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時代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嘆,這個世界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自己拼命的在後面追卻常覺得徒勞無功,這也是造成現代人焦慮的原因之一。於是很多人都想要擁有可以預測未來的能力,好讓自己可以生活的更好,不被時代淘汰。其實從古至今,人類想要預測未來的心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無論是古時候人們通過各類宗教儀式、佔卜星象來預測吉兇,還是現代社會人類運用各種數據、模型和算法等預測未來,都不難看出人類對預測未來的渴望。那麼未來真的可以預測嗎?《黑天鵝》可能會給你澆一盆冷水,但是通過書中哲學的思辨和思維角度,對「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這個問題會有新的啟發。
《黑天鵝》的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一直在專注於研究運氣、不確定性、概率及相關知識。他既是文學隨筆家,又是經驗主義者,同時也在大學裡當教授,可以說是一個多面手。從作者的研究內容、履歷以及書中所闡述的內容,不難看出作者是一個非常博學的人,知識面的跨度很大,具有獨立的思辨能力和精神,內心還有不少傲嬌,蔑視一切講概率和預測的人和事物。
什麼是黑天鵝?黑天鵝事件有什麼特點?
先來介紹一下到底什麼是黑天鵝?黑天鵝曾經是歐洲人言談與寫作中的慣用語,用來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為在澳大利亞發現黑天鵝之前,歐洲人認為世界上只有白天鵝。現在通常用黑天鵝事件指不可預測的稀有事件,比如大到鐵達尼號的沉沒、9·11事件的發生、美國的次貸危機、我國的雪災、英國退出歐盟等國家層面的事件;小到你的職業選擇、與愛人的邂逅、朋友的背叛、暴富或潦倒等個人層面的事件,都可以稱之為黑天鵝事件。
一般來說,黑天鵝事件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意外性。這個特點即說明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具有不可預測性,而人類總是過度相信自己已有的經驗,認為可以根據經驗預測未來。而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恰恰說明了很多事件是不可預測的。無論是在對股市的預期、政府的決策還是個人的生活中,黑天鵝都是無法預測的。
第二,影響重大。在這類事件中一隻黑天鵝的出現就足以顛覆一切。想想9·11事件、美國的次貸危機、你周圍發生的重大事件、技術的變革和發明……它們發生之前你可能都沒有察覺到它們,而它們發生之後的影響卻非常的重大且深遠。
第三,事後可解釋。雖然黑天鵝事件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會促使我們在事後為它的發生編造理由,將事件的發生合理化,並且或多或少認為它是可解釋和可預測的。
黑天鵝是如何產生的?
人天生抗拒複雜的東西而偏好簡單的東西,這使得我們習慣性的簡化複雜的事物。簡化事物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分類,而這正是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器。拼多多的誕生和崛起也可以看做是黑天鵝事件,畢竟在電商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裡,拼多多做到了成立3年即上市、用戶超3億、市值超過了百度……這一切的發生相信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始料未及的。其成功的原因,一部分可能在於對人群分類的再定義,這讓他在電商這個戰場中撕開了一道口子,進而實現了快速的發展。《冬吳同學會》中有一期節目講到現在很多品牌和商業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也是因為它們打破了舊的分類思維和想法。因此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分類導致黑天鵝事件的發生。
另外一個導致黑天鵝事件發生的原因就是人們過度的相信經驗以及對所謂因果關係的解釋。我們習慣於過度解釋,偏好簡潔的故事,而不是原始真相。以至於我們誤以為世界的隨機性比實際的小,完全憑經驗做事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培根曾經說:當心被我們自己思想的絲絲線線束縛。但是我們總是犯這種錯誤,總是以為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很有可能再次發生,所以免不了會憑經驗辦事。我們經常編出簡單的理由或故事來解釋我們尚不知曉的複雜的事情。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無法預知在未來的某一天股市會漲還是會跌,據以推斷預測的理由要麼過於簡單化了,要麼根本就是錯誤。
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生活中,隨機性隨處可見。人們總是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經驗和不堪一擊的信念來解釋不可預測的事件;即便是精於算計的專業人士,也難保不被隨機性愚弄,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是順應這種不可知的未來。具體的幾點心得建議如下:
1. 在思維上避免從眾
大腦皮層是我們用來思考的部位,它使我們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因此,想要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首先在思維上就不能懈怠,請不要輕信,保持頭腦的清醒和思維的獨立。不要被看似花哨的邏輯和感覺牛逼的東西誤導。
2. 不要迷信於過去的經驗
關於對經驗的理解,書中說到:「某件事情1000天的歷史不會告訴你第1001天的任何信息。」這就好比一群被好吃好喝圈養了1000天的火雞,永遠不會預見到第1001天它會變成感恩節餐桌上的食物。如果按照前1000天的經驗,它覺得第1001天它還是會得到吃的喝的。
不沉迷於過去的經驗,首先你需要承認和直面人性的弱點,因為經驗模式通常來說是不費力的、快速的、自動的(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使用它)及易出錯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不自覺的啟動經驗模式。因此在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你要有意識的覺察自己是不是又在依靠經驗模式,要糾正自己的行為,採用認知模式,這樣才能避免錯誤的產生。因為我們通過觀察或經驗獲得的知識具有嚴重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3. 向大自然學習
向大自然學習這一點與老子的「無為而治」的理念有許多共通之處。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無論做什麼都要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
大自然喜歡冗餘。「冗餘」這個概念在《稀缺》一書中介紹如何避免陷入貧窮與忙碌時也有講到。可見在很多場景下這個方法都是適用的。適當的冗餘不但可以避免我們陷入貧窮與忙碌,還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大自然並不鼓勵過度專門化。因為過度的專門化會限制進化,削弱動物的生存能力。不可否認,分工使得工業社會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時代和技術發展的今天,過度的專業化的缺點也開始顯現出來,如管窺之見等等。作為個人來說,除了專注於自己專業的本職工作,也要多拓展一些新的技能,也就是時下非常流行的斜槓青年。這樣不但有助於身心健康,還有可能發展出第二條職業曲線。
《黑天鵝》深入介紹了黑天鵝事件的本質和規律,教會我們如何認識這個社會的運行方式。初讀這本書有些部分覺得有些晦澀難懂,後來整理了讀書筆記,再讀之後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整體是一本不錯的書,內容的信息量比較大,有不少偏哲學的內容和例子,會讓你有茅塞頓開的感覺。但不得不說文章有些部分間的邏輯還有進步的空間,翻譯也是稍欠火候。不過,相信這些都不影響你想要求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