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為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如此受到推崇?

2021-01-08 有文化的麒麒

王守仁,因晚年居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他出生於一個世代為官的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以讀聖賢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他興趣廣泛,不僅詩文出眾,還熱衷於騎射兵法。15歲時,他開始隨父親遊歷黃河南北、大江上下,了解風土民情,熟悉邊塞形勢。

他一生平定寧王之亂、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剿滅南贛盜賊,以文官獲武功,並且還因此封爵。王守仁年少時歷經「土木堡之變」,當朝皇帝被外族俘虜。從那個時候起,王守仁便開始研讀兵書,這也成為他多次平亂成功的憑仗。

明武宗正德元年冬,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當龍場驛棧驛丞。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路途中,王守仁被劉瑾派人追殺,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逃過追殺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見父親王華,王華對他說:「既然朝廷委命於你,就有責任在身,你還是上任去吧。」隨後他踏上路途,來到貴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朝廷上下一片震動,兵部尚書王瓊卻說王守仁此時正在江西,定能平定叛亂。王守仁當時正準備前往福建,聽到寧王叛亂之後,迅速趕回間隙,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徵討。當時王守仁手中的兵符已經上交兵部,因此並沒有足夠的兵馬對付叛軍。但是他又深知,要是讓叛賊攻下留都南京,那麼叛軍在政治上就會佔據主動,對於平定叛亂更加困難。所以儘管手中無兵可用,他也必須阻止叛軍。他先是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加上自己徵召的部隊共有十六萬大軍,營造一種自己兵強馬壯的樣子。隨後又將自己要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的消息,又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宸濠發兵攻打南京,同時又將這個消息洩露,在李劉勸其進攻南京的時候,寧王大疑,進而按兵不動,為集結軍隊爭取時間。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沒有派那麼多的兵來,才沿江東下,攻下九江、南康兩城,逼近安慶。而在朱宸濠率兵六萬自九江沿江而下、窺伺南京的時候,王守仁已經率領倉促組建的八萬平叛軍,直搗寧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此時守仁大軍已集結完畢。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35天後宣告結束。

然而,平叛大功卻沒有得到武宗的認同。武宗身邊的佞幸之臣,平時與寧王交往密切,心態極端複雜。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將朱宸濠釋放,然後再讓已經南巡的武宗親自「擒獲」朱宸濠,以滿足武宗的虛榮心。面對這樣複雜的情勢,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將朱宸濠交付當時尚屬正直的太監張永,然後稱病,以避免捲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終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直到世宗即位以後,王守仁才加官晉爵。

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推薦勳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覆就回去了。

王守仁開創『陽明心學「,是陸王心血之集大成者,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地區。王守仁立德立言於一身。

相關焦點

  • 五百年前的王陽明,為何直到今天仍然備受推崇?
    王陽明出身浙江餘姚書香世家,王羲之是其先祖,從小以讀書成聖賢為第一等事,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大志向已定,便尋光明大道。如果按尋常之路,王陽明又怎能超凡入聖?怎能完成第一等事業?充其量是個庸常而不庸俗的儒生罷了。王陽明18 歲拜婁諒為師,攻讀程朱理學,學格物窮理之法。朱子認為一草一木都包含至理,王陽明格竹七日,格出一場大病,「聖人可學」的一片光明化為夢幻泡影。
  • 明朝歷史談:他是王陽明,為何能成功的原因
    王陽明的稱呼就是這樣得來的,他的學說被稱為陽明學。王陽明生於明朝中期, 戰火不斷,人們也沒有文化,王陽明的出現才扭轉乾坤,解決了很多有識之士,教給他們善良做人,他的學說不僅對中國影響巨大,甚至傳到了日本與東南亞,包括全世界都在倡導他的學說。王陽明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那種貧寒子弟努力奮鬥的代表,相反,他出身富貴人家,父親中過狀元,還是一名尚書。王陽明出生的時候,據說有神跡顯現。
  • 獅子和老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PK
    但今天要討論的話題不是獅虎鬥,而是獅子和老虎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對比。由於老虎威武、勇猛,令人敬畏,在傳統文化中地位顯赫。如老虎是少數能與龍齊名並稱的走獸之一,相關的成語有生龍活虎、龍爭虎鬥、藏龍臥虎等,《周易·乾卦文》還有「雲從龍,風從虎」的說法。龍是中國人的圖騰,老虎能與龍相提並論,足見其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 英國首相為何推崇中國虎媽
    卡梅倫對「虎媽式教育」的推崇讓人瞠目,也引起了英國媒體的口誅筆伐。 騰訊文化 徐娉婷 編譯綜合 曾在歐美引起巨大爭議的「虎媽式教育」最近竟然獲得英國首相卡梅倫的盛讚。近日,卡梅倫在倫敦北部伊士靈頓發表演說,呼籲英國的教育界要學習「虎媽精神」,好好錘鍊英國孩子。
  • 知行合一王陽明1:聖人王陽明從小就是一個熊孩子
    知行合一王陽明1:聖人王陽明從小就是一個熊孩子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歡迎繼續關注老牟的讀書圈,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一本新書,知行合一王陽明,王陽明在中國歷史上,是為數不多的聖賢。中國5000年歷史上稱得上聖賢的也就兩個半,一個是孔子,另外一個就是王陽明,而那半個就是清朝末期的曾國藩。
  • 工藝美術大師袁嘉騏開雕《大儒王陽明》
    為了融合寧波深厚的歷史文化,工藝美術大師袁嘉騏設計了大型玉雕《大儒王陽明》、《威震海疆》,兩年後將面世。  袁嘉騏說,來到寧波以後,他了解了寧波當地的歷史文化,「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我對王陽明、戚繼光在寧波留下的歷史足跡產生了用玉雕的創作形式來表現歷史場景的想法。又去到餘姚王陽明故居和招寶山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結束後更加堅定我的想法。」
  • 華建新:王陽明的思想受到湛氏思想的啟發、影響是不可忽略的
    在王陽明的思想探索中,從迷茫中找到人生的方向與結友湛若水相關。湛若水的「自得」思想,對王陽明心學的形成影響較大。時代需要有新的思想學說起衰振興,有識之士奮而倡學,以驅迷霧。王陽明與湛若水等道友正是在這樣背景下走到了一起,以倡明聖學為己任,刻苦鑽研,互相激勵。在學術上,湛若水接受江門心學宗師陳白沙的學說,並提出「隨處體認天理」之說,在思想學說創設方面已走在前面。
  • 王陽明和湛若水
    明代,和王陽明同時期還有一位大思想家,叫湛若水,號甘泉。這是一位被後人忽視、成就被低估了的大家。陽明學說和湛若水的甘泉學說當時可算是雙峰並立,各有相當的影響,時稱「王湛」之學。可能中國人大多是以事功與否論英雄的,王陽明不僅是哲學家,還是軍事家,文武雙全,所以後世對其評價之高他人難以企及。
  • 王陽明究竟有何厲害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誕生了不少出類拔萃的人才,其中最最最極致的人才叫作聖人。中國有很多聖人,如詩中聖人杜甫,酒中聖人杜康,兵聖孫武,武聖關羽,畫聖吳道子,書聖王羲之,大聖孫悟空等等。有人說,中國五千年來,只出來了兩個半聖人,第一個是孔子,這個不消多說了,古今公認的,第二個是王陽明,這個是今天說的重點,剩下的半個是曾國藩,這個爭議比較大,也不是今天的重點。今天重點來說一說王陽明。王陽明又叫王守仁,他是明朝的思想家,軍事家,他一手創造了「心學」,他在中國不太有名,貌似還沒有道士王重陽出名,但他卻在日本聞名遐邇,婦孺皆知。
  • 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
    從古代到現代,中國的文化已經發展了有上下總共接近上萬年的歷史了。而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和其他的文化同脈相傳,一樣是歷史悠久,都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有一句俗語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所謂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 韓國人為什麼要買走電視劇《王陽明》的版權?
    韓國版《王陽明》由陳曉雷執導,朱一龍、周海媚、陸劍民等知名影星聯袂出演的電視劇《王陽明》,是截至目前唯一 一部講述大聖人王陽明的影視劇作。電視劇《王陽明》從籌備歷時近三年,劇本三易其稿,最後成稿的劇本重達5公斤,劇組在製作過程中可謂是「嘔心瀝血」、下了真功夫的。演員陣容在當時也算是強大,不僅有實力派陸劍民、達式常,還有朱一龍、周海媚等偶像派演員,特別是朱一龍把皇帝朱厚照演得非常生動、到位,給人印象深刻(甚至有人調侃,就是因為該劇流失海外,出名晚了6年)。
  • 錢穆:中國文化傳統在哪裡
    文化大道很高深,很複雜。我們不一定都能知、能了解,然而總還在我們的記憶中。賢者記憶到一些大的,不賢者記憶到一些小的。譬如飲食,鮮能知味,但總是飲焉食焉。人人總是活在此傳統中,不論懂不懂,可是在他心裡總還有一番記憶。孔子往哪裡去學到文武之道、中國文化大統所在呢?子貢說:孔子就在一般人的身上學,因中國文化正還在大家身上。所以說「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 百年五四:從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說開去
    2019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作為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魯迅對中國傳統文化採取了十分尖銳的批評乃至批判的態度,這在「國學熱」席捲全國的今天,無疑受到很大的爭議。而另一方——同時也被魯迅嘲為『國粹家』們及其代表的傳統文化,也同樣因為「國學熱」而受到重視,甚至被某些人抬到了超越魯迅的位子上。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盲目崇拜魯迅,對傳統文化及其支持者肆無忌憚地大加撻伐。
  • 王陽明到底有多牛,為何至今仍受人敬仰?這5點足以讓人信服!
    王陽明到底有多牛,為何至今仍受人敬仰?這5點足以讓人信服!文/歷史微觀者王陽明是我國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1472年10月31日出生於浙江寧波紹興府餘姚縣,也就是今天的寧波餘姚,在他享年58歲去世。王陽明字伯安,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
  • 傳統文化是中國復興的基石
    傳統文化是中國復興的基石今天的中國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正以百倍的信心迎接華夏文明的全面復興。這次復興是在經歷了歐風美雨的影響之後發生的,給一些人一個錯覺,似乎是歐風美雨的影響奠定了復興的基礎,這是一個誤解,中國的復興是建基於中國五千年深厚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續和發展。
  • 武則天為何如此推崇佛教?原來背後竟然有著這樣的原因!
    武則天為何會不遺餘力的宣揚佛教呢?這背後卻有著很多的原因,武則天的一生可以說是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以下我們就來簡單的看一下:第一、小的時候受母親影響,就信奉佛教。我們原來說過武則天的在她的父親死後,日子過的並不如意,其實日子過的最不如意的那可還不是武則天,而是她的母親楊氏。
  • 如何體驗蒙古傳統文化
    使 蒙古文化如此迷人的部分原因是,探索蒙古文化的機會並沒有一you而就。如果您想在蒙古 擁有真實的旅行體驗(估計那裡有25-40%的人口是遊牧民族),則只需自己追逐一下。該國首都烏蘭巴託是大多數遊客到達的地方,那裡混亂而灰暗,充滿了建築煙霧和交通。當然,城市中也會發現一些寶石,例如Naran Tuul市場和備受推崇的Hazara印度餐廳。
  • 為何北歐神話如此受流行文化青睞
    為何北歐神話如此受流行文化創作者的青睞?《戰神》最新作裡奎託斯闖進了北歐神話的世界。而在所有神靈必須擁抱死亡的神話傳統中,北歐神話格外具有詩意。英靈殿的五百四十扇大門一起打開,無數已知曉命運安排的勇士,在諸神的帶領下,與巨人和巨獸們苦戰,奧丁死於芬利爾之口,索爾與耶夢加得同歸於盡。尚能站立的新神會合一處,創造新的世界。這背後是因應大西洋火山鏈、內陸廣袤陰森的原始森林和北寒帶氣候而形成的「樂生—樂死」的集體無意識。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吐蕃告身制度
    然而,創造了如此璀璨文化的廣大勞動人民並不能完全享受自己的成就,人類歷史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服飾就被賦予了不同的社會涵義,人們穿衣戴帽都極不自由。即如在古中國,唐代規定庶民只能穿本色麻布衣,讀書人凡未取得功名者亦然,故而流傳下「白衣秀士」一詞;即使官吏的服色(包括腰帶等)也仍依品級而各有區別;契丹人有品級者才能裹頭巾,即使一般富豪若無花錢物購買著巾裹的資格,也還得露著頭;元代皇帝常常因其他人穿戴衣帽式樣和他相同而龍顏大怒,比如元武宗就曾為了裁縫按給他做過的皮帽子依樣再給駙馬做了一頂,於是大發脾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 「國字號」大師袁嘉騏玉雕作品《大儒王陽明》在寧波梅山開雕
    袁嘉騏生於1954年,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唯一的玉雕專業本科學科帶頭人及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松綠石雕非遺傳承人,1994榮獲國務院政府津貼,1997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是推動中國當代玉雕發展的領軍人物,四十多年來創作了如《驕楊頌》《極樂圖》《佛光普照》《大愛如天歌》等享譽國內外的玉雕代表作品,將中國傳統詩、書、畫、文學元素融入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