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消息,近日,日本「平成30年度多用途護衛艦」(30FFM)首次舉行下水和命名儀式。在命名儀式上,這艘新型隱身護衛艦被命名為「熊野」號。30FFM型護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2014年在「平成26年度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中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多用途艦艇,旨在替換目前仍在服役的「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和「隼」級飛彈艇,承擔近海巡邏任務的同時兼顧「初雪」級和「朝霧」級的部分任務,能夠參與到日本海自遠洋行動中。
日本「平成30年度多用途護衛艦」(30FFM)首次舉行下水和命名儀式。
30FFM型多用途護衛艦據媒體報導,與裝備先進、規模龐大的日本海自主力自衛艦隊不同,日本地方隊裝備的大都是自衛艦隊淘汰下來的老艦,其主要在日本近海執行護航、反潛、偵察和監視等任務,所以其裝備水平一直以來都不怎麼受重視。近年來,隨著日本海自地方隊的軍艦艦齡過長、裝備老化嚴重,難以適應現代海上作戰環境。2014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平成26年度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中提出要建造新一代乙型艦艇(日本將配屬在一線「護衛隊」的艦艇稱之為「甲型」,配屬在二線地方隊的稱之為「乙型」),替換目前仍在服役的「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和「隼」級飛彈艇,在未來作為海自地方隊的主力艦艇。
30FFM型多用途護衛艦最開始稱之為「平成30年度護航驅逐艦」(30DEX),方案名為「未來多任務護衛艦」。雖然以替換排水量為2900噸的「阿武隈」級為主要任務,但是「26年度中期防」中還提出未來海自的艦艇數量存在不足,周邊局勢的快速變化使得海自在未來將難以進行「海上優勢維持」。同時,由於原定替換「初雪」級和「朝霧」級的新艦數量不夠,所以30DEX不能只局限於替換「阿武隈」級滿足地方隊的使用上,還需要兼顧「初雪」級和「朝霧」級的部分「甲型艦艇」任務,因此30DEX上漲為標準排水量3,900噸,滿載排水量5,500噸的大型艦艇,其體量已經超過了海自上一代通用驅逐艦 「初雪」級和「朝霧」級,也使得日本也捨棄「DE-護航驅逐艦」這一划分,改用「FF-護衛艦」。
30FFM型護衛艦旨在替換目前仍在服役的「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和「隼」級飛彈艇
日本在該型護衛艦的艦種劃分上,捨棄了「護航驅逐艦」(DE)這一划分,首次啟用「FFM-多用途護衛艦」這一艦種劃分(日語稱多機能護衛艦)。2018年,日本將下一代護衛艦命名為「3900噸型護衛艦」,又稱「平成30年度多用途護衛艦」。2018年11月,日本防衛省正式下達了首批「平成30年度多用途護衛艦」的訂單。
2019年,30FFM型多用途護衛艦的一號艦和二號艦幾乎同時開造,但三菱重工承建的一號艦此前動力系統出現調試安裝問題,建造進度大幅落後於二號艦,此次下水命名的正是二號艦。
性能先進,多用途能力強「30FFM」的「FF」代表護衛艦,「M」代表融合「水雷」任務能力的「Multi-Purpose」多任務性(日本譯為「多機能性」),該艦長132.5米,寬16米,吃水9米,標準排水量為39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5500噸,採用了多種先進的技術。
第一,先進的隱身技術。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海自新一代的30FFM型護衛艦採用了和日本"心神"隱身戰機相似的技術。該艦採用先進吸波材料製造上層艦體,並且保證艦體表面光滑和設備集成化處理來降低雷達和紅外特徵。其外表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封閉式一體化桅杆,可有效減少艦船雷達散射截面積等各種負面影響,提高隱身性能。據專家分析,30FFM型護衛艦的隱身能力代表了日本海自的最高水平。在三菱重工對新型護衛艦的宣傳片中,就有新型護衛艦折射殲-20發射的雷達波,從而實現隱身的的動畫片段。
三菱重工發布的新型護衛艦的宣傳片中,有新型護衛艦折射殲-20發射的雷達波,從而實現隱身的的動畫片段
第二,機動性好。30FFM型護衛艦採用了柴-燃交替(CODAG)的動力系統,配備了一臺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研製的MT-30型艦載燃氣輪機(最大功率36兆瓦)和兩臺德國MAN-12V 28/33D柴油發動機(單機功率為6兆瓦),總出力達6.4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以上。遠遠超過了「阿武隈」級。
第三,火力強大,多用途能力強。30FFM型護衛艦裝備一門MK-45五英寸62倍徑艦炮,艦炮後方安裝了兩組八單元MK-41垂直發射裝置,可裝填8枚07式垂髮反潛火箭和32枚ESSM改進型海麻雀,艦舯舷牆內遮蔽了兩組四聯裝「17式艦對艦飛彈」發射裝置,這是日本國產90式反艦飛彈的輕度改進型,宣稱其具備「更遠的射程、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抗攔截能力」,艦尾機庫上方安裝了一座11聯裝「海拉姆」近防飛彈發射裝置,機庫兩側各布置一組三聯裝短魚雷發射裝置。
同時,30FFM型護衛艦還具備反潛、反水雷能力,其航空甲板下方是水雷任務艙,反魚雷方面和瀕海戰鬥艦相同使用遠程反水雷載具為主,能夠搭載無人水上艇(USV)、無人潛航器(UUV)和自航式反水雷彈藥(EMD)執行水雷搜索和反水雷任務。在反潛能力方面,「30FFM」沒有在艦首安裝固定陣列主動聲吶,只有一個小型的魚雷告警聲吶,因為主要在淺水區使用的「30FFM」使用大型主動聲吶的話幹擾過多。但在艦尾搭載有可變深度主動聲吶(VDS)和拖曳陣列被動聲吶(TASS)兩種不同的拖曳聲吶系統。直升機方面為單機庫設計,可容納一架SH-60K直升機。
30FFM型護衛艦性能先進,多用途能力強,具備較大的升級和改造空間,未來也可能衍生出多種不同構型
第四,船電系統先進。30FFM護衛艦的的封閉式一體化桅杆集成了多功能雷達、通訊、數據鏈、敵我識別、電子戰(電子支援/電子攻擊)、光電設備等天線/陣列/傳感器,且部分採用了共用孔徑設計。其主雷達為應用在「朝日」級驅逐艦上OPY-1相控陣雷達的升級版本OPY-2,採用四面較大的C波段主雷達陣列和四面較小的X波段雷達陣列組成。此外,綜合射頻桅杆上還集成有數據鏈天線、電子戰天線、通訊天線和光電搜索設備等,可進行早期空情預警以及為艦載防空武器進行火控。值得一提的當是其作戰指揮中心(CIC),該CIC安裝有具備增強現實功能(AR)的環繞式信息顯示屏,在屏幕上將融合來自不同角度傳感器的數據信息,實現全天候、全方位、各頻段的實時監視。
結語從定位上,30FFM型護衛艦與「傳統海軍強國」義大利的PPA「新一代多用途巡邏護衛艦」類似,迎合了從歐洲興起的「高冗餘、多載荷」的「護衛艦大型化」發展趨勢,具備較大的升級和改造空間,未來也可能衍生出多種不同構型。按照計劃,日本未來打算採購20餘艘30FFM型護衛艦。首次建造的兩艘總預算為1055億日元,單艦造價約合4.67億美元,之後的批次防衛省希望將造價壓縮到450億日元之內。顯然,30FFM型護衛艦未來將會成為日本的主力艦艇之一,值得我們注意。
本文節選自《兵工科技》2020年第20期《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專輯。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溫馨提示: 近日微信訂閱號調整了推送規則,消息不再按照推送時間排序了。如果不想錯過我們的精彩文章,不妨進入公眾號主頁給「兵工科技」加上星標,或者在閱讀文章的底部點擊「在看」。這樣,我們的文章才會每天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號列表中。您也不會遺漏可能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