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採柑橘春夏釣龍蝦,四川自貢沿灘這個地方帶動村民增收有路子!

2021-01-21 封面新聞

曾鵬程 黃鴻 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

11月25日下午,四川自貢沿灘區仙市鎮大巖村,在榮鑫小龍蝦養殖基地內,曾遠正和父親一起轉移蝦苗。

上午放下的捕蝦籠內已活躍著個頭不一的小龍蝦,曾遠父子起籠收蝦,蝦苗入筐,成蝦放歸,短短1個多小時就收穫了2大筐蝦苗。將蝦苗投放到育熟池,一天的工作就算告一段落。

「通過長時間的技術鑽研,我們使龍蝦的繁殖周期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份,現在繁殖的蝦苗養到明年3月就可以上市。」基地負責人曾遠說。

讓他得意的是,今年冬天的育苗工作剛剛開始,僅10天時間就育苗600多斤,數量達20萬尾,待到明年上市,產量將達到6至8噸。

大巖村養殖基地是自貢市榮鑫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第一個養殖基地,此外,還在周邊瓦市、沿灘等鄉鎮建有養殖基地4個,專業合作社小龍蝦養殖總面積達3000畝,每年產出的數十萬斤小龍蝦,遠銷成都、重慶、上海、江浙等地,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養蝦,幫助12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今年初,曾遠還被授予「全國『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農村致富青年先進個人」。

「前段時間,本村有個村民準備返鄉創業養殖小龍蝦,現在他向我訂購蝦苗,80畝的養殖基地也在建設,過了年就能投產。」曾遠說,僅在大巖村,就有十多戶村民跟著他養殖小龍蝦,養殖面積300多畝,年產量達15萬斤,產值100多萬元。同時,還穩定提供就業崗位30多個,帶動村民增收。

大巖村在仙市鎮所有行政村中,區位優勢不顯、基礎設施薄弱、產業根基較差。該村立足現有條件,通過鼓勵返鄉創業,豐富鄉村業態,調優產業結構,培養致富帶頭人,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在榮鑫小龍蝦養殖基地旁的山坡上,200多畝柑橘林鬱鬱蔥蔥,火紅的柑橘掛滿枝頭,壓彎了樹梢。業主林華文在桔園內巡查,盤算著採摘日期,暢想著豐收的火熱場景。

「現在有3個品種,美國糖橘已經成熟,沃柑再有1個多月也能上市,最晚的晚熟血橙可以蓄留到明年4月份,到時候花果同樹。」林華文介紹,今年是柑橘園正式投產,產量達到10多萬斤。

「柑橘園日常請了20個人打理,到採摘、施肥等用工高峰期用工量達到100人。」林華文說,除了流轉費和務工收入,目前大巖村已經有10戶村民跟著他種植柑橘,多的有30多畝,少的也有兩三畝,總面積100多畝。

「柑橘已經進入採摘期,從現在到明年4月都有柑橘,歡迎遊客來採摘,品嘗最新鮮的柑橘。明年3月,又到了小龍蝦的上市期,還有上百畝的養殖基地供人垂釣。」大巖村「第一書記」熊萬兵介紹,該村計劃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進一步豐富產業業態,調優產業結構,拓寬村民增收致富道路。

相關焦點

  • 東興:淡水龍蝦養殖助農增收
    在東興市馬路鎮大橋村,鼎盛生態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敢試敢為,率先在東興市規模化養殖世界最名貴的經濟蝦種之一——澳洲淡水龍蝦,在提振效益的同時,合作社示範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特色養殖,幫助他們走上穩增收脫貧致富路。
  • 洛浦長毛兔養殖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目前基地已建成兔舍30棟,存欄長毛兔13萬隻;吸納周邊74名村民就近就業,人均月工資達2500元左右。員工在檢查長毛兔生長情況(買買提艾力攝)  據了解,近年來,洛浦縣立足本地資源、氣候優勢,努力培育扶持發展特色養殖產業,通過規模化養殖帶動群眾增收
  • 橘子紅了,村民笑了!阿蓬江鎮多渠道助力柑橘銷售助農增收
    這是近日在阿蓬江鎮看到的場景,阿蓬江因柑橘變得更加美麗,果農因柑橘變得更加富有,為了讓阿蓬江自產的美味柑桔走得更遠,阿蓬江鎮借著脫貧功堅的東風,想盡辦法多渠道助力柑橘銷售,讓更多果農種柑橘走上致富小康路。柑橘成為阿蓬江鎮的支柱產業阿蓬江種植柑橘歷史悠久,自古有阿蓬江水的灌溉,有適宜柑橘生長的氣候,這裡的柑橘格外香甜。
  • 莒縣蓮生湖遊釣園:找準路子,用釣竿「釣」出村民致富路
    莒縣蓮生湖遊釣園,離縣城還有三十四公裡路程,一個標準的山區,但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拒絕汙染企業,找準了以垂釣為主,帶動觀光以及林業、餐飲等為一體的綠色環保發展之路,一年承接國家、省、市級垂釣比賽40餘場,接待遊客兩萬餘人人。村集體和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年底分紅,而且閒散勞動力還可以在景區打工。
  • 重慶好人|養殖烏骨雞帶動村民增收……他因病致殘卻完美「逆襲」
    後來,他艱苦創業,開辦烏骨雞養殖場,不僅自己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還帶動村民一起養殖,幫助村民增收。他叫陳偉,是萬州區羅田鎮陽坪村4組村民。在其他村民眼中,陳偉是「身殘志堅」的典範。截至目前,陽坪村共有148戶加入陳偉的「鄉卡卡烏骨雞養殖合作社」,烏骨雞養殖總量達1萬多隻,每年能為村民帶來數十萬元的收入。
  • 發展特色養殖 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近年來,新疆庫車市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發展特色養殖,以「一村一品」的種養模式培育特色農業主導產業,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壯大產業規模,玉奇吾斯塘鄉積極發展驢養殖產業,帶動村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讓小毛驢拉動「扶貧大磨」。
  • 汪營村:鵪鶉養殖帶動持續增收
    汪營村:鵪鶉養殖帶動持續增收 2020-07-15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針葉櫻桃為農民增產增收拓開新路子
    2014年,北海針葉櫻桃樹的研發人和引進人盧澤芳創辦北海阿西羅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自己培育的110畝母本樹約12000株針葉櫻桃樹苗免費發放到我市各個村莊的貧困戶手中,為他們傳授技術,如今,這12000株針葉櫻桃喜獲豐收,為種植戶增產增收、脫貧致富拓開了一條新路子。
  • 賞荷花、採蓮蓬、釣龍蝦!藕蝦混養模式讓曲阜市廟東村三倍速提升...
    「這幾十畝藕塘再過個把月就荷葉田田、荷花飄香了,水上有蓮蓬、水下有蓮藕、龍蝦和泥鰍。蓮藕+龍蝦的生態立體混養模式,使賞荷花、採蓮蓬、釣龍蝦、挖蓮藕親子遊,活動一個接著一個,幫助我們走上了一條生態致富路。」 廟東村支部書記顏浩說。據顏浩介紹,幾年前,廟東村積累的矛盾和問題較多,村集體負債70餘萬元,沒有能力解決群眾需求。
  • 酸檸檬成了「甜產業」 帶動川渝兩地5萬多農戶增收
    「我們已有了布局四川的新年計劃——在渠縣建設檸檬初加工及深加工分廠,幫助四川更多果農把檸檬賣向全國及國際市場。」匯達檸檬進出口公司董事長代曉強說。匯達檸檬為何選擇在渠縣建廠?代曉強向重慶日報記者講述了其中的緣由。渠縣安北鄉南山村曾是四川省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1戶473人。
  • 南充70萬畝柑橘樹蔭下 這個小個頭作物可不止想乘涼
    羅宇翔 四川在線記者 蒲南溪「金邊邊,銀線線。」10月23日,在西充天馬山有機柑橘基地,果園豌豆輕簡栽培現場會上,南充市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曾憲堂解釋了這句南充俗語的意思,油菜花是黃色,豌豆花是白色,它們不與主要糧油作物爭地,曾經都是零星地種在田邊坡地。
  • 【發展】澳洲龍蝦來「定居」!好水「養出」農民增收好項目
    當然首先需要隆重介紹下它具體叫什麼,再去吃它比較有禮貌。據了解,這種澳洲淡水龍蝦,學名為四脊光殼南鰲蝦,又名紅螯螯蝦,原產澳大利亞,外形酷似海中龍蝦,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淡水經濟蝦種之一。該蝦體色褐綠,成熟雄蝦的螯的外側頂端有一膜質鮮紅帶,美麗好看,故又被譽為紅螯螯蝦。
  • 阜寧稻田養蝦助農增收 250畝稻蝦基地龍蝦收入近10萬
    「等水稻再長高一點,就把龍蝦放水稻田裡面去養了,這會龍蝦都養在稻田旁邊呢。」基地老闆馬衛國笑呵呵地說道。「我這個250畝的稻蝦種養基地是去年響應縣裡的稻漁綜合種養工程投入成立的,今年是第一年,但效益卻很好。第一批龍蝦是在3月中旬上市,每斤價格在30元左右,這一茬龍蝦下來收入近10萬元。」
  • 生態飼料養肉鴿 帶動老區村民增收致富
    石柱縣洗新鄉保合村,距石柱縣城有2個多小時的車程,海拔在1200米以上,是和湖北省接壤的小村落。袁仁貴個子不高,偏瘦,但他是村民心目中的能人。「跟著他有錢掙,打心眼佩服。」當地村民馬茲祥說,要不是袁仁貴來到鄉裡傳授種植金蕎麥和養殖肉鴿技術,他們至今仍然是貧困戶。公路邊一排廠房不斷傳出「咕咕」的叫聲,這就是袁仁貴帶領村民致富的「孵化地」——鴿舍。
  • 今天,內江這個地方甜得冒泡泡
    金橘飄香碩果纍纍深秋採橘一年好景君須記2020年內江第三屆甜女風採大賽正火熱進行中,當天6名選手現場帶來精彩文藝表演,而後進入果園採摘柑橘,為朝陽特色柑橘產業代言。農耕文化與甜女文化的碰撞,凸顯了活動的主題及鄉村旅遊自然淳樸的內涵,也展現出了內江特有的「甜文化」。趣味活動、有獎知識競答、橘子王比賽等等,現場還有不少子活動,遊客與小記者們積極參與互動,將氣氛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 四川涼山喜德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脫貧
    當地發揮陽光足、氣溫高等優勢,依託多種幫扶協作機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帶動農戶脫貧增收。總臺央廣記者劉濤。記者:這幾天,喜德縣魯基鄉現代農業循環產業園裡,第一批種下的甜菜心已經陸續開始成熟。魯基鄉翁古阿合鄉長說,他們鄉上不少貧困戶都在產業園務工,增加了不少收入:「從這幾天已經正式了進入第一批的集中採摘,今天採摘人數已經達到了150人,每天可以採摘5000斤,目前採摘了3萬斤。」
  • 柑橘果園裡走出的致富帶頭人——記開州區「十佳種植能手」劉澤興
    今年31歲的劉澤興是江西省贛州人,原本從事醫藥銷售的他三年前來到渠口鎮向陽村開始種植柑橘,經過不斷發展,如今柑橘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000畝,常年解決40多人的就業增收。今年,他被評為開州區「十佳種植能手」。偶然契機種柑橘挖溝、施肥、打枝、摘果……近日,記者來到渠口鎮向陽村劉澤興所在的重慶誠心園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柑橘基地,幾十名工人正井然有序地忙碌著。
  • 正寧縣羅川村肉牛產業帶動群眾增收
    正寧縣羅川村肉牛產業帶動群眾增收每日甘肅網1月8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彭曉龍、張峰)正寧縣永和鎮羅川村按照「黨建引領、政策扶持、大戶帶動、農戶參與、藏牛於戶」的發展思路,宣傳「牛十條」政策,推動肉牛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