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訪」元代銀雕巨匠傳承人林偉星,畲銀工藝升級國家非遺

2021-01-16 燚燚焱炎火

【編者按:他是珍華堂畲族銀雕技藝第五代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系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福建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現任福建省珍華堂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寧德市珍華堂畲族銀器工藝技術研究所所長。由其參與研發、設計、製作的銀雕作品《四季五福吉祥塔》、《清明上河圖》、《畲族鳳冠》等均受到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偉業千秋人奮志 星耀萬裡馬嘶風

——記珍華堂畲族銀雕技藝第五代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林偉星

「小錘敲過數千年,無字傳承幾度秋」。有溫度的銀器,如活物一般敘述著人與銀器的故事。畲族,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銀器雕刻符號成為畲族重要的文化傳承的載體。銀器鍛造工藝由此代代相傳。福安畲族銀器及其工藝起源於民間,又深受宮廷文化的影響,既飽含民俗文化中質樸、粗獷、神秘的色彩,又蘊含元代正統銀雕文化中造型新巧獨特,紋飾雕工細膩精美的高雅風格。畲族銀器結構創造新穎、生動,充分展示了高超的鍛造水準。

領導關懷

「珍華堂」畲族銀雕是閩東畲族銀雕技藝的傑出代表,歷經六代傳承,第四代傳承人林仕元,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全國技術能手。其作品《鼎盛中華》《龍騰五洲》《金陵十二釵》等幾十件銀雕作品獲多個國家級金獎,《鼎盛中華》《畲·鳳冠》被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2011年5月以「珍華堂」畲族銀雕為代表的福安畲族銀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6月被福建省文化廳授予「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2018年6月珍華堂畲族銀雕入選第一批中國《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林偉星大師與父親林仕元大師在一起

近年來,林仕元不僅到中央美院授課,還帶著他的銀雕技藝先後受邀前往福州大學、雲南藝術學院等大學授課,還被聘為客座教授,讓技藝成為藝術、成為文化,從而不斷提高畲族銀雕的知名度和話語權。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勤奮刻苦的林偉星熟練掌握了這項老手藝,還不遺餘力地推進銀雕技藝創新。他是福建省第一個聯盟標準《福安畲族銀器聯盟標準》的起草者之一,參與設計與製作的作品「千禧雙龍戲珠」「子孫桶」等獲多個國家級獎項。

林偉星大師在創作雕刻藝術

林偉星,1979年11月出生,珍華堂畲族銀雕技藝第五代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系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福建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現任福建省珍華堂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寧德市珍華堂畲族銀器工藝技術研究所所長。作為畲族銀雕技藝第五代傳承人,為解決畲族銀雕技藝後續人才問題,與福安職業技術學校聯合辦學開辦了8屆「銀雕藝術」專業班,受邀作為專業導師為學生授課,同時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為培養畲族銀雕技藝人才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了統一畲族銀器質量標準,引導畲族銀器標準化生產,保護畲族銀器技術,促進畲族文化的發展,林偉星還參與編寫制訂了福安市《畲族銀器聯盟標準》,這一標準是福建省目前唯一的聯盟標準,畲族銀器聯盟標準更是獨一無二。其本人創作的銀雕作品《大團結》、《天龍獻瑞》、《八桃五蝠盤》、《千禧雙龍戲珠手鐲》、《鳳冠》等十多件作品獲得國家級各類大賽金獎。其中《千禧雙龍戲珠手鐲》、《魚躍吹笛》2件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元代銀雕巨匠傳承人

「珍華堂」源於清朝同治年間的「振豐銀樓」。上世紀七十年代,由元代銀雕巨匠朱碧山嫡系傳承人林仕元,在繼承傳統工藝技術的基礎上,秉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振興傳統工藝之理念,創辦了福建省珍華堂工藝品有限公司。作為企業的掌門人林仕元也走過了三十餘年的藝術春秋。1971年開始學習純銀製品製作技藝。21歲那年自立門戶,取商號「珍華堂」,現如今「珍華堂」品牌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作品

國家改革開放以後,林仕元先生也迎來了事業的春天,1985年,福建省福輝金銀首飾有限公司為了扶持閩東金銀工藝行業,挑選2位民間藝人赴榕接受香港專家傳藝,林仕元有幸當選。學習期間,他潛心學習,從技術進行徹底的創新和融會貫通,將新技術融入傳統工藝,製成的新一批首飾無論從色澤到造型都讓人耳目一新。手工技藝有了質的飛躍。此後,每隔數年,林仕元都前往外地觀摩學習;每到一處都格外留心一些上等工藝品的特別之處。1991年和1993年間,為了徹底掌握「龍」的雕刻工藝,林仕元先生多次自費前往北京景泰藍工藝品廠進修美術,學習先進工藝。

作品

歷經數十年摸索磨礪,以林仕元為首的「珍華堂」藝人們逐漸掌握了「操、鑿、啟、解、披」五大手工技藝,有效避免了傳統工藝的重複性和粗糙感,突出精密性。主要產品突出四大系列:民間特色的古文化系列、民族特色的畲文化系列、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系列、現代特色的創意文化系列,包括銀制餐、酒、茶等具品,畲、漢、苗等民族飾品,紀念章及浮雕製品等100多個品種。自1998年至今,創作出「八仙過海」、「故宮九龍壁」、「中華華表」、「金龍戲珠」、「雙龍戲珠鐲」、「鼎盛中華」、「龍騰五洲」、「畲·鳳凰銀飾」、「十全十美」銀碗、「仿古十八羅漢」等一系列藝術收藏品。

2002年10月,福建省第二屆民間藝術家評委會授予林仕元「民間藝術家」榮譽稱號;2004年他又再次獲得首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個人貢獻獎,其作品「鼎盛中華」榮獲第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獎銀獎。2006年6月,以珍華堂為代表的福安銀雕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2008年6月,被評為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福安銀器製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藝術無止境」這位年過五旬、身為工藝美術師和金銀工藝行業考評員的老藝術家為弘揚民間文化孜孜不倦。

林偉星從小受父親林仕元的薰陶,耳濡目染,對銀雕工藝有獨特的見解和眼光。經過多年的磨練,繼承了父親林仕元的畲族銀雕技藝,並接管了企業的管理工作。從業十幾年多來,學習、實踐和交流的足跡遍布全國大江南北乃至國外,多次參加國際性、全國性的學習研討和參賽展銷活動。如2012-2018連續四年參加中國博物館舉辦的「北京工藝美術雙年展」,由其參與研發、設計、製作的銀雕作品《四季五福吉祥塔》、《清明上河圖》、《畲族鳳冠》等均受到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積極融入「海絲」戰略,走向境外進行學術交流。近年來,足跡踏遍美國、杜拜、香港、澳門、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紐西蘭、義大利、日本多個國家和地區;期間還參加了中國美院、SIVA非遺品牌智造研修班、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研修班、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班等學習進行自我提升。

獲福建省文創獎銀獎

畲銀工藝升級國家非遺

近年來,「珍華堂」在林偉星的精心經營下,品牌知名度也日益提升,在同行業中擁有很高的知名度。「珍華堂」先後被國家和各級管理機構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國馳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福建老字號、版權保護重點企業、福建省重點創意企業、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其中畲族銀器製作工藝還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林偉星還注重產品的專利和版權的保護工作,經過努力和堅持,到目前為止公司已擁有專利和版權共100多項。同時,林偉星也先後於2004年福建省首屆青年民間工藝品製作大賽評委會評審通過同意授予林偉星「福建省青年民間工藝大師」榮譽稱號;

2012年林偉星經第四屆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活動組織委員會審定授予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2014年5月被共青團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年聯合會授予第十一屆福建青年五四獎章;2014年11月被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評為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2015年11月被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授予福建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7年12月被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金屬工藝);2018年6月被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金屬藝術專業委員會聘為「副主任」;2018年2月被福建省文化廳命名為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銀飾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8年12月被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評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2019年5月被福建省工程學院聘為客座教授等諸多榮譽稱號。

作品
作品

其個人作品《三層八卦牌》2004年獲福建首屆青年民間工藝製作大賽銀獎,作品《金龍戲珠》獲首屆中國民間工藝博覽會特等獎;作品《天龍獻瑞》2009年獲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金品博覽會金獎,作品《八桃五福盤》獲得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龍騰五洲》2010年獲第五屆中國海峽工藝博覽會金獎;作品《魚躍吹笛》、《千禧雙龍戲珠》2012年收藏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作品《大團結》2012年獲得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作品《龍飛鳳翔酒壺》2013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作品《子孫桶》獲第六屆廈門文化博覽會中華工藝優秀作品金獎;作品《清香茶具》獲2014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作品《般若波羅蜜心經茶入》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

作品

銀雕作品《龍飛鳳翔酒壺》2015年1月獲得首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福雕獎金獎;銀雕作品《鳳凰彩牡丹花籃牌》2015年5月獲得2015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作品評比金獎;銀雕作品《虛無茶葉罐》2015年11月獲得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華工藝精品獎最佳創意獎;銀雕作品《康熙御筆系列三件套》2015年12月獲得第二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福雕獎最佳傳承獎金獎;銀雕作品《回歸茶葉罐》2015年12月獲得第二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福雕獎金獎;銀雕作品《永恆的愛》2016年5月獲得2016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作品評比金獎;銀雕作品《槌目紋銀壺》2017年11月獲得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交易會「海峽工藝精品獎」評比金獎;銀雕作品《蘭花冰裂紋銀壺》2017年11月獲得首屆中國世界遺產金獅獎·綜合類金獎;銀雕作品《四君子——梅蘭竹菊銀壺》2018年12月獲福建省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

作品

「珍華堂」作為銀雕業的領軍企業,林偉星深知行業標準的重要性。為了統一畲族銀器質量標準,引導畲族銀器標準化生產,他配合質監部門,參與了《福安畲族銀器聯盟標準》的起草工作。這一標準是福建省目前唯一的聯盟標準,也是畲族銀器的第一個聯盟標準。標準的制訂,不僅是保護畲族銀器技術的重要措施,更能促進畲族文化的發展,同時也使整個行業走向規範化。為加強銀雕工藝人才隊伍建設,推動閩東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平穩快速發展,更好培養選拔銀雕人才,其改變了以往「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傳統的帶徒模式,與福安職業學校聯合辦班,配合教育部門編寫校內教材,解決行業人才缺乏問題。

同時還舉辦了首屆寧德市「珍華堂」杯畲族銀雕技能競賽,挖掘和培養年輕的民間藝人,選拔閩東銀雕技能優秀人才,為閩東工藝美術行業做出了一定貢獻。為突破技術瓶頸,拓寬創作思路,他通過多方努力,與清華美院強強合作,邀請清華美院教授共同設計研發新型產品,專題探討新產品開發中的遇到的技術難點,提升了產品檔次和研發設計水平,為企業今後新品開發奠定的了堅實的基礎。

珍華堂董事長林偉星接受媒體採訪

未來,林偉星大師繼續秉承「對社會負責,對客戶負責,對員工負責」的社會價值觀,把「珍華堂」建成一個負責任、能挑大梁,造福一方的企業為己任。將在祖國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繼續立足於畲族銀器工藝技術的研發和升級,以「誠信、責任、奮進」的企業價值為核心,為閩東地區乃至全國銀雕產業培養大量的高技能,懂管理的高素質銀雕人才,從而實現閩東乃至福建銀雕產業、文化的大繁榮。同時做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推廣和傳承工作,進一步推動創意產業建設,促進創意產業的更大發展。

相關焦點

  • 林偉星:畲族銀雕,近身的藝術
    林偉星是珍華堂畲族銀雕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在他的記憶裡,七八歲的年紀就跟在父親林仕元身邊,充當「勞力」。別的小孩子寫完作業後就可以開始玩耍,而他寫完作業後就要開始幹活了,每天錘揲、鏨刻、掐絲......一遍又一遍,結束了,又開始,似乎總也停歇不下來。畲族銀器具有獨特的製作工藝,在畲銀製作中,以福安葉氏一脈的「珍華堂」銀雕尤為突出。
  • 開國大典銀版畫純銀雕刻版畫 多重工藝完美結合
    【藏品名稱】開國大典銀版畫純銀雕刻版畫 多重工藝完美結合【藏品材質】足銀999【藏品證書】收藏證書10克 畫心尺寸:225*129mm 畫框尺寸334*231*16mm 工藝:壓砂彩繪 限量發行15萬套20克 畫心尺寸
  • 【韓城工匠】楊仙福:醉心銀雕二十載 為守藝磨平指紋
    韓城工匠 寧德市工藝美術師 楊仙福 醉心銀雕二十載 為守藝磨平指紋 我市民間藝人楊仙福
  • 北京首屆非遺精品拍賣會下月榮寶齋舉槌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24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這是全國首次舉行大規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品的專場拍賣活動,其中包括「燕京八絕」在內的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別的國家級市級非遺項目,48項共86件作品將上拍。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嘗試大規模非遺拍賣活動不僅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是檢驗非遺技藝相關產品是否具有市場潛力的一次重要「試水」。
  • 「名家專訪」藝術名家林榮發,匠心雕琢至美傳奇
    擅長人物圓雕、高浮雕與薄意,多種技法能靈活結合運用,故其作品有獨到之處,許多作品在國家級省市級獲金銀獎。因藝術成就突出而入編《中華翰墨名家博覽》、《中國世紀專家》、《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華名人大典》等書籍。】
  • 《女神降臨》超還原男主角「臉蛋天才」車銀優自爆被父母禁拍拖
    近日《女神降臨》劇組放出許多組劇照,當中飾演男主角李修豪的車銀優,神還原程度震驚網民。外號「撕漫男」的銀優從小成績優異,還精通各類運動,堪稱萬能偶像;不過完美的他卻自爆至今只拍過一次拖,戀愛零分!近年憑《我的ID是江南美人》晉身「演技dol」(意指有演技的idol)行列,劇中車銀優完美守護傷痕累累的女主角,以滿滿的男友力俘虜萬千少女;不過他卻自爆,拍攝吻戲時內心極度慌張,更不知道雙手要如何擺放,一切全因經驗值低:「一生只談過一次戀愛,是高中時代、當練習生的時候;當然也有暗戀過別人,但是沒能告白,因為我不太會表達。」
  • 抖音上非遺傳承人的剪紙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她不僅是非遺項目「東方盤紙」的唯一傳承人,製作出的盤紙作品,還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了。  在嚴美娟的抖音帳號@東方盤紙(尋古)中,記錄著她製作出一件件東方盤紙藝術品的過程。東方盤紙是用傳統技藝「盤扣」的手法,將一根根紙條經過幾十道工序,細緻地卷、粘、捏、壓、折、搓......組合完成一幅幅精美的工藝品。視頻裡58歲的嚴阿姨戴著眼鏡,用細細的針仔細將一張張紙條捲成需要的形狀。
  • 非遺產業化如何破局?「齊家手作香腸」的傳承與堅持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是一個民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隨著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文化產業百花齊放,對於非遺文化來說,非遺因為傳統受到保護和關注,也因為傳統而受到桎梏。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化,如何讓非遺在社會變革中保持活力以及煥發新活力,如何在保護非遺和非遺市場化、產業化之間取得平衡,是許多非遺傳人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 動畫銀魂突入「暗殺將軍篇」 以銀時為中心的宣傳圖公開
    動畫銀魂突入「暗殺將軍篇」 以銀時為中心的宣傳圖公開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雲南非遺文化傳承人亮相臺灣 講解雲南刺繡工藝、展現東巴文化
    正值新春佳節,哈尼姑娘陳夏苓和非遺文化傳承人吳志明、廖力耕、陳四才來到臺灣佛光山,亮相雲南少數民族服裝服飾暨非遺文化展。現場,四位藝術大師通過現場製作、互動體驗等方式,展現雲南非遺文化的精湛工藝技法和古樸的藝術風格。擅長哈尼族傳統刺繡技藝的哈尼姑娘陳夏苓,幫助臺灣遊客廖心瑜穿民族服飾,吳志明為遊客講解哈尼族頭飾繡品上的圖案,故事。「雲南,是我心馳神往的地方。
  • 「非遺」傳承人晏西徵:梅山武術德技並修的「傳」與「承」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梅山武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晏西徵。紅網時刻記者 肖銀資 李響炮 婁底報導梅山,位於湖南省中部地區,以今天的新化縣、安化縣為中心,此地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梅山文化歷史悠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古便有尚武崇文的傳統,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武術拳法。梅山武術隸屬南派拳術,是古人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在和野獸的搏鬥時,「觀其禽技,仿其獸姿」總結而成的一套拳法。其招式非打即防,沒有虛招花架,樸素而又實用。
  • 傳承重慶非遺不負時光的藝術之美
    ,一雕一世界」的微刻作品,成為全場「明星」,觀者無不嘖嘖稱奇。  「璧山微刻工藝以詩詞文章、國內外名畫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為主要內容,選材講究莊重、典雅、名貴。主要材料有金、銀、玉、陶瓷、牙骨、石等。產品製作難度高,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走進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現年70歲的潘啟慧的工作室,隨處可見筆墨紙硯、刻章、瓷瓶、奇石和各種精緻的小玩意兒,看上去與一般喜好收藏的藝術家工作室並無二致。
  • 非遺傳承人韓吉亭:堅守錫鑲傳承近40年「守藝人」
    膠東在線9月24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趙亮 賀子慰)花開一季,草木一秋,近40年寒暑更替,煙臺海陽市僑眷、「非遺文化傳承人」韓吉亭始終不改對錫鑲的堅守和傳揚。他憑著精細工藝,匠心獨運,製作的「榮寶苑」金鑲玉、錫鑲工藝品聞名遐邇,不僅是海陽市十大特產之一,更斬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品委員會金獎,登上國禮舞臺。
  • 展現非遺魅力,荔灣非遺傳承人齊集年會
    1月6日上午,2020年荔灣非遺年會在泮溪酒家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荔灣區文化館(非遺中心)主辦,荔灣區非遺協會承辦。年會邀請全區非遺傳承人、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及非遺協會成員近百位出席本次活動。
  • 中國浙江省藝術家向蒙古國家博物館捐贈手工藝術品
    劍鞘為交錯紋案,以及浮雕花,劍身採用手工鍛打百鍊鋼鍛制,鳳羽花紋,手工研磨,花紋精美,裝具為全銅手雕裝飾,傳統鎏銀,鞘材為包深海珍珠魚皮,裝飾精細大氣。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徐殷捐贈龍泉青瓷作品《沙漠之舟》。
  • 上海世貿商城「香港生活格調體驗館」隆重開幕
    當中,「香港生活格調體驗館」常年展示廳於2016年3月11日在上海世貿商城隆重開幕,十多個擁有自主品牌的香港企業雲集上海參與開幕禮暨產品展,藉此商壇盛事向業界、媒體及眾多客戶展示,源自香港的特色品牌和優勢產品,為上海這座時尚之都再添港式生活格調。
  • 綜述:在市場大潮中努力圖存的「非遺」傳承人
    13日,在「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廣東鬱南縣蘭寨古村落的大屋裡,正在扎獅頭的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下稱「非遺」)佛山獅頭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黎婉珍頗為自豪地說。當日,由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廣東省非遺促進會、鬱南縣政府等聯合主辦的2016年中國「文化遺產日」廣東(雲浮)分會場活動在蘭寨舉行。
  • 小棕葉背後有大學問 50位中學生對話非遺傳承人
    1月9日下午,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的50名學生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課程。 紅網時刻1月10日訊(記者 王詩穎 通訊員 張祥)粽葉編、菊花石雕、湘繡……湖南豐富的非遺文化,能給中小學生帶來什麼?一枚細長的棕葉,會有怎樣神奇的千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