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好人|養殖烏骨雞帶動村民增收……他因病致殘卻完美「逆襲」

2021-01-08 上遊新聞

十三年前一場大病,他成了肢體殘疾人和低保戶,還欠下一身債。後來,他艱苦創業,開辦烏骨雞養殖場,不僅自己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還帶動村民一起養殖,幫助村民增收。

他叫陳偉,是萬州區羅田鎮陽坪村4組村民。在其他村民眼中,陳偉是「身殘志堅」的典範。截至目前,陽坪村共有148戶加入陳偉的「鄉卡卡烏骨雞養殖合作社」,烏骨雞養殖總量達1萬多隻,每年能為村民帶來數十萬元的收入。

近日,陳偉入選9、10月「重慶好人」榜,他身殘志堅,幫助村民增收的故事,也隨之揭曉。

22歲身患重病差點癱瘓

22歲,本應是夢想起航的年齡。可陳偉的22歲,卻非常不幸。

2007年,22歲的陳偉和妻子趙柳英,一起到浙江打工。誰知在這一年裡,他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和股骨頭壞死。

為此,妻子帶著他四處求醫問藥,不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欠下了20多萬元的外債。

「那年12月,求醫無路的我,最終和妻子一起回到家鄉。回家後,我們一家因生活困難,被評定為低保戶。」說起往事,陳偉有些傷感。

他在病床上躺了三年,生活不能自理,還差點癱瘓。年邁的父母,不能享天倫之樂,只能照顧他的起居。妻子趙柳英為了維持家庭生計,四處打短工。看著千瘡百孔的家,陳偉暗下決心,一定要戰勝生活的黑暗和自身的頹廢。

就這樣,過了不久,他在自己剛剛能坐起來的時候,開始幹些手工活。

「挑雜糧、糊鞋墊、織毛衣、做小工藝品……我想著殘疾不等於殘廢了,於是便力所能及做些事,好讓自己重拾對生活的信心。」陳偉表示,那時勞動力很廉價,做這些手工,掙不了多少錢,但他仍很高興,家人也不斷鼓勵他。

隨著身體狀況逐步好轉,陳偉開始通過電視、網絡接觸一些創業信息。

通過實地考察,陳偉發現自己的家鄉山多地廣,適合發展種養殖業。

開辦家庭養殖場還清債務

2011年,陳偉終於向妻子提出了自己的創業想法。

「我雖然幹不了重體力活,但至少還能動。家鄉適合發展種養殖業,於是我打算養雞,為家庭增收。」陳偉表示,妻子很支持自己的想法,於是,夫妻倆找親戚借來2萬塊錢,買了400隻雞苗,辦起了家庭養殖場。

養殖場辦起來以後,陳偉絲毫不敢鬆懈。他一邊自主學習養雞方法,一邊實際管理,忙得時候,晚上最多只能睡四五個小時。

「在飼養烏骨雞的過程中,我一直堅持採取散養、放養的方式,這樣產的雞蛋品質好,銷路才會好。」陳偉說,飼養第一年,他賺了近2萬元的純收入。嘗到甜頭後,他決定擴大養殖規模。

通過滾動式發展,2014年,陳偉的家庭養殖場烏骨雞數量已經達到4000多隻。雞蛋通過各種渠道,遠銷浙江、廣東等地,年純收入超過了10萬元。不僅還清了債務,也退出了低保戶行列。

成立合作社帶動村民一起增收

看著陳偉通過發展養殖業過上了幸福生活,村民紛紛上門「取經」。見大家熱情高漲,陳偉也不「吝嗇」,決定用自己多年的養殖經驗帶動村民一起增收。

「當年我困難的時候,鄉裡人沒少幫助我,現在我找到商機了,理應要分享給大家。」陳偉說,做人要知感恩。

就這樣,懷著一顆感恩之心,陳偉將自己的雞苗按成本價,提供給有養殖意願的農戶,如遇上經濟有困難的貧困戶,陳偉就讓其先賒帳,等雞蛋出售後再還本錢。

2016年,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陳偉成立了「鄉卡卡烏骨雞養殖合作社」,採用「公司+農戶」模式,進一步幫助村民增收。

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養殖行業中,截至目前,陽坪村共有148戶加入合作社,烏骨雞養殖總量達1萬多隻,年產蛋量10萬公斤,每年為村民帶來超過40萬元的收入。

不僅如此,陳偉還流轉了160畝土地發展烤菸,每年僅土地流轉費和務工就能給周邊上百戶村民增收。

「殘疾不等於殘廢,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勉勵更多人!「陳偉告訴記者。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範聖卿

相關焦點

  • 洛浦長毛兔養殖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目前基地已建成兔舍30棟,存欄長毛兔13萬隻;吸納周邊74名村民就近就業,人均月工資達2500元左右。,通過規模化養殖帶動群眾增收,以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19年,洛浦縣從內地引進養殖企業成立和田洛健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並在該縣山普魯鎮博斯坦庫勒村建立起養殖基地,實施長毛兔養殖發展項目。
  • 改良烏骨雞成村民致富「新雞」
    經過激烈角逐,大英縣烏骨雞養殖協會常務理事長唐利軍拔得頭籌。紮根大英兩年來,唐利軍將自己改良的山地烏骨雞轉化成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機遇、新路子,帶動了一批貧困戶靠烏骨雞養殖增收。《巴蜀周末》記者來到了大英縣回馬鎮蘆林溝村的種雞基地和部分養殖戶的家中,聆聽了他們的創新創業故事。
  • 發展特色養殖 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近年來,新疆庫車市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發展特色養殖,以「一村一品」的種養模式培育特色農業主導產業,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壯大產業規模,玉奇吾斯塘鄉積極發展驢養殖產業,帶動村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讓小毛驢拉動「扶貧大磨」。
  • 汪營村:鵪鶉養殖帶動持續增收
    汪營村:鵪鶉養殖帶動持續增收 2020-07-15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洛浦縣:長毛兔養殖帶動村民增收
    >11月24日上午,在和田洛健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洛浦縣山普魯鎮博斯坦庫勒村長毛兔養殖基地  天山網訊(通訊員買買提艾力·艾尼瓦爾攝影報導)2019年,洛浦縣通過招商引資,成立和田洛健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並在山普魯鎮博斯坦庫勒村建立起養殖基地,發展長毛兔養殖項目。目前,該基地已建成兔舍30棟,存欄長毛兔13萬隻;吸納74名村民就業,實現穩定增收。
  • 生態飼料養肉鴿 帶動老區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他將中藥材和肉鴿養殖結合,以「急支糖漿」生產原料金蕎麥,製作成飼料用於鴿子養殖,使得鴿子遭受病害的比例低了三成,同時,因肉質上佳,售價漲了近一半。金蕎麥秸稈荒廢成難題4月28日,參加「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重慶在行動——青年記者走轉改」大型採訪活動一行來到此行最後一個革命老區——石柱縣。
  • 冬天採柑橘春夏釣龍蝦,四川自貢沿灘這個地方帶動村民增收有路子!
    讓他得意的是,今年冬天的育苗工作剛剛開始,僅10天時間就育苗600多斤,數量達20萬尾,待到明年上市,產量將達到6至8噸。大巖村養殖基地是自貢市榮鑫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第一個養殖基地,此外,還在周邊瓦市、沿灘等鄉鎮建有養殖基地4個,專業合作社小龍蝦養殖總面積達3000畝,每年產出的數十萬斤小龍蝦,遠銷成都、重慶、上海、江浙等地,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養蝦,幫助12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今年初,曾遠還被授予「全國『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農村致富青年先進個人」。
  • 借力網際網路賣雞蛋儋州貧困戶養殖綠殼蛋雞帶動增收
    養殖綠殼蛋雞帶動儋州木棠鎮薛宅村貧困戶增收連線網際網路覓得好商「雞」烏骨雞正在茁壯成長。儘管天公不做美,下起了毛毛細雨,但是絲毫不影響公雞、烏骨雞的心情,沿路上一隻只雞在「自家院子」悠閒漫步。當記者走進薛宅村時看到,原本被颱風摧毀的養殖棚已經重建完好,養雞場的管理工作井井有條。在雞舍外的空地上,立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龍德養殖合作社貧困戶綠殼蛋雞養殖場」幾個大字,雞場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養雞場的概況。
  • 興仁:薏仁米蛋雞養殖帶動貧困戶增收
    位於興仁市城南街道保駒村四方丘三叉地的天元養殖場有一種特別的羅曼粉雞,體量小而輕,老闆養殖這種雞不為吃肉,只為下蛋。薏仁米生態蛋雞養殖項目自建成投產以來,經濟效益明顯,帶動了當地貧困戶增收。城南街道保駒村薏仁米生態蛋雞養殖項目總投資3000餘萬元,其中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900萬元,規模為15萬羽薏仁米生態蛋雞全自動一體化養殖及3萬羽林下土雞養殖。項目利用寧波市對口幫扶項目資金入股興仁市天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家庭式農場薏仁米蛋雞示範養殖。
  • 打工仔回鄉養殖烏骨雞,年純收入達30萬元
    此前,他跑過運輸、打過工。「我在昆明市安寧一家肉雞養殖場打過工,學習到了肉雞養殖、防疫技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綠色消費的人越來越多,想到我們這裡地處國家級大雪山自然保護區緩衝帶,林地廣闊,山清水秀,飼養土雞肯定效益不錯。」羅永德說出了養雞的初衷。
  • 正寧縣羅川村肉牛產業帶動群眾增收
    正寧縣羅川村肉牛產業帶動群眾增收每日甘肅網1月8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彭曉龍、張峰)正寧縣永和鎮羅川村按照「黨建引領、政策扶持、大戶帶動、農戶參與、藏牛於戶」的發展思路,宣傳「牛十條」政策,推動肉牛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 雲陽:生態養殖小蚯蚓,他要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人民網重慶7月17日電 自從禁漁期結束後,雲陽渠馬鎮土巖村的「小微」創業人鄧利一天忙得很。「現在釣魚的多,城頭精品、萬興等幾家漁具店都在催貨!」 鄧利是一個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30出頭年紀,近幾年通過朋友引進養殖蚯蚓這個「小兒科」,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 職業村支書劉曉金養羅氏沼蝦 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10月23日下午,在蓬溪縣任隆鎮幸福橋村羅氏沼蝦養殖基地內,職業村支書劉曉金忙著張羅前來買蝦的顧客。在他身後的漁網中,一隻只羅氏沼蝦不停地跳躍著。  2019年,為了帶動村民致富,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的劉曉金經過多番考察後,以集體經濟入股的方式流轉土地57畝,在幸福橋村建立起了羅氏沼蝦養殖基地。   劉曉金告訴記者:「發展集體經濟,就是為了起到示範作用,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羅氏沼蝦對養殖技術的要求不高,適合粗放的稻田養殖,且市場潛力巨大。」
  • 浙江大學:讓景東烏骨雞「變身」金鳳凰
    打造「普洱茶、景東雞」特色品牌成為當時的一個重要選擇,在景東,90%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主要生計之一就是養殖烏骨雞。景東無量山烏骨雞,毛腳、綠耳、體大,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備受當地消費者青睞。早在2010年被列入《中國國家禽畜遺傳資源名錄》,景東縣為了做大做強烏骨雞文章,還專門成立了烏骨雞產業發展辦公室。守著「金鳳凰」,但當地村民並沒有致富。
  • 冷水魚養殖助增收
    昨日,在洛寧縣故縣鎮隍城村西子湖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養殖基地,魚塘連片排列,魚塘內養殖的鱘魚體型肥碩、長勢喜人,村民正在進行日常管理。  昨日,在洛寧縣故縣鎮隍城村西子湖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養殖基地,魚塘連片排列,魚塘內養殖的鱘魚體型肥碩、長勢喜人,村民正在進行日常管理。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
  • 阿歪寨村:蛋雞養殖助力群眾增收
    阿歪寨村:蛋雞養殖助力群眾增收 2021-01-06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南:小小角蛙帶動產業扶貧 脫貧戶增收致富添新路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劉紀湄 鄔昌竹 魏穎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近日,巴南區惠民街道的角蛙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喜見成效,第一批角蛙養殖農戶們拿到了他們角蛙養殖的「第一桶金」,從此他們多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 東興:淡水龍蝦養殖助農增收
    在東興市馬路鎮大橋村,鼎盛生態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敢試敢為,率先在東興市規模化養殖世界最名貴的經濟蝦種之一——澳洲淡水龍蝦,在提振效益的同時,合作社示範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特色養殖,幫助他們走上穩增收脫貧致富路。
  • 雞鳴之後便是天明,他養殖的五黑雞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幾年前,返鄉創業的龍駒看準了「五黑雞」養殖前景,帶著村民一起建起了「五黑雞」專業合作社,並採用生態養殖模式飼養「五黑雞」,龍駒還通過多種渠道及平臺成功打開了「五黑雞」銷路,如今龍駒的「五黑雞」養殖場效益十分可觀,轉瞬間「五黑雞」成了龍駒和村民們發家致富的「金鳳凰」。龍駒,祖籍雙峰縣青樹坪鎮,幼年隨父母遷居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