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殲20看戰鬥機隱身的秘密——雷達隱身技術

2021-02-15 航空知識

2011年1月11日,這是值得載入史冊的一天。在這一天的12時50分,殲20在四川成都的溫江機場跑道上進行了數次滑行試驗後,終於離地升空,在機場上空以中低速度進行了18分鐘的首飛,標誌著我國隱身戰鬥機的研製揭開了新的一頁。

殲-20(代號:威龍)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四代制空戰鬥機。一般認為,第四代戰鬥機應具備「四超」能力,即超隱身能力,超機動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信息優勢。而其中最關鍵的是超隱身能力,在空對空作戰中,超隱身能力將具備獨特的優勢。

在現代空對空作戰中,戰鬥機既要做到監視和搜索敵方目標又要做到不被敵方偵察和電子支援系統發現,從而避開反輻射飛彈和隱身目標的打擊與威脅。這一切都依賴於戰鬥機是否具有優良的隱身能力。

雷達隱身技術是一種通過降低戰鬥機、艦艇、飛彈等武器的反射特性,使雷達對該武器的探測距離大幅度縮短,從而讓雷達探測不到的技術和方法。由於在現代戰爭尤其是超視距空戰中,通過雷達訊號探測是探測戰鬥機的最可靠方法,因此減弱作戰飛機的雷達反射信號強度,是戰鬥機設計中提高隱形能力的最關鍵和最重要的因素。

在雷達隱身方面有個重要術語,即雷達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縮寫RCS),用來表徵偵察目標在雷達波照射下所產生的回波強度的大小,又稱後向散射截面,是雷達入射方向上目標散射雷達信號能力的度量,常用平方米或分貝平方米為單位。飛機雷達散射截面越小,隱身能力就越強。雷達散射截面與目標材料的電性能、幾何外形,目標被雷達波照射的方位,入射波的波長及入射場極化形式有關。

殲20機頭(圖源:網易)

殲20採用尖頂拱形機頭,其垂直截面基本呈稜形。機身上下部由兩個傾斜平面結合,一條細細的稜線縱貫前機身。

設計原理:一般飛機的機身呈圓柱形或接近圓柱形,電磁波無論從機身四周哪個方向照射,雷達散射截面都比較大。如果機身剖面形狀改為稜形,就只有照射方向正好和稜形表面垂直時,飛機的雷達散射截面才最大;而從其他方向照射時,雷達散射截面就比圓形剖面的小得多。

殲20翼身融合較好,整個機腹較平整光滑(圖源:網絡)

殲20的鴨翼和主翼都處於同一平面內,鴨翼、主翼和垂尾前緣的線條乾淨簡潔,沒有多餘折角,採用了適中的後掠翼,主翼與機身融合良好。

設計原理:一般飛機的機翼和機身、平尾和垂尾之間,會產生一種角反射效應,即相鄰兩個表面接近垂直時,電磁波不管從哪個方向入射,經過一次或幾次反射後,最終都將沿入射波相反方向返回到雷達接收機。而採用翼身融合體的飛機,機身和機翼平衡過渡,看不出明顯的分界線。這樣,在機身和機翼之間就不會出現角反射效應。

此外,殲20採用雙外傾全動式差動垂尾設計,是因為傾斜的立面可以有效降低側向雷達回波強度。

主要機體部件如機翼、鴨翼的前緣在水平投影面上相互平行,前機身進氣道向外傾斜的側壁和相同一側的垂直尾翼相互平行,左右相對的垂直尾翼和腹鰭相互平行,垂直尾翼後緣和腹鰭後緣在垂直投影面上相互平行,進氣道唇口外緣線和腹鰭前緣在垂直投影面上相互平行。

設計原理:將雷達反射波集中到幾個窄波束以內,使飛機在其他方向上的散射截面積儘可能最小。

 還沒完!休息5秒鐘,插播一則廣告 

圖源:網絡

在發動機進氣系統上,殲20採用了先進的無附面層隔道(DSI)進氣口設計,這種進氣口的特點是在進氣口前方的機身上有一個鼓包狀突起,通過這個突起來模擬常規進氣道中的一、二級可調斜板。

設計原理:這樣設計一是取消了傳統超音速進氣道上的複雜結構,大大減輕了結構重量,二是消除了附面層隔道和飛機蒙皮之間的雷達反射,減小了飛機迎風面的阻力,有助於降低正前方的雷達散射截面,提高了飛機的隱身性能。

圖源:網絡

殲20採用的S形進氣道在進氣口之後立即大幅向上方內側彎曲,以同時避開主彈艙和側彈艙,然後再形成兩個並行的管道通向發動機。

設計原理:在飛機內部,發動機是強反射部件。特別是直的進氣道,雷達波可以從進氣口直接照射到發動機的風扇或壓氣機葉片,產生很強的反射波。如果把進氣道做成S形,雷達波在S形進氣道中會發生來回反射,避免了雷達波直接照射到發動機風扇或壓氣機葉片,減小了雷達散射面積。

圖源:網絡

殲20在機身腹部有可以攜帶中程空空飛彈的主武器艙,在進氣道外側有可以攜帶近距離格鬥飛彈的小型武器艙。

設計原理:為了保持外形的平滑,最大限度減少表面突出物,從而減少角反射效應。

圖源:網易

殲20原型機起落架艙門和減速傘艙門均有鋸齒形邊緣。

設計原理:電磁波入射到接縫處,存在多次反射的特徵,採用鋸齒形邊緣能夠減少接縫處的雷達回波強度。

殲20採用了超材料隱身薄膜,超材料是一種特種複合材料,通過對材料關鍵物理尺寸進行有序結構設計,使其獲得常規材料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實現對雷達波束的散射和吸收。

設計原理:超材料隱身不是通過改變雷達波反射或吸收雷達波來進行隱身,而是通過改變波的傳播路線,使波發生彎曲,以達到繞射傳播的目的從而實現隱身。

 

參考文獻:

[1]潘文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全面解析殲20[J].創新科技,2011,(2):30-37.

相關焦點

  • 隱身戰鬥機是如何實現隱身的?詳解隱身技術原理
    隱形戰機並不是真的看不見或者是物理上的絕對隱身,而是通過運用多種隱形技術,降低了飛行時的信號和可探測性。 這樣就不容易被雷達發現、識別和跟蹤,從而達到隱身的效果。 那麼它是怎麼做到隱形的呢?
  • 殲20威龍VS F-22猛禽,隱身戰鬥機哪家強?
    所以現在很多軍迷都有一個問題,同為隱身戰鬥機,中國的殲-20究竟能不能抗衡美國F-22和F-35隱身戰鬥機?這三種世界頂尖隱身戰鬥機,哪種最強?從研發時間來看,美國F-22戰鬥機出現最早,F-35次之,中國殲-20戰鬥機是後來者。
  • 比殲20造價更加高昂的四代機,隱身版殲16,技術特點獨樹一幟
    如今的殲-20已經成為中國空軍的核心戰鬥力量,是攻破敵方的防空系統的一把利刃。那麼由沈飛公司在殲-11戰機基礎上,研發出來的新一代雙座雙多用途戰鬥機殲-16,就是能配合殲-20將敵人防空系統體系擊潰的絕佳搭檔。
  • 殲20戰鬥機有鴨翼真的不隱身嗎?
    大家都知道,隱身技術,學名叫低可探測性技術,簡單點就是說,讓敵人很難發現的技術。敵人用啥手段來發現目標?大家都知道,現在發現飛機有這麼幾手,一個是雷達,號稱千裡眼,可以發現目標從幾十到幾百都可以,風雨無阻,白天黑夜,颳風大霧,沙塵都可以暢通無阻,這是飛機的主要敵人,也是隱身設計的重中之重。
  • 嬌生慣養的F-35隱身塗料,根本比不過殲-20!
    F35標準按照公開資料看很有希望.嬌生慣養的F-35隱身塗料,根本比不過殲-20!近日,澳大利亞為從美國斥資百億購買的72架F-35A隱身戰機舉行了接機儀式。F-35作為美國非常先進的單座單發第五代戰鬥機,擁有僅次於F-22猛禽戰鬥機的戰鬥能力。但是其航電系統,以及飛機結構隱身反而都比F-22還先進。
  • 和中國殲20比隱身能力,俄羅斯蘇57鐵定尷尬
    而隱身戰機身為善隱者進可攻退可守,誰擁有誰亦能自保而全勝。所以,沒有哪一國不渴望擁抱隱身戰機。但目前能拿出隱身戰鬥機比試一番的只有中美俄,怎麼看中國殲-20、美國F-22和F-35以及俄羅斯蘇-57(俄羅斯將五代機正式命名為蘇-57)隱身性好壞?圖為典型的RCS雷達電磁波反射截面圖看其RCS雷達反射電磁波截面大小。
  • 除殲-20外,中國又一款第四代隱身戰鬥機高調亮相!
    隱身戰機是一些通過低可偵測性技術而難以被雷達偵測的軍用航空器(亦稱「軍用飛機」,簡稱「軍機」);這種說法是對具備低可偵測性軍機的泛稱
  • 殲20尾噴隱身終實現?「雙層超材料」成功突破,雷達波只能繞路走
    畢竟,當今世界除了中美俄三國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拿出實用的戰鬥機隱身技術,並配以符合可大大降低自身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外形設計,從而提出自己的五代機方案。而在五代隱身戰機的設計中,外形的隱身設計是首先要攻克的一道技術難題。當今世界上所有的隱身飛機,J20,F22,F35都是通過隱身外形和噴塗隱身材料實現的。但這種隱身設計僅僅是減小雷達波的反射,而不能完全克服電磁波。
  • 專打對方雷達,或成為殲20隱身戰鬥機殺手鐧
    近日簡氏防務周刊等海外媒體報導了國產新一代反輻射飛彈正在測試的消息,這種飛彈有可能配備殲-20戰鬥機,成為殲-20又一殺手鐧。
  • 殲16已有三種型號,隱身版功虧一簣,價格可能比殲20還要貴
    殲16的生產速度可能是國產戰機中最快的更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殲16已經發展了三個型號,分別為殲16基本型,殲16D電子戰型,還有隱身版殲16。其中隱身版殲16雖然已經下馬,但它的出現,代表著沈飛在隱身戰機領域最新的成績,有些技術比FC31「鶻鷹」還要先進。
  • 殲-16開闢發展新方向,採用「獨家秘方」提高隱身性能,價格或高於殲-20!
    殲16是我國研製的一款新型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外形和蘇30很相近,雖然在定位上是四代半戰機,但我國在生產五代機技術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較為成熟的技術,因此我們可以在殲16身上看到一些存在於五代機身上的技術,在性能上也有很多突出的亮點
  • 海歸+民企研製,殲20頂級隱身黑科技究竟是什麼神器?
    在不考慮當前因為發動機限制而造成某些局限的情況下,殲-20毫無疑問是一款謀求全面五代機標準的先進戰鬥機
  • 殲-16開闢發展新方向,採用「獨家秘方」提高隱身性能,價格或高於殲-20
    文\得閒飲茶殲16是我國研製的一款新型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外形和蘇30很相近,雖然在定位上是四代半戰機,但我國在生產五代機技術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較為成熟的技術
  • 印度專家:殲20連眼鏡蛇機動都做不了,沒資格成為第五代隱身戰機
    馬達哈文甚至認為AMCA將成為亞洲第一款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目前的殲-20沒有資格成為第五代隱身戰鬥機。馬達哈文表示第五代戰鬥機都擁有所謂的「4S」標準,同時擁有雷達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能力、超視距打擊能力,才能夠被稱為第五代隱身戰鬥機,而殲-20雖然具備雷達隱身與超視距打擊能力,但是發動機推力較小,就算使用了遠距鴨翼布局來增強超音速性能
  • 殲10C比蘇57更隱身?鑽進DSI進氣道看一看,瞬間就明白了
    不僅如此,它還有一定的隱身性能,正面RCS反射值甚至比俄羅斯五代機蘇57還要小。不相信?今天我們就鑽進殲10C的進氣道裡看一看,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妄言。而它雖然只是一款和法國「陣風」相當的三代半戰機,但得益於成飛在研製殲20上的進步,機身製造工藝甚至比五代機蘇57更好一些,這一切,都讓殲10C的局部,比所謂的「隱形戰機」蘇57更隱身一些。
  • 官宣:殲20雙座版誕生!全球首款五代隱身雙座機
    普遍的認識是五代機搞雙座會大幅度削弱隱身性能,另外,當代的航電技術已經發展到不需要後座武器操作員的技術高度,隱身機搞雙座是一種沒必要多餘舉動。殲20雙座版肯定在氣動外形上是對單座氣動外形的一種破壞,索性大改一下,整機再吹風,成為一架氣動外形上新型的迭代型隱身戰鬥轟炸機。雙座殲20踐行的是依靠強於對手很遠的探測距離,開著強大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理直氣壯地打超遠程空空飛彈,而且是半主動彈,雷達照射著對手打。
  • 隱形戰機真的隱形嗎,殲20隱身性能如何?
    「匿蹤」,在雷達上匿蹤主要依靠外形設計(減少雷達反射面積)和特殊塗料(具有吸收雷達波的塗層)來實現。匿蹤塗料本來是老美獨家絕密技術,1999年在南斯拉夫美軍有一架F117被擊落,從此這些塗料也就被其它國家掌握了。
  • 殲20新型超隱材料曝光,隱身性遠超美國F22,一舉成為空戰之王!
    說起我國軍工業的新產品,許多軍迷朋友肯定會想起,我國自主研發的渦扇-15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出世,將使得我國殲20戰鬥機獲得更加強大的作戰力。但是除了渦扇-20發動機外,還有一款新材料即將用在殲20戰鬥機上,這款材料能夠幫助殲20真正的成為「隱身之王」。據悉,這款隱身材料叫做「超穎材料」,是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發明發出來,那為什麼超穎材料在軍事武器方面會有這麼厲害的作用呢?
  • 土耳其展出TFX隱身戰鬥機模型,沒有美國我們照樣幹隱身飛機
    ,還有土耳其自主研發的TFX戰鬥機,從技術水平來說,法國牽頭的SCAF戰鬥機技術最高,號稱六代機,土耳其TFX戰鬥機技術最低墊底,作為買不到美國F35的國產替代品。作為一個地區級大國,缺乏美國支持,強行研發隱身戰鬥機,非常需要勇氣,這一次TFX戰鬥機的出現,也大大刺激了尚未到巴黎參賽的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可以說,在未來5年內,世界將掀起一大波隱身戰鬥機研發高潮。
  • 殲十大改出隱身版,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三款隱身戰鬥機的國家
    二、或者100臺WS15給殲20,殲20一年產量是50架,另外100臺給單發大推中四就是100架飛機,2型合計是150架四代機,也非常划算。。畫家筆下的殲31是雙發動機突出隱身是殲10大改的關鍵,而且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在發現隱形戰機方面,大型雷達比戰機上的中小型雷達有巨大的天然優勢,沒地面引導,隱形機之間相互發現本來就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