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尾噴隱身終實現?「雙層超材料」成功突破,雷達波只能繞路走

2021-02-15 喵愛鮮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超材料或能完美解決

隨著殲-20逐漸多的裝備到了一線部隊,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在隱身戰機的研製和生產方面,已逐步走上世界前列。儘管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宣布將研發自己的「第五代隱身戰機」,但無一例外都沒有了下文。畢竟,當今世界除了中美俄三國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拿出實用的戰鬥機隱身技術,並配以符合可大大降低自身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外形設計,從而提出自己的五代機方案。

而在五代隱身戰機的設計中,外形的隱身設計是首先要攻克的一道技術難題。當今世界上所有的隱身飛機,J20,F22,F35都是通過隱身外形和噴塗隱身材料實現的。但這種隱身設計僅僅是減小雷達波的反射,而不能完全克服電磁波。目前的隱身技術並沒有做到不可探測。舉例來說:現在最受歡迎的毫米波雷達,就是針對隱形飛行的剋星。

毫米波的頻率為30 MHz、94MHz和140MHz,這三個波段是目前隱形技術無法克服的。毫米波雷達具有天線的波束窄,解析度高,頻帶寬,抗幹擾性強,反隱身能力強等優點。

所以當今世界反隱身技術的主流是採用毫米波雷達。這種反隱身技術的發展,對隱身飛機的生存構成極大的威脅。由於我國在反隱身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因此,與美俄相比,我國對隱身技術的局限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在材料技術方面。

此外,就在階段來說,相比反隱身技術的突飛猛進暫且不提,我們當下要解決的就是,尾噴對隱身的影響,這也是目前對隱身的影響最大的地方。而且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尾噴隱身問題一直是我國未能全面解決的地方。此前推出的鋸齒狀尾噴的改進,無疑也是對隱身技術的一方面改進。但仍然是治標不治本。要超越美F22,F35,殲-20的尾噴隱形缺陷必須得到完美解決。這也是可以通過材料的升級加以解決的。

而在此前,喜訊傳來,在此之前,官方公布了一項針對耐高溫雙層超材料紅外兼容隱身材料的發明專利。也許能夠完美解決尾噴隱身這個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一發明專利的公布,讓我們知道中國殲20的隱身能力又將大大提高。

而且央視播出的《大國重器》節目也首度披露,我國也終於實現對超材料(Metamaterial)產量的國家。如其名稱所示,「超材料」是一種超越自然材料的材料,它是一種具有自然材料所沒有的超常物理特性的人造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這無疑也是對我國材料技術的肯定。

就戰鬥機的隱身方面而言,我們知道所謂的隱身戰鬥機只不過是指雷達隱身,而四代隱身戰機的隱身手段除了在機體外形上進行創新設計之外,其隱身塗層也是分不開的。以前的隱身塗料,主要是防磁特性,主要用氧化鐵基材料,漆色是黑色的,美國F-117就是這樣,這種磁損材料的作用是,當電磁波照射過來時,可以抵消電磁波的磁性特性,但抵消效果有限,效果稍差。

現階段更加高級的隱身塗料,不是電損漆,也不是氧化鐵漆,而是晶體材料、纖維材料的複合體,試驗表明,這種電損劑效率更高一些,美國B-2用的就是這種。目前最新的隱身材料,是吸波材料與高分子材料的結合,採用納米技術,特殊結構高分子材料的結合,就目前的技術條件而言,其隱身效果最佳,美國F-22所使用的就是這種材料。所以說,戰鬥機的隱身塗層,毫無疑問是美國保持了先進的水平,美國甚至還對歐洲北約保密。

而對我國來說,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隱身塗料領域的技術發展,以實物展示的方式在如殲-7等老式飛機上進行,此後一直加強研究,目前國內一些航空院校,走在前沿的是一些材料院校。此前,據沈飛與國防科技大學聯合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基於雙層超材料的耐高溫雷達紅外兼容隱身材料及其製備方法獲得了突破。雷達波只能繞路。

根據專利說明書,本發明是一種基於雙層超材料的耐高溫雷達紅外兼容隱身材料,為層狀結構,由內向外依次包括:介質層Ⅰ,電阻型高溫超材料層,介質層Ⅱ,裝飾層和頻率選擇表面層。

其中,介質層Ⅰ和介質層Ⅱ均為氧化物纖維增強氧化物基複合材料;電阻型高溫超材料層主要由耐高溫電阻型塗層構成;修飾層為玻璃塗層;頻率選擇表面層主要由耐高溫、抗氧化、紅外發射率較低的貴金屬塗層構成。

該製備方法將每層材料分層製備。所述耐高溫雷達紅外兼容隱身材料具有很強的可設計性,從結構設計的角度,採用超材料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雷達紅外兼容隱身的矛盾性問題,具有較低發射率,頻譜吸收能力強,能承受1000℃以上的高溫。這無疑就解決了殲20尾噴因為溫度過高而無法隱身的瓶頸。也使得大大加強對電磁波克服的克服能力,就目前的技術條件而言,其隱身效果最佳。

而且,就現階段來說,以殲20各個時期不同的顏色來看,最初是黑色,此前航展公開亮相時是銀灰色,反差很大,說明其隱身技術一直在不斷改進,究竟是電損傷材料,還是更先進的納米高分子材料,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可以排除代表隱身材料早期水平的磁損材料,因為它已經過時了。

此外,當J-20處於技術驗證階段時,它的塗層幾乎也是全黑的。黑漆應該是類似於美軍F-117的塗料,後來出現的FC-31技術驗證機也是黑漆,我們可以稱它為第一代黑漆。而隨著未來改款殲20再度更新塗裝的時候,此款新技術材料,必定得到重用。這無疑就是對我國材料工程最大的肯定。也使得殲20面對眾多五代機的對比下,擁有更大的優勢。

總的來說,儘管之前人們一直認為殲20鴨翼的設計會產生很多雷達回波,而且在尾噴管的設計上還不如F22,但有了這種新型隱身材料的加持,相信未來殲20的隱身能力會大大提高。

假如這一回的隱身技術可以應用到殲20上,那麼殲20的隱身能力將超越F35,在與肥電的隱身能力對比上也會更強。歸根結底,各國能夠開發出這種具有隱身性能的材料,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屈指可數的,能夠使戰鬥機的質量更加輕巧,隱身性能迅速提高。

相關焦點

  • 中國「超材料」出世:雷達波只能繞著走,殲20將率先使用!
    超視距攻擊"?"隱身性能"?其實從小編的角度來講,更加在意的是五代戰機的隱身性能,這樣的性能在如今的空戰過程中真的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一些平時對軍事了解較少的小夥伴就會產生疑問了隱身性能其表現是什麼?是不是就像一些描述未來電影裡面所描述的那樣,不用戰鬥機的時候都看不見其原型呢?
  • 從殲20看戰鬥機隱身的秘密——雷達隱身技術
    一般認為,第四代戰鬥機應具備「四超」能力,即超隱身能力,超機動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信息優勢。而其中最關鍵的是超隱身能力,在空對空作戰中,超隱身能力將具備獨特的優勢。在現代空對空作戰中,戰鬥機既要做到監視和搜索敵方目標又要做到不被敵方偵察和電子支援系統發現,從而避開反輻射飛彈和隱身目標的打擊與威脅。這一切都依賴於戰鬥機是否具有優良的隱身能力。
  • 殲20應用納米隱身材料?611副總師咆哮:不是因為納米就能隱身!
    這是它與《射頻隱身導論》等西方經典著作最大的差別、也是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雖然它沒有給出明確的殲20相關數據,但是它是判斷殲20相關設計水平的極重要參照——它的理論高度,基本代表著殲20的設計理念上限;它披露出的缺陷與不足,直接反映了殲20遭遇的困境與存在的短板。
  • 殲20新型超隱材料曝光,隱身性遠超美國F22,一舉成為空戰之王!
    說起我國軍工業的新產品,許多軍迷朋友肯定會想起,我國自主研發的渦扇-15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出世,將使得我國殲20戰鬥機獲得更加強大的作戰力。但是除了渦扇-20發動機外,還有一款新材料即將用在殲20戰鬥機上,這款材料能夠幫助殲20真正的成為「隱身之王」。據悉,這款隱身材料叫做「超穎材料」,是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發明發出來,那為什麼超穎材料在軍事武器方面會有這麼厲害的作用呢?
  • 殲-16開闢發展新方向,採用「獨家秘方」提高隱身性能,價格或高於殲-20
    可以預見,接下來殲16將成為我國空軍投入主要精力發展的主力戰機,可以預見,它的產量也會逐步提升。目前為止,殲16陸續研製出了其中包括隱身版殲16。隱身版殲16的概念雖然已經被提出,但由於諸多方面的限制,難以達到完全隱身的效果,因此隱身版殲16不出意外地下馬了,但它的出現都代表了我國在隱身戰機領域有所突破。
  • 殲-16開闢發展新方向,採用「獨家秘方」提高隱身性能,價格或高於殲-20!
    可以預見,接下來殲16將成為我國空軍投入主要精力發展的主力戰機,可以預見,它的產量也會逐步提升。 目前為止,殲16陸續研製出了其中包括隱身版殲16。隱身版殲16的概念雖然已經被提出,但由於諸多方面的限制,難以達到完全隱身的效果,因此隱身版殲16不出意外地下馬了,但它的出現都代表了我國在隱身戰機領域有所突破。
  • 殲16已有三種型號,隱身版功虧一簣,價格可能比殲20還要貴
    超級大黃蜂的「隱身」可謂是另闢蹊徑而我國殲16的隱身之路,與F15S和「沉默大黃蜂」都不同,它採用的是先進的「超材料」技術,從而實現隱身。其實,在殲20身上,已大量應用「超材料」和「智能可調隱身材料」,經過大量的試飛驗證,如今已非常成熟。而這種技術,不僅可以用於殲20,還可以下放轉移到殲16、殲11等飛機的身上,因此隱身版殲16最重要的改進,就是大量替換了機體關鍵結構和蒙皮的材料,從而減少對雷達波的反射。
  • 嬌生慣養的F-35隱身塗料,根本比不過殲-20!
    隱身材料按頻譜可分為聲、雷達、紅外、可見光、雷射隱身材料。按材料用途可分為隱身塗層材料和隱身結構材料。這裡便著重介紹幾類重要的隱身材料。摺疊雷達吸波材料是最重要的隱身材料之一,它能吸收雷達波,使反射波減弱甚至不反射雷達波,從而達到隱身的目的。
  • 能折射殲-20的雷達波,日本海自新一代30FFM型隱身護衛艦下水
    第一,先進的隱身技術。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海自新一代的30FFM型護衛艦採用了和日本"心神"隱身戰機相似的技術。該艦採用先進吸波材料製造上層艦體,並且保證艦體表面光滑和設備集成化處理來降低雷達和紅外特徵。其外表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封閉式一體化桅杆,可有效減少艦船雷達散射截面積等各種負面影響,提高隱身性能。據專家分析,30FFM型護衛艦的隱身能力代表了日本海自的最高水平。
  • 美國F22和F35戰機隱身VS中國J20和J31戰機隱身,美國貨不如你想像
    但是我們中國的殲20機庫裡沒有空調沒有加溼器,還可以經常露天停放,殲20戰機用上時髦迷彩塗裝其中奧秘就在於我們的殲20機身上有神奇的超材料,有了這層超材料不僅可以讓雷達波繞著走而探測不到飛機,而且傳說還能收集敵方的電磁波信號從而可以反向定位雷達,這可不得嚇壞了敵方雷達兵,殲20是可以發動超視距攻擊的啊。
  • 海歸+民企研製,殲20頂級隱身黑科技究竟是什麼神器?
    這其中當然包括隱身能力,殲-20在隱身上所下的功夫都堪比美國的F-22和F-35戰機。   據總設計師楊偉院士介紹,殲-20採用了民間企業研製的碳纖維與超材料。超材料堪稱頂級隱身戰機必不可少的「黑科技」,殲-15/FC-31總師孫聰在央視《我是未來》節目中介紹深圳光啟企業研發的超材料時稱,它可根據電磁方程式想要的結果,逆推回去所需的邊界條件來設計材料特性,可用在雷達隱身的關鍵位置。
  • 殲-20又有好消息,換一身新衣服,可免疫一切雷達的捕捉
    據報導,我國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吸波材料,是目前已知可吸收雷達波的頻率範圍最廣的材料,而強頻率的吸收範圍大約在1-22Hz之間。
  • 隱身戰鬥機是如何實現隱身的?詳解隱身技術原理
    吸波材料的種類比較多,小鯨我把它們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共振雷達吸波材料。 使用這種材料的塗層厚度與雷達波的波長一致的話,那麼它就可以吸收幾乎所有的特定頻率的信號。可以說一旦有效的話,效率非常高。 另一種是非共振磁性雷達吸波材料。它是以磁性材料為基礎,專門為吸收某一頻率的雷達波而設計的。
  • 材料改變世界18回 | 美俄臺灣當局驚呼:雷達看不見!大陸:別怕只是殲-20貼了膜
    儘管島內有美國的F-16戰機,但是,殲-20是第五代戰鬥機,打你個四代機,簡直跟老爹打兒子一樣,屬於不對稱較量。話說殲-20戰鬥機雖然正式列裝數年,各項性能指標也都可圈可點,但是畢竟本身的鴨式布局還是容易被雷達偵測到,再加上單機造價大概要1.1億美元,所以大規模列裝的必要性和成本相比不划算。
  • 雷達——電子戰中的現代隱身技術
    美國AGM-129 隱身巡航飛彈通過採用特殊隱身外形和隱身結構消除了強反射源,減弱了雷達波的散射強度。 2、材料隱身技術 由於目標受到空氣動力等因素限制,外形設計也只能實現裝備一定程度上的隱身,材料隱身技術能有效彌補其不足。
  • 遠比殲-20科幻,誓把鴨翼玩出天際,中國6代機預研方案引爭議
    成飛從研製殲-10開始就一直在研究鴨翼,到了殲-20時把鴨翼和邊條翼氣動布局玩到了極致。殲-20的最大升力係數是現代戰鬥機中最高的,日前還拿到了中國專利局的外形設計金獎。  然而,六代機有可能採用鴨翼布局仍然令人難以置信,更何況這種鴨翼面積大到能夠影響到飛行員的左右下視視野,解決方案是利用飛行員頭盔顯示系統的DAS技術實現360度視野無死角。
  • 殲20戰鬥機有鴨翼真的不隱身嗎?
    而雷達隱身的原理很簡單,讓目標不反射到雷達,或者少反射雷達波能量就行了,因為整個戰場充滿了無線電波,雷達反射波能量足夠低的,實際上等於探測不到,就像你從一堆螞蟻裡面找出特定的某一隻一樣困難。如何做到雷達隱身呢?我們看看幾個圖就清楚了。
  • 國產殲20的隱形戰衣,是「21世紀材料之王」
    石墨烯在殲二十上的作用  一旦戰鬥機材料擁有超導的特性,不但可以吸收電磁波,還能保證戰機不會散射出大量電磁波。  在飛機的隱身能力上,殲二十所用的塗料是以石墨烯材料為原料製成的,單從這點來看,美國在使用材料上的創新遠不如殲二十。
  • 殲20黑科技:共形天線、吸波、隱形、相控、火控、光電孔徑、飛行頭盔.....
    在8月1日的建軍節裡,4幅殲-20的高清新照片出現在網際網路上,讓我們獲得一個難得的機會來更好了解這款「遊戲規則改變者」隱身戰鬥機的一些設計細節。  這架殲-20是最新出廠的黃皮機,機身表面尚未塗上灰色偽裝塗裝,裸露著黃色防護底漆和翼面前後緣的灰色吸波材料結構,凸顯樂許多之前無法觀察到的設計細節。
  • 除殲-20外,中國又一款第四代隱身戰鬥機高調亮相!
    當前典型的隱身戰機機身塗有雷達波吸收材料(Radar-Absorbing Material,RAM),能吸收雷達信號,且通過特殊的外型設計來降低雷達反射;此外,設計時也考慮到抑制飛機本身所發出電子信號、熱能和噪音。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個國家有能力研製生產隱身戰鬥機,而中國除了眾所周知的殲-20戰機外,還有一款隱身戰機,那就是殲-31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