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李巖
今年是解放軍空軍最先進戰機殲-20首飛10周年。
兩天前,國防部召開記者會有媒體詢問殲-20是否已大範圍列裝部隊?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回應稱,中國空軍的殲-20從2011年首飛到今年已經10年,作戰能力逐步得到檢驗,並已開始列裝部隊。
而除了列裝部隊被官方證實外,人民日報海外網、中國軍視網等媒體日前相繼播發中航工業集團官方宣傳片,片中殲-20最新改進型畫面首次曝光。
日前,中航工業集團為慶祝殲-20首飛10周年發布宣傳短片,片中四架雙座版殲-20的特效動畫畫面一閃而過。
軍迷都不陌生,殲-20作為我軍現役最先進的第五代戰機,是一款單座雙發隱身飛機。而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目前包括美俄等國在內,世界上還從沒有過雙座版隱身戰機,甚至連相關研製計劃也不曾披露。宣傳片中所透露的信息證實,殲-20的雙座改進型將寫下世界戰機史新的篇章。
從畫面中不難看出,改進型殲-20駕駛艙內,前後縱列排布兩個駕駛位,並分別有兩名駕駛員操控戰機。
政知見注意到,前述宣傳片播發後,環球時報曾撰文寫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是殲-20製造商的母公司,視頻中的特效畫面顯然是第一次在官方影像中披露該型號的概念。「這是多年來殲-20項目的一個新驚喜。」
一款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戰機類型出現,最讓讀者好奇的莫過於其用途。就此,政知見對軍事評論員宋忠平進行了專訪。
他認為,研製雙座版的殲-20或是為了替代空軍現役的非隱身戰鬥轟炸機殲-16。
△殲-16
他解釋稱,戰鬥轟炸機相較空戰為主的空優戰機,作戰任務兼具對空、對地、對海打擊,而任務的繁雜也讓這類機型多被設計成由兩名駕駛員操作,一名負責駕駛、一名負責打擊目標。「例如美國的F-15E、F-111,俄羅斯的蘇-30、蘇-34等著名戰鬥轟炸機,雖然有的為縱列雙座,有的為橫列雙座,但大都採用了雙座設計。」
在2019年國慶大閱兵時,殲-20、殲-16組成的空中方隊雙雙受閱。彼時政知見也曾撰文分析,這兩款戰機搭配起來的典型的作戰模式將是,殲-20首先依靠隱身性能摧毀敵方雷達、防空火力,即所謂「踹門」;而後由殲-16依靠大載彈量和對地攻擊優勢進行目標摧毀,即所謂「幹髒活」。
宋忠平表示,殲-20和殲-16搭配作戰,殲-20將敵方防空火力盡數摧毀是一個理想狀態,但實戰中對於非隱身的殲-16而言仍然存在一定風險。如果由隱身的戰鬥轟炸機執行相關任務,這種風險就可以規避。
除了戰鬥轟炸機所負責的對地、對海攻擊任務以外,宋忠平還解釋稱,殲-20由於其雷達、信息處理能力同樣具備很大的優勢,因此還可能兼具更多種類任務,成為一款名副其實的「多用途戰機」。
首先,或許改進型殲-20可堪當預警機的部分任務。通過其優異的遠程雷達探知敵方動態後,分析、匯總戰場情報再分發至編隊中其他作戰單元、基地等。
另外,目前各國都在研究無人機的作戰模式,不少專家認為無人機作為主戰飛機的伴飛僚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就是說,雙座版的殲-20也可能擔任指揮無人機作戰的任務。
宋忠平分析稱,不論何種任務,其複雜程度都可想而知,要求駕駛員在駕駛、作戰的過程中同時執行其他任務顯然不現實,需要另一個幫手。這也正是雙座版本的應有之義。
政知見注意到,按照以往慣例,在一款單座戰機的基礎上研製雙座戰機,很多時候是充當該型戰機的教練機,多出的座位則是供教練指導學員所用。但對於這樣的用途,宋忠平直言不太可能。他認為,殲-20性能先進造價昂貴,沒有必要做成雙座型教練機,這樣做太奢侈了。雙座改進型殲-20更大可能將執行戰鬥任務。
最後,宋忠平對中國空軍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研發改進型戰機大加讚賞。
「中國現在裝備發展要適合於自己的戰術要求,未必非得去模仿美國、俄羅斯。美俄等國沒有的,我們也敢於去造,才能真正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他分析稱,改為雙座戰機是一個很大的改動,甚至可以看成是殲-20家族中一個全新的型號,後續要重新做吹風實驗,重新設計航電、飛控系統。「包括改進型號的彈艙,將會有所提升,可攜帶的彈藥種類也會更加豐富。」
他告訴政知見,在一個基礎型號戰機之上衍生出應對不同任務的多種型號戰機,這本就是一個成熟、標準的空軍工業體系下的發展思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盡最大可能節約研發成本,將已有的技術特點發揮到極致。
他表示,現在可以認為,殲-20不再單單指一個戰機型號,未來將成為一個戰機家族的代名詞。而中國的航空工業敢於創新、敢於嘗試其他國家從未做過的事情,正是我們逐漸成熟、強大的體現。
校對 | 羅晶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