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我能跑能跳啦!真心為我的同事點讚,也祝福我自己。」孟醫生是一名骨科醫生,5年前,當時39歲的他被確診為帕金森病。隨著病情的進展,孟醫生出現了身體僵直、運動遲緩等症狀,最差的時候甚至要靠輪椅出行。但當醫生為他施腦深部電刺激手術治療成功後,這位身體僵硬很久的「帕友」仿佛一下子「活」起來了,禁不住在醫生面前又蹦又跳,讓人瞬間就能感受到他的喜悅之情!
作為一名骨科醫生,孟醫生對自己的工作及生活要求很高。在病情確診後,為了不讓患者看出自己的病態,他一直進行積極的、規範的藥物控制。可帕金森病的症狀是進展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起初孟醫生只是一側肢體出現僵直、遲緩等現象,兩年前逐漸發展至雙側,藥物治療的效果也逐漸下降。需在服藥30分鐘藥物起效後,孟醫生才能繼續自己的日常工作,每次藥物有效時間也越來越短,只能維持2-3個小時,嚴重影響他的工作和生活。
為了進一步治療孟醫生的帕金森症狀,三周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北帕金森病關愛中心的王茂德副院長、陳偉教授,為他實施了腦深部電刺激手術治療。
12月9日,是孟醫生進行首次程控(開機)的日子。開機前,他是坐著輪椅來到西北帕金森病關愛中心的,可開機後原本肢體僵直、抬腿都困難的他,一下子變得靈活起來。孟醫生一時開心地像個孩子,在同事面前行走、跳躍、跑步……
「雖然我是一名醫生,但我也是一名帕金森病患者,非常能夠體會到患者們的感受,他們在抗帕過程中的艱辛與痛苦不是正常人能體會到的,所以我希望用自己的這次治療經歷,讓『帕友』們也看到希望。」孟醫生說。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北帕金森病關愛中心陳偉教授介紹說,帕金森病一旦確診,首選是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病情初期依靠藥物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藥物治療已經保障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質量因運動併發症而嚴重受損,這時就應採用手術治療減輕帕金森病症狀,改善運動併發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降低服藥劑量和病殘率。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超 張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