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稻田裡面的害蟲:螃蜞,現在卻成為了香餑餑,啥原因呢

2021-01-21 棒奔霸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隨著環境的改變,過去很多常見的並且非常多的小動物,現在變得非常的稀少,有的甚至不見了蹤影,像秋季來臨之際,我們農田裡過去最為多見的蟈蟈,在秋日陽光的照射下,很愛爬在穀子的頂梢,豆子的葉片,在炙熱的陽光下,顫動這背上的蟬翼一般的薄膜,發出動人的歌聲,在過去的秋季,是孩子們的歡樂季節,都會去農田裡面播種蟈蟈,然後使用高粱秸稈編織成為小籠,把捉到的蟈蟈放進去,拿回家之後懸掛在屋簷之下,這個季節,農村到處都能夠聽過蟈蟈的叫聲,只不過這種現象從好多年之前,蟈蟈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其實不止是蟈蟈,很多種過去非常多見的物種,現在變得越來越少,其中就有一種被叫做:嘟嚕子的小螃蟹。

這種被叫做嘟嚕子的小螃蟹,過去的時候在稻田裡面、蘆葦叢中,以及一些灘涂之地,這種小螃蟹多的數不清, 嘟嚕子也叫做螃蜞,是一種個頭較小的螃蟹,跟我們熟知的螃蟹不同,螃蜞個頭很小,而且喜歡成群的集中活動,白天遇到螃蜞,是十分難捉的,螃蜞膽子很小,稍有動靜就會一溜煙的跑的無影無蹤,而且善於打洞,會很快的鑽進洞裡,躲避危險,在白天的時候,螃蜞是很難捉到的。

過去這種小螃蟹一直是被作為農田裡面的「害蟲」,螃蜞是一種食性很雜的甲殼類小動物,食腐爛的物質、也吃一些細小的微生物,以及貝殼之類的,還愛把我們的稻穀、蘆葦咬斷,從而吸食裡面的汁液,加上螃蜞很愛打洞,對於農田很具有破壞性,螃蜞這樣的生活習性,也被認為是一種害蟲,過去螃蜞多的數不清,很多時候都是捉到之後,哪去餵雞、餵鴨,並沒有過多的作用,但這幾年螃蜞這種其貌不揚的小螃蟹,身價不菲,而且越來越被受到追捧,其中的緣由很簡單,螃蜞是一種美味,也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鮮。

螃蜞生長一年之後,身體裡會長滿黃黃的蟹黃,吃螃蜞的時候不像吃大螃蟹那樣麻煩,螃蜞的外殼很薄,製作成熟之後,可以直接食用,那種鮮香的味道讓很多人慾罷不能,夏季酷暑消散之際,也是吃螃蜞的好時候,螃蜞白天雖然不好捕捉,但在夜晚來臨的時候,使用手電筒照射這貨,螃蜞就會一動不動的待在原處,是很容易捕捉到手的,在螃蜞的捕捉旺季,一晚上能夠捉到數量相當不錯的收穫,但隨著環境的改變,螃蜞的數量也跟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所以價格越來越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螃蜞製作方法頗多,最為知名的是用酒浸泡之後製作食用,味道鮮嫩無比,而且香味濃鬱,這個天下第一鮮的名號貌似也不是白來的,螃蜞雖然貌不起眼,但隨著數量的變少,以及受到越來越追捧,價格攀升的很快,也是極其正常的事情,螃蜞成為了香餑餑,一點也不稀奇,對於這種小螃蟹,你喜歡吃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棒奔霸哦,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在以前農村蘆葦蕩裡的「害蟲」螃蜞,為什麼現在成為了香餑餑呢
    說到螃蜞相信很多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並不陌生,記得小時候經常能在蘆葦蕩裡看到它們的身影,別看螃蜞的個子小小的,要想抓住它並不容易,有的時候在抓螃蜞時還會被螃蜞大大的鉗子夾到。小時候因為螃蜞太常見,肉也太少,所以我們也只是單純享受抓螃蜞的過程,長大以後才發現現在的螃蜞腰身一遍成為了香餑餑,這是為什麼呢?
  • 長得類似河蟹,被人稱稻田裡的害蟲,最終成為餐桌的美味
    遼河口有一種野生動物,它和螃蟹一樣喜歡打洞,所以大家叫做稻田裡的害蟲,學名叫做螃蜞,中國名叫做天津厚蟹,小名叫做蛸夾子,螃蜞和螃蟹有什麼不同,他們都是橫著爬,不仔細看真不能區別。稻田河溝淤泥裡面只要有洞洞的地方,就能抓到蛸夾子,形似河蟹,但是比河蟹小很多了。
  • 這種稻田「害蟲」,竟然還能做成豆腐?如今更成了網紅美食
    可是說到螃蜞,特別是對於筆者所在地區的很多農民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如果農田裡的螃蜞數量過多,那麼就意味著今年的糧食收成會大打折扣。但如今,這種稻田害蟲似乎成功「洗白」,不僅成為暢銷食物,更是受到許多人的追捧,這是為什麼呢?螃蜞,是生活在淡水水域的蟹,因其外形很像小螃蟹,所以學名又叫相手蟹,農村習慣稱呼它為嘟嚕子、小蟹子等,屬於方蟹科。
  • 曾經農村泛濫成災,現在一斤120塊,農民大賺了
    但是,最近在我國南方很多農村的河溝、水田裡,有一種「小螃蟹」大規模出沒,密集地出現在河溝、田埂上。當地很多農民朋友抓到了,一晚上就能撈幾十斤,這個東西它以前都是沒人要的害蟲,農村都拿它餵雞,現在可以說價格不菲,小一點的賣到40到80塊每斤,最大的都賣到120一斤,搖身一變成了大家都喜愛的香餑餑。這種是什麼小螃蟹?
  • 曾經農村水溝裡捉來餵鴨的「菩薩魚」,現在卻成了香餑餑?有啥用呢?
    曾經農村水溝裡捉來餵鴨的「菩薩魚」,現在卻成了香餑餑?有啥用呢?菩薩魚又被人們稱為中國鬥魚,常見於稻田、水溝、池塘等水流速度較慢的水域,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華南地區。在我國的魚類中菩薩魚的攻擊性是非常強的,經常會和其它魚類產生衝突,能夠進行群養,但最好選擇大小均勻的進行養殖。
  • 水生昆蟲「霸王」曾經是稻田的害蟲
    相信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們不會對稻田感到陌生,秋天的金燦燦米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未成熟的春天時期,插秧是最困難的時期,當水稻長出濃綠的谷穗時,防蟲害已成為最重要年的工作之一。稻田害蟲種類繁多,一種生活在稻田裡的昆蟲是農民最討厭的,被這種水生昆蟲叮咬會非常痛苦,這種昆蟲還會捕食比自己大的魚,並摧毀農民在稻田裡飼養的魚苗,由於其兇猛,他也被稱為「霸主」水生昆蟲。
  • 水生昆蟲界的「霸王」,曾是稻田中的害蟲,如今成為一道餐桌美食
    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對於稻田一定不會陌生,秋天金燦燦的稻穀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稻穀未成熟的春天,稻田插秧苗是最辛苦的時候,等到了稻穀長出了濃密的綠色谷穗,防止蟲害成為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 農村稻田裡有種叫:王八蓋子的蟲子,對農民來說是害蟲還是益蟲?
    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天地資訊,帶你了解更多農村的人和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農村稻田裡有種叫:王八蓋子的蟲子,對農民來說是害蟲還是益蟲?在我們農村這裡的水稻田好像沒有這種叫:王八蓋子的蟲子,可能我這裡生存環境不適合它們的生長,據說這種王八蓋子蟲子在北方較多,如在吉林省和黑龍江省這兩個地方是比較多的,經常在稻田裡幹活的你,有沒有發現水裡過這種奇怪的蟲子呢?王八蓋子的外觀確實有點嚇人,看起來像小烏龜,又像小魚,又像小蝦。所以人們給你起個名字叫:「王八蓋子」。
  • 曾是稻田裡一大害蟲,如今80元一斤成稀罕野味,靠養殖才夠吃
    當然,並非所以野味都遭到如此待遇,有些野味在過去被不少農民朋友所痛恨,在近些年來才成為了稀罕野味,受到人們的喜愛。其中一種叫做「桂花蟬」的因為,它曾是稻田裡一大害蟲,如今80元一斤成稀罕野味,同樣也是靠養殖才夠吃。
  • 小時候它是莊家害蟲,如今卻成為了佳餚美饌,初秋抓他正是時候
    這個野味是什麼? 螃蜞是這種喜愛衣食住行在稻田和蘆葦田裡的生物,擱在之前的話,大部分都不會去吃它的,反倒還被農戶盆友當作「蟲害」,由於螃蜞個頭儘管小,可是它的氣力卻不小,它能夠用螯足鉗斷稻葉、蘆葦葉汲取水稻
  • 「椿象」是啥?碰一下臭不可聞,村民遇到就躲,如今卻成了香餑餑
    在農村有很多奇特的小動物,有的動物能在水上漂,有的長的像「一條黑色鐵線」人還不能碰,也有的通過「打屁」來防止攻擊。今天我們來介紹一種農村的野味,一種被臭不可聞,如今被吃成「香餑餑」的蟲子。椿象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麼蟲子,但是我說到它的俗稱,每一個農村來的人都會記憶深刻的,那就是一種叫「打屁蟲」的昆蟲,打屁蟲,對,就是它,它本名叫椿象,還有的地方叫「臭大姐」,說得也是它。打屁蟲在農村的你肯定見識到它的「臭味」吧。
  • 農村水田中的「秧雞」以前捕殺,現在為什麼開始保護呢?竟是這樣
    相信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見過秧雞,殃雞尾巴比較短,身子就像小雞仔那麼大,但是有兩條長長的腿,多生活在水田邊,在看到人的時候跑起來飛快。雖然秧雞叫做雞,但並不是雞,它其實是一種鳥類,以吃水中的螞蟥、蚊子、蜻蜓以及浮遊的小蟲子為生,在以前秧雞經常能看到,特別是管理沒有那麼嚴格的年代,在農村經常有人拿著獵槍到田間地頭去捕獵秧雞。
  • 農村老人說,公羊鬍子可別錯過,用途很多呢?羊鬍子有啥用呢?
    導讀:農村老人說,公羊鬍子可別錯過,用途很多呢?羊鬍子有啥用呢? 農村每天放羊的很多,放羊也是一門營生,每年依靠餵羊也有不錯的收入。這些羊看似很溫順,但這些羊群裡面也有一兩隻特別厲害的。
  • 曾在南方很流行的「稻田養魚」,為何現在不火了?看完心裡有數了
    這樣一來就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水稻田為魚的生長生長創造了條件,而魚養在水稻田裡,它們不僅會幫助吃掉一些害蟲及蟲卵和雜草,同時它們的排洩物還是優質的肥料,非常有利於水稻的生長,還幫助農民減少了勞動量,可以說是魚和稻穀雙豐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時在湖南、貴州、浙江、四川、湖北等南方地區都流行起稻田養魚,這在90年代可是非常火的一種模式。
  • 農村創業熱潮來襲,目前火遍全國的「稻田養魚」怎麼樣?
    隨著農村經濟的逐步發展,目前很多村民都減少了外出打工。在這短短的三五年時間裡,很多村民通過在家鄉從事種植、養殖以及鄉村創業等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鄉村資源廣闊,對於土生土長的村民來說可以開發的資源很多。而最近裡面火遍全國的「稻田養魚」目前怎麼樣?
  • 7月稻田一種害蟲,人稱「土狗兒」,兒時當玩物,如今一盤數百元
    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都非常喜歡玩蟲子,一方面是因為娛樂活動並不算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蟲子在他們看來非常的有趣,比如逗蛐蛐之類的,簡直是從古到今玩不膩的遊戲了,今天我們要講的也是農村娃經常用來玩的一種蟲子,它的學名叫做螻蛄,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 農村野外常見的馬蜂,到底是益蟲呢還是屬於害蟲,老農這樣解釋的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常見的馬蜂,是益蟲呢還是害蟲?有什麼依據呢?馬蜂在農村的野外非常的多見,也被稱之為胡峰、野蜂、黃蜂,當然這種黃蜂不是變形金剛裡面專門救人的大黃蜂,這些野外的野蜂是很多人的噩夢,在農村生活過的基本上都被這些煩人的昆蟲叮咬過,不等叮的特別的疼,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一些過敏性體質的人群,被馬蜂叮咬過之後,稍微不注意或者就醫延遲,真的會要了命,馬蜂很多時候都是被祛除、殺滅的對象,電視裡也經常報導專門有消防員去消除馬蜂,減少對於人類的危害
  • 稻田裡的這種蟲,經歷三億年還沒滅絕,如今被追捧成為寵物
    來源:門蟲在農村地區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動植物,而且無論是哪一種動植物,都有著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色。對於農村地區的朋友們來說,接觸最多的就是一些植物和昆蟲了。尤其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們,從小就以這些昆蟲為伴,捉知了、鬥蛐蛐兒,這些都是最常見的活動。
  • 這些過去被村民沒地方扔的垃圾,現在有人高價來收購,有啥用呢?
    導讀:這些過去被村民沒地方扔的垃圾,現在有人高價來收購,有啥用呢?現在的農村跟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同之處不止於是環境和生活水平都得以提高,最大的不同莫過於是留守人員變得越來越少。跟過去的農村相比,少了許多的熱鬧,雖然現在農村留守人員變少,但也擋不住每天依然會有很多的商販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