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紅樓夢》裡的一個薄命女,她從小就父母雙亡,寄養在外祖母家。她五歲就失去了自己的母親,背井離鄉。後來,林如海也去世了,林黛玉徹底失去了雙親,不得不依靠賈府,寄人籬下。
林如海是一個很有才幹,也很受皇帝賞識的人。他祖上也是世襲的列侯,而他則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考中了探花。可見,林如海是一個飽讀詩書的人。林家是真正的書香門第。
林如海膝下無子,就把林黛玉當成兒子一樣培養。於是,給她找了家庭教師賈雨村。我們不能說林如海沒有識人之明,錯信了賈雨村這樣一個國賊祿蠹。林如海只是想給女兒找一個稱職的家庭教師,而賈雨村能夠考中進士,也算是有學問的。而且,林如海也不指望女兒才高八鬥,只希望女兒能夠有一定的詩書修養罷了。
在林黛玉的母親賈敏去世之後,林如海就決定將女兒送去給外祖母撫養。這不是林如海不想負責任,而是林如海真心替女兒考慮。要知道,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相夫教子是女人的責任。一個年僅五歲的小女孩,失去了來自母親的教養,就難以成為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林如海經歷了喪妻之痛,很是難過。他也沒有續弦的打算。於是,他便決定將女兒送去賈府。他覺得,林黛玉沒有兄弟姐妹扶持,又體弱多病,去外祖母那裡是對她最好的安排。而且,其實不是林如海主動把林黛玉送去賈府,是賈母主動派人來接林黛玉的。可見,不是林如海對女兒薄情,而是賈母憐惜外孫女。
林黛玉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她本來不忍心離開父親,可是,賈母執意要派人來接,林黛玉就只能強忍悲痛,跟著賈雨村一起進京。
林如海替賈雨村考慮得很周全,把賈雨村推薦給了自己的大舅子賈政。其實,林如海並不是單純地替賈雨村的仕途考慮,也是為了給女兒找一個靠山。他覺得賈雨村既然是林黛玉的啟蒙老師,就一定會安全地把林黛玉帶到京城。他誤以為賈雨村是一個有良心,知恩圖報的讀書人,一定會善待自己的女兒。可惜的是,林如海所託非人。賈雨村把林黛玉送去賈府之後,就和林黛玉再無來往。不過,這樣也好,賈雨村後來成了官場敗類,林黛玉也不會願意和這樣的人來往。
林如海知道女兒體弱多病,就很在意女兒的身體。於是,他告訴女兒要惜福養身,吃過飯之後一定要等飯粒咽盡,過一會兒再吃茶。這也符合現代科學。可見,林如海是一個慈父。
那麼,賈敏又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呢?關於這一點,《紅樓夢》裡沒有具體的介紹。我們只知道,賈敏是賈母最疼的孩子,甚至是唯一疼愛的孩子。這一點,賈母是這樣說的:「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賈母這是真心話,她之所以會如此疼愛林黛玉,也是因為她實在是太愛自己的女兒賈敏了。這一點,王夫人也很清楚,她說賈敏未曾出閣的時候,是一個金尊玉貴的小姐,十分有千金小姐的體統。我們甚至覺得,王夫人有些嫉妒賈敏。可見,賈敏的確是一個備受寵愛的大家閨秀。
按照《紅樓夢》裡的說法,賈寶玉只比林黛玉大一歲。而且,林黛玉在進賈府之前也沒有見過他。可是,她卻從母親那裡得知了表哥的習性。其實,賈敏也沒有見過賈寶玉。那麼,她怎麼又知道賈寶玉是什麼樣的人呢?唯一的解釋是,她出嫁之後也一直和娘家保持聯繫,所以知道賈寶玉的性格。
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的時候,心態是很謹慎的。因為她在林家的時候就曾經聽母親說過,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因此,她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說一句話,唯恐被人恥笑。可見,林黛玉並不是天生就性格叛逆,她一開始是相當懂禮數的。
林黛玉雖然在賈府備受寵愛,可是她始終顯得鬱鬱寡歡。因為,她始終覺得自己寄人籬下,始終沉浸在失去父母的悲傷中。她經常思念家鄉父母。這是人之常情,也更加讓我們同情林黛玉。
林家是書香門第,林家帶給林黛玉最大的影響就是良好的教養。林黛玉在林家只生活了五年,可是,這五年對於林黛玉來說影響很大。林黛玉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在詩歌創作上具有卓越的才華。這一切,都是來自父母的遺傳。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林黛玉有一對優秀的父母,可惜的是,林黛玉過早地失去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