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原生家庭

2021-01-07 珍愛紅樓夢

林黛玉是《紅樓夢》裡的一個薄命女,她從小就父母雙亡,寄養在外祖母家。她五歲就失去了自己的母親,背井離鄉。後來,林如海也去世了,林黛玉徹底失去了雙親,不得不依靠賈府,寄人籬下。

林如海是一個很有才幹,也很受皇帝賞識的人。他祖上也是世襲的列侯,而他則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考中了探花。可見,林如海是一個飽讀詩書的人。林家是真正的書香門第。

林如海膝下無子,就把林黛玉當成兒子一樣培養。於是,給她找了家庭教師賈雨村。我們不能說林如海沒有識人之明,錯信了賈雨村這樣一個國賊祿蠹。林如海只是想給女兒找一個稱職的家庭教師,而賈雨村能夠考中進士,也算是有學問的。而且,林如海也不指望女兒才高八鬥,只希望女兒能夠有一定的詩書修養罷了。

在林黛玉的母親賈敏去世之後,林如海就決定將女兒送去給外祖母撫養。這不是林如海不想負責任,而是林如海真心替女兒考慮。要知道,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相夫教子是女人的責任。一個年僅五歲的小女孩,失去了來自母親的教養,就難以成為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林如海經歷了喪妻之痛,很是難過。他也沒有續弦的打算。於是,他便決定將女兒送去賈府。他覺得,林黛玉沒有兄弟姐妹扶持,又體弱多病,去外祖母那裡是對她最好的安排。而且,其實不是林如海主動把林黛玉送去賈府,是賈母主動派人來接林黛玉的。可見,不是林如海對女兒薄情,而是賈母憐惜外孫女。

林黛玉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她本來不忍心離開父親,可是,賈母執意要派人來接,林黛玉就只能強忍悲痛,跟著賈雨村一起進京。

林如海替賈雨村考慮得很周全,把賈雨村推薦給了自己的大舅子賈政。其實,林如海並不是單純地替賈雨村的仕途考慮,也是為了給女兒找一個靠山。他覺得賈雨村既然是林黛玉的啟蒙老師,就一定會安全地把林黛玉帶到京城。他誤以為賈雨村是一個有良心,知恩圖報的讀書人,一定會善待自己的女兒。可惜的是,林如海所託非人。賈雨村把林黛玉送去賈府之後,就和林黛玉再無來往。不過,這樣也好,賈雨村後來成了官場敗類,林黛玉也不會願意和這樣的人來往。

林如海知道女兒體弱多病,就很在意女兒的身體。於是,他告訴女兒要惜福養身,吃過飯之後一定要等飯粒咽盡,過一會兒再吃茶。這也符合現代科學。可見,林如海是一個慈父。

那麼,賈敏又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呢?關於這一點,《紅樓夢》裡沒有具體的介紹。我們只知道,賈敏是賈母最疼的孩子,甚至是唯一疼愛的孩子。這一點,賈母是這樣說的:「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賈母這是真心話,她之所以會如此疼愛林黛玉,也是因為她實在是太愛自己的女兒賈敏了。這一點,王夫人也很清楚,她說賈敏未曾出閣的時候,是一個金尊玉貴的小姐,十分有千金小姐的體統。我們甚至覺得,王夫人有些嫉妒賈敏。可見,賈敏的確是一個備受寵愛的大家閨秀。

按照《紅樓夢》裡的說法,賈寶玉只比林黛玉大一歲。而且,林黛玉在進賈府之前也沒有見過他。可是,她卻從母親那裡得知了表哥的習性。其實,賈敏也沒有見過賈寶玉。那麼,她怎麼又知道賈寶玉是什麼樣的人呢?唯一的解釋是,她出嫁之後也一直和娘家保持聯繫,所以知道賈寶玉的性格。

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的時候,心態是很謹慎的。因為她在林家的時候就曾經聽母親說過,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因此,她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說一句話,唯恐被人恥笑。可見,林黛玉並不是天生就性格叛逆,她一開始是相當懂禮數的。

林黛玉雖然在賈府備受寵愛,可是她始終顯得鬱鬱寡歡。因為,她始終覺得自己寄人籬下,始終沉浸在失去父母的悲傷中。她經常思念家鄉父母。這是人之常情,也更加讓我們同情林黛玉。

林家是書香門第,林家帶給林黛玉最大的影響就是良好的教養。林黛玉在林家只生活了五年,可是,這五年對於林黛玉來說影響很大。林黛玉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在詩歌創作上具有卓越的才華。這一切,都是來自父母的遺傳。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林黛玉有一對優秀的父母,可惜的是,林黛玉過早地失去了父母。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是什麼?
    隨著心理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被更多的人熟知(雖然不全是正確的認知,但是畢竟要有個過程),「原生家庭」的概念深入人心。原生家庭是什麼?我做個類比你就知道了:「原生家庭關係,原生親戚關係,原生親家關係」,「原生班級關係,原生年級關係,原生學校關係」,「原生小組關係,原生部門關係,原生公司關係」。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好像明白了點什麼?包括原生家庭在內的各種關係,其實都是「原生環境」關係。在職場被PUA,是你太弱了。在學校被PUA,是你太弱了。在家庭被PUA,同樣是你太弱了。
  • 楊紫「哭訴」原生家庭:幸與不幸從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
    二十五分鐘的獨白,楊紫以「小雨」的口吻哭訴原生家庭,楊紫口中的自己,生活在被原生家庭各種控制的高壓之下,壓抑、過度關愛、焦慮、煎熬隨之而來,她想要逃離,卻又忍離開,內心經受著持續的傷害,她內心的快樂和自信在這種傷害中日漸微弱,讓她不堪重負卻又無處訴說。「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的話題迅速登頂熱搜,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也許遠不止你我所感受到的。
  • 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時間:2020-04-02 17:05   來源:美一下女性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會聽到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兩種術語,分別代表的家庭情況是不一樣的,其中原生家庭什麼意思呢?
  • 都說原生家庭會影響人的一生,那到底什麼是原生家庭?
    個人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你未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很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真正認識自己。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會體現在這個人生命的所有方面,最重大的影響在於對家庭和婚姻的認識,以及對幸福的定義和感知能力。
  • 原生家庭的「愛恨情仇」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提起原生家庭,總有人會不屑一顧,甚至認為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原生家庭,但是我想說的是,包括這起案例在內的幾乎所有的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衝突與矛盾,都與原生家庭的影響息息相關!換句話說,原生家庭的影響不會因為我們長大,或者因為經歷了外界的很多事情而有任何的改變,這種影響會一直伴隨我們一生,直到有可能將來又通過你的影響給到下一代!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家庭對孩子是有很多的影響的。現在很多媒體給我們很多信息,每個人都暴露在媒體中,都已經了解到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細細地說一說關於原生家庭,關於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同時也請大家思考另一個視角,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影響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被影響了。
  • 「原生家庭」成熱詞:變遷中的個體與家庭關係再思考|特別策劃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來。找不回來就是一場災難,找回來就『都挺好』」。近日,熱播家庭倫理劇《都挺好》大結局落幕,劇中小妹蘇明玉從小生活在家庭邊緣、獨立闖事業的經歷引發眾多觀眾共鳴,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刷屏各大社交媒體。「原生家庭」的百度指數從3月1日《都挺好》開播起開始顯著增長,隨後各大媒體都對該劇以及「原生家庭」概念表現出了較高關注度。
  • 原生家庭的遺憾,自怨自艾不如自我和解
    每個人心裡多多少少有些許對自己原生家庭的遺憾,它們如小刺一般扎在內心深處,可能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隱隱作痛。其實,原生家庭的遺憾,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可大多數人卻一直在用它來懲罰自己,甚至自己的孩子。我的原生家庭沒有太大的遺憾,只是還是會有一些自己心裡過不去,或者說,遺忘不了的傷心事吧。
  •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成為人生自己的主人
    在破碎家庭裡成長的藍特兒,原生家庭生活中不受重視,對母親充滿不解與恨意。在學校內被同學周洋戲弄,她從高中退學轉學進入藝校。隨著轉校她來到全新的環境,結識了後來的摯友——短髮「假小子」向文飛,同時在顧老師的指引下突破自我尋找理想,最終與世界和解,完成自我的蛻變與成長。列夫•託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 心理學:寄養子女回歸原生家庭,會面臨怎樣的心態變化
    被拐32年,如今終於回到原生家庭。作為寄養子女,回歸原生家庭後會面臨怎樣的心態變化?出於某些原因,寄養子女很早就離開了原生家庭。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後再次回歸原生家庭。新鮮感寄養子女回歸原生家庭,第一心態變化是新鮮感。這種新鮮感的程度與當初離開原生家庭時的認知能力有關。如果小孩在記事兒的時候就離開了原生家庭,那麼他保留著對原生家庭的某種記憶,對於新鮮感的體驗就不是很強烈;如果小孩還沒有記事兒就離開了原生家庭,那麼他對於自己原生家庭就充滿了一種新鮮感。
  • 原生家庭裡,需要被原諒的是誰?
    我在原生家庭的角度曾治癒過不少案例,案主會由衷的感慨「幸好有生之年能從這個沼澤裡拔出來!」「很幸運!真是不幸中的萬幸!」「終於可以好好的活一回自己的人生了!」所以我的感受總是很複雜很敏感,這讓我能在各種原生家庭的迷宮裡找到路子和藏在迷宮各處彎路那裡的寶箱,打開時,我也震驚:啊!哈哈。我一直知道我為什麼熱愛這個職業,因為生命本身讓我投入,無論是悲傷、挫敗、沮喪、無力、恐懼和糾纏,還是開心喜樂和滿足,都能讓我發自心底的敬愛生命的力量是那麼的......
  • 原生家庭什麼意思什麼梗? 社會學概念了解一下
    原生家庭什麼意思什麼梗? 社會學概念了解一下時間:2020-02-07 16:10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原生家庭什麼意思什麼梗?社會學概念了解一下 一個社會學概念,指某人與其雙親組成的家庭,即人在幼年和少年時代與撫養其長大的監護人組成的家庭。
  •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總是桎梏你,請變得心狠手辣
    遇到一個開明、美滿的原生家庭,真的是三生有幸,可一旦,原生家庭總是桎梏住我們追求幸福的腳步,讓我們變得畏懼、不勇敢,那麼請不要猶豫,變得心狠手辣,你會遇到自己更多的可能。無限度地消耗你的金錢原生家庭裡,往往有很多的父母,仿佛把孩子尤其是女兒視為搖錢樹一般,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 《小風暴》吳東娜打臉樊勝美:原生家庭,可破!
    《歡樂頌》裡的樊勝美,整天被原生家庭的種種「破爛事」折騰得焦頭爛額,22樓以及附帶應援團竭盡全力幫她想辦法,最後還是一團亂麻。於是,在樊勝美身上,有著各種各樣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有人說,樊勝美這個家是直接導致她和王柏川分手的原因;有些人說,樊勝美這個家誰貪上誰倒黴;有人說,生在這樣的家庭裡,也就只能活成樊勝美了。
  • 破局血色原生家庭,再看《小紅帽》,成人世界的童話
    這是小紅帽抗擊血色原生家庭的最後結局,也許還是最好結局。你還能要她怎樣呢?許多人不喜歡2011年華納兄弟的《小紅帽》。趁著緊張刺激的高考結束,再看一遍,發現這是一部成人世界童話,暗黑,血色,不屈,抗爭,無奈。主角和原生家庭對抗,和解,自愈,成長。如果天下父母皆禍害,小紅帽瓦萊麗無疑是最倒黴的那個。影片開頭被包辦婚姻,準備私奔。大一歲的姐姐被狼人咬死。
  • 心理學:遠嫁的姑娘,如果原生家庭過得好,誰會義無反顧遠嫁?
    為什麼許多家庭讓孩子上重點學校?買學區房? 或者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孟母三遷。 原生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 人要認識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才不致將原生家庭一些負面的元素帶到新家庭去。
  • 你身上有多少原生家庭的影子呢
    看看原生家庭就是這樣影響著兩個同樣條件的女孩子,一個從來不知道憂愁為何物,自卑是什麼。一個從小就多愁善感,自卑懦弱。家長的話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象。記得一個男孩說,他父親說他唱歌像牤牛叫喚,所以他就從來也不敢唱歌了,其實他唱得挺好的。
  • 林黛玉常年寄居賈府,是不是白吃白住?
    那麼問題來了,林黛玉在賈府的這些年,是否白吃白住?01薛寶釵建議林黛玉吃燕窩粥,林黛玉當時是這麼回應的。雖然燕窩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這個病,也沒什麼要緊的去處。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麼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 《重啟人生》:原生家庭帶給我們創傷,就不要再把傷害傳給孩子
    他的原生家庭是典型的工薪階層,無論是經濟還是事業上都沒有能力助力孩子。其實小樓的原生家庭是最接地氣的,也是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狀態體現。還有電影《芳華》,講的是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男女主角都是在家庭裡缺愛的孩子。男主劉峰為什麼要成為「活雷鋒」?這是原始家庭在他潛意識裡生根發芽,讓他嫉惡如仇卻又要求完美。
  • 明明想成為蘇明玉,卻活成了樊勝美,原生家庭為什麼難以超越?
    近幾年,「原生家庭」一詞被廣泛提及。電視劇《都挺好》和《歡樂頌》的熱播,更是讓人們對原生家庭的理解越來越深刻。那麼,什麼是原生家庭呢?每個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建立的家。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