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因晚年居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他出生於一個世代為官的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以讀聖賢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他興趣廣泛,不僅詩文出眾,還熱衷於騎射兵法。15歲時,他開始隨父親遊歷黃河南北、大江上下,了解風土民情,熟悉邊塞形勢。
他一生平定寧王之亂、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剿滅南贛盜賊,以文官獲武功,並且還因此封爵。王守仁年少時歷經「土木堡之變」,當朝皇帝被外族俘虜。從那個時候起,王守仁便開始研讀兵書,這也成為他多次平亂成功的憑仗。
明武宗正德元年冬,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當龍場驛棧驛丞。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路途中,王守仁被劉瑾派人追殺,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逃過追殺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見父親王華,王華對他說:「既然朝廷委命於你,就有責任在身,你還是上任去吧。」隨後他踏上路途,來到貴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朝廷上下一片震動,兵部尚書王瓊卻說王守仁此時正在江西,定能平定叛亂。王守仁當時正準備前往福建,聽到寧王叛亂之後,迅速趕回間隙,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徵討。當時王守仁手中的兵符已經上交兵部,因此並沒有足夠的兵馬對付叛軍。但是他又深知,要是讓叛賊攻下留都南京,那麼叛軍在政治上就會佔據主動,對於平定叛亂更加困難。所以儘管手中無兵可用,他也必須阻止叛軍。他先是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加上自己徵召的部隊共有十六萬大軍,營造一種自己兵強馬壯的樣子。隨後又將自己要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的消息,又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宸濠發兵攻打南京,同時又將這個消息洩露,在李劉勸其進攻南京的時候,寧王大疑,進而按兵不動,為集結軍隊爭取時間。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沒有派那麼多的兵來,才沿江東下,攻下九江、南康兩城,逼近安慶。而在朱宸濠率兵六萬自九江沿江而下、窺伺南京的時候,王守仁已經率領倉促組建的八萬平叛軍,直搗寧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此時守仁大軍已集結完畢。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35天後宣告結束。
然而,平叛大功卻沒有得到武宗的認同。武宗身邊的佞幸之臣,平時與寧王交往密切,心態極端複雜。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將朱宸濠釋放,然後再讓已經南巡的武宗親自「擒獲」朱宸濠,以滿足武宗的虛榮心。面對這樣複雜的情勢,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將朱宸濠交付當時尚屬正直的太監張永,然後稱病,以避免捲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終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直到世宗即位以後,王守仁才加官晉爵。
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推薦勳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覆就回去了。
王守仁開創『陽明心學「,是陸王心血之集大成者,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地區。王守仁立德立言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