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獨】中國作家筆下的民國化妝品

2021-01-16 騰訊網

[摘要]《童言無忌》算是張愛玲的自傳。她在拿到第一份稿費的時候,給自己買的第一件東西就是一支丹琪唇膏。在《海上花》中,張愛玲還將其中第九章命名為「小號的丹琪唇膏」,可見她對丹琪的喜愛。

【編者按】作為反映社會現實的文學作品,時尚領域也常常被觸及。這篇小盤點就匯聚了作家筆下對化妝品的描寫和認識。當然,他(她)們不是時尚界的專家,但是通過他們作品中描寫的化妝品品牌卻可以看出彼時「時尚圈」的流行軌跡。下面跟隨文化君看看民國時代的「時尚指南」吧。

本文為騰訊文化「閱獨」欄目獨家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化妝品之【唇部

蜜絲佛陀(Max Factor)口紅

【出處】白先勇《永遠的尹雪豔》

【原文】尹雪豔著實迷人。但誰也沒能道出她真正迷人的地方。尹雪豔從來不愛擦胭抹粉,有時最多在嘴唇上點著些似有似無的蜜絲佛陀;尹雪豔也不愛穿紅戴綠,天時炎熱,一個夏天,她都渾身銀白,淨扮的了不得。

【解析】MaxFactor翻譯為蜜絲佛陀,本來就十分有意境,光看名字就覺得很脫俗,和尹雪豔的氣質融為一體。

不過,Maxfactor卻並不是高冷奢侈大牌。Maxfactor的品牌歷史與好萊塢的發展史息息相關。1969年,因在藝術和科技方面的非凡成就以及對電影業的傑出貢獻,Maxfactor受邀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留下唯一一個彩妝行業的金色五星。

丹琪Tangee1940年代的海報

丹琪(Tangee)唇膏

【出處】張愛玲《童言無忌》

【原文】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裡給了我五塊錢,我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琪唇膏。我母親怪我不把那張鈔票留著做個紀念,可是我不像她那麼富於情感。對於我,錢就是錢,可以買到各種我所要的東西。

【解析】《童言無忌》算是張愛玲的自傳。她在拿到第一份稿費的時候,給自己買的第一件東西就是一支丹琪唇膏。我才工作不到一年,就已經記不得拿到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給自己買了什麼了。在《海上花》中,張愛玲還將其中第九章命名為「小號的丹琪唇膏」,可見她對丹琪的喜愛。

丹琪(Tangee)在19世紀40年代的戰亂時期,口紅仍然受到熱烈追捧。Tangee此時的廣告語道出了口紅的神奇力量——「可以讓女人擁有一副勇敢的面孔」。

化妝品之【香水

雙妹牌花露水

雙妹牌花露水

說到花露水,不得不提到雙妹。在民國,雙妹是淑女的象徵,在那個時候,花露水還不是用來驅蚊止癢的。

雙妹花露水的真容

【出處】李碧華《雙妹嘜》

【原文】她抓住一瓶雙妹嘜花露水,在途中,跳進海裡。被人發現時,船已駛得好遠。也許她獲救,也許沒有。

【出處】葉廣岑《夢也何曾到謝橋》

【原文】謝娘身上有股好聞的胰子味兒,跟我母親身上的「雙妹」牌花露水絕不相同;相比較,還是這胰子味兒顯得更平淡,更家常,更隨和一些。我喜歡這種味道。

【解析】雙妹是香港廣生堂的產品,「嘜」在粵語裡面是「Mark」的意思,雙妹嘜就是雙妹牌。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傳聞,說雙妹海報上的兩位女子其實都是男子,因彼時女子不便拋頭露面,這麼看來,這兩位男士也太俊俏了。也有人說,海報的模特是兩個女子,但並不是兩姐妹。不過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

這是上海家化收購雙妹之後推出的高端品牌,雙妹VIVE,這套包裝由蔣友柏設計。

民國時的香港與上海是相互呼應,互為鏡像的。雙妹生在香港,卻在上海灘走紅。當然,低廉的價格和優良的品質是雙妹走上梳妝檯的重要原因(或許也有海報的功勞?)。共和國時雙妹被上海家化收購,做成了高端產品,價格不再親民。現在在香港山頂廣場應該還有廣生堂雙妹嘜專門店。

化妝品之【身體護理

雙妹牌痱子粉

【出處】亦舒《遇》

【原文】我躺在長沙發上看小說,每隔十五分鐘,聽古老時鐘「噹噹」報時,非常寧靜,我決定在十一點半時去淋浴,把溼氣衝乾淨,在身上灑點雙妹牌痱子粉,換上花布睡袍,上床做一個張愛玲小說般的夢──曲折離奇,多採多姿。

【解析】香港作家對雙妹也是愛不釋手。

化妝品之【口腔

珂路搿廣告,《良友》畫報第廿六期,1928年

珂路搿(Colgate)牙膏

【出處】林語堂《我怎樣買牙刷》

【原文】有一回Colgate,大約是良心責備,十分厭倦這些欺人的廣告,出來登一特別廣告,問人家:「你因看見廣告而受恐慌嗎?」並說一句老實話:「牙膏的唯一作用只是洗淨你的牙而已。」

【解析】說好的牙膏還能使口氣清新健齒護齦抑制口腔出血呢!所以,民國時期的高露潔才是業界良心。以後買牙膏也別再糾結了。

高露潔漱口水

【出處】蘇童《訓子記》

【原文】他們不知道馬駿清除酒氣也有他的秘訣,這不影響他的工作,透露了無妨,你也可以試試,先用漱口水(最好是進口的高露潔)在嘴裡含兩分鐘,然後用新奇士橙子(嫌貴的話可以用三峽臍橙代替)的皮咬上兩分鐘,保證你嘴裡酒氣全消。

【解析】原來需要用橙子解鎖清新口氣功能。

白速得(Pepsodent)牙膏

【出處】林語堂《我怎樣買牙刷》

【原文】第二次的醒悟,是看見Pepsodent的廣告,更加良心發現,更顯明的厭倦那些欺人的廣告,公然說:「使你的牙齒健全的,並不是牙膏——是菠菜啊!」

【解析】所以有蛀牙的同學,你們別再糾結為什麼自己天天刷三次牙還會有蛀牙了。

無敵牌牙粉

【出處】沈從文《靜》

【原文】走到廚房去,翠雲丫頭正在灶口邊板凳上,偷偷的用無敵牌牙粉,當成水粉擦臉。

【解析】這名字實在是……但是你仔細看下圖,這並不是一款只能洗牙的牙粉,它還可以洗臉,也就是說既是牙膏又是洗面奶。確實名副其實。

【出處】張愛玲《相見歡》

【原文】那次她到南京去住在他們家,早上在四合院裡的桃樹下漱口,用蝴蝶招牌的無敵牌牙粉刷牙,桃花正開。一塊去遊玄武湖,吃館子,到夫子廟去買假古董——他內行。在上海,親戚有古董想脫手,都找他去鑑定字畫古玩。

【解析】無敵牌的創始人是陳蝶仙,他寫小說,也當過《申報·自由談》的主編。包裝盒上的那隻蝴蝶就是他名字中的「蝶」,也就是張愛玲筆下的「蝴蝶招牌」。

不過沈從文和張愛玲筆下用無敵牌的人,似乎都不是那麼拿得上檯面。

化妝品之【頭髮護理

雙妹生髮油

【出處】琦君《髻》

【原文】母親年輕的時候,一把青絲梳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白天盤成了一個螺絲似的尖髻兒,高高地翹起在後腦,晚上就放下來掛在背後。我睡覺時挨著母親的肩膀,手指頭繞著她的長髮梢玩兒,雙妹牌生髮油的香氣混著油垢味直薰我的鼻子。有點兒難聞,卻有一份母親陪伴著我的安全感,我就呼呼地睡著了。

【解析】生髮油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其實就是俗稱的頭油(梳頭油)。古時候婦女要梳髮髻,但不是每天梳,梳好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就不洗頭了(琦君的小說中提到她家鄉的女人們一年才洗一次頭),這時頭油就派上用場了。頭油一方面可以讓頭髮看起來很有光澤,油油亮亮的,一方面其香味可以掩蓋住長期不洗頭的異味。所以只要定期上頭油就好了。當然,頭油是真正的奢侈品,平民是用不上的。民國時有句俗語,「賣油人家水梳頭」,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頭油有一定的美化作用,雖然今天的人們覺得頭髮油膩膩的實在太難看了。就像今天用摩絲、啫喱水一樣。所以,一些男人也會用頭油。

既然叫「生髮油」,那就應該有一定的生發作用吧。

三花牌髮油

【出處】琦君《髻》

【原文】姨娘洗頭從不揀七月初七。一個月裡都洗好多次頭。洗完後,一個丫頭在旁邊用一把粉紅色大羽毛扇輕輕地扇著,輕柔的髮絲飄散開來,飄得人起一股軟綿綿的感覺。父親坐在紫檀木棍床上,端著水煙筒噗噗地抽著,不時偏過頭來看她,眼神裡全是笑。姨娘抹上三花牌髮油,香風四溢,然後坐正身子,對著鏡子盤上一個油光閃亮的愛司髻,我站在邊上都看呆了。

【解析】雙妹是非常平民的產品,也比較樸素。所以時髦的姨娘用的化妝品也要符合身份。這個三花牌不是雀巢旗下的那個煉乳,也不是那個午餐肉品牌,也不是棉織品那個,而是一個英國品牌,叫Carnation(康乃馨),歡迎大家考據。

司丹康頭油/美發膏

【出處】張天翼《包氏父子》

【原文】「你用的是什麼油?」——龔德銘的聲音。「我呀,我用的是——是——唔,也是司丹康。」於是他就把司丹康塗在梳子上梳上去。他對著鏡子細細地看:不叫翹起一根頭髮來。

【解析】說到司丹康,就不得不數到中國香料工業的先驅李潤田。民國15年(1926年),李潤田在上海創辦了巴黎香品製造廠,主要生產香水、香粉、髮蠟等,其中就有司丹康。後來,李潤田還創辦了著名的美琪香皂廠。1957年,李潤田去巴西另謀發展,不幸被歹徒謀害。

司丹康是最著名的男士髮油,有人說它是男人的「桂花油」。在張天翼筆下,司丹康是富家子弟的專屬,也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

化妝品之【面霜

迪安(Daggett&Ramsdell)雪花膏、何比甘雪花膏

【出處】施蟄存《特呂姑娘》

【原文】秦貞娥小姐對每一個主顧微笑著。

「要些什麼?雪花膏,有,這是『迪安』,這是『何比甘』,——唔,不錯,這個便宜點,東西也不壞……」

【解析】提到雪花膏的作品很多,但具體提到雪花膏的牌子的就很少了(也可能是我不記得了)。民國市面上的雪花膏品牌很多,國貨有雙妹、雅霜、友誼、百雀羚等等,洋貨除了迪安還有夏士蓮,當時的化妝品專櫃一點也不比現在的差。如果你能穿越回去,去逛逛先施公司,會發現那裡還有西蒙香粉蜜、司丹康美髮霜、李施德林牙膏、力士香皂、禮和衛生浴粉、施克勒洗浴香水等等。

1931年,電影女星王漢倫開了一家美容院,她家的經營範圍包括燙髮、化妝、修甲、祛斑、去皺等。想想看,你小時候見到的第一家美容院大概是什麼時候開起來的?所以啊,千萬不要覺得爺爺奶奶土掉渣了,我們現在玩的都是他們玩剩下的,我們現在用的也都是他們用剩下的。

張愛玲去世後,人們在她的寓所發現了用剩下的伊莉沙伯·雅頓時間膠囊的空罐子和露得清的面霜,她也並沒有用所謂的奢侈品(或許是因為晚年比較窘迫)。民國女人,或者說從民國過來的人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儀表,所以說起化妝品來都如數家珍。這也是民國範的一部分。

(本文作者:日白,媒體人。)

相關焦點

  • 民國文壇十三大優秀作家|散文|小說|張恨水|魯迅_網易訂閱
    當然,作家也分派系,有人是時代的吶喊者,有人是避世的隱居者,還有人是現實的沉思者。  接下來,我們就盤點與簡述一下,民國時代,各大派系或者各類風格中,具有代表性的十三位大作家。  1、周樹人  魯迅,或許不是文學層面造詣和成就最高的一位作家,其作品在結構和布局上也缺乏創造性,但是卻實實在在是民國時代作家的旗幟和標杆,筆鋒如刀,對現實的描寫極為細緻傳神,方方面面都在刻畫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所以他既是時代的吶喊者,又是現實的批判者,對於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故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 既是民國作家又是育花高手 周瘦鵑花卉散文新編結集出版
    什麼是作家的表白和浪漫?如果將初戀是一種花,作家將他一見鍾情的女孩比喻成了紫羅蘭。而後,他將往年所編的雜誌定名為《紫羅蘭》《紫蘭花片》,小品集定名為《紫蘭芽》《紫蘭小譜》,蘇州園居定名為「紫蘭小築」,書室定名為「紫羅蘭盦」,更在園子的一角疊石為臺,定名為「紫蘭臺」。他的名字叫做周瘦鵑,是魯迅美譽的民國文學大師、鴛鴦蝴蝶派主將、蘇派盆景奠基人。
  • 飄零的民國——讀《百年好合:民國素人志》
    嚴格說來,它的敘述大大超出了通常意義的「民國」而成為近百年華人生活世界的範圍廣泛的「浮世繪」:時間不限於20世紀上半葉,相當多的故事都發生在1949年以後甚至今天,地點也不局限在中國大陸,不時出現在我們視野的還有臺北、紐約……雖然對於臺灣人蔣曉雲而言,「民國」還是處於「進行時」,但是稍微熟悉臺灣生態的人們大概都知道,「民國」並不是統和臺灣人的理所當然的概念,在許多的時候,他們都願意強調自己的「臺灣人
  • 尼羅新作《降龍》出版 繼續最有民國味兒的網絡小說
    尼羅,頂級網絡人氣作家,以民國文成名。文風辛辣幽默、劇情離奇莫測、筆下人物千姿百態,是最具個人特色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民國遺事1931》被譽為「最有民國味兒的網絡小說」;《義父》創下十一次定製印刷的神話;《無心法師》被《格子間女人》《曾有一人愛我如生命》作者舒儀盛讚「一支神筆」;《紫金堂》中一句「你是桂如雪嗎?」至今仍被無數讀者奉為網絡小說中最虐的一句話。
  • 武俠作家是如何還原中國古代江湖的
    層累地造成中國古代社會的隱秘一角在80、90後心中,武俠文化似乎早已是中國傳統文化血脈中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江湖、「俠之大者」這些詞彙和話語也有著愈發濃厚的歷史感。然而,與這種感覺相反,武俠文化甚至是「武俠」一詞,都是相當近代的產物。嚴格來說,武俠、江湖,這些概念直到中華民國時期才成體系的出現,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 晚清民國的流動攤販:市民歡樂源泉,卻被城市化不斷擠壓
    在近代中國,走街串巷的流動攤販堪稱城市一景。胡俊修教授的新著《流動攤販與中國近代城市社會》,將攤販給城市平民帶來的生活之樂細細還原,同時,動聽的叫賣聲背後,也有攤販群體在中國近代城市化浪潮中的喘息、掙扎與困頓。
  • 養樂多也有化妝品,已在中國開賣
    與養樂多飲品相同,養樂多化妝品也突出「乳酸菌」這一賣點,其產品口號為「以乳酸菌之力,助肌膚自然之力」。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市場,養樂多對中國市場有著更大的野心。雖然,養樂多低溫乳酸菌飲料實現了中國益生菌飲料市場超六成份額,但隨著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入局,養樂多的市場份額面臨被瓜分的風險。
  • 中國第一代明星作家,自編自演當女導演,深夜寂寞養貓緩解
    民國時期才女輩出, 而艾霞便是其中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作為中國第一代明星作家,她不僅才華橫溢,寫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還自編自導自演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風華無限的奇女子,卻屢遭愛情的折磨。
  • 淺析中國化妝品連鎖風雲
    在中國大陸化妝品市場博弈的零售連鎖陣容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是以個人護理用品為核心港臺品牌,鎖定18-45歲的都市時尚女性白領如:香港「屈臣氏」、「萬寧」、「莎莎」,臺灣「康是美」,這些企業背景經濟實力雄厚,經營時間長,操作模式成熟,拓展速度快,佔據著市場絕對領導地位;二是歐美品牌陣容如:有以高端市場為定位,經營高檔化妝品為主的「歐舒丹」、「絲芙蘭」,中高擋次的「匯美舍」、「歐詩頓」、「舒普瑪」;三是最近幾年中發展迅猛的本土企業陣容如
  • 著名作家胡學文即將開講「作家的精神原產地」
    燕趙都市報訊(記者張思思)1月19日上午,當代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胡學文將做客河北文學館讀書薈,進行題為「作家的精神原產地」的文學講座,分享在多年文學創作實踐中收穫的心得與經驗。談到胡學文的小說,有一個關鍵詞是繞不開的,那就是地域,更準確地說是精神原鄉——鄉村。
  • 2019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行業年會暨國際化妝品大會在福建廈門成功...
    「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力促行業的健康、平穩、可持續發展,自立於世界品牌之林,是我們這一代的使命、憧憬和夢想。         隨後,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國際組織代表、贊助單位代表相繼發表了致辭,表達了對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行業的美好祝福。
  • 尼羅新作《雙驕》預售 民國風大神進駐錦文小說網
    「磨鐵文學」旗下——「錦文小說網」籤約作家,以「民國風」成名的網絡文學頂級人氣作家尼羅就是其中之一。  她的代表作品《民國遺事1931》被譽為「最有民國味兒的網絡小說」;《義父》創下十一次定製印刷的神話;《無心法師》被《格子間女人》《曾有一人愛我如生命》作者舒儀盛讚「一支神筆」;《紫金堂》中一句「你是桂如雪嗎?」至今仍被無數讀者奉為言情小說中最「虐」的一句話。  2017年對於尼羅的粉絲來說,註定令人難以平靜。加盟「磨鐵文學」之後的首部著作《雙驕》,已登錄錦文小說網。
  • 第十屆作家富豪榜正式發榜 山西有4位作家上榜
    對於各方對榜單數據的疑問,發布方稱本屆榜單數據由星榜傳媒調查完成,採集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中國作家(含港澳臺)在內地主要作作品的版稅總收入,相關數據以圖書版稅為基礎,換算方式為:發行數×定價×版稅率,版稅率根據調查結果因人而異。
  • 生平資料少得可憐介紹不過八十餘字 民國武俠作家徐春羽背後有啥...
    他在《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中更引徐春羽等人的武俠小說為例證。徐春羽寫武俠,開頭都會以「說書人」口吻講上一段老北京掌故,為人寫書都相當接地氣。王學泰論遊民文化,以徐氏小說做參考,不足為怪。徐春羽成名之際與還珠樓主、鄭證因、白羽等齊名,自成一派。可惜活躍一時,旋即沉寂,其生平事跡均記載不詳,作品亦不復整理再版。近年來,民國武俠小說研究有了不少進展,徐春羽及其作品重新得到了認識和發現。
  • 紫金山中新增民國風書店「吾在書舍」
    本報記者 邢虹 實習生 李娜攝南報網訊(記者 邢虹 實習生 李娜)洛可可風格的木桌木椅、七米高的書架與二層歐式迴廊、歐式旋轉門造型,古樸典雅的吊頂、民國經典綠色檯燈、落地立式座鐘、民國時期留聲機與電話、洋紅色舒適的矮沙發
  • 為什麼說大部分中國推理作家被低估?
    原創市場的默默耕耘者 對習慣閱讀海外作品的中國推理愛好者來說,即便有諸如超級暢銷書作家如法醫秦明(作品銷量累計超過350萬冊)等作家在力挽狂瀾,但與海外作家的兇猛來勢相比,本土推理小說似乎整體處於被冷落的狀態。
  • 三位山西籍作家榮登中國作家榜主榜
    除此之外,上榜的山西作家還有名列第14位的科幻作家劉慈欣和第27位的勵志文學作家趙星(筆名「特立獨行的貓」),巧合的是,他們都是陽泉籍。當晚6時,本報記者採訪了鄭淵潔,他為有這麼多山西籍作家上榜感到驕傲。  其實,中國作家榜上總能見到鄭淵潔的身影,而且一直排名靠前。對此,鄭淵潔表示:「能進榜單是個好事,可以讓更多人關注到作家這個群體的認真寫作,助推全民閱讀。
  • 民國時期童子軍的中國化及其影響
    [摘要] 童子軍是「歐風美雨」的產物,更是民國「外患內憂」的產物。民國初年傳到中國後,逐漸被中國的政治、文化所「同化」,並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關鍵詞] 童子軍 中國化 社會教育童子軍是(BoyScouts)一種遍及世界的青少年組織。
  • 童話大王張天翼筆下的熊孩子
    美國友    人伊羅生編譯中國小說集《草鞋腳》,魯迅和茅盾推薦了張的《一件尋常事》、《最後列車》、《二十一個》等。魯迅也曾在推薦《小彼得》時指出張天翼創作的缺點,說「張天翼的小說過於詼諧,恐會引起讀者的反感。」《仇恨》發表時,魯迅又指出,「將無之亦毫無損害於全局的節、句、字刪去一些,一定可以更有精採。」
  • 作家們奇奇怪怪的癖好——這年頭,沒點怪癖都不好意思自稱作家了
    從古至今,從中到外,各大作家們或多或少都有著讓人捧腹的怪癖,而有時候正是有了這些怪癖,讓這些作家們更蒙上了一層個性的外衣,可以說,若沒有一個怪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作家了。隨著筆下的人物一起經歷人生,真不愧是文學大家。許多作家都會為角色而動情,像大仲馬在寫《三個火槍手》裡主人公波爾朵斯的死時,就曾淚流滿面地說:「我剛把波爾朵斯殺了,你不知道,我是多麼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