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乃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
我國古代出現了許多名流千古的詩人,其中不乏開創一個體系的能人,但是被稱為詩仙的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李白。李白的詩歌有著獨特的風採,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詩歌中,卻又有著自信和狂傲,嚮往隱逸生活的同時卻有著極大的政治抱負,正是這樣矛盾糾錯的感情,才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青蓮居士。
李白流傳下來的詩歌很多,《靜夜思》基本上是每個小學生的啟蒙,《將進酒》更是高考必背詩詞,幾乎每一首詩歌都能夠拿出來作為傳世經典。同時李白的涉獵也非常廣泛,他本身是詩人,政治家(雖然政治抉擇沒有一次正確),劍客,更是一位資深驢友,在他的一生中到過許多地方,這些經歷給了他創造詩歌的源泉。
都說人類對美的欣賞是不分國籍和種族的,李白的詩歌也是如此。不僅僅是中國人喜歡,外國人也愛不釋手,在唐朝時期李白的詩就流傳到了日本,成為日本貴族標榜高雅的必備詩文,當時的日本貴族圈,不會背幾首唐詩都算不上文化人。
在近現代,李白的詩歌更是遠渡重洋到了英美等國,受到了外國詩人的一致好評,《靜夜思》、《望廬山瀑布》等都被英文翻譯後成為國外詩人徹夜誦讀的至寶。當然也有一些外國作家,致力於翻譯李白的詩歌,比如著名的美國意象派詩人埃茲拉·龐德,他曾經就翻譯了李白的長詩《長幹行》。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長幹行》是李白以女子口吻,化身為商人的妻子,在商人外出之後日日苦思丈夫不得而發出的感嘆。其中「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成語,也是演化於此。埃茲拉·龐德在讀過這首詩後為李白的浪漫情懷而驚嘆,同時也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用英文翻譯這首詩。
詩歌翻譯看似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特別是將中國古詩翻譯成英文,畢竟中國古詩既追求押韻平仄,又注重意象和深意,其中還穿插一些文言文的用法,別說外國人就連很多中國人都難以理解詩人的真實情感。
雖然最後埃茲拉·龐德成功的翻譯出了這首詩,但是成品和原作直接的差別依舊很大。當然這在外國已經屬於很了不起的事,因此這首翻譯版的《長幹行》還被編入了美國教材,然而這卻苦了大批留學生。
很多留學生到美國之後,聽說李白的《長幹行》有翻譯版本,都迫不及待的翻開課本。然而看到這首詩時卻沉默了,因為和原本實在差的太多。比如原句「荒城空大漠」,被翻譯成「Desolate castle,the sky,the wide desert」,這是三個單獨的單詞分別是「荒漠、荒城和天空」,完全沒有了原句中的意境,也沒有押韻平仄的考究,讀起來不通順。
初次之外,還有許多中國古代文化被忽視,比如第一句的「妾」被翻譯成了「我」,瞬間沒有了代入感和意境。而許多典故也無法應用到詩中,比如「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就沒有將典故背後的深意翻譯出來。
當然能夠翻譯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埃茲拉·龐德作為中國文化的愛好者,願意花費精力翻譯李白的詩歌,這是值得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中國古詩雖然內藏風骨,盡顯風流,但是依舊有許多外國人不理解,埃茲拉·龐德的翻譯在傳播中國文化上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