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時候與印度結盟了」

2021-12-25 參考消息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0月25日發表題為《美國應與印度正式結盟》的文章,作者系美國前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利和美國參議院印度問題委員會副主席邁克·華爾茲。全文摘編如下:

今年2月,美國總統拜登宣稱,「外交重新成為我們外交政策的核心」,「我們將修復聯盟,再次與世界接觸」。但在拜登就任總統9個月後,事實恰恰相反,而美國的對手正在利用這一局勢。

想想我們的盟友們:英國大臣們在議會上公開譴責拜登失敗的阿富汗撤軍行動;法國罕見地召回了駐美大使;我們在修建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的問題上向德國讓步,從而孤立了我們的東歐盟友。

這真的是美國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外交」和「接觸」嗎?當然不是。我們不應侮辱朋友和忽視敵人,而應優先考慮能夠增強我們全球地位的外交關係。

印度就是起點。美國是時候與印度結盟了。

作為一個擁有百萬陸軍、不斷壯大的海軍、頂級太空計劃,以及與美國進行過有目共睹的經濟和軍事合作的核大國,印度將成為一個強大的盟友。與印度結盟將使美印兩國得以保持和擴大各自的全球實力。再加上日本和澳大利亞,這一聯盟能使美國能夠對阿富汗潛在的恐怖主義威脅形成真正的威懾,並抗衡中國。

在我們從阿富汗撤軍前,拜登政府未能與阿富汗北部鄰國達成駐軍協議。拜登政府聲稱,美國仍然擁有打擊恐怖分子的「超視距」能力。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例如,如果美軍一架無人機從波斯灣的一個基地起飛,它在抵達阿富汗時就已消耗大部分燃料,這嚴重限制了我們識別和打擊目標的能力。

現在,我們只有一個夥伴能夠對阿富汗局勢進行有效監測。這個夥伴就是印度。

印度在塔吉克斯坦擁有法爾霍爾空軍基地,這是在阿富汗實施反恐打擊的唯一空軍基地。如果美印結盟,印度會允許我們使用戰略基地,以保護美國在阿富汗和更廣泛地區的利益。

美印結盟還會讓我們獲得針對中國的優勢。

而且美印合作有堅固的基礎。就在本月,美軍在阿拉斯加與數百名印度士兵舉行了聯合演習,以加強合作。

除了安全關係,美國和印度還有共同的經濟關切,包括對穩定供應鏈的需求。印度龐大的勞動力讓美國有機會改變其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我們可以將印度作為藥品、技術和重要礦產的主要來源國,從而補充我們的國內製造能力。我們還應繼續致力於達成更全面的美印貿易協議。

此外還有網絡戰問題。今年早些時候,與俄羅斯有關的黑客入侵美國科洛尼爾管道運輸公司,擾亂美國的汽油供應。美印聯盟將使我們能夠利用最佳手段、技術和專業知識來預防和應對網絡威脅。

美印聯盟益處頗多。然而,我們目前與印度的關係定位僅為「戰略夥伴關係」,急需升級。正如與北約、日本和韓國的聯盟改變了美國20世紀的安全局勢,與印度結盟將幫助我們在21世紀維持安全。是時候採取這一行動了。

監製 | 張誠

審核 | 董磊

編輯 | 唐立辛

點擊下方圖片購買《參考消息》數字版↓↓↓

相關焦點

  • 「中俄結盟」,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中俄兩國已經是準政治和經濟結盟,這已經是存在的事實。▼兩國元首已經在國際場合多次宣示:中俄兩國未結盟,但勝似結盟。但從目前的局勢發展來看,中俄兩國的結盟形勢,恐怕要「更上一層樓」。因為中俄兩國正在研究一種「新式的聯盟形式」,這顯然又比「不結盟,勝似結盟」的提法進一步。
  • 「中俄結盟」?
    時過境遷,隨著美國正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中美俄關係形態也發生重要變化,一個基本現實是中俄兩國在涉及美國的重大問題上彼此抱團。實際上,很多外交政策專家都相信中俄之間的「反美聯盟」正在興起。那麼中俄事實上真的存在聯盟可能嗎?近日,美國學者Leon Aron在「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網站發文稱,基於經濟、外交政策和地理三大原因,中俄聯盟的看法被誇大了。
  • 美印「戰略擁抱」結盟在即
    根據印度官員的說法,「任何航海、飛行、作戰、定位目標,以及對自然災害做出反應,甚至使用手機導航的人都依賴於地理空間情報。」因此,美印籤署BECA協議後,印度可以使用美國先進的地理空間情報,大大提高其雷達偵查、導航、制導和武裝無人機等武器的準確性。同時,這更有利於印度全方位搜集各種陸海空情報。在今年2月美國總統川普訪問印度期間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雙方已經承諾「期待BECA早日實現」。
  • 媾和二十年,美印正式結盟,一個更大的包圍圈正向中國襲來
    根據協議,美國將向印度提供軍事級別的機密衛星和傳感器數據,使其飛彈系統、無人機、戰機的精確化打擊能力得到質的提升。美印2+2會談美印之間的軍事合作,源起於2002年的《一般性軍事信息安全協定》(GSOMIA),通常認為這是他國與美國結盟所需籤署的三大基礎協議之一,剩下兩個分別是《後勤交流裝備備忘錄協定》(LEMOA)和《通信兼容與安全協議》(COMCASA)。
  • 張文木:中俄結盟的限度、目標和意義
    至於鄧小平說「決不捲入任何集團,不同它們結盟」,其意思也並不是說中國「不同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結盟」,更沒有中國「永遠不結盟」[5]的意思,只是說不與當時的「它們」即蘇聯集團或美國集團結盟。鄧小平同志當然明白,結盟與否是中國人民「長期奮鬥而得來的獨立自主權利」,因而是不能隨便放棄的。至於是否需要結盟或什麼時候以及在什麼程度上結盟,應視中國自身利益需要而定。
  • 印美「結盟」!新德裡終於把靈魂賣給了華盛頓?
    有網友稱,BECA對印度來說,如同一份賣魂契,出賣了自己長期堅守的獨立自主外交的靈魂,成為美國眾多的小兄弟之一。印度雖然能獲得一些美方共享的情報,以及其他一些小恩小惠式的具體好處,但印度付出的是自己在華盛頓面前的平等位置,說得重一點,是國家尊嚴。從此,印度在美國面前,很難挺起腰板了。這對一個驕傲的民族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代價。
  • 美國拉日澳印聊視頻,「團結制約中國」,日本搶頭陣,印度拖後腿
    拜登上臺後,剪不斷理還亂的國內國際關係著實頭疼,估計也是半天沒緩過神來,還得左右國內黨派之間利益,集中簽署了一堆法案,眼看美國國內境況也無任何好轉,國際上攪混水的看家本領可不能閒著,是時候兼顧一下了。美國已向其他三國發出視頻會議的呼籲,會議的主題是「考慮到中國的海洋活動,面向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的合作」,簡單來說就是想辦法合著夥一起制約中國。「四國聯盟」也好,「四邊對話」也好,都是美國所認為近年來最硬核的可以圍堵打壓並限制中國發展的策略。
  • 聲音 美國專家稱中美不會結盟:海灣戰爭促使解放軍奮起直追
    》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國家利益中心國防政策資深研究員、《國家利益》雜誌主編哈裡·卡齊亞尼斯,編譯如下:對任何哪怕偶爾關注一下大博弈(即國際政治)的人而言,只有一個事實確定無疑——沒有任何情況是一成不變的。
  • 非傳統意義上的冷戰:中美競爭中印度的選擇
    印度:不結盟或二元聯盟(Alliance Binary)面對中美競爭,印度國內普遍的選擇是不結盟或與美國結盟(alliance)。但這兩者無法準確反映印度在冷戰期間形成的對華經驗,印度還有其他選擇。鑑於印度面臨的中國挑戰和中印能力差距,部分人士認為印度應該與美國建立同盟或類似同盟的關係。
  • 最弔詭的一幕發生,庫德和敘利亞政府突然結盟了!
    敘利亞的庫德人,以為和美國並肩作戰,就能換來地位和自主。哪知道,幾天前美國突然撤軍,為土耳其進攻開了綠燈。按照西方普遍的說法,美國這樣的做法,無疑將庫德事實上置於死地,這是無恥的「背後一刀」。在庫德人最虛弱的時候,將這塊土地重新納入政府軍之下,也就基本上平息了內戰,保證了領土完整。戰場瞬息萬變。所以,最新的消息,敘利亞和庫德人結盟了,共同抵抗土耳其入侵。
  • 巴基斯坦總理:是時候給印度一個教訓了
    據法新社8月14日報導,伊姆蘭·汗在巴控克什米爾首府穆扎法拉巴德發表電視講話時說:「巴基斯坦軍方已掌握可靠信息,他們(印度)正計劃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採取動作,我們已經作好準備,將予以堅決回應。」他說:「我們已經決定,如果印度採取任何冒犯行動,我們將奉陪到底。
  • 美前軍官提議結盟俄羅斯對抗中國,俄專家:挑撥麼這不是……
    美海軍前軍官提議與俄羅斯結盟對抗中國,俄專家:荒謬的挑撥!
  • 中國 vs 印度,誰會贏
    我自己也是尼泊爾人,我仍然沒有忘記2015年我們發生大地震時印度是如何封鎖邊境的,每個尼泊爾人都遭受了痛苦。 VJ BDNeither can invade each other wiyhout suffering heavy losses.
  • 中國暫停印度軍事談判等待拜登對華政策 印智庫:美國維持高威脅度將阻止中國另闢戰線
    )理事長巴斯卡爾(Uday Bhaskar)分析稱,中國與印度就邊界僵局的緊張關係談判破裂,很可能是中國技術性推遲的操作,是中國政府針對美國的戰略舉措。他認為如果拜登的對華政策與美國總統川普相同,那因著美國的威脅程度很高,中國將不太希望與印度另闢戰線。巴斯卡爾是印度海軍退役準將,他所領導的印度智庫SPS援引2018年印度軍事報告稱,印度在安全問題上的首選合作夥伴是美國。兩國合作維護安全並抵抗中國在南亞、東南亞、其他有著相同關聯性地區等等,印度保持抵抗中國挑釁的能力。
  • 【楊原】大國政治的喜劇 -- 兩極體系下超級大國彼此結盟之謎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中國視為事實上的或者潛在的除美國以外的另一個超級大國,[⑩]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長期堅持美國單極優勢論的學者。[11]在國際體系有可能重回兩極結構的情況下,一些悲觀主義者堅持認為中美衝突甚至戰爭的風險依然存在。[12]兩極結盟從一個極端的角度提示我們,中美兩國不僅有可能避免衝突和對抗,甚至有可能實現更高程度的合作。
  • 澳專家忽悠:美國對抗中國需要印度,應先放俄羅斯一馬
    分析俄國的存在對美國與印度關係的影響,指出,美國最好別搞什麼針對武器交易的制裁,因為,印度與俄羅斯的結盟符合華盛頓的最佳利益。
  • 中國和印度開戰,俄羅斯會偏袒誰?美國的布熱津斯基已看穿一切
    因此,美國和俄羅斯都在向印度積極出售軍火,並在幕後暗中進行各種支持。中印衝突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中印兩個大國之間角力,更摻雜著美國、俄羅斯這些大國的利益,政治服從於利益,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在民族情緒高漲的時候,保持一份客觀冷靜,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
  • 俄羅斯玩轉南亞,關鍵時候向巴基斯坦軍售,讓印度很無奈
    據說印度中途退出,不過在日本的建議下,RECP向印度時刻敞開大門,其他未加入的國家就沒希望。最著急的當屬美國,美國媒體已經喊話拜登,抓緊應對。剛才我們談到了印度未加入RECP一事,其實印度想法很多,怕國外產品湧入國內。有人說印度本來就是一個原料大國,其實印度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後,發展基礎很好,特別是工業基礎,在亞洲首屈一指,但印度沒能抓住機會發展。
  • 金一南:美國挑釁中國卻惹毛印度,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很失落!
    會上,美國公開叫囂南海軍事化,並宣稱繼續加強與臺灣合作,還企圖拉攏印度搞結盟俱樂部等等,這將會給地區安全局勢帶來哪些影響?第17屆香格裡拉對話會在新加坡正式開幕文︱金一南、周宇婷那時候單方面開發,單方面軍事化沒人提。我們等了30多年想要合作,沒人與我們合作,那我們就單獨開發了。我們一單獨開發,美國人連續質疑。到今天為止,在南海周邊各國,不管是協定還是宣言,都已經明顯日益取得進展的情況下,美國的聲音是與南海的現實是完全不相符的。包括美國不斷派軍艦來,派軍艦進入南海諸島12海裡範圍之內,最近又派軍艦進入西沙群島12海裡範圍之內。
  • 印度大肆宣揚中方傷亡遠超印方,但莫迪也怕民族主義情緒失控
    作為主動挑起事端的一方,印度的傷亡比中方嚴重的多。因此,我們看到在過去將近一周的時間裡,中國政府、軍隊和新聞媒體一直保持著克制和低調,不希望繼續將事態擴大化,而印度政府、軍隊、反對黨和媒體則不斷炒作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藉機生事,渲染悲情,鼓動民族主義情緒,叫囂進行軍事報復,抵制中國商品。還有印度戰略界人士趁機要求印度政府同美國結盟,共同對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