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春思》李白
唐詩是中國歷史上的巨大瑰寶,細細品讀一首,會想像出無窮無盡的意境。唐詩當中所描寫的一些場面,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唐詩是唐朝時期社會文化的折射,同時又是文人墨客抒發自己內心胸懷的一種途徑。唐詩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兩位詩人是李白和杜甫,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帶給了我們別具特色的唐詩,也代表了他們內心的家國情懷。李白被大家稱為詩仙,他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在他的詩中,我們可以知道唐朝時期年輕男女們的郎情妾意。
埃茲拉.龐德
《舊唐書.李白傳》當中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具有浪漫主義情懷,卻始終鬱郁不得志的李白形象。眾所周知,李白所帶給我們的詩句當中雖然有巨大胸襟,但是又空有滿腔志願,鬱郁而不得志的心態。在這種情境之下,李白所寫的情詩,往往也帶有一點幽怨憂傷的感覺。李白所寫的古詩大家都是表現自己志向的,他所寫的情詩篇幅不多,但偏偏深受一個人的喜歡。這個人就是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
埃茲拉.龐德出生於1885年,他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內心當中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這種創作風格跟李白有一點點相似,同時他一生當中所做出的事情常常讓人摸不透,所以很多人都把他稱為瘋子詩人。他一生灑脫不羈,無拘束世人的眼光,他曾經希望解除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因此他開始向美國宣揚這種思想,結果被人送進了精神病院。
埃茲拉.龐德不懼怕世人的眼光,他開開心心的做著自己。在被送進精神病院之後,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還多次去探望他。這樣一個樂天派又充滿了幻想主義的美國詩人,突然有一天在接觸了李白所寫的詩詞之後,他終於淪陷了。為了能夠徹底讀懂李白所寫的詩,他開始從頭學習中國文化,有了一定成就之後,他開始翻譯李白的詩歌。
翻譯到位,入選美國教材
埃茲拉.龐德如痴如醉地翻譯著李白的眾多詩詞,他學習了中國文化之後,翻譯了很多中國古代的文學著作。這其中最火的一篇,應該就是李白所寫的一首情詩《長幹行》,這首古詩被這個美國詩人翻譯的非常浪漫。《長幹行》很多人或許並不熟悉,畢竟我們在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當中,並沒有學過這首詩,只有去仔細翻閱李白的詩詞,才可以發現這首詩。
《長幹行》像我們講述的是一個在南京城的一條小巷當中,一個漂亮的少女和帥氣的小夥從小青梅竹馬,他們彼此愛慕對方,在成親之後,丈夫因故外出, 女子開始了無窮無盡的思念。
詩中所帶給我們那種美好的感情,讓我們感覺到非常的羨慕。畢竟人的一生當中,從小到大,時間跨度很大,要想真正從小的時候一起成長,再到步入婚姻殿堂。這中間的變故是很大的,但詩中的青年男女卻做到了這一種。對於這種讓人羨慕的愛情,埃茲拉.龐德翻譯的很唯美,他對於李白詩下這種美好的男女感情,可以說是非常認同。
埃茲拉.龐德將這首詩翻譯出來之後,很多美國人都覺得特別驚奇。於是紛紛去閱讀這一首美國譯文版本,大家都覺得翻譯成英文的李白詩詞,有一種十分朦朧的感覺。在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歡之後,英文版本的《長幹行》入選了美國教材。
留學生看後大喊有點辣眼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學生在國內學習到一定階段之後,都會到國外選擇留學。在留學生來到美國看到埃茲拉.龐德翻譯的《長幹行》之後,紛紛覺得有一點辣眼。埃茲拉.龐德翻譯的儘管十分流暢,情感表達也讓人覺得特別不錯,但是跟李白的原詩比較以下的話,差距真的不是一般的遠。
留學生們為何會有這種想法呢?答案還是唐詩是中國藝術的瑰寶,用漢語的寫作方法去寫,讓人讀了之後會覺得很親切,同樣也會覺得感情很容易就出現了共鳴。美國人去翻譯的話,由於文化上的隔閡,又由於思維上的巨大差異,所以理解起來難免會讓人有一點難以接受。
同時唐詩要求的是押韻,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所寫的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從詩詞造句,再到感情表達,美國人肯定無法準確地做到這一點。所以已經熟讀中國歷史的留學生,看到之後,肯定會覺得很詫異。
唐詩對於我國來說,是眾多文學題材當中的一種。唐詩跟宋詞元曲一樣,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藝術瑰寶,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去學習和閱讀的話,總會為古人那種美好的浪漫情懷,還有文學藝術感到深深的震驚,唐詩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那種意境美,同時也代表了唐朝時期文學發展的最佳巔峰。
文化交流,推動文學全球化
世界文化上很多文學藝術作品,所以這個人類交流的不斷擴大,已經走出本國,來到了世界上更多的國家,這從根本意義上來說是文化的交流,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文化輸出。埃茲拉.龐德用自己的心血去翻譯唐詩,也是希望能夠友好的講中國文化帶到美國去,讓更多的美國人接觸到中國文化,這是一種良好的心態。
李白所帶給我們的詩詞是絕美的,同時又是讓人難以割捨的。讓唐詩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也是一種最好的文化輸出形式。有的時候,我們不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國的詩人們,畢竟他們會發揚中國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這樣的文化交流也有助於推動文化全球化和多樣化,讓文學發揮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春思》《長幹行》《舊唐書.李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