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評論 | 世界第一型「機相掃」火控雷達曝光,比殲-20先進,可裝備海飛四

2021-02-06 新刀口談兵

挖到寶了!全世界領先水平的有源「機相掃」火控雷達在燕山大學研製成功,屬於全世界戰鬥機雷達的最新品種。


通俗、概括的一句話,就是這種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搖頭晃腦」,在這以前全世界的所有戰鬥機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都不具備這個性能和能力,也沒做到,包括殲-20和F-22還有F-35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都沒有這型雷達先進。先進在哪裡?就是真的格鬥了,讓你無路可逃。


這種驚喜真有點讓人「措手不及」,問題是,這可是真的。



2018年的12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珠海航展中心開幕,燕山大學趙永生教授團隊參與研發的「機載有源相控陣廣角域火控雷達」亮相珠海航展。


軍方代表參觀廣角域雷達


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是唯一由中央政府批准舉辦的國際性專業航空航天展覽,以實物展示、貿易洽談、學術交流和飛行表演為主要特徵,是展示當今世界航空航天業發展水平的盛會,躋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本屆航展中,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所研發的「機載廣角域火控雷達」受到國內外眾多軍方、政府、專家、媒體以及專業觀眾的廣泛關注,並給予高度評價。


「廣角域火控雷達」是將機械掃描與相控陣天線相結合,拓展雷達波束的空域覆蓋範圍。該雷達突破傳統視角局限,能讓戰機獲得目前世界上最廣的探測視野,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廣角域雷達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背面加關節(姿態連續調整系統)實現二維的機械掃描,相當於給飛機的「眼睛」—雷達增加了「脖子」,極大地增大了掃描範圍。



該款廣角域雷達適用於裝備我國目前先進的三代及三代改進型戰鬥機,具有廣角域搜索、跟蹤目標,大側視跟蹤目標,大離軸制導飛彈,正側視先敵攻擊,戰機敏捷脫離,攻防兼備的特點,助力我國主力戰機的生存能力和作戰能力突破新高度,是現有戰機升級的力量倍增器。


團隊部分成員在廣角域雷達展臺合影




參加本次珠海航展的機載廣角域相控陣雷達,其姿態連續調整系統的研製有眾多的技術難點。研發過程中,團隊成員與中電十四所項目組聯合攻堅克難,針對機內空間狹小、運動複雜、機電集成等技術難題,創新研發出近乎完美的廣角域雷達連續調姿系統。這是趙永生教授團隊的並聯機器人技術在天線領域的又一重要應用。




從資料可知,蘇-35的機相掃雷達搜索視場最大,可達正負120度,但缺點是二維機械轉動系統,無源雷達,伺服系統重量較大,雷達減縮性能較差;颱風和JAS39的有源機相掃為一維旋轉斜盤技術轉動雷達,搜索角度僅為正負一百度,但重量較輕,隱身性較好。



從圖片可知,趙永生教授團隊參與研發的「機載有源相控陣廣角域火控雷達」也是一維旋轉斜盤技術,但宣傳資料稱,「讓戰機獲得目前世界上最廣的探測視野,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那也意味著搜索角度起碼達到蘇-35的正負120度範圍,不僅超過採樣同樣技術的颱風和JAS39的正負100度,更是遠遠超過印度購買的陣風採用的只有正負70度的機載有源火控雷達。



目前裝備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不能轉動,無源的可以,但是誰都知道無源哪有有源的好,因此改進方向是讓有源陣可以轉動,其優勢是由於PD的原理,我方飛機做90度機動飛行時,即使採用有源相控陣的敵方飛機雷達也會「脫鎖」,而我方有源陣因可以轉動仍可鎖定敵方。也就是我方宣傳資料所說的「大側視跟蹤目標,大離軸制導飛彈,正側視先敵攻擊,戰機敏捷脫離」。


從資料分析推測,在美軍內部演習中EFA-18通過這種90度機動使F-22的機載火控雷達脫鎖,迫使F-22不得不頻繁打開雷達,而EFA-18通過其強大的被動定位能力而一舉擊落F-22。有消息稱F-22的最新改型已決定採用三陣面雷達來解決這一難題。



類似的問題殲-20也存在。


另外,三面陣也有缺點,如果對手高速矢量向我機側面機動,三面陣主雷達還要向側掃雷達交班,電光石火間很容易脫鎖,遠不如一個主雷達旋轉陣面,持續跟蹤,咬死對手使其絕對不能脫鎖而更加成功。



當然,不管是「機相掃」還是三面陣,都是外國領先的雷達技術,2018年14所展出的 KLJ-7A的高配 三面陣 版本技術, 也許今年珠海航展會進一步介紹更多性能數據?(最新消息,2020年珠海航展不辦了) 估計這個技術可以適配各種AESA雷達的機載火控雷達,殲-10C,殲-16,殲-20也可以根據需求適配出各自的版本。



更有可能的是,根據目前技術的成熟度,「機相掃」這型雷達會裝在沈飛的四代艦載隱身戰鬥機上,作為明年就要首飛的新一代戰鬥機,裝上世界領先的最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是最優選擇。


相關焦點

  • 中國雷達黑科技:自動進行反雷達機動,殲10也能變「隱身機」
    航展期間,我們也走訪了14所的展臺,14所展出的機載火控雷達無論是品類和技術特點都遠遠超出外界意料。除「三面陣」雷達,14所還展出了「機相掃」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這是什麼概念呢?簡單的說,14所這麼一個單位就把全世界的主流機載有源相控陣技術給造出來了。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14所將機載有源相控陣技術「一鍋端」背後的意義。
  • 央視曝光中國火控雷達測試機
    北京時間2018年1月21日,央視一檔節目中曝光了中國最新型機載火控雷達,節目中也展示了中國用來測試雷達的運-7測試機。從央視曝光的畫面看,這款裝載在運-7試飛機上的雷達,正是在2016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展出的KLJ-7A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 刀口評論 | 成飛曝光正在研製多個重點型號!能有多少驚喜?是雙座殲-20嗎?
    成飛可能要做殲-20雙座機了,殲-10、梟龍早就有,這次會不會是傳說已久的雙座型殲-20?可能性極大。航空工業成都所(全稱: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就是我們一直念念叨叨、心心念念地成飛,又要出重點型號了(這可不是作者杜撰的,是他們自己說的哦,下面的文是他們發的,裡面言之鑿鑿說到「重點型號」四個字)!
  • 殲-31「鶻鷹」二號機大改後首飛 現場照曝光
    解放軍殲-20戰機最近正式曝光、俄羅斯首批蘇-35戰機亦預計在聖誕節交付中國之際,有傳沈飛集團製造出隱形戰機殲-31的二號機。
  • 中國機載火控雷達新高度
    作為我國主要的機載雷達研製單位之一,中航工業雷達研究所在其官方微信裡發布了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種機載風冷二維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消息,並且簡要介紹了這種雷達的幾個技術特點
  • 內行看航展的小門道:中國機載有源火控雷達20年來首度現身
    中電科14所送展的KLJ-7A火控雷達筆者也參加了發布會,在這其中有一款專為戰鬥機設計的KLJ-7A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珠海航展20年歷史上首度有此類雷達展出,這種雷達也是現代戰機必不可少的標配。作為中國外貿戰鬥機雷達的代表型產品,該型雷達的性能較過去同類產品有了極大的提升。
  • 官方視頻首現改進型殲-20畫面,世界獨一份!
    兩天前,國防部召開記者會有媒體詢問殲-20是否已大範圍列裝部隊?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回應稱,中國空軍的殲-20從2011年首飛到今年已經10年,作戰能力逐步得到檢驗,並已開始列裝部隊。而除了列裝部隊被官方證實外,人民日報海外網、中國軍視網等媒體日前相繼播發中航工業集團官方宣傳片,片中殲-20最新改進型畫面首次曝光。
  • 又到1月11日,轟-20、海四代、運-20加油機,哪個先亮相
    十年前的1月11日,中國隱身戰鬥機殲-20一飛沖天,打破了美國預言:中國到2020年研製不出隱身戰鬥機!當時,有很多的軍迷朋友來到了殲-20的試飛場外圍圍觀,現場親眼見證了殲-20的首飛。也是從那時起,殲-20的圖片開始滿網飛,讓無數的軍迷朋友記住了殲-20優美威武的外形。而殲-20總師楊偉的一席話,更是讓全國的軍迷朋友熱血沸騰。
  • 殲16戰鬥轟炸機千好萬好,但最好還是別買太多
    或者被交給一種戰鬥機的不同改型,例如狂風戰鬥機有三個分別針對防空、對地等用途的不同改型。隨著第三代戰鬥機發展時期,先進火控系統的完善,使得一種戰鬥機即可完成空戰和對地兩種複雜任務。除了F-15E之外,後期的F-16、F-18也是這樣的作戰飛機。
  • 刀口評論/進口的AL31發動機裡發現女內褲!還有人說殲20裝的是"三姨夫"嗎?
    收錄於話題 #刀口評論結果是,俄羅斯的來料到達後中方組裝往往每批的公差相差很大,零配件先後驢唇不對馬嘴,裝不起來了,而早先的原廠件俄羅斯已經不再生產。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下滑,許多配套廠家破產轉投它途,這也是一種無奈。最後中俄雙方經過友好協商,中止了後來的100多架蘇27來料加工的組裝合同。作為補償,中國再購買一大批AL31FN發動機製造殲10和作為早先進口的蘇27SK的發動機備件和替換。
  • 殲20黑科技:共形天線、吸波、隱形、相控、火控、光電孔徑、飛行頭盔.....
    在殲-20的機鼻,除大口徑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罩之外,還能看到機鼻兩側的分布式光電孔徑系統的兩個視窗,類似視窗還分布在風擋前方、座艙蓋後方、機腹右側,形成360度球形全覆蓋。殲-20的分布式光電孔徑系統除了被作為先進飛彈逼近警告系統之外,還是該機重要的光電傳感器,可用於發現空中目標和夜視導航。
  • 能折射殲-20的雷達波,日本海自新一代30FFM型隱身護衛艦下水
    30FFM型多用途護衛艦據媒體報導,與裝備先進、規模龐大的日本海自主力自衛艦隊不同,日本地方隊裝備的大都是自衛艦隊淘汰下來的老艦,其主要在日本近海執行護航、反潛、偵察和監視等任務,所以其裝備水平一直以來都不怎麼受重視。近年來,隨著日本海自地方隊的軍艦艦齡過長、裝備老化嚴重,難以適應現代海上作戰環境。
  • 國產KLJ-7A雷達亮相巴黎航展 世界先進市場廣闊
    當年參展的三架飛機——殲-8II殲擊機、殲教-7超音速教練機和強-5M強擊機都是當時中國航空工業所能製造的最先進型號。其中的殲-8II殲擊機剛剛在不到8個月前的1988年10月15日正式定型,配備的也是當時中國第一款具備全天候中距攔射能力的機載雷達——208火控雷達。
  • 確實不能算,已被殲16替代
    大家都知道,在80-90年代,中國推動了三種國產新型戰鬥機的發展,一種是純二代機水平的殲-8II(及其改型),一種是純三代機水平的殲-10,而於1988年12月首飛的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卻難負三代機之名。
  • 中國空軍新型反輻射飛彈首次曝光,堪稱為殲-16D量身打造的絕配!
    鷹擊-91是俄羅斯KH-31P飛彈的仿製型, 2007年仿製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它採用150公斤的巨大戰鬥部,即使不直接命中也能摧毀或者嚴重損害敵雷達;其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射程超過100千米,能在敵防空火力防圈外安全發射,確保載機安全,「鷹擊-91」也可採用能互換使用的、對應不同頻段的被動雷達導引頭,專門針對愛國者等美國和西方大量裝備的雷達,具備很強的針對性,使之成為這些雷達的「剋星」。
  • 重金買進24架,最強四代機蘇35和殲16有何區別?
    ▲帥氣的殲-10C在三劍客中,殲-20和殲-10C,都是由成飛自主設計製造的國產機型,既是集中國航空工業之大成的名片機種,也是中國戰鬥機逐步邁向全面國產化的標誌,是一種攻防兼備、多種用途、可嵌套於體系作戰模式中的主力兵器,其重要性不比殲-20低。
  • 卡爾文森號即將滿載F35C而來,殲15已落後「海四」能救急嗎?
    比起F-18E/F「超級大黃蜂」,它的隱形能力已經在F-35A上得到了驗證,對第四代(國內標準第三代)戰鬥機具備碾壓優勢,同時它的作戰半徑達到了1200公裡,大於「超級大黃蜂」,未來搭載JSM新一代隱形空地飛彈,對海對地打擊和制空能力都是一把好手。
  • 官宣:殲20雙座版誕生!全球首款五代隱身雙座機
    在加掛4個副油箱以後,殲20的航程可以達到6000公裡,作戰半徑接近3000公裡,如果戰時部署在東部沿海地區,完全可以飛到關島搶佔該地區的制空權,阻止美軍的介入。另外一方面,雙座飛行員可以輪流休息,大大減輕飛行員的負擔,這可不是小事,是一件非常大的大事,不可小看。之前楊偉總師就說過殲20會有一系列的改型,所以雙座是肯定會出的。
  • 不當過氣網紅:外媒盛讚中國殲10C,這是一條更有活力的龍!
    在殲20這一我軍顏值擔當面前,曾經的「爭氣機」——殲10戰鬥機似乎光芒盡褪,成為網友們和軍迷口中的過氣網紅。但是,作為主力裝備之一的殲10戰鬥機卻在成飛的不斷努力下發展壯大,多種改進型戰鬥機穩步提升,成為我軍戰鬥力的可靠保障。
  • 殲-20到底有沒有機炮?機炮位置在哪裡?成飛殲-20新模型引發熱議
    但與殲-20同為制空型的美國F-22A、F-35A和俄羅斯的蘇-57隱身戰鬥機,都安裝有機炮呀,成飛難道真的超前到連機炮都不給殲-20安裝了?殲-20如果有機炮的話,機炮位置又在哪裡呢?】機炮曾經是戰鬥機的主要武器,咬尾攻擊曾是機炮的典型攻擊戰術,不過後來隨著戰鬥機進入超音速時代,再加上近距格鬥飛彈技術的飛速發展,機炮開始退居次要地位,甚至出現了機炮無用論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