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美酒出高粱,好高粱就是好白酒的根基。自己釀酒的朋友都知道,採用高粱作原料釀酒,高粱蒸煮糊化很困難,一般需要蒸煮三四個小時才能開花糊化,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浪費能源,高粱如果沒有開花糊化就去釀酒,那麼酵母菌就吃不透它,到最後有很多糧食被浪費,導致出酒率少,酒的成本急劇攀升。
能不能找到一種既節省能源又節省時間的好方法呢?我在思考:蒸煮環境的氣壓跟糧食煮熟煮爛的速度有很大的關係,早幾年我們自駕遊去西藏,途中自己煮飯用平常的鍋都煮不熟,煮麵條都要改用高壓鍋,就是因為海拔高氣壓低的原因,那麼增加氣壓蒸煮高粱應該會爛得快一些,所以今天我特意拿來一個電壓力鍋做試驗,通過試驗探索終於讓我有了滿意的結果。
前一天我就準備了3斤紅高粱用水浸泡,浸泡了12個小時,高粱已經吸水膨脹,顆粒明顯比幹高粱要大,後來也發現,5碗高粱浸泡後變成了7碗,高粱的吸水能力還是不錯的。
第一個試驗室是把高粱放在電壓鍋裡面水蒸,新電壓力鍋第一次使用。我把3碗浸泡好的高粱放在蒸盆上面,然後把電壓力鍋的功能調整到「蹄筋」模式,電壓力鍋顯示工作時長需要60分鐘,其實使用普通壓力鍋用燃氣加熱也是可以,但是它的火候沒有電壓力鍋好控制,有時候弄得不好還會燒底糊鍋。而電壓力鍋它自動會完成水蒸工作程序,更智能更方便,現在很多人喜歡用這種鍋,科技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新發明,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
電壓力鍋過了60分鐘自動停止了工作,我沒有立即去放氣揭鍋蓋,而是等他繼續燜了十幾分鐘沒有氣壓了才去打開鍋蓋。高粱經過60分鐘的水蒸,已經吸水飽滿變得更大,高粱皮基本上已開裂,但是沒有形成那種大開花的狀態。綜合評判這樣的狀態釀酒基本上是可以用,但是如果要達到那種大開花的狀態,估計還要繼續蒸半個小時,這樣的結果,只能算基本上滿意。
第二個試驗是把紅高粱直接放電壓力鍋裡面水煮,我把剩餘4碗浸泡好的高粱加了3碗辦水放入電壓力鍋,初步計算了一下,高粱和水的比例是1:1.2到1.5之間,扣上鍋蓋,經過電壓力鍋40分鐘的工作,注意是用了40分鐘!電壓力鍋斷電再燜了十幾分鐘卸壓後,我打開鍋蓋,聞到撲鼻的香味,發現裡面的高粱顆粒顆顆都已經煮爛大開花,不幹也不稀,真是完美,這樣煮出來的高粱糊化很好,釀酒過程中酵母菌能把它們完全吃透轉化成酒精。實驗證明這種方法速度很快,又節省時間節約能源,值得參考使用。
有人可能會擔心這樣水煮的高粱釀酒會影響口感,我同樣也有這種擔心,正所謂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過這也只是擔心,接下來我把這些蒸煮好的高粱用固態化釀成酒,再過一段時間,我把蒸餾出的酒的酒質口感向朋友們匯報,歡迎關注,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