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產業化如何破局?「齊家手作香腸」的傳承與堅持

2021-01-08 36kr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是一個民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隨著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文化產業百花齊放,對於非遺文化來說,非遺因為傳統受到保護和關注,也因為傳統而受到桎梏。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化,如何讓非遺在社會變革中保持活力以及煥發新活力,如何在保護非遺和非遺市場化、產業化之間取得平衡,是許多非遺傳人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在商品高度工業化發展的今天,許多傳統工藝技術已經能夠被工業化完全替代,很多手工美食都在慢慢的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被人們所遺忘,但一種傳統手工食品能夠傳承千百年不息,還是擁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齊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齊家手作香腸」」唯一傳人。他表示,純手工的意義不僅在於每一個製作步驟和每一個環節都是自己嚴格把控,從選料製作到包裝也是親力親為,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產品的新鮮和健康,還在於其所承載的優秀文化價值。

據了解,「齊家手作香腸」是天津市河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自清末民初時期,其香腸製作技巧已有百餘年歷史。其香腸製作技藝秉承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觀念,配料精細,製作講究,其方法過去視為絕招,秘不外傳,在市場上擁有良好的口碑和產品質量的保障。

非遺項目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技藝價值、和市場價值。在齊林看來,「齊家手作香腸」雖然是非遺項目,但其本質上還是一種美食,作為美食項目,能夠幫人解饞、解飽,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這樣就足夠了。目前,「齊家手作香腸」現有原味、魚籽味、黑椒味、榴槤味、孜然味、蒜芥味、香辣味、墨魚味等多種口味供廣大客戶選擇食用,分別針對小孩、女性、男性、老人等人群進行針對性的精準定位。

「曾經有很多工廠來找我尋求合作,想要工業化生產,但我拒絕了,」齊林說道。每年的10月到春節前夕,「齊家手作香腸」經常陷入供不應求的尷尬狀態,但在項目工業化的選擇上,如果把手工製作的溫度改成冰冷的機器,客戶不僅不能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一份匠心,也感受不到純手工產品特有的味道與魅力。

齊林的選擇或許是大部分非遺傳人的選擇,齊林所代表的非遺傳人群體是矛盾的。一方面既有對非遺技藝的堅持,拒絕工業化生產甚至拒絕創新,認為這是對非遺文化及品牌的損害;另一方面又渴望將非遺技藝傳承與弘揚出去,樹立品牌。

據他介紹,自己不會固守傳統,而是會在傳統的基礎上適當加以創新,讓「齊家手作香腸」的品牌讓更多人知道。未來,「齊家手作香腸」會定期推出新品,季節款,月份款,節日款,打造一面香腸的旗幟。構建30款以上的香腸品類,分別針對營養、饞嘴、獵奇、聚會等不同場合食用。同時,尋找更多的合伙人傳承「齊家手作香腸」技藝,但有一個前提,堅持手工製作。

「我希望齊家手作能陪伴所有的朋友們一起走下去,時光荏苒,代代相傳,即使物是人為年華老去,暮然回首之際,那滋味還會湧上心頭。因為它承載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代代相系的根和魂,這種技藝的傳承對於促進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有著重要的價值。」齊林說道。


相關焦點

  • 當非遺手工藝傳承遭遇野生動物保護 該如何尋求平衡點?
    那麼,對於沒有被列入名錄(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三有」名錄》)中的野生動物受侵害案件,在司法實踐中又該如何把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湯維建認為,名錄不是一個絕對的界限,「某類動物是否被列入名錄,對於動物保護本身而言並不是絕對性的。
  • 「非遺傳承」苗族蘆笙舞箐雞擺尾
    清人陸次雲在《峒溪纖志》一書中,對蘆笙的形制和苗族男女跳躍時演奏蘆笙的情景作了具體的描繪:「(男)執蘆笙。笙六管,作二尺。……笙節參差,吹且歌,手則翔矣,足則揚矣,睞轉肢回,旋神蕩矣。初則欲接還離,少且酣飛揚舞,交馳迅速逐矣。」足見蘆笙舞早已是苗族人民傳統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並風靡一時了。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分為三大類:蘆之舞、鼓之舞和擺手舞。
  • 傳承非遺必須「師傅帶徒弟」 傳承與創新並舉
    傳承非遺必須「師傅帶徒弟」 傳承與創新並舉 近年來,北京市的非遺保護工作卓有成效,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民間煥發出勃勃生機。北京市文化局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請來多家非遺傳承保護單位分享各自的理念,談話中他們不約而同地推薦「師傅帶徒弟」這一方式。
  • 「非易非遺系列1」天塔獅舞李登山
    李先生是我要描繪的第一位非遺傳承人。一個周末,我和同事來到位於陶寺村的先生家,登門拜訪,在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裡我們開始了非易與非遺的對話……李登山出生於1946年3月,陶寺村人,系天塔獅舞第六代傳承人。16歲跟隨師父李五六開始學藝,生性好強且敏捷的他,舞獅技藝日漸精湛,後生無人能比。當年,李登山和師父們表演的「獅子上板凳」節目在當地很有名氣,可惜在文革動亂中被迫中斷。
  • 園南中學:向陽而生的非遺文化傳承
    從那年開始,我會在遺產日前夕走訪一家非遺傳承特色學校,看看孩子們是怎樣尊敬先賢留下的民族瑰寶的。6月12日,我實地考察了園南中學。 只是兒時的史曉燕沒曾想到:自己會成為黃道婆非遺文化傳承的帶頭人,並吸引著孩子們。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展示非遺項目傳承傳統文化
    本報訊(記者劉鋆鋆)日前,東麗區文化館舉辦的「傳承·弘揚·創新·勃發」長祥高蹺展在東麗博物館開幕,展示非遺項目,傳承傳統文化。  高蹺、寶輦、花會作為軍糧城民眾祈盼平安的民俗盛世,由明代永樂年間流傳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繼承、創新,逐漸成為了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 人在新疆——他用匠心傳承百年的非遺味道
    李敏幼時被鄰居們對自家羊肉湯的期待和讚美所觸動,長大後成了吾吾子羊羔肉烹飪技藝的非遺傳承人。美好而關鍵的瞬間,有時候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  他直言當年並沒有想到「傳承」這麼深的層面上,「那時候不懂事,學習也不好,家裡有份活可以幹,我就去幹了。」  他說,他從未把煮羊肉當做課程一樣系統的學習過。從八九歲有記憶開始,伴著他醒來的是家裡老人宰羊剁肉、刀與刀板咚咚的碰撞聲,放學回來的娛樂就是跟著爺爺上山放羊、拔草。一隻羊從如何餵養到如何烹飪,李敏看過了太多遍,即使閉著眼,這套動作都爛熟於心。
  • 「芒果小當家 非遺潮起來」即將上線播放!
    建設「一帶一路」堅持文化先行,我們「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我國歷史文化遺產」。因此,弘揚傳承和保護好我國的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當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國正處在偉大復興關鍵時刻,宣傳、推廣、做亮非遺文化,是恰當時。
  • 12月份海安市新時代好少年丨金可欣:傳承非遺的「小精靈」
    她是李堡鎮鄉村少年宮花鼓社團的一名成員,是海安玉華工作室的一名「小戲骨」,立志傳承非遺文化的精髓。她從小就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一有音樂就會跟著節拍扭動身體,學前班的時候,她就報了舞蹈班,每次上課都特別努力並且每天堅持練功。在練功的過程中,由於劈叉、下腰等高難度的動作難以達到要求,很多次都是一邊流淚一邊堅持。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深厚的基本功,她多次參加校內外的演出。
  • 國內首家文化創新型「非遺書店」線上商城啟幕
    5月30日,國內首家融合非遺傳承、產業轉化、青年創業及閱讀社交四大要素的文化創新型「桐視界·非遺書店」線上商城隆重開啟。屆時將有上千種非遺圖書、藝術類圖書上線,並精選千餘類非遺文創推出,數量將達到萬餘件。
  • 內蒙古針灸非遺傳承人白金龍:創新針灸療法 「開門」傳承非遺
    「非人不傳」是白氏家族傳承醫學的陳規,即一代人中只會選擇最優秀的一個人將家族全部醫術傾囊相授。1984年,在白金龍接過父輩傳承銀針的第二年,他邁入了遼寧中醫藥大學的校門。學校的基礎中醫理論也夯實了白金龍對「白氏針灸」療法的研究和理解。
  • 非遺尋訪2︱剛硬易碎的海派水晶雕刻,如何才能真正傳承
    非遺尋訪2︱剛硬易碎的海派水晶雕刻,如何才能真正傳承 澎湃新聞記者 陸林漢 2017-11-29 09:18 來源:澎湃新聞
  • 「忘羨」今世篇61:魏嬰的嘴巴腫成香腸,藍湛好笑又心疼
    魏無羨臉朝下趴著,離地不是很高,他完全可以自己跳下去,可今天就是想作一下,非等著藍忘機下來,要藍忘機接住他,反正之前又不是沒有過。「藍湛,看你的臂力有沒有增加,我跳了,你要接住了啊!」看到藍忘機落到樹下,魏無羨皮道。正當藍忘機張開雙臂準備等著他跳時,一隻翅膀刺紅的大鳥突然飛了過來,在他嘴唇上狠狠的啄了一口。「啊!」
  • 手工香腸分外香
    花花食界 歲末年初,各家各戶不約而同地掀起了自製年貨的大戰,灌香腸是「賀歲大戰」裡的重要一環。 根據多年的經驗,香腸的味道好不好,還是要通過「手工自製」來實現。菜場裡排隊灌的香腸,是靠機械化輔助灌出來的,帶了鐵味,已經失去了傳統風味,只能叫肉腸罷了,還經常會因攤主的忙碌著急加多了鹽,變成超鹹的肉腸,更加香不起來。 我們每個人的手,都自帶著不同的體香。很小的時候,我就聽外婆說,一模一樣的配方和操作過程,一模一樣的原材料,有的人做出米酒是甜的,有的人做出的米酒發酸,或者帶著苦味。
  • 「直播+非遺」,《河西寶卷》傳承煥發新活力
    連日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西寶卷》傳承活動在快手網絡直播平臺上火熱上演,並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消沉。這種通過「直播+非遺」的新媒體形式,為《河西寶卷》的傳承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綻放出不一樣的煙火,令人眼前一亮。
  • 邵陽:非遺傳承人齊聚一堂碰撞思維火花 提升傳承能力
    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記者 曾珍 通訊員 林志剛)12月10日至11日,邵陽市舉辦2020年度邵陽市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暨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來自全市的60餘名非遺工作者和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齊聚一堂,在學習交流中碰撞思維火花,提高非遺傳承實踐能力。本次培訓由邵陽市文旅廣體局主辦,市非遺保護傳承研究所承辦。
  • 節儉汪「飯飯對切」堅持剩一半 媽笑:留下來當消夜?
    實習記者楊喬詅/綜合報導這麼「整齊」的吃相也太難得!網友張鈞惠家中有隻高齡16歲的雪納瑞「甜甜」,已經是老奶奶的它雖然食量不大,卻還是會乖乖地按時吃飯,不讓主人擔心。影片中可以看到,妞妞堅持留下一半的飯飯,將另一邊吃得乾乾淨淨,讓媽媽忍不住模仿起愛犬的口吻笑說,「我要留一半起來當消夜!」
  • 一碗非遺肥腸粉,一張成都美食新名片
    ▲非遺發布會現場打粉大賽想要位列「非遺」,有個硬指標:必須傳承三代以上,傳承時間超過100年。也正因如此,甘食記的申遺成功才正是其堅守傳承的佐證。2008年,成都餐飲市場日新月異,但真正堅持傳統手工的店卻越來越少。也是這一年,甘樂正式創立「甘食記」,因為國內不允許註冊純姓氏商標,於是甘樂將品牌命名為「甘食記」。
  • Get非遺傳承新玩法,太極拳化身行走的表情包標題
    藉助全新的網際網路社交互動方式,以及年輕化的表情包載體,進一步推廣普及太極拳,助力實現太極拳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今年11月,雙方攜手啟動了「老家河南·黃河之禮」主題活動,通過豐富多元的數字科技,以及小程序、線上數字館等創新手段,促進河南省境內黃河沿線溫縣太極拳、開封汴繡、孟津唐三彩等九大重點非遺的廣泛傳播,幫助社會大眾深入了解黃河流域非遺背後的歷史、文化、價值等,積極主動參與到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 【方志四川•資治】孫學元 瓦西木一 ‖ 試談美姑縣非遺保護傳承...
    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姑縣在州委州政府領導下,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涼山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涼山州非遺中心等有關部門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按照「非遺保護工作要創造性傳承、創新性保護、創意性發展」的要求,牢固樹立文化自信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強對「非遺」保護的創造性傳承、創新性保護和創意性發展;用強烈的家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