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戰鬥轟炸機千好萬好,但最好還是別買太多

2021-02-14 講武堂

近日,殲-16雙重任務戰鬥機正式服役的全新照片曝光。

這代表著殲-16戰鬥轟炸機已經全面裝備使用,開拓了我軍空地戰術精確打擊的全新時代。

殲-16戰鬥轟炸機是殲-11戰鬥機的深入發展型號,在殲-11家族出色的空戰性能基礎上,增加了全面的戰術精確對地打擊能力。這一思路與F-15戰鬥機衍生的F-15E雙重任務戰鬥機極為相似。

但在殲-20已經研製成功,正在批量生產服役的背景下,殲-16很難免的承擔了支持、補充殲-20,完成大量、多樣化的作戰任務的「配角」任務。究竟殲-16應當生產多少,它到底有哪些改進,這裡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應當指出,蘇聯空軍計劃中真正的蘇-27戰鬥機完整形態,也是一種具備雙重任務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即後來的蘇-30若干改進型,以及蘇-35等等。

從最新照片來看,殲-16具備以下特點:

一、使用中國渦扇-10「太行」渦扇發動機

原本從防空攔截戰鬥機改為雙重用途戰鬥機,發動機並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但因為中國軍用飛機特殊的發動機「心臟病」問題,殲-16採用中國自主研製的渦扇-10「太行」渦扇發動機,成為了非常關鍵的一環。

「太行」渦扇發動機扭轉了殲-11家族各種改進型號動力依賴俄羅斯產品的困難局面。其核心機來自於1980年代開始進口使用的西方CFM56渦輪扇發動機,其中包含了不少著名的美國通用動力F101渦輪扇發動機的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太行」發動機研製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多次嚴重延誤,導致殲-10戰鬥機不得不進行重大設計改動,使用進口AL-31FN渦扇發動機填補「太行」不可靠而留下的發動機選裝「真空」。此外,近年還傳出了「太行」渦扇發動機研製進行過於混亂的消息。但隨著最新型殲-11改進型號先後服役,特別是殲-16的服役,令人看到了渦扇-10「太行」發動機已經有了光明的前景。

二、殲-16服役證明我國先進戰鬥機火控系統全面成熟


在第三代戰鬥機中的雙重任務戰鬥機崛起之前,即F-15E、蘇-30大紅大紫之前,奪取空中優勢和對地打擊這兩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往往被交給不同的作戰飛機。或者被交給一種戰鬥機的不同改型,例如狂風戰鬥機有三個分別針對防空、對地等用途的不同改型。

隨著第三代戰鬥機發展時期,先進火控系統的完善,使得一種戰鬥機即可完成空戰和對地兩種複雜任務。除了F-15E之外,後期的F-16、F-18也是這樣的作戰飛機。F-18最初乾脆分成了F-18、A-18兩種飛機進行設計,但很快被證明已經可以通過採用當時最先進的火控技術,用一種飛機完成兩種設計的要求,也就是後來的F/A-18多用途戰鬥機。

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也長期被相關問題困擾。在技術能力較低的年代,我軍只能集中力量針對國土防空任務進行戰鬥機科研,同時進行了有限的對地打擊任務發展,例如研製了殲-6簡單改進而來的強-5攻擊機。在獲得英國「斯貝」渦扇發動機之後,我軍根據這一發動機的特點,決定發展一種具備精確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的現代攻擊機,這就是後來的「飛豹」。遺憾的是,在很長的時間裡,因為中國擁有的對地打擊火控技術無法解決地面雜波幹擾等等複雜問題,「飛豹」局限於在海軍航空兵中擔任反艦飛彈發射平臺的任務。到了空軍裝備「飛豹A」改進型的年代,中國的先進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光電吊艙、雷射等先進位導方式的空地武器等等先後研製成功,使得「飛豹A」成為了我軍第一種具備完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的戰機。

而殲-16雙重任務戰鬥機,據信裝備了世界尖端技術的相控陣火控雷達,升級換代的光電吊艙,從中型級別的反艦飛彈到小型空地精確制導炸彈的完善空地武器組合,充分說明了中國先進戰鬥機火控系統已經全面成熟。

三、殲-16大面積採用先進複合材料,證明摸透了蘇-27設計

根據網絡圖片,殲-16在垂直尾翼等等區域大面積使用了複合材料,這在降低重量、保證強度等方面有著極為正面的作用。減重使得殲-16的飛行能力更為出色,可以攜帶更多的武器燃油,或者在攜帶同等武器燃油的情況下飛得更遠、更靈活。


研製方一度在增加複合材料使用比例的問題上遇到了重大困難,例如因為對複合材料的設計運用不夠熟悉,未能達到減重目的等等。隨著殲-16批量裝備使用,證實了相關改進已經進入成熟期。

四、殲-16雖好,生產裝備總數量應當適度

應當承認,全面成熟的殲-16,依然是一種第三代戰鬥機,與殲-20、F-22、F-35相比仍有著好代差。例如在至關重要的隱身能力方面,雖然殲-16可以通過塗抹全新雷達吸波材料,實現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問題,但是卻遠遠不能與第四代戰鬥機的隱身能力相比。

這主要是因為戰鬥機被雷達發現的距離,與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四次方根成正比。也就是說殲-16必須以數量級的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才有可能比較明顯的降低被雷達發現的距離,而只依靠雷達吸波材料是不太可能做到的。

這說明殲-16雖然比殲-11有了重大改進,但在與第四代戰鬥機對抗時依然全面落後。究竟生產裝備多少架殲-16,成為了一個敏感的問題:太多的話,寶貴的經費被佔用,導致原本就極為昂貴的第四代戰鬥機,例如殲-20的採購數量會嚴重降低,反而可能使空軍未來的整體作戰能力降低;太少的話,無法形成有效的規模,難以為數量較小的第四代戰鬥機提供支持、分擔作戰任務,導致空軍缺乏足夠數量的空中作戰平臺。究竟數量多少才最合適,這是一個關係到方方面面的複雜問題。

總而言之,儘管殲-16並不能與最新的第四代戰鬥機相比,但它的批量裝備使用,證明我軍戰術空地精確打擊能力邁入了新的時代!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殲-20能改成戰鬥轟炸機嗎?從FB-22戰鬥轟炸機,看殲-20衍生方向
    殲-20目前更偏向於空優作戰考慮到目前殲-20是一款立足於空優作戰的隱身戰鬥機,對地攻擊任務需要殲-16多用途戰鬥機來執行。那麼,殲-20能否改裝為一款隱身版的戰鬥轟炸機,和殲-20戰鬥機組成完整的隱身作戰體系呢,與F-22和F-35戰鬥機進行對抗呢?「一機多體」的好處——半路夭折的FB-22隱身戰鬥轟炸機所謂的「一機多體」,就是以已經定型的某型戰鬥機為基礎,根據實際的作戰需要對部分機體設計進行微調,改裝出適應相應作戰環境的作戰機型。
  • 蘇34鴨嘴獸戰鬥轟炸機如此強大:中國當年為何堅決不買?
    這麼多年過去了,不但中國沒有買蘇34,連印度也沒有買。眾所周知,蘇-27的每一種改進型號,諸如蘇35、蘇30都是搶手貨,就連蘇33艦載機也有中國複製版殲-15出現。蘇34銷量的糟糕表現,主要是對於戰鬥轟炸機的需求問題,很多人都認為這種性能單一的戰機已經過時,事實真是如此嗎?美國、俄羅斯以及英法等強國空軍,都不約而同的裝備了大量戰鬥轟炸機。
  • 臺F-16V自吹對抗殲-20?大陸博物館:一定要留幾架F-16當展品,別都打碎了!
    142架F-16V Block20 的多項航電和武器系統的升級相比之前確實提升了一個檔次,相比解放軍比較早期的殲-10A型和殲-11B型戰機,性能還是有著一定優勢的。但也就僅此而已。真正應該引起重視的,是66架全狀態的F-16V Block70型戰機。
  • 殲17戰鬥轟炸機首飛,中國對渦扇10發動機性能很自信!
    不過這款外形獨特、性能優異的前線戰鬥轟炸機,蘇俄並沒有向任何國家出口。國外媒體認為中國空軍現有的轟六和殲轟七戰機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戰爭任務需要,因此中國急切要發展新型轟炸機,但是無論是四發設計的遠程隱形轟炸機還是立足中程戰術轟炸打擊的輕型轟炸機,對中國軍事航空來說難度都不小。之前網路上多次熱炒中國引進俄羅斯逆火轟炸機,以彌補短期戰略不足。
  • 新世紀中國空軍對地打擊的主力---殲-16殲擊轟炸機
    殲-16戰鬥機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在殲-11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研製的新型第四代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
  • 飛豹老矣,西沙還是需要殲16和航母鎮守
    >作者:候知健一:國內正在強化對邊遠領海的實際控制能力近期國內在西沙領海的一系列舉動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包括紅旗九遠程防空系統在永興島的部署,以及殲11戰鬥機和飛豹戰鬥轟炸機的進駐。中國曾經引進蘇聯的伊爾28轟炸機,並命名為轟-5。類似編號還有殲-5,5諧音「無」,代表「從無到有」。飛豹戰鬥轟炸機最早名為「轟炸7型飛機」,由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早期研究工作,最早是作為轟5後繼機種開發。
  • 殲16是中國最強對地攻擊飛機?殲20表示可以輕鬆碾壓
    從殲16來看,殲16的載彈量和機動性遠超國內攻擊專業戶飛豹,飛豹攻擊機載彈量5噸出頭,而殲168噸碾壓,說空戰能力,殲16保持了蘇27原版的高加速和爬升,最大速度2馬赫輕鬆碾壓飛豹攻擊機,當然,飛豹是二代機,勝之不武。
  • 巴基斯坦要買殲10:性能優於陣風戰機 但也只是過渡
    當然了,從性能角度來說殲-10C肯定是比印度買的使用無源相控陣雷達的陣風要強,但如果巴基斯坦買了30架殲-10C就為了對付印度的8架「陣風」,就顯得有些……過了。  筆者覺得這還得從巴基斯坦空軍的基本情況說起,巴基斯坦空軍目前的裝備包括76架F-16戰鬥機、107架JF-17「雷電」戰鬥機、87架「幻影3」、92架「幻影5」和135架殲-7PG戰鬥機。
  • 都0202年了,誰還在買F-16?
    「東歐漏洞」都是前華約國家,原有的蘇制戰鬥機本來就與北約體系不相容,也很老式了,亟待退役,需要填補。但北約的集體防禦決定了斯洛伐克不是在單幹,烏克蘭「變色」後,斯洛伐克的防空壓力更是大減。羅馬尼亞也是同樣的處境,不過更窮,只能買一些二手F-16。還有保加利亞,想買F-16但沒錢,總統和議會互相否決,到現在也不清楚到底算是買了,還是沒買。
  • 20種,中國蘇27原來這麼多,殲11殲15殲16就有14型
    很多人總是糾結於買蘇35S,到底是為了它的發動機,還是為了它的其他性能?但是沒有想過,咱有錢了,說買幾架玩玩,就買來玩玩,沒什麼不可以的,也不代表什麼。至此,咱們直接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系列總共有6種,而不是很多人說的5種。
  • 殲16戰機有四大明顯改進:機載雷達領先俄軍一代
    這時候,中國恰好已經完成了相關工作上的突破,殲10、殲11、殲20全面開花,而殲11作為中國最好的自主生產第三代戰鬥機平臺,實現了蘇聯紅色帝國未盡的願望!  殲16的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比俄羅斯這二十年構思過的各種先進雷達,都要強悍得多。首先有源相控陣體制就比俄羅斯目前最好的無源相控陣戰鬥機雷達先進一代,在後臺處理、減重等方面中國雷達也更為出色。
  • 確實不能算,已被殲16替代
    大家都知道,在80-90年代,中國推動了三種國產新型戰鬥機的發展,一種是純二代機水平的殲-8II(及其改型),一種是純三代機水平的殲-10,而於1988年12月首飛的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卻難負三代機之名。
  • 50架狂風戰鬥轟炸機偷襲遼寧艦,殲31果斷出手
    戰鬥機是無法掛載大型反艦飛彈或者大型炸彈的,因此專業的戰鬥轟炸機必須要能夠有對艦/陸攻擊的能力,且在完成轟炸之後有一定的自保能力。這差不多是各國眼中的標準戰鬥轟炸機。然而戰鬥轟炸機的尷尬很快就來臨了。實際上並不是馬島戰爭促成了戰鬥轟炸機的大火,俄羅斯蘇24戰鬥轟炸機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便研製成功,美國F111也於1967年首飛,歐洲多國聯合研發的狂風也於1974年首飛,他們研發的時間都早於馬島戰爭,可以說是馬島戰爭驗證了戰鬥轟炸機項目是可行的。
  • 殲-16:裝甲?我不需要!俄羅斯蘇-34的鈦合金裝甲,值得借鑑嗎?
    對地攻擊分別靠這兩位了比如,雙方都是將空優機和攻擊機角色進行拆分,由蘇-35、殲-11等空優機執行制空權的奪取任務。而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則由攻擊機出頭。比如俄羅斯空軍有蘇-34戰鬥轟炸機,中國空軍則有殲-16重型戰鬥機。
  • 同為蘇27「終極」改進版,殲16和蘇35的差距在哪裡?
    一款優秀的戰鬥過,不僅體現在具體性能上,可塑性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毫無疑問,蘇27是一款可塑性極強的戰鬥機,在這一方面,甚至要超過F15!當前,蘇27「側衛」系列的最新改進型有兩款,一款是被稱為「終極側衛」的蘇35,另一款就是被稱為「炸彈卡車」的殲16。先來說一下殲16「炸彈卡車」這個稱謂。
  • 中國新型隱形轟炸機意外曝光?或是殲17
    中時電子報在這篇名為「陸新型隱形轟炸機露面 殲-20成過氣網紅」的報導認為,這個機頭有可能屬於「傳言中沈飛正在研製的殲-17戰鬥轟炸機」,抑或是「曾經引起轟動的沈飛隱形遠程攻擊機」(遠轟),並進一步引申出這樣的結論:「這黑色機頭曝光,顯示解放軍空軍高層曾公開表示,『正在研製新一代遠程轟炸機』,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 暗渡陳倉,殲16速度比殲20更快,至少裝備三個旅
    西方媒體發現中國的殲16戰鬥機正悄悄地大量裝備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速度比第五代戰機殲-20更快,儘管後者已經引起了很多的國際關注。 報導說近期至少有兩架新的殲16戰鬥機中隊已經加入中國空軍。此外,五角大樓情報分析,中國空軍至少擁有三個殲16單位:第172,173和98旅。但中國網友卻認為,可能已經裝備5個旅。
  • 逆火:一款曾讓中國壓力山大的轟炸機,如今求中國買我們也不會要
    實際上蘇聯沒有美國想像當中的可怕,他們到解體的時候,也沒有形成300架轟炸機一起打飛彈的能力。飽和攻擊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你要規劃600枚飛彈,每一枚飛彈進行彈道的規劃,在同一個時間內打到美國的航母戰鬥群。現在為止,地球上也沒有誰可以做到,一次打600枚飛彈,讓它們一次達到。有人問紅旗二飛彈這麼多存貨有沒有賣給中東大戶,這個當然是有賣的。賣了相當一部分的。
  • 買手機是買貴一些的旗艦機,還是買便宜一點的低端機?
    買手機是買貴一些的旗艦機幾年一換,還是買便宜一點的低端機一年一換的好?
  • 只有9噸,轟6載彈量還沒有殲16大,還有存在必要嗎?
    很多軍迷都愛爭論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國空軍的轟6系列轟炸機的載彈量實在是太少了。這些軍迷一般會拿兩架飛機來舉例子,一是美國冷戰期間使用的載彈量高達13噸的F111戰鬥轟炸機,另一種就是我國近幾年成熟並且批量服役的殲16戰鬥機,載彈量高達12噸。那麼擁有了載彈量為12噸的戰鬥機,還有沒有必要保留這些所謂的載彈量只有9噸的轟炸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