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雷達黑科技:自動進行反雷達機動,殲10也能變「隱身機」

2021-02-14 講武堂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珠海航展開幕前,我們介紹了中國電科14所將要參展的「三面陣」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航展期間,我們也走訪了14所的展臺,14所展出的機載火控雷達無論是品類和技術特點都遠遠超出外界意料。

除「三面陣」雷達,14所還展出了「機相掃」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這是什麼概念呢?簡單的說,14所這麼一個單位就把全世界的主流機載有源相控陣技術給造出來了。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14所將機載有源相控陣技術「一鍋端」背後的意義。

「廣角」版KLJ-7A雷達合體震撼展出,中國機載有源雷達的技術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關於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大家不會陌生,這是新一代戰機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它讓戰機的戰場感知能力大幅提升。高度靈活的雷達波束不僅賦予戰機更強的探測能力,並隨之帶來電子戰、通信等一系列附加技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機原有的航電結構。

但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研發並不容易,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技術上世紀就有了,但真正搬到戰機上實用化也是本世紀初的事情。目前世界上僅有少數國家能夠研製,而且能真正做好、又完全激活此類雷達潛力的就更少。

一般認為,目前我國的殲-20、殲-16以及殲-10C戰機都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使用規模僅次於美國。2016年珠海航展上,14所展出了KLJ-7A型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國產機載有源雷達首度對外展出,引發了外界極大關注。

「三面陣」版KLJ-7A雷達特寫,其側面天線也能夠容納700個T/R組建,功率和探測距離不可小覷

美國作為機載有源雷達的最大用戶,它的使用方式(即傾斜放置有源雷達天線)在國際上算的上最具代表性的使用方式,我國現役戰機應該也都用著類似使用方式;俄羅斯和歐洲則另闢蹊徑,俄軍工在蘇-57上使用了「三面陣」天線以求獲得更大的探測視野,歐洲人為了達到擴大探測視野的目的則保留了傳統的機掃方式,但天線採用全新的有源相控陣技術。

本次珠海航展上,14所一口氣展示了俄羅斯、歐洲仍在試驗的技術,證明了自己在這個技術領域的「全能」能力。如果說2016年的展示只是「解決有無」的話,那麼此次航展則是完全放開,開始玩「花樣」了。

按照14所的說法,本屆航展上的2款雷達是為現代戰機提供突破傳統視野局限的「廣角」解決方案。 「三面陣」版KLJ-7A的探測視野可以達到±150°(即300°),在國際上首屈一指;「機相掃」版KLJ-7A的探測視野可以達到±100°(即200°),與歐洲產品相當。

「機相掃」版KLJ-7A實物特寫,其天線輕薄程度一覽無餘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不能直接測量,但14所展出的兩款「廣角」KLJ-7A雷達天線幾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輕薄的,充分體現了中國機載雷達的技術水平。14所的人員介紹說,正是有了這個技術基礎,「三面陣」、「機相掃」雷達的研發才能水到渠成,這些產品絕不是簡單加天線就能堆砌出來的。

那麼14所一下子弄這麼多「花樣」是為了「全能」而去「全能」麼?當然不是,這背後又蘊含著中國軍工的另一大喜人進步,那就是在技術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後,中國軍工已經不再以簡單的先進技術堆砌作為發展動力,而是尋求以實戰需求帶動技術發展。這在兩款「廣角」KLJ-7A雷達上就體現的十分明顯。

14所發布資料顯示,其極大豐富了戰機的作戰靈活性以及戰場生存力,這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其一,「廣角」可助戰機在實戰中實現「敏捷脫離」,即在大角度、高機動狀態下可靠穩定地跟蹤目標和制導先進空空飛彈,這樣己方能做到「邊跑邊打」,生存能力大大提升。除了更廣的探測能力,這是目前歐洲國家宣傳其「機相掃」雷達的主要說辭;

這些漫畫生動的反應出了「廣角」雷達的優勢

其二,利用機載雷達探測目標所仰仗的都卜勒原理,「廣角」可幫助戰機在某種情況下實現一定程度上的「隱身」。這主要是通過「廣角」探測能力,讓己方戰機實時掌握敵機動態,從而讓己方可以規劃航線使飛機與對方速度矢量重合,這樣己方在敵機雷達中就相當於地雜波,無法被探測。這個原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傳統空戰中戰機高機動脫離目標也是利用類似原理,但要連續將自己隱藏在地雜波當中還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航展期間,我們根據相關材料向技術人員詢問時,得到的回覆是已經解決的相關問題。可以想像,如果殲-10、殲-11B這些較早的戰機如果也升級採用「廣角雷達」,那麼戰術使用無疑將更靈活;

其三,通過多部「廣角」雷達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可以讓飛機編隊化身「小型預警機」。據介紹,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由數以千計的T/R組件,這些組件既可以探測,又可以電子戰、通信,「廣角」KLJ-7A只需將幾個組件作為通信之用,就可以將幾部雷達聯網,實時、自動的進行組網探測,某種程度上擔起預警機的功能。

殲-20打開艙蓋要發揮戰鬥力,離不開雷達的支持

應該說,在進入需求帶動技術發展的階段後,中國的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技術無疑已經真正邁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珠海航展閉幕當天,殲-20打開彈艙大方「亮劍」備受矚目,而雷達作為戰鷹之眼,無疑是「亮劍」的前提,這樣的組合才是真正的最終戰鬥力。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國君軍工】中國電科首次亮相巴黎航展反隱身雷達可發現F22|傑賽科技明日6.15復牌|20170614周三行情回顧與要聞速遞
    點擊右上方藍色字「毅軍凸起」,關注國君軍工公眾號【中國電科首次亮相巴黎航展反隱身雷達可發現F22】【解放軍最新輕型坦克現身炮管末端裝備毫米波雷達
  • 從殲20看戰鬥機隱身的秘密——雷達隱身技術
    在這一天的12時50分,殲20在四川成都的溫江機場跑道上進行了數次滑行試驗後,終於離地升空,在機場上空以中低速度進行了18分鐘的首飛,標誌著我國隱身戰鬥機的研製揭開了新的一頁。殲-20(代號:威龍)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四代制空戰鬥機。
  • 殲20尾噴隱身終實現?「雙層超材料」成功突破,雷達波只能繞路走
    超材料或能完美解決隨著殲-20逐漸多的裝備到了一線部隊,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在隱身戰機的研製和生產方面,已逐步走上世界前列。儘管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宣布將研發自己的「第五代隱身戰機」,但無一例外都沒有了下文。
  • 新式雷達的反隱身技術
    後者發射一種無載波的極窄脈衝,寬度僅為0 . 1 - 1 . 0 納秒,重複頻率為10 一100 千赫,其有效帶寬能覆蓋一個或幾個諧振頻率,外形隱身將失去作用,同時吸波材料也沒有顯著的吸波作用。  ③超視距雷達。
  • 海歸+民企研製,殲20頂級隱身黑科技究竟是什麼神器?
    在不考慮當前因為發動機限制而造成某些局限的情況下,殲-20毫無疑問是一款謀求全面五代機標準的先進戰鬥機
  • 中國三面陣火控雷達研製成功,能有效躲避攻擊,賦予戰機3大優勢
    殲-20矢量發動機能讓中國戰機飛得更靈活,而相控陣雷達卻讓中國戰機看得更清楚!
  • 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誰研製?
    雷達專家吳劍旗 他帶領團隊從事雷達研究二十餘年,研製出了世界上首個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以小的代價解決了國防安全大問題。1991年,海灣戰爭中隱身飛機在戰場上的巨大威力對吳劍旗產生了強烈震動:「如果沒有能探測到隱身飛機的雷達,敵方的飛機到我國的領空就如入無人之境,這對國防安全是個巨大的威脅。必須攻克這個難題,恢復雷達在防空網中的地位,用雷達人的力量捍衛國防安全。」時隔一年,吳劍旗恰巧獲得了負責一個旨在解決反隱身問題的預研課題的機會,這個課題名稱叫稀布陣綜合脈衝孔徑雷達試驗系統。
  • 新型遠程反輻射飛彈亮相!專打對方雷達,或成為殲20隱身戰鬥機殺手鐧
    ▲可能是國產遠程空空飛彈的圖片,外界認為國產新一代遠程反輻射飛彈就從它改裝而來根據海外媒體消息,國產新一代反輻射飛彈掛在殲轟-7A戰鬥轟炸機上面,這表明它不但可以用於殲-20隱身戰鬥機,也可以用於升級現有四代和四代半戰鬥機
  • 殲20雷達匹敵美五代機,我專家:中國該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對此,美國不惜耗費巨資發展隱身技術,中國也不甘落後,在反隱身技術方面建立了獨特的優勢。優勢來源於中國的第四代戰鬥機——殲20隱形戰機。殲-20隱形戰鬥機,我國空軍的主力戰機,是我國隱身戰鬥機的代表型號,其裝載有我國自主研發的機載雷達,該機載雷達由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研製,據研究所所長胡明春3月29接受《澎湃新聞》採訪表示,殲-20機載雷達採用相控陣雷達,在探測距離、跟蹤能力等主要作戰領域與國外最先進水平基本相當,在體制架構等方面位居前列。
  • 殲20又一殺手鐧?國產新一代反輻射飛彈亮相,專敲對方雷達!
    殲20戰鬥機是否能夠搭載這一款新型飛彈?本期視頻將為大家一一解讀。各位老鐵們大家好,歡迎收看迷彩虎,我是虎哥。就在最近,《簡氏防務周刊》報導了一則消息,稱我國的全新一代空地反輻射飛彈正在測試,並且很有可能會裝備我國的殲20隱身戰鬥機,為其增添一款新的殺手鐧。
  • 殲10C竟用機炮擊落殲16!超強狗鬥能力刷新紀錄
    那麼,就有網友好奇了,如果殲-10C和殲-16戰機來一場PK,誰更勝一籌呢?近日空軍某部組織的空戰訓練中,殲-10C竟用機炮就擊落了殲-16戰機,這好像說明了什麼。在這場自由空戰中,殲10C和殲16從中距離空戰打到近距離格鬥,雙方戰機持續機動,緊要關頭,殲10C駕駛員員抓住了殲-16駕駛員的失誤,一招制敵。
  • 中國反隱身雷達遇到新剋星?美軍大量升級反輻射飛彈
    )空射反輻射飛彈升級成最新的AGM-88E「AARGM」(先進反輻射飛彈)。一架超級大黃蜂掛載的AGM-88E新型的AGM-88E飛彈修改了氣動外形,提升了飛行性能,導引頭也進行了升級,除了被動接收雷達波外,還有一個毫米波主動雷達導引頭,可以進行高精度成像並上傳給載機確認目標和打擊效果,增加了打機移動目標的能力和反艦能力。其作戰對象從地面防空系統擴展到了水面艦艇。
  • 四代機時代,殲-11日子怎麼過
    第四代戰鬥機最大的特點是隱身,其次是超巡、超機動和網絡作戰。殲-11家族的機動性和超巡能力不及四代,但夠用了。網絡作戰能力取決於航電和武器系統,在原理上也沒有四代能做到而三代做不到的。但自身的隱身是沒有辦法的,殲-11家族不可能實現任何有意義的隱身,能與隱身戰鬥機有效對抗就成為未來生命力的關鍵。反隱身的第一要務是探測。隱
  • 反隱身雷達世界頂尖, 國寶級科學家已放話, 美軍F22和F35無所遁形!
    有一位科學家堪稱是國寶級的大師,他曾經對外放出豪言,即使是美軍的隱身戰機前來,我們也能把它變為一堆廢鐵。他就是我們的首席科學家,反隱身雷達總設計師吳劍旗。他使我們的反隱身能力獨步天下,美軍F-22和F-35無所遁形。
  • 日機為什麼再也不會起飛攔截中國戰機? 日本雷達看得見殲20嗎?
    日機為什麼再也不會起飛攔截中國戰機? 日本雷達看得見殲20嗎?我國建設殲20亮相已經6年了,現在的建設已經成為亞洲最強的戰鬥機。
  • 遠比殲-20科幻,誓把鴨翼玩出天際,中國6代機預研方案引爭議
    成飛從研製殲-10開始就一直在研究鴨翼,到了殲-20時把鴨翼和邊條翼氣動布局玩到了極致。殲-20的最大升力係數是現代戰鬥機中最高的,日前還拿到了中國專利局的外形設計金獎。  然而,六代機有可能採用鴨翼布局仍然令人難以置信,更何況這種鴨翼面積大到能夠影響到飛行員的左右下視視野,解決方案是利用飛行員頭盔顯示系統的DAS技術實現360度視野無死角。
  • 戰機隱身又被破解了?無源雷達有三大弱點,反隱身要「靠天吃飯」
    近日,參加柏林航展的一家德國雷達公司宣稱,他們的無源反隱身雷達成功捕捉到了F-35隱身戰鬥機。這家亨紹爾特公司(Hensoldt)安排了自己的TwInvis無源雷達,偷偷追蹤參加柏林航展的F-35戰鬥機。在F-35結束航展返航起飛後,TwInvis雷達開始工作並收集數據,成功在空中找到了F-35,而且追蹤距離長達150公裡。
  • 除殲-20外,中國又一款第四代隱身戰鬥機高調亮相!
    隱身戰機是一些通過低可偵測性技術而難以被雷達偵測的軍用航空器(亦稱「軍用飛機」,簡稱「軍機」);這種說法是對具備低可偵測性軍機的泛稱
  • 中國海軍殲15已過時?重大改進型或能壓制隱身戰機
    總體來說,搭載殲-15艦載機的中國海軍航母,在今後一段時間仍有較強的威懾力,特別是在面對並無航母的海上武裝力量,或是搭載同代艦載機的航母時。至於面對搭載隱身艦載機的大型核動力航母,確實只能等待國產隱身艦載機的研製成功。
  • 中國最悲催的隱身戰機,彈艙比殲20還要大,卻被一種四代機逼下馬
    說到中國隱身戰機,可能軍迷們都會看向成飛和沈飛,但其實在中國啟動隱身戰機項目時,西飛也有一款隱身戰機正在研製,這就是「隱身飛豹」,在殲轟7A的總體設計完成後,西飛又根據部隊需求以及新時期作戰環境的變化,啟動了其後續機的研製預想,「隱身飛豹」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