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生不幸患上帕金森 手術治癒後瞬間又蹦又跳

2021-01-18 西安發布

「哇,我能跑能跳啦!真心為我的同事點讚,也祝福我自己。」孟醫生是一名骨科醫生,5年前,當時39歲的他被確診為帕金森病。隨著病情的進展,孟醫生出現了身體僵直、運動遲緩等症狀,最差的時候甚至要靠輪椅出行。但當醫生為他施腦深部電刺激手術治療成功後,這位身體僵硬很久的「帕友」仿佛一下子「活」起來了,禁不住在醫生面前又蹦又跳,讓人瞬間就能感受到他的喜悅之情!

作為一名骨科醫生,孟醫生對自己的工作及生活要求很高。在病情確診後,為了不讓患者看出自己的病態,他一直進行積極的、規範的藥物控制。可帕金森病的症狀是進展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起初孟醫生只是一側肢體出現僵直、遲緩等現象,兩年前逐漸發展至雙側,藥物治療的效果也逐漸下降。需在服藥30分鐘藥物起效後,孟醫生才能繼續自己的日常工作,每次藥物有效時間也越來越短,只能維持2-3個小時,嚴重影響他的工作和生活。

為了進一步治療孟醫生的帕金森症狀,三周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北帕金森病關愛中心的王茂德副院長、陳偉教授,為他實施了腦深部電刺激手術治療。

12月9日,是孟醫生進行首次程控(開機)的日子。開機前,他是坐著輪椅來到西北帕金森病關愛中心的,可開機後原本肢體僵直、抬腿都困難的他,一下子變得靈活起來。孟醫生一時開心地像個孩子,在同事面前行走、跳躍、跑步……

「雖然我是一名醫生,但我也是一名帕金森病患者,非常能夠體會到患者們的感受,他們在抗帕過程中的艱辛與痛苦不是正常人能體會到的,所以我希望用自己的這次治療經歷,讓『帕友』們也看到希望。」孟醫生說。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北帕金森病關愛中心陳偉教授介紹說,帕金森病一旦確診,首選是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病情初期依靠藥物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藥物治療已經保障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質量因運動併發症而嚴重受損,這時就應採用手術治療減輕帕金森病症狀,改善運動併發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降低服藥劑量和病殘率。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超 張黎娜)

相關焦點

  • 60歲後,需謹防帕金森到來!醫生告訴你,身體會出現的哪些異常?
    帕金森又被稱為震顫麻痺,它屬於精神性變性疾病,患上帕金森後,所服藥物或者其他治療手段都只能延緩病情和改善生活質量,並無治癒可能,而患上帕金森後最終會喪失生活能力。人過60歲,患帕金森風險增加,醫生提醒若是身體出現這三個異常,需提高警惕。1.
  • 嗅覺失靈動作變慢快去篩查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症狀及治療關鍵點
    許多患者因為疼痛首先到骨科、風溼科就診,因為情緒問題到心理科就診,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為肢體不靈便被誤診為腦血管病,約15%的患者在患病兩年以上才到醫院診治。盤點帕金森病的治療策略儘管無法治癒帕金森氏病,但藥物,手術治療和其他療法通常可以緩解某些症狀。
  • 每一臺兒童骨科手術都烙印著他的名字,小兒骨科創始人吳守義教授去世
    記者 | 黃 祺從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甚至未來的很長歲月裡,中國兒童骨科手術室裡的每一臺手術都銘刻著這樣一個名字——吳守義。吳守義教授,不僅是我國兒童骨科事業的創始人之一,還研發了兒童骨科的手術器械,填補了世界兒童骨科手術器械的空白。至今,這套器械仍在廣泛使用。
  • 正確認識帕金森病治療「目標」
    就目前而言,帕金森病還沒有治癒的辦法,但這不代表帕金森病患者只能坐以待斃。現階段雖然不能治癒帕金森病,但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和減輕症狀。通過合理的治療,完全可以達到控制症狀,延緩病情發展發目的。多數患者至少在起病的最初幾年能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幾十年都可以生活自理。
  • 小動物手術器械在骨科手術上的應用
    小動物手術器械在骨科手術上的應用這個不太普遍的情況是在年輕的有軟骨營養障礙的種類中出現,以及偶爾在其他種類中出現。橈骨頭的外側移動是相對於肱骨上f的,隨著橈骨的變短。脫白可能是部分,或是總體的,在這種情況下,橈骨頭的內側邊位於外側,肱骨上N的無體重支撐面並且是無功能的。
  • 機器人手術精度達亞毫米級!珠海完成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
    1月6日,在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骨科手術機器人項目啟動儀式上,珠海市衛生健康局副處職領導陳巧梧在致辭中表示,他還強調此次骨科機器人落戶珠海,投入臨床應用是醫療領域新技術革命的典型代表,具有高度的戰略性、成長性和帶動性。啟動儀式上與會嘉賓相繼為骨科手術機器人揭幕,並見證骨科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示範基地授牌這一重要時刻。
  • 南京一長頸鹿手術後當月死亡 醫生撰文卻稱術後5個月情況良好
    本文轉自【揚子晚報】;去年5月,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的一隻小長頸鹿遭踩踏骨折,園方曾在網絡上求助,之後由南京AMC中心動物醫院的骨科團隊進行了手術,牽動不少市民的心。近日,有網友爆料,這隻小長頸鹿最終還是不幸去世,在術後的一周左右因感染沒能挺過來。但是在今年的一期專業刊物上,一篇關於這個手術的文章中寫道:「術後5個月電話隨訪,患鹿患肢恢復良好。」
  • 刀尖上的「勇者」之舞 尋訪中國第一臺「細胞刀」手術
    在層層耀眼的光環之下,本質上,他永遠是一位不斷探索新領域的科學家型醫生、一位擋在通往死神和疾病之路上的醫者。  李勇傑是79級大學生——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大學生。而利用外科手術精準地治療大腦組織,則要追溯到1947年立體定向技術的出現——當時,這一技術針對的病症正是被稱為「不死癌症」的帕金森病。  最初病人的手腳表現出節律性震顫,行動遲緩,繫鞋帶、紐扣,穿脫鞋襪困難,患病後5至15年漸漸喪失活動能力……帕金森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疾病,主要發生於中老年時期。拳王阿里、數學家陳景潤等都不幸罹患這種疾病。
  • 嗅覺失靈或是帕金森病早期表現 「藥物+手術+心理治療」組成防護網
    央廣網北京4月11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消息,今天(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目前帕金森病已經成為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殺手。嗅覺失靈或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現,「藥物+手術+心理治療」組成防護網。
  • 食蟹猴患上帕金森病
    猴子也會患有帕金森病嗎?
  • 骨科醫生給出客觀的答案
    腰椎間盤突出了,自然想要快速的治好它,有不少人會問醫生,腰椎間盤突出,到要不要做手術?身邊的朋友有的需要做,有的卻不需要,在什麼情況下才要做手術?要注意什麼?骨科醫生給出了客觀的答案,下面詳細的跟大家說明一下,早點了解,要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首先我們要知道好好的腰椎間盤為什麼會突出?
  • 醫生做手術時,劃開皮膚後為什麼不流血?原來真相是這樣
    隨著科技的發展,對於很多曾經無法治療的疾病也有了治癒的方法,就像在古代的時候,女人生育就是在鬼門關中走一趟,但是現在還能進行剖腹產手術順利分娩。說到這就要說一下手術這件事,現在呢手術這個名詞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當然,很多人並沒有手術的經歷,所以很多人非常疑惑,為什麼電視上播放的手術視頻時,都很少出血,今天咱們就說一下:醫生做手術時,劃開皮膚後為什麼不流血?原來真相是這樣。
  • 猴子也會患帕金森病
    通過研究,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發現了一隻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的食蟹猴。帕金森病是典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發病率接近2%。我國已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保守估計約有400萬帕金森病患者,給人們健康與社會保障帶來巨大負擔。
  • 「常德骨科醫院護理手記」患者的信任就是我們的責任
    4月30日,管床吳醫生接到了一個老奶奶的電話,電話那邊說:「吳醫生,3月27日我因腰部受傷在你們醫院做了手術,在家恢復得很好,腰不疼了,可我還想做腿的手術,你們醫院五一節做手術嗎?」禍不單行的是,2020年3月老奶奶在家不慎腰又「扭傷」了,在常德骨科醫院檢查後發現是胸9椎體骨折了,便在局麻下做了「胸9椎體壓縮骨折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術後恢復效果不錯,張奶奶想既然常德骨科醫院醫術和服務態度都好,乾脆在那把腿手術也做了。
  • 河北衡水武邑骨科醫院一患者微創手術後死亡 誰來負責?
    我父親宋**,49歲,河北饒陽人,10月9日因腰疼在武邑骨科醫院住院治療,於10月12日做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手術,10月20日出院,10月22日因腿脹,麻木在武邑骨科醫院再次住院治療,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11月13日做手術順利,11月15日凌晨去世,後雙方申請河北醫科大學法醫鑑定中心鑑定死亡原因為:宋**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突出術後,雙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肺動脈栓塞死亡。
  • 骨科醫生:這 5 種骨折不歸骨科管!看病別再走錯了
    關節置換術就是常說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髖關節置換又根據髖臼側處理與否分為半髖關節置換與全髖關節置換術。其中髖關節置換適用骨科疾病常見的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頸骨折需要關節置換者,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等。膝關節置換適用於膝骨性關節炎或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發展到終末期時候的關節病,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者。
  • 張英澤院士談面對疫情,骨科手術如何安全開展?
    手術室作為直接接觸患者手術切口暴露區域的場所,醫護、醫患、護患密切近距離接觸,增加了感染的風險,其管理和防控面臨更大的挑戰。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骨科手術室按照國家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的方針,針對性地加強疫情防控,採取了更為嚴格的防控措施。
  • 「接上」左小腿,重新站起來!斷肢再植康復患者為貴州華夏骨科醫院...
    6月13日,劉先生照例在工地上開展工作,在接觸鋼絲繩時,由於沒有注意,鋼絲繩穿腿而過,瞬間劉先生的左小腿就被割斷,一隻腿變成了兩截。  劉先生痛苦地呻吟著,大家當場驚呆了,工友們抱著劉先生斷離的左腳,迅速將劉先生送到貴州華夏骨科醫院。  「病人當時來醫院的時候左小腿已經完全離斷,創緣不齊,汙染較重,創面內可見骨折端外露,離斷肢體完整,顏色蒼白,患者精神狀態也較差。」
  • 帕金森患者的福音?探秘腦深部電刺激術DBS(上)| 醫療產品技術專欄
    作者:任哲兵  正文字數:4290字  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建議先收藏再看~)  無影燈下,一位帕金森女性患者躺在手術臺上,她將要接受的手術被稱作腦深部電刺激術,雖說是手術,但醫生並不會切除她的任何組織
  • 同患乳腺癌,有人活十年以上,有人卻很快「不行」!醫生說出原因
    李阿姨在14年前確診後就被冠以「乳腺癌患者」的帽子,而自從患上這一疾病,她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無人知曉,只知道按照醫生的指示乖乖配合治療。也是從確診後起,李阿姨會定時查看癌指數指標,每一次的上升和下降都對她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