、彩虹系列無人機,徵戰國際市場。現在國產無人機主要包括翼龍、彩虹兩大系列,這些無人機採用螺旋槳發動機、大展弦比平直翼。
  • 今日科技話題:我國發布首個AI陣列式探地雷達、國產200噸重載自動導引牽引車研製成功、秦嶺大熊貓保護研究成果發布
    ▲鷹眼-A探地雷達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三十五所11月27日發布了新型探地雷達「鷹眼-A」。——《科技日報》近日,國產200噸重載自動導引牽引車由湖南馳眾機器人有限公司研製成功。據悉,湖南馳眾研製的200噸重載自動導引牽引車,長寬高分別為8米、6米、1米,負載重量200噸,4個驅動單元可以實現全向行走(前進、後退、橫移、原地自旋)。
  • 中國航母傲視「群雄」的高科技武器——殲-15D電戰機
    除了電磁彈射系統和空警-600預警機,還有可能裝備中國殲-15D電子戰機。今年5月,中國殲-15D電子戰機成功首飛,引起世界多國關注。各國對於電子戰機的關切,是因為電子戰飛機越來越不可忽視的超強作戰能力。中國殲-15D電子戰機成功首飛標誌著中國海軍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艦載專用電子戰攻擊機的國家,也標誌著中國航母艦隊整體作戰力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