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成效 青海市場主體飛速發展

2021-01-10 金臺資訊

2020年3月,潘軍註冊了一家民族用品有限公司,短短3個月,就有了2家加盟店,從註冊公司到「開枝散葉」,在高效審批及利好政策的帶動下,他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紛紛成為小老闆,開始創業。

加入創業大軍的不只有潘軍和他的小夥伴。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各類市場主體累計達到485246戶,註冊資本14376.87億元,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2.57%和7.73%,較2019年年底分別增長8.81%和7.91%。

市場主體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是提供就業機會的重要載體。「十三五」期間,青海省商事制度改革大大降低了市場準入的制度性成本,改善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促進了青海省市場主體飛速增長。為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青海省陸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齊抓共管、各方發力、創業高漲、活力迸發的局面,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著力打造推動市場主體發展一流環境

自2018年以來,青海積極推進網際網路信息系統建設,切實加強部門信息共享共用,著力強化企業開辦便利化服務。2020年6月初,青海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至3個工作日實施方案》,建立實施「一窗通辦」「一網通辦」「一事通辦」企業開辦新模式、新機制,不斷完善和改進企業開辦便利化措施,持續優化企業開辦環境。

同時,青海通過開放企業名稱庫、下放企業名稱登記權、實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以及取消企業名稱預先核准審批,將原來的企業名稱、企業設立、發票申領、印章刻制、參保登記5個環節逐步縮減到企業設立、發票申領、印章刻制3個環節,並實行住所(經營場所)、經營範圍自主申報,進一步減少了企業開辦環節,縮減了辦事跑腿的次數。

通過全面清理非法定企業開辦條件、認真落實取消行政許可規定、積極優化企業開辦流程,從而大幅削減企業開辦所需提交的申請材料。將部門間「多次提交材料」變為「數據互認共享」,實行相同信息一次填報,相同材料一次提交,推動實施身份核驗、電子籤名和電子營業執照文件共享,實現了營業執照複印件免提交。

積極搭建集設立登記、發票申領、參保登記、印章刻制、銀行開戶等企業開辦事項為一體的網際網路平臺,推動企業開辦事項全程網上辦、就近辦、限時辦,實現了青海省企業開辦事項「一張網」「一站式」辦理。發揮商業銀行營業網點多、人員素質高、硬體設備足等優勢,首批在西寧市10個營業網點提供企業設立登記幫辦、代辦和營業執照列印服務,實現了企業開辦「就近辦」「網上辦」和營業執照辦理「零見面」。

此外,在青海省59個政務服務中心開闢自助服務區、幫辦指導區、一窗受理區,實行先指導、後提交的「一窗受理」工作模式,為辦事民眾和企業提供了多樣化、便利化的窗口服務。

全面提升市場主體發展動力

青海省圍繞提升市場發展動力,綜合運用優化審批、減稅降費、信貸支持等措施,加大對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初創期企業的扶持服務力度,做到了「扶上馬,送一程」。

「以前根據法律法規要求,住宅用途的房屋一般不能作為經營場所辦理登記註冊,就算以住宅作為經營場所辦理登記,也需要得到物業公司及周邊鄰居的同意,導致我遲遲辦不了營業執照。」網絡經營創業者蔣杭生說,青海省市場監管局推進個體工商戶以網絡經營場所進行市場登記的改革,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改革中給力的舉措,在城中區辦事大廳,我辦理了青海省首家淘寶店營業執照,三證合一,前後不到20分鐘,當場辦完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近年來,我省全面落實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累計減稅降費52.4億元,25萬戶納稅人和94萬人享受政策紅利。

積極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工作,實現中小企業用戶平均資費降低15%。健全完善創業貸款擔保融資平臺建設和管理,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下調至10萬元,擔保範圍擴大至所有小微企業。

不斷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銀行業機構加強初創企業金融支持,全省新增貸款餘額2655億元,減降準資金全部用於增加民營和小微企業信貸投放,新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27.73億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39個基點。

同時,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措施,推動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全面歸集、公示涉企信用信息,按信用約束要求,攔截「老賴」等失信被執行人登記註冊行為,在工程招標、政府採購等活動中對2.9萬戶經營異常企業予以禁入或限制,推動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公平有序競爭。

持續提升市場主體發展質量

青海省積極運用產業聚集發展、網絡經濟、對外貿易、高精尖技術人才支撐等措施,幫助企業增強發展後勁,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2019年培育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期間,182家「三型」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合計3.22億元,組織新開41項高新技術領域項目,預計形成新增產值16.8億元,申請專利82件,制定各類標準126項。

對標「一優兩高」戰略,青海省撥付9996萬元,優先支持青海「名、優、新、特」產品領域項目建設以及地方特色、優勢產業領域發展。

舉辦500強民營企業峰會和「青洽會」,在為省內企業學習交流、加強合作提供機遇的同時,籤約引進64個項目,合同資金750億元。「青洽會」開設民營企業家大講堂,舉辦「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等活動,推動青海企業轉變理念。

「我們公司通過參加『市場主體發展促進年』系列活動、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學習到了省外優秀企業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品牌戰略規劃以及產品開拓市場的成功模式和經驗,認識到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意識到要立足資源優勢,從產品的細節和質量做起,打造名優特新系列產品。」可可西裡實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勇說。

此外,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薦一批,儲備一批」的模式,青海省積極開展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作,新增5家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6家省級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大力促進專利技術成果轉化。

相關焦點

  • 市場主體三年翻番 商事改革創造青西新區奇蹟
    作為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商事制度改革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面。改革三年時間以來,新區新發展市場主體共10.35萬戶,截至去年底全區累計市場主體18.6萬戶,較改革前累計增長了127.23%。她對於新區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的便利深有感觸。像李豔和她所在的公司一樣,在黃島區政務服務中心卓亭大廳和陽光審批大廳每天都有企業享受到新區商事制度的多項改革舉措帶來的政策紅利,而這背後,是新區敢於創新的努力。
  • ...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納入改革的市級公立醫院463名醫技人員...
    我市公立醫院編制周轉池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 今年1月底省委編辦核准了我市第一批5家納入改革的市級公立醫院463名醫技人員入編,目前人員入編手續已全部辦結,標誌著我市公立醫院編制周轉池制度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江源觀察:改革開放,大踏步趕上新時代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中共青海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把「改革開放力度進一步提升」作為「十四五」時期青海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為全省保持戰略定力,在更高起點上與時俱進更加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出了明確要求。
  • 保安全促發展獸醫工作取得新成效
    本報訊(記者高飛)2015年,各級獸醫部門緊緊圍繞「努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不發生重大動物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目標任務,防範動物疫病風險,加強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監管,獸醫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省時又省心」,菏澤「一業一證」改革成效居全省前列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媛媛 通訊員 劉陽 菏澤報導  自2020年4月30日菏澤作為全省首批「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實施城市以來
  • 吉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蓄髮展能量 讓市場主體擁有更多獲得感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吉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蓄髮展能量讓市場主體擁有更多獲得感本報記者 祝大偉第五屆全球吉商大會近日在長春舉行。用法治架起市場「防護網」近年來,吉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強化金融支撐、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提高政府部門履職水平,讓廣大吉商從好政策中擁有更多獲得感。曾經的省政務服務大廳「一次跑多窗」,變成了如今的「一窗辦多事」。全省商事制度改革通過實行「多證合一」「照後減證」「證照分離」等改革措施實現再升級,有效清理各種障礙,做到既準入又準營。
  • 廣東社科院副院長:像過去抓GDP一樣抓制度建設
    當前廣東正在推進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點、打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正是沿著這條道路前進。他建議,在廣東振興粵東西北戰略中,應以改革為核心,推進城鄉一體化一攬子的綜合改革試點。同時,應充分地發揮社會科學在機制設計、理論引導與輿論導向等方面的作用,推進各項制度規則在設計、實施、監管與獎罰等方面的完善。當前,我國推進位度建設主要有三個抓手: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開放制度改革和社會治理創新。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就是要降低進入門檻,根本是降低制度運營成本,從而可以極大地動員社會資源用於社會經濟建設主戰場,並通過低成本的資源進入與退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 本文主要作者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季周博士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報告顯示,中國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之一,表明我國營商環境改革成效經得起市場主體和國際社會的檢驗,中國充滿自信地向國際社會展示和宣介「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最新成果。世界銀行在中國評估的樣本城市為北京和上海,權重分別為45%和55%。上海作為樣本城市之一,得分77.7分,比去年提升3.7分,超過法國、葡萄牙、荷蘭等部分歐盟國家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水平。
  • 【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激發市場活力 規範市場秩序
    編者按:中國之聲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工的專訪《激發市場活力,規範市場秩序》。   央廣網北京1月11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直播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第六...
    改革前,實行註冊資本實繳制,佔用了企業資金,資本營運效率不高。企業辦理營業執照還需提交住所的權屬證明和使用證明材料,隨著市場主體數量日益增多,住所資源變得稀缺。這些都抑制了投資創業的激情,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商事制度改革,將註冊資本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取消了註冊資本的最低限額和設立時的驗資環節,實現市場主體準入資金「零障礙」。
  • 中國人民銀行 工商總局關於「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有關支付結算...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國家開發銀行,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規範支付結算業務管理,按照《國務院關於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
  • 探索後疫情時代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新發展
    201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成立,首批聘任來自14個國家和我國港澳臺地區的31位專家委員,標誌著「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和機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任重而道遠——履職盡責,推動打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2019年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敲響「第一槌」,在法治保障營商環境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依託這一國際化平臺,能夠發揮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優勢和潛力,克服各國法律制度不同造成的障礙,從而為國際商事糾紛的解決發揮獨特作用。」
  • 上海高院發布中英文版2019年度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
    上海法院受理的與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有關的金融商事糾紛也不斷增長。特別是債券市場打破剛性兌付後,公司債券交易糾紛案件數量從2017年的4件增長到2019年的147件,標的額從2.21億元增長到106.3億元。   據悉,上海法院通過依法履行審判職責,根據「案件類型新、規則意義強、社會影響廣」的標準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
  • 我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取得八大方面進展2019年10月31日...
    本報訊(記者 朱丹) 10月29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在昆明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情況。    發布會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今年4月,省政府成立省長任組長的省改革工作領導小組;5月,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雲南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並印發實施,明確了改革總體目標。
  • 習近平:司法體制改革成效如何要由人民來評判
    他指出,我國司法制度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總體上與我國國情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適應的。同時,由於多種因素影響,司法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錯案、司法腐敗以及金錢案、權力案、人情案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抓緊解決,就會嚴重影響全面依法治國進程,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
  • 江蘇外貿線上突圍 「保主體促兩穩」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
    我省開展的「保主體促兩穩」行動受到商務部肯定,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取得階段性成效。一企一策,精準服務解難題9月25日,一架搭載141名韓籍乘客的包機降落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機上乘客均為SK海力士半導體和系統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的核心技術和管理人員。目前,無錫市為SK海力士、村田新能源等日韓企業申請臨時包機10架次,幫助1100餘人入境。
  • 青海農牧業唱響現代生態主旋律
    目前,在「一優兩高」戰略布局下,全省犛牛、藏羊、青稞、冷水魚、枸杞等優勢主導特色產業品牌得到持續提升,緊扣綠色發展,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青字號」特色農牧業品牌叫響國內外市場。青海農牧業唱響現代生態主旋律,將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推向歷史的新高地。
  • 「一企一策」靶向改革 廣西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自治區國資委針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系統推進「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專項工作,著力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攻堅、強化國資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取得階段性成效。廣西國有企業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和衝擊,繼續保持較好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