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敲黑板:
寄託屬於消費者們的新的消費時代中,有著種種消費故事故事,我們不在是「消費主義」裡被消費的個體,我們要學會了自己找尋消費行為的意義所在。
在這些2020年的消費故事裡,你看懂中國人的艱難與堅持了嗎?
一、絕版盲盒與「超性價比產品」共存的後疫情時代12月11日,可能是2020年最具爭議的IPO,因為一種消費的熱潮,悄然出現了。
月初,泡泡瑪特(9992.HK)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價格為77.2港元,較其招股定價(38.5港元)高開超100%,市值一度達到1065億港元。
一時間,輿論譁然——「新消費」「國潮」「IP時代」,種種「看不懂」辭藻的背後,這家潮流玩具公司,憑什麼受資本熱捧?
不用質疑,這一定和近兩年來走紅的「盲盒」玩法有關。也許不玩潮流玩具、不抽盲盒的人也許會質疑:是智商稅吧?但總有人對「盲盒」的玩法上癮,滿足於抽中心儀款式時的瞬間心動,他們自成圈子,忠實程度極高。
一則數據顯示,「盲盒」的擁躉不僅僅是95後或者「Z世代」。在這個還沒過去的疫情年,以出生年1990年為界限,近20萬年輕人在購買盲盒上花費過萬。
年輕人正在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並佔據消費市場。這些消費者追求個性,注重個人感受,特別願意花錢在自己關注的事物上。
他們的「高附加值消費」甚至創造出一個個巨大的賽道,球鞋、球星卡、遊戲紀念品……
當我們仰望消費升級的時候,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是:經濟學家認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速要比往年降低5%。包括旅遊業、出口導向型產業營收回縮20%。「狂熱」背後的故事,是深刻的冷靜。
一個數據來自於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平臺」。
在追求DAU的它們大呼「品效合一」的時刻,一個事實是,品牌廣告已經越來越難以打動消費者、形成動銷。在過去20年,網際網路產品僅憑「擊中用戶的癮」、「挖掘人們微妙的心理需求」就可以挑起人們的購物慾,廣告的任務是發現心智,廣告人只要講出讓消費信服的故事就夠了。
今天,隨著消費決策的從變化到中心化的轉變,他們必須拿出更有力的武器——「性價比」,是絕大多數品牌探索出的答案。
這也就生發了這樣的圖景:今天,中國每天有20萬場直播直通電商,手機應用市場裡有超過300款本地生活軟體,可以幫助人們足不出戶地選購商品。這些數字以三倍到十倍的速度超越前一年,在消費者審慎的目光之下,卻只能收穫往年7成的利潤。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消費觀多元的時代,也是消費觀矛盾統一的時代。
數萬家工廠瀕臨倒閉的同時,產業線上化、數位化在這一年崛起,數十萬帶貨網紅一擁而上——然而究其本質,人們只不過在消費的世界創造了更多的賽道,消費力則退回到和自己的「衣食住行」緊密相關的東西,更關注生活經濟的本質。
2020年是幾種看起來矛盾的消費觀念並存的一年。有人認為「盲盒」體現出了消費的「非理性因子」更強勢;而社區團購、新電商的崛起則體現出了消費進一步的「工具理性」。
筆者認為,兩個詞都有失偏頗,我們需要用一個新的表述方式去表述這種消費趨勢,比如說「新的消費理性」「關於生活的消費理性」。
不如,用兩個詞去拆解這種消費觀念的樣貌,這個詞前段時間被形容過丁真。這就是「甜野」,既「甜」又「野」。「甜」指向了人們更願意為給生活帶來顯著、直接幸福感的事物花錢,強調精神感受上的甜美。而「野」則指的是不拘一格,不在乎面子上的消費,不在意消費的表面形式。
一個很有意思的經濟學概念叫做「口紅經濟」,這一概念始創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學家發現,每當經濟危機襲來,口紅、面膜的銷量就會上升。
如果說,前者圍繞的話題是價格不算昂貴的、可有可無的消費品。那麼,今天,在中國崛起並驗證的概念,應該算得上「新口紅經濟」,或者「超口紅經濟」——相關數據表明,當消費力受阻、出門逛街收到一定影響,不想讓自己受委屈的中國人,更願意把優先的投入放在怎樣讓自己「宅」在家裡更舒服。「宅經濟」應運而生。
根據阿里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在2020年上半年,本地生活服務產業總體市場規模提升了180%。另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則更加具體,那些事關「家」的消費,比如說家居用品、櫥櫃、軟裝等,甚至逆勢上升了35.4%。
同樣的事實,也在中國旅遊業的細節中暴露無遺。
在消費力退步的情況下,「可有可無」的旅遊業理應是最先受挫的。確實如此:根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上半年約有1.9萬家經營範圍含「住宿」的企業註銷或吊銷。
然而,在一片寒涼之下,我們確捕捉到另一篇圖景。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報告2020》顯示,「文化」成了國內遊的關鍵詞,有高達92.4%的遊客體驗了各類文化活動。
西安大唐不夜城又火了。據統計,《長安十二時辰》甫一開播,同期飛往西安的機票搜索量峰值時段同比增幅超過200%。主打文化旅行宋城旅遊,正在這個國慶中秋檔迎來一次爆發:有人統計,去年同期,國慶八天共282場次,今年目前的預排場次已經到298場(沉浸式表演,是宋城旅遊的代表產品)。
更驚喜的是,在疫情期間,深刻浸淫了中國人生活的影視劇IP,惠澤了本身旅遊資源不豐富的中小城市——一個例子是,今年國產爆款《隱秘的角落》意外成了湛江的宣傳片。攜程發布《2020年暑期旅行消費報告》顯示,湛江7月搜索量較6月增長30%以上。
一頭是家的港灣,一頭是詩與遠方,生活再難,中國消費也體現出了「堅守」的樣子。
三、總結如果拉到更高的視角,中國人的消費,正在重新解釋、批註、共建。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動的天災下,消費世界的人們主動地改變者自己的命運。
而寄託屬於消費者們的新的消費時代中,我們不在是「消費主義」裡被消費的個體,也學會了自己找尋消費行為的意義所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市商網無關。市商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風險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