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非遺手工藝傳承遭遇野生動物保護 該如何尋求平衡點?

2021-01-13 中國青年報

記者調查發現,這家在抖音上擁有13萬粉絲的店鋪,首頁簡介上寫著:擁有花絲鑲嵌、鏨刻、點翠等八項非遺技藝。對此,該工作室負責人左書僑回應稱,點翠工藝所用的白胸翠鳥非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該工作室不存在侵害野生動物權益的行為。目前,該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一場非遺手工藝傳承與野生動物保護的討論進入大眾視野。

非遺傳承與野生動物保護矛盾逐漸凸顯

光彩奪目的點翠首飾、價值不菲的牙雕工藝、粗獷鮮活的蒙古毛植……當我們驚嘆於這些傳統手工藝動物製品的巧奪天工時,與其密切關聯的野生動物保護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在百度輸入「點翠」二字,往往會延伸出手法殘忍、應被禁止等搜索熱詞。結合中國傳統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點翠先用金或鎦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羽毛鑲嵌在底座上,以製成各種色澤豔麗的首飾器物。有專家表示,翠鳥性子剛烈,被捉就會掙扎應激死亡,難以人工繁育。因此,點翠工藝也被稱為「殘忍」的藝術。

獨特的屬性令點翠在傳承過程中飽受爭議。早在2018年6月,京東眾籌上一個名為「非遺大師手作宮廷點翠首飾」的傳統手工藝項目,數日內就眾籌到7萬元。但離項目目標相差不遠時,網友們紛紛質疑製作方的翠鳥羽毛來源不透明,存在破壞生態和侵害野生動物的可能性,在一片聲討之下,製作方不得不提前下架這一項目。

與點翠技藝同樣命運多舛的非遺項目不在少數。2014年9月,河南省新野縣村民蘇國印、鮑鳳山等4名新野耍猴藝人,被黑龍江省東京城林區基層法院以非法運輸珍貴野生動物罪定罪,但免予刑罰。此案引發廣泛關注,使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野猴戲面臨新的嚴峻考驗。

2006年,象牙雕刻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此產生了長達數年之久的合法加工與非法買賣象牙並存的現象。而這個看似無法調和的矛盾卻給消費者帶來「象牙允許買賣」的錯覺,不僅不利於提高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而且不便於相關部門開展監管。因此,國家林業局於2017年3月20日發布公告,要求各有關從業單位於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商業性象牙加工銷售活動。

隨著全社會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傳統非遺手工藝被提出了質疑:「被取過羽毛的翠鳥往往很快死亡」「象牙走私帶來的巨額利潤促使盜獵者對大象進行瘋狂殺戮」……

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脊椎動物種類就達6500多種,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等47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更是中國的特有物種。但目前仍有大量野生動物不在保護範圍內。據不完全統計,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於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多種(指原產地在中國的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種。而未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中國的瀕危動物種類還可能會增加。

未被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也應受保護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27條規定:因科學研究、人工繁育、公眾展示展演、文物保護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准,並按照規定取得和使用專用標識,保證可追溯,但國務院對批准機關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此可見,非遺手工藝項目如要選用野生動物作為材料,上報批准和專用標識缺一不可,這種「源頭追溯」的立法意義實際上也體現出我國「保護優先、規範利用、嚴格監管」的野生動物保護原則。

「使用野生動物進行傳統手工藝製作的相關問題,首先需要明確是否傷害了活體野生動物?是否違反了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任何人以任何目的違反法律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全國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館首席研究員齊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和二級保護,名錄及其調整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以翠鳥為例,翠鳥共有15類,2013年已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藍耳翠鳥、鸛嘴翠鳥被列入我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而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白胸翠鳥之外的其他14類翠鳥,都已被列入我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下稱《「三有」名錄》,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補充)中。

那麼,對於沒有被列入名錄(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三有」名錄》)中的野生動物受侵害案件,在司法實踐中又該如何把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湯維建認為,名錄不是一個絕對的界限,「某類動物是否被列入名錄,對於動物保護本身而言並不是絕對性的。名錄本身是動態調整的,人對動物的認知和了解也是變化的,所以被列入名錄和未被列入名錄的動物只是在保護的程度、方法、步驟以及被侵害後承擔的法律後果等方面有所不同。」

目前對於非遺手工藝項目中涉及到野生動物保護的案件,司法機關的辦案理念是什麼?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檢察官劉家璞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可以分三步來看,「一是依法辦案。對於非遺手工藝所選擇的原材料目前未列入我國名錄裡的野生動物製品,且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的,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嚴格審批和檢疫檢驗;二是推動立法。對於名錄之外的野生動物保護,檢察機關將結合辦案過程中發現的有關問題適時向立法機關提出立法建議;三是推動社會綜合治理。野生動物非食用性利用威脅到該種群安全的,可以結合公益訴訟職能,通過磋商、提出訴前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手段,督促行政機關嚴格依法履行監管職責,促進相關主體履行社會責任。」

在法律天平上尋求非遺傳承與野生動物保護的雙贏「非遺傳承和野生動物保護相互之間的發展和促進不是對立和矛盾的。非遺傳承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和精神的弘揚,以及其精湛傳統工藝的繼承和發展。非遺傳承人需要樹立法治觀念,相關方面的監督和管理應進一步加強,相關法律的制定也需要進一步完善。」齊玫認為,動物保護理念要深入人心,非遺傳承精神也要不斷發揚。遇到問題,要遵循依法治國的根本原則,本著繼承與發展的理念,找到解決問題的良策。

在非遺傳承和野生動物保護之間 該如何尋求平衡點?

對此,劉家璞提出「非遺傳承和野生動物保護之間的平衡點就在於法律」,要用法律來進行調節,非遺要依法發展,野生動物也要依法保護,「這個平衡點就在於對公益價值和自然規律的認知上,不能簡單化理解,也不可過度,避免矯枉過正。」

「但如果兩者是一種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那麼野生動物保護應該處於優先位置。因為點翠等非遺手工藝項目本質上保護的是製作方法,而野生動物保護法則是有動物生命權包含在內的,位階更高。」湯維建表示,如若兩者發生對立時,從法律位階的角度去闡釋,仍要以動物保護為優先。

「非遺手工藝項目不是建立在對野生動物的捕獵傷害上,而應該是在尋找材料過程中使這項手工藝變得更加完美。」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渤海靺鞨繡第四代傳承人孫豔玲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足以讓手工藝者去尋找更多替代性材料,這也是一種創新。

孫豔玲認為,沒有哪一個文化的傳承值得以一個物種的滅絕為代價。技藝的創新、材料的替代才是對傳統工藝的最好傳承。非遺項目的核心價值在於高超繁複的製作工藝和美輪美奐的藝術效果,並不在於用材。她舉例說,正如,對於點翠這一傳統非遺工藝,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點」這一技藝上,而非尋求翠鳥的羽毛。記者也了解到,如今,隨著材料技術和加工工藝的發展,也有不少點翠手工藝者用染色鵝毛、孔雀羽毛或藍色緞面絲帶、特殊纖維等材料製作出精緻的點翠首飾。

「一是非遺傳承要與時俱進,運用新材料、新工藝進行『再創造』,減少或者避免對野生動物的侵害;二是有關部門要加強宣傳力度,引導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的『互惠利用』,讓非遺傳承和野生動物保護在時代變遷中和諧共存。」劉家璞認為,在自然和歷史變遷的互動中、在適應當代社會環境和社會需求的過程中,傳統工藝與時俱進,同樣可以達到較好的藝術效果。

如何讓非遺項目傳承和野生動物保護在時代變遷中和諧共存,需要非遺傳承人和全社會共同來思考。「要帶著社會責任感去傳承和發展非遺傳統文化。」齊玫表示,國家要對非遺傳承給予一定的扶持,手工藝者要有創新意識,從而適應社會的發展。此外,孫豔玲也提出,「更好的法治環境下才會有更好的傳承環境,手工藝人們應該知法、守法、依法,在我國法律制度允許範圍內發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她認為法律的健全和細化會給手工藝者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作為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一環,動物保護文明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並形成了全民共識,非遺手工藝也是一種文明,需要在更高層次將二者協調發展。」湯維建表示,既不能讓珍貴的野生動物面臨瀕危滅絕的危險,也不能讓非遺手工藝項目本身成為「瀕危」,要走出一條生態健康的傳承發展之路。

來源:正義網

相關焦點

  • 手工藝「活招牌」 如何保護與傳承
    近年來,保護傳統手工藝的呼籲屢屢見諸報端。都說老底子不能丟,一路走來的光榮歷史與文化積澱更不能就這樣遺落在時光裡。但是,傳承傳統手工藝之難,亦是全世界都無法迴避的問題。一座城市、一個小鎮引以為傲的老手藝,如何在當下這個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繼續生存?政府如何扶持,商家如何創新,老傳統如何吸引年輕人?
  • 【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滎經黑砂——傳統手工藝傳承千年
    古城村的村民們從小就對黑砂的製作技藝耳濡目染,許多人還肩負著傳承傳統手工藝的使命。66歲的曾昭樹師傅就是其中之一。曾昭樹說:「我大概7、8歲就跟著老人學了。一、二十歲要參加農業生產,就沒繼續學。改革開放才繼續學的,就一直做到現在」。
  • 非遺產業化如何破局?「齊家手作香腸」的傳承與堅持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文化產業百花齊放,對於非遺文化來說,非遺因為傳統受到保護和關注,也因為傳統而受到桎梏。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化,如何讓非遺在社會變革中保持活力以及煥發新活力,如何在保護非遺和非遺市場化、產業化之間取得平衡,是許多非遺傳人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 以非遺剪紙為載體,尋求適合高職學生的文化傳承和服務創新之路
    在無錫,有這樣一所高職院校,多年來始終堅持以非遺剪紙為載體,通過大師引領、課程教學、社會服務等各種途徑,尋求適合高職院校學子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一、 一項手藝帶活一門課    學校以「厚植文化底蘊、精湛一技之長、鍛造工匠精神」,培養「心中有愛、眼中有人、肚中有貨、手中有藝」的時代新人為辦學方向,在文科類專業中開設了《地方非遺傳承與創新實踐》特色專業選修課程,採取特邀無錫市級非遺剪紙傳承人馮鑽蓀老師來校指導實踐和校內專業教師文化講解和創新研發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出一門深受學生喜愛的特色課程。
  • 【方志四川•資治】孫學元 瓦西木一 ‖ 試談美姑縣非遺保護傳承...
    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姑縣在州委州政府領導下,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涼山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涼山州非遺中心等有關部門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按照「非遺保護工作要創造性傳承、創新性保護、創意性發展」的要求,牢固樹立文化自信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強對「非遺」保護的創造性傳承、創新性保護和創意性發展;用強烈的家園意識、
  • 湖南召開野生動物保護執法檢查匯報會,這些問題成為會議焦點
    6月15日,在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野生動物保護執法檢查匯報會上,相關單位就野生動物的話題進行匯報、討論。哪些野生動物可以食用,哪些不能食用?哪些能交易,哪些不能交易?野生動物如何界定?當下法律實施中有哪些難點?對於養殖戶的補償標準該如何確定?監管體制該如何建立?
  • 買野生獼猴被抓 民警查獲11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獼猴
    「合法途逕取得猴源並不會影響到非遺傳承,非遺傳承不該也不能成為對野生動物犯罪的理由。」民警查獲11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獼猴,分裝在5個籠子裡,8隻小的,3隻大的。「他們把體重不超過10斤的母猴、不超過8斤的公猴稱為『標準猴』,因猴子年幼,方便日後訓練猴戲技能,『標準猴』售價高,超過此標準的大猴,價格便宜得多。」一名辦案民警介紹。在取證存檔後,森林公安將11隻猴子送到設在成都動物園的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進行隔離檢疫觀察和專業治療。
  • 傳承非遺必須「師傅帶徒弟」 傳承與創新並舉
    近年來,北京市的非遺保護工作卓有成效,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民間煥發出勃勃生機。北京市文化局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請來多家非遺傳承保護單位分享各自的理念,談話中他們不約而同地推薦「師傅帶徒弟」這一方式。
  • 嶺南非遺舞蹈該怎麼保護?看看華師怎麼做
    王海英表示,廣東的非遺舞蹈資源非常豐富,需要人們去研究和保護。本次開設非遺工作坊,能夠讓老師同學們近距離地感受非遺地魅力,潛移默化中領略嶺南文化,未來也希望能夠形成常態化機制。他說,傳承錢鼓舞這項非遺舞蹈並不容易。當初他去陸豐縣拜訪民間老藝人時,由於當時的觀念限制,九年時間裡,他去了兩次都沒能見到老藝人,直到「三顧茅廬」,老藝人被他的誠意打動,才終於親眼見到了錢鼓舞。如今,錢鼓舞在華師師生們的保護和傳承下,《彩雲追月》《新彩雲追月》等舞蹈先後獲得了新加坡華人藝術節創作金獎、廣東省第五屆嶺南舞蹈大賽表演晉江、創作金獎、作品金獎等獎項。
  • 為治病吃貓頭鷹,男子非法盜獵野生動物,野生動物該如何保護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發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又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現在已經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同時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但是,仍有人置法律於不顧,我行我素,進行非法狩獵野生動物。
  • 非遺地圖 | 傳承千年藍靛技藝,美麗的侗族姑娘用雙手書寫非遺致富路!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七旬手藝人剪紙玩出新花樣 傳承「非遺」文化
    劉泥巴在德國漢堡G20峰會上的參展作品 蘭豔 攝中新網武漢1月4日電 (蘭豔)「傳承剪紙非遺文化,必須要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能固步自封。」武漢民間手工藝人劉泥巴4日向記者展示他的剪紙創新作品。
  • 「獅」「拳」「麼乜」 中國加強非遺保護傳承
    原標題:一「獅」一「拳」一「麼乜」 中國加強非遺保護傳承 新華社廣州12月2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田建川)在一間40平方米不到的屋子裡,大大小小的獅頭或掛或擺,虎虎生威,讓這個略顯簡陋的房間充滿了精氣神。
  • 接觸野生動物如何保護自己
    原標題:接觸野生動物 如何保護自己   近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發生一名員工遭熊攻擊致死事件,令人惋惜。在世界各地,時不時發生動物傷人的事例。我們該怎樣與動物打交道?旅行者該如何保護自己?記者綜合《孤獨星球雜誌》以及「科普中國」一些專家建議,梳理出這份「安全寶典」。
  • 《野生動物保護法》大修 委員呼籲兼顧動物藥傳承
    修訂草案關於「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等規定在收穫掌聲的同時,關於利用的條款也引發了諸多爭論:有人認為允許利用,將會打開危及野生動物生存的「法律口子」;但也有人認為不能「一刀切」禁止利用,否則可能危及我國民族動物藥的傳承。  就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便呼籲:麝香、熊膽粉、虎骨、犀牛角等動物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
  • 蘇州一點翠工藝坊使用翠鳥羽毛引爭議 非遺技藝與翠鳥保護背後的...
    據視頻稱,蘇州「僑色非遺珠寶工作室」長期銷售點翠工藝品,使用大量真翠羽毛製作飾品,價格從五千到數萬元不等。該話題在網上引發熱烈討論。▲相關視頻截圖。圖據網絡很難說得清這是近年來第幾次圍繞「點翠」這項小眾技藝展開的爭論。爭論雙方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圍繞著一根羽毛,點翠從業者與動物保護人士有著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
  • 邵陽:非遺傳承人齊聚一堂碰撞思維火花 提升傳承能力
    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記者 曾珍 通訊員 林志剛)12月10日至11日,邵陽市舉辦2020年度邵陽市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暨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來自全市的60餘名非遺工作者和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齊聚一堂,在學習交流中碰撞思維火花,提高非遺傳承實踐能力。本次培訓由邵陽市文旅廣體局主辦,市非遺保護傳承研究所承辦。
  • 野生動物保護 公益訴訟如何做?
    「虹講堂·微雲課」《野生動物保護 公益訴訟如何做?》檢察官戴鴻譽繼續和大家聊聊野生動物公益訴訟那些事兒......在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很多野生動物一旦被捕獵甚至被殺害後,是不可再生,那麼怎麼來維護生態平衡,替代性修復這是從維繫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的好方法。賠償數額如何認定?一般包括了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價值+生態環境損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價值如何確定?
  • 保護野生動物同時該怎樣保護自己?
    人類不斷侵犯壓縮自然生物的生存空間,致使時常發生野生動物入侵人類駐地並傷人致命的事件發生,蛇,野生黑熊,狐狸,狼等野生動物近些年時常能在人類聚居地看到,除非飢餓到一定程度,野生動物基本不會和人類產生衝突。據報導稱:北京時間2020年5月18日上午,四川綿陽市江油市馬角鎮沉水村,村民三五人聚集一起,談論著山上黑熊咬死人的事,大家心中都有所畏懼。
  • 渝中區國風非遺藝術市集圓滿結束
    本次活動是第五屆渝中區文化旅遊(冬季)惠民消費季系列活動之一,主要將展示、展演、展銷、體驗等多種形式相結合,把優秀非遺資源轉化為可看、可聽、可玩、可體驗、可購買的文化消費品。在此,重慶文化藝術品行業協會、重慶市渝中區文旅產業促進會共組織了30家文創、非遺企業匯聚於重慶白象街傳統風貌區進行市集展示展銷活動,並邀請書法家進行現場筆會,開展迎新春送春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