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浙江省藝術家向蒙古國家博物館捐贈手工藝術品

2021-01-09 大眾網

人民網烏蘭巴託7月26日電(記者 霍文)前來參加「一帶一路」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之「麗水三寶」走進蒙古國活動的浙江省藝術家25日向蒙古國家博物館捐贈手了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和唐卡等6件藝術精品。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王愛軍捐贈了青田石雕作品《紅紅火火》。該作品取材青田封門紅花石,色澤紅豔,因材施藝,以線條和塊面及鏤空技法刻畫多層次出篝火,畫面富動感,焰火升騰,火苗攢動,不斷跳躍的火苗幻化出火焰燃燒的呼呼聲音,象徵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曠達豪放,也象徵著中蒙兩國人民友好邦交,祝福兩國人民往來頻繁,像不滅的火苗永續《紅紅火火》。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柳永峰捐贈了龍泉青瓷作品「悟道」茶具套組。該作品採用龍泉天然原礦瓷料,內為「硃砂薄胎」,外施「天星釉」黑亮古樸,釉面猶如繁星點綴若隱若現,猶如夜觀遠空星河,自然生成而變化多端,器形古拙大方又具靈動,現禪靜之意境,具漢唐之風韻,融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藝為一體。

中國郎卡傑唐卡非遺傳承人公司特級畫師曲久捐贈了唐卡作品《蓮師八變》。蓮師赴孟加拉從巴爾巴哈帝論師出家,號"釋迦獅子"。蓮師有八種變化身。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陳棟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漢武劍》。該作品劍身古法純手工摺疊鍛制,加以旋焊工藝,複合鍛造,五枚合夾鋼。此劍全長112cm,以典型漢式風格鑄成,劍身古法傳統工藝鍛制,花紋獨特磨之不去。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唐強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明·永樂御劍》。此劍按照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比一複製,原物造於1420年,是永樂大帝送給西藏一位活佛的禮物,劍格是佛教瑞獸"瓊"。劍身中間有劍脊增加了劍的強度,樸素而經典。劍鞘為交錯紋案,以及浮雕花,劍身採用手工鍛打百鍊鋼鍛制,鳳羽花紋,手工研磨,花紋精美,裝具為全銅手雕裝飾,傳統鎏銀,鞘材為包深海珍珠魚皮,裝飾精細大氣。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徐殷捐贈龍泉青瓷作品《沙漠之舟》。該作品駱駝昂首挺胸,引頸仰天長嘯、姿態優美,軒昂生動,真實表現了天際相連的戈壁沙漠之上,漫漫絲綢之路,它們不畏艱險,而鐵胎梅子青釉色沉謐,以南宋官窯之工藝、露筋處勁道奔放,盡顯駱駝堅韌不拔之毅力,固以為神。材質為鐵胎、梅子青、粉青。

據介紹,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合稱「麗水三寶」。龍泉青瓷,始於1700多年前的三國兩晉,是我國制瓷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窯系之一,是世界級的文化符號。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鍛制歷史長達2600多年,被譽為「中華第一劍」。青田石雕,始於南北朝,距今1600多年,青田石是「四大國石」之一,被譽為「印石之祖」,其雕刻技藝有巧奪天工之美,多次被選為國禮。今天展出的每一份精美的作品都凝聚著工藝美術大師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人民網烏蘭巴託7月26日電(記者 霍文)前來參加「一帶一路」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之「麗水三寶」走進蒙古國活動的浙江省藝術家25日向蒙古國家博物館捐贈手了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和唐卡等6件藝術精品。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王愛軍捐贈了青田石雕作品《紅紅火火》。該作品取材青田封門紅花石,色澤紅豔,因材施藝,以線條和塊面及鏤空技法刻畫多層次出篝火,畫面富動感,焰火升騰,火苗攢動,不斷跳躍的火苗幻化出火焰燃燒的呼呼聲音,象徵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曠達豪放,也象徵著中蒙兩國人民友好邦交,祝福兩國人民往來頻繁,像不滅的火苗永續《紅紅火火》。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柳永峰捐贈了龍泉青瓷作品「悟道」茶具套組。該作品採用龍泉天然原礦瓷料,內為「硃砂薄胎」,外施「天星釉」黑亮古樸,釉面猶如繁星點綴若隱若現,猶如夜觀遠空星河,自然生成而變化多端,器形古拙大方又具靈動,現禪靜之意境,具漢唐之風韻,融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藝為一體。

中國郎卡傑唐卡非遺傳承人公司特級畫師曲久捐贈了唐卡作品《蓮師八變》。蓮師赴孟加拉從巴爾巴哈帝論師出家,號"釋迦獅子"。蓮師有八種變化身。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陳棟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漢武劍》。該作品劍身古法純手工摺疊鍛制,加以旋焊工藝,複合鍛造,五枚合夾鋼。此劍全長112cm,以典型漢式風格鑄成,劍身古法傳統工藝鍛制,花紋獨特磨之不去。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唐強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明·永樂御劍》。此劍按照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比一複製,原物造於1420年,是永樂大帝送給西藏一位活佛的禮物,劍格是佛教瑞獸"瓊"。劍身中間有劍脊增加了劍的強度,樸素而經典。劍鞘為交錯紋案,以及浮雕花,劍身採用手工鍛打百鍊鋼鍛制,鳳羽花紋,手工研磨,花紋精美,裝具為全銅手雕裝飾,傳統鎏銀,鞘材為包深海珍珠魚皮,裝飾精細大氣。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徐殷捐贈龍泉青瓷作品《沙漠之舟》。該作品駱駝昂首挺胸,引頸仰天長嘯、姿態優美,軒昂生動,真實表現了天際相連的戈壁沙漠之上,漫漫絲綢之路,它們不畏艱險,而鐵胎梅子青釉色沉謐,以南宋官窯之工藝、露筋處勁道奔放,盡顯駱駝堅韌不拔之毅力,固以為神。材質為鐵胎、梅子青、粉青。

據介紹,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合稱「麗水三寶」。龍泉青瓷,始於1700多年前的三國兩晉,是我國制瓷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窯系之一,是世界級的文化符號。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鍛制歷史長達2600多年,被譽為「中華第一劍」。青田石雕,始於南北朝,距今1600多年,青田石是「四大國石」之一,被譽為「印石之祖」,其雕刻技藝有巧奪天工之美,多次被選為國禮。今天展出的每一份精美的作品都凝聚著工藝美術大師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人民網烏蘭巴託7月26日電(記者 霍文)前來參加「一帶一路」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之「麗水三寶」走進蒙古國活動的浙江省藝術家25日向蒙古國家博物館捐贈手了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和唐卡等6件藝術精品。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王愛軍捐贈了青田石雕作品《紅紅火火》。該作品取材青田封門紅花石,色澤紅豔,因材施藝,以線條和塊面及鏤空技法刻畫多層次出篝火,畫面富動感,焰火升騰,火苗攢動,不斷跳躍的火苗幻化出火焰燃燒的呼呼聲音,象徵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曠達豪放,也象徵著中蒙兩國人民友好邦交,祝福兩國人民往來頻繁,像不滅的火苗永續《紅紅火火》。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柳永峰捐贈了龍泉青瓷作品「悟道」茶具套組。該作品採用龍泉天然原礦瓷料,內為「硃砂薄胎」,外施「天星釉」黑亮古樸,釉面猶如繁星點綴若隱若現,猶如夜觀遠空星河,自然生成而變化多端,器形古拙大方又具靈動,現禪靜之意境,具漢唐之風韻,融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藝為一體。

中國郎卡傑唐卡非遺傳承人公司特級畫師曲久捐贈了唐卡作品《蓮師八變》。蓮師赴孟加拉從巴爾巴哈帝論師出家,號"釋迦獅子"。蓮師有八種變化身。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陳棟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漢武劍》。該作品劍身古法純手工摺疊鍛制,加以旋焊工藝,複合鍛造,五枚合夾鋼。此劍全長112cm,以典型漢式風格鑄成,劍身古法傳統工藝鍛制,花紋獨特磨之不去。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唐強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明·永樂御劍》。此劍按照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比一複製,原物造於1420年,是永樂大帝送給西藏一位活佛的禮物,劍格是佛教瑞獸"瓊"。劍身中間有劍脊增加了劍的強度,樸素而經典。劍鞘為交錯紋案,以及浮雕花,劍身採用手工鍛打百鍊鋼鍛制,鳳羽花紋,手工研磨,花紋精美,裝具為全銅手雕裝飾,傳統鎏銀,鞘材為包深海珍珠魚皮,裝飾精細大氣。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徐殷捐贈龍泉青瓷作品《沙漠之舟》。該作品駱駝昂首挺胸,引頸仰天長嘯、姿態優美,軒昂生動,真實表現了天際相連的戈壁沙漠之上,漫漫絲綢之路,它們不畏艱險,而鐵胎梅子青釉色沉謐,以南宋官窯之工藝、露筋處勁道奔放,盡顯駱駝堅韌不拔之毅力,固以為神。材質為鐵胎、梅子青、粉青。

據介紹,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合稱「麗水三寶」。龍泉青瓷,始於1700多年前的三國兩晉,是我國制瓷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窯系之一,是世界級的文化符號。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鍛制歷史長達2600多年,被譽為「中華第一劍」。青田石雕,始於南北朝,距今1600多年,青田石是「四大國石」之一,被譽為「印石之祖」,其雕刻技藝有巧奪天工之美,多次被選為國禮。今天展出的每一份精美的作品都凝聚著工藝美術大師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人民網烏蘭巴託7月26日電(記者 霍文)前來參加「一帶一路」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之「麗水三寶」走進蒙古國活動的浙江省藝術家25日向蒙古國家博物館捐贈手了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和唐卡等6件藝術精品。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王愛軍捐贈了青田石雕作品《紅紅火火》。該作品取材青田封門紅花石,色澤紅豔,因材施藝,以線條和塊面及鏤空技法刻畫多層次出篝火,畫面富動感,焰火升騰,火苗攢動,不斷跳躍的火苗幻化出火焰燃燒的呼呼聲音,象徵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曠達豪放,也象徵著中蒙兩國人民友好邦交,祝福兩國人民往來頻繁,像不滅的火苗永續《紅紅火火》。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柳永峰捐贈了龍泉青瓷作品「悟道」茶具套組。該作品採用龍泉天然原礦瓷料,內為「硃砂薄胎」,外施「天星釉」黑亮古樸,釉面猶如繁星點綴若隱若現,猶如夜觀遠空星河,自然生成而變化多端,器形古拙大方又具靈動,現禪靜之意境,具漢唐之風韻,融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藝為一體。

中國郎卡傑唐卡非遺傳承人公司特級畫師曲久捐贈了唐卡作品《蓮師八變》。蓮師赴孟加拉從巴爾巴哈帝論師出家,號"釋迦獅子"。蓮師有八種變化身。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陳棟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漢武劍》。該作品劍身古法純手工摺疊鍛制,加以旋焊工藝,複合鍛造,五枚合夾鋼。此劍全長112cm,以典型漢式風格鑄成,劍身古法傳統工藝鍛制,花紋獨特磨之不去。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唐強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明·永樂御劍》。此劍按照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比一複製,原物造於1420年,是永樂大帝送給西藏一位活佛的禮物,劍格是佛教瑞獸"瓊"。劍身中間有劍脊增加了劍的強度,樸素而經典。劍鞘為交錯紋案,以及浮雕花,劍身採用手工鍛打百鍊鋼鍛制,鳳羽花紋,手工研磨,花紋精美,裝具為全銅手雕裝飾,傳統鎏銀,鞘材為包深海珍珠魚皮,裝飾精細大氣。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徐殷捐贈龍泉青瓷作品《沙漠之舟》。該作品駱駝昂首挺胸,引頸仰天長嘯、姿態優美,軒昂生動,真實表現了天際相連的戈壁沙漠之上,漫漫絲綢之路,它們不畏艱險,而鐵胎梅子青釉色沉謐,以南宋官窯之工藝、露筋處勁道奔放,盡顯駱駝堅韌不拔之毅力,固以為神。材質為鐵胎、梅子青、粉青。

據介紹,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合稱「麗水三寶」。龍泉青瓷,始於1700多年前的三國兩晉,是我國制瓷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窯系之一,是世界級的文化符號。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鍛制歷史長達2600多年,被譽為「中華第一劍」。青田石雕,始於南北朝,距今1600多年,青田石是「四大國石」之一,被譽為「印石之祖」,其雕刻技藝有巧奪天工之美,多次被選為國禮。今天展出的每一份精美的作品都凝聚著工藝美術大師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人民網烏蘭巴託7月26日電(記者 霍文)前來參加「一帶一路」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之「麗水三寶」走進蒙古國活動的浙江省藝術家25日向蒙古國家博物館捐贈手了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和唐卡等6件藝術精品。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王愛軍捐贈了青田石雕作品《紅紅火火》。該作品取材青田封門紅花石,色澤紅豔,因材施藝,以線條和塊面及鏤空技法刻畫多層次出篝火,畫面富動感,焰火升騰,火苗攢動,不斷跳躍的火苗幻化出火焰燃燒的呼呼聲音,象徵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曠達豪放,也象徵著中蒙兩國人民友好邦交,祝福兩國人民往來頻繁,像不滅的火苗永續《紅紅火火》。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柳永峰捐贈了龍泉青瓷作品「悟道」茶具套組。該作品採用龍泉天然原礦瓷料,內為「硃砂薄胎」,外施「天星釉」黑亮古樸,釉面猶如繁星點綴若隱若現,猶如夜觀遠空星河,自然生成而變化多端,器形古拙大方又具靈動,現禪靜之意境,具漢唐之風韻,融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藝為一體。

中國郎卡傑唐卡非遺傳承人公司特級畫師曲久捐贈了唐卡作品《蓮師八變》。蓮師赴孟加拉從巴爾巴哈帝論師出家,號"釋迦獅子"。蓮師有八種變化身。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陳棟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漢武劍》。該作品劍身古法純手工摺疊鍛制,加以旋焊工藝,複合鍛造,五枚合夾鋼。此劍全長112cm,以典型漢式風格鑄成,劍身古法傳統工藝鍛制,花紋獨特磨之不去。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唐強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明·永樂御劍》。此劍按照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比一複製,原物造於1420年,是永樂大帝送給西藏一位活佛的禮物,劍格是佛教瑞獸"瓊"。劍身中間有劍脊增加了劍的強度,樸素而經典。劍鞘為交錯紋案,以及浮雕花,劍身採用手工鍛打百鍊鋼鍛制,鳳羽花紋,手工研磨,花紋精美,裝具為全銅手雕裝飾,傳統鎏銀,鞘材為包深海珍珠魚皮,裝飾精細大氣。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徐殷捐贈龍泉青瓷作品《沙漠之舟》。該作品駱駝昂首挺胸,引頸仰天長嘯、姿態優美,軒昂生動,真實表現了天際相連的戈壁沙漠之上,漫漫絲綢之路,它們不畏艱險,而鐵胎梅子青釉色沉謐,以南宋官窯之工藝、露筋處勁道奔放,盡顯駱駝堅韌不拔之毅力,固以為神。材質為鐵胎、梅子青、粉青。

據介紹,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合稱「麗水三寶」。龍泉青瓷,始於1700多年前的三國兩晉,是我國制瓷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窯系之一,是世界級的文化符號。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鍛制歷史長達2600多年,被譽為「中華第一劍」。青田石雕,始於南北朝,距今1600多年,青田石是「四大國石」之一,被譽為「印石之祖」,其雕刻技藝有巧奪天工之美,多次被選為國禮。今天展出的每一份精美的作品都凝聚著工藝美術大師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人民網烏蘭巴託7月26日電(記者 霍文)前來參加「一帶一路」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之「麗水三寶」走進蒙古國活動的浙江省藝術家25日向蒙古國家博物館捐贈手了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和唐卡等6件藝術精品。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王愛軍捐贈了青田石雕作品《紅紅火火》。該作品取材青田封門紅花石,色澤紅豔,因材施藝,以線條和塊面及鏤空技法刻畫多層次出篝火,畫面富動感,焰火升騰,火苗攢動,不斷跳躍的火苗幻化出火焰燃燒的呼呼聲音,象徵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曠達豪放,也象徵著中蒙兩國人民友好邦交,祝福兩國人民往來頻繁,像不滅的火苗永續《紅紅火火》。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柳永峰捐贈了龍泉青瓷作品「悟道」茶具套組。該作品採用龍泉天然原礦瓷料,內為「硃砂薄胎」,外施「天星釉」黑亮古樸,釉面猶如繁星點綴若隱若現,猶如夜觀遠空星河,自然生成而變化多端,器形古拙大方又具靈動,現禪靜之意境,具漢唐之風韻,融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藝為一體。

中國郎卡傑唐卡非遺傳承人公司特級畫師曲久捐贈了唐卡作品《蓮師八變》。蓮師赴孟加拉從巴爾巴哈帝論師出家,號"釋迦獅子"。蓮師有八種變化身。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陳棟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漢武劍》。該作品劍身古法純手工摺疊鍛制,加以旋焊工藝,複合鍛造,五枚合夾鋼。此劍全長112cm,以典型漢式風格鑄成,劍身古法傳統工藝鍛制,花紋獨特磨之不去。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唐強捐贈了龍泉寶劍作品《明·永樂御劍》。此劍按照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比一複製,原物造於1420年,是永樂大帝送給西藏一位活佛的禮物,劍格是佛教瑞獸"瓊"。劍身中間有劍脊增加了劍的強度,樸素而經典。劍鞘為交錯紋案,以及浮雕花,劍身採用手工鍛打百鍊鋼鍛制,鳳羽花紋,手工研磨,花紋精美,裝具為全銅手雕裝飾,傳統鎏銀,鞘材為包深海珍珠魚皮,裝飾精細大氣。

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徐殷捐贈龍泉青瓷作品《沙漠之舟》。該作品駱駝昂首挺胸,引頸仰天長嘯、姿態優美,軒昂生動,真實表現了天際相連的戈壁沙漠之上,漫漫絲綢之路,它們不畏艱險,而鐵胎梅子青釉色沉謐,以南宋官窯之工藝、露筋處勁道奔放,盡顯駱駝堅韌不拔之毅力,固以為神。材質為鐵胎、梅子青、粉青。

據介紹,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合稱「麗水三寶」。龍泉青瓷,始於1700多年前的三國兩晉,是我國制瓷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窯系之一,是世界級的文化符號。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鍛制歷史長達2600多年,被譽為「中華第一劍」。青田石雕,始於南北朝,距今1600多年,青田石是「四大國石」之一,被譽為「印石之祖」,其雕刻技藝有巧奪天工之美,多次被選為國禮。今天展出的每一份精美的作品都凝聚著工藝美術大師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相關焦點

  • 德化白瓷藝術展作品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6日,德化白瓷藝術展作品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瓷都德化44位藝術家將他們精心創作的58件優秀作品捐贈給該博物館。據悉,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建成後最大規模收藏德化白瓷。­  據悉,8月20日至9月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福建省文化廳、泉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德化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絲路使者『中國白』再出發——德化白瓷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此次展覽集中展示了德化106位大師、新秀共計181件作品,受到了業界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 國博推出「中國國家博物館當代瓷器捐贈收藏展」
    中青在線北京7月2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敏)7月20日到7月30日,觀眾可以走進國家博物館欣賞當代瓷器捐贈收藏展,國博近年來收藏的一批各大名窯當代傳承人的代表精品、APEC、G20和「一帶一路」等重要國際會議的國宴用瓷等當代陶藝創作的代表均有展出
  • 蒙古捐贈的3萬隻羊來了 趙立堅引蒙古諺語回應
    【蒙古捐贈的3萬隻羊來了】針對蒙古首批捐贈活羊只通過二連浩特口岸進入中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引用蒙古諺語「得志時送駱駝,不如落魄時送根針」回應。他強調,蒙古向中國捐贈3萬隻羊,凸顯了中蒙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有記者提問,據報導,今天,蒙古首批捐贈活羊只通過二連浩特口岸進入中國,在當地經過隔離、檢疫和加工後,運送至湖北。
  • 蒙古國向中國捐贈的3萬隻羊,首批已抵達內蒙古
    10月22日,首批4000隻蒙古捐贈羊經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入境中國。中蒙雙方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在二連浩特—扎門烏德口岸舉行交接儀式。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蒙古決定向中國捐贈3萬隻羊,支持中國抗疫。
  • 蒙古捐贈的3萬隻羊,來到中國就會變成羊肉,網友:反正我看不到
    疫情期間蒙古決定向武漢捐贈3萬隻羊,據了解蒙古捐贈的這些羊,在運送途中接受檢疫和數十天隔離後終於抵達邊境,根據雙方討論:羊群將在邊境境集中屠宰,蒙古想把這批羊肉獻給在抗疫鬥爭中英勇頑強的、英雄的湖北人民,英雄的武漢人民。
  • 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的意義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博物館的任務是教育中國的藝術和歷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領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2017年有800多萬遊客,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僅次於羅浮宮的世界第二大參觀藝術博物館。
  • 中國水利博物館「帶你走進水世界」獲評浙江省博物館十佳青少年...
    中國水利網站5月9日訊 近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博物館學會主辦的「全省首屆(2015年度)博物館十佳青少年教育項目」評選結果揭曉,中國水利博物館「帶你走進水世界」青少年教育項目被評為全省博物館十佳青少年教育項目。
  • 新形態——中國當代水墨畫六人展即將在銀帝藝術館啟幕
    繪畫作品受邀參加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並被盧森堡國家歷史與藝術博物館、李可染畫院、今日美術館等國內外藝術機構收藏,在今日美術館、李可染畫院美術館、皇城藝術館等展出。曾在中國美術館、軍事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山東博物館、廣西博物館、榮寶齋等舉辦書法個展和國家博物館、西泠印社的書法聯展,書法作品被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等收藏;曾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舉辦書法展和藝術講座。(▲霜凝作品)呂建富1956年出生於浙江省。
  • 「保護鯊魚—藝術巡迴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僑福藝動」創始人黃建華、策展人黃篤與參展藝術家在展場合影2015年8月20日,「保護鯊魚——藝術巡迴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僑福藝動與國際著名非盈利組織「野生救援」共同協辦。展覽旨在聚焦拯救鯊魚與保護海洋的環保主題,用藝術家的行動呼喚社會的共識,將藝術作品、藝術展覽與公益事業結合起來,發揮博物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特有的社會作用。本次展覽是此國際藝術巡迴展的第三站,參與展覽的中外當代藝術家希望通過形式多樣的作品來喚醒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用藝術的力量來改變世界。
  • 容庚捐贈展中國美術館開幕
    據悉,此次送展的展品以容庚所著《頌齋書畫小記》為線索,從他捐贈的1083件(套)捐贈作品以及院藏容庚書畫作品中精選出48件套(實物165件)。其中包括兩件國家一級文物,即南宋佚名的《雲山圖》和明代林良的《秋樹聚禽圖》。
  • 國家博物館收藏首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等系列唱片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向王世林頒發收藏證書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8月5日,收藏家汪世林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唱祖國》等系列唱片,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收藏這些珍貴唱片具有重要的意義。
  • 給中國捐贈3萬隻羊2萬口罩的蒙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神奇國度?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有個內蒙古,但其實就在挨著內蒙的地方,還有個外蒙古。這個外蒙古,怎麼說呢?跟中國的歷史悠遠流長,反正現在人家是個國家。對於歷史遺留問題,咱們今天暫且不談,就來聊聊最近的現狀。前段時間,蒙古國宣布要向中國人民捐贈了3萬隻羊,網友一聽都大為震顫。3萬隻羊,這得烤多少串羊肉串,燉多少鍋羊肉湯,包多少個羊肉餃子啊!甚至還有人發布了羊群走過來的視頻。
  • 德化白瓷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梁爽):為期13天的絲路使者「中國白」再出發——2017年國博德化白瓷藝術展2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現場|「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共同主辦,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協辦、廣州藝術博物院承辦的「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容庚先生當國家遭受不幸之時,毅然擔起了保存、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在國家承平之際,他又以天下為公的寬博胸懷將私藏捐贈國家,與國人共享、同樂。他在跨世紀的風雨人生中,在滄桑歷經的學術生涯裡,抒寫著一位中華民族赤子的文化篇章。」
  • 中國校友向米蘭理工大學捐贈抗疫物資
    二十多天來,一群曾經得到義大利知名工科學校——米蘭理工大學培養的中國留學生歸國校友,攜手義大利各兄弟院校中國校友開展了口號為:「一切終歸美好!Andrà tutto bene!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向米蘭理工大學緊急捐贈抗疫物資行動。捐贈物資分兩批送抵學校。3月20日第一批10000隻手套已交給校方。
  • 中國美術館今日開放 捐贈展珍品雲集
    中國美術館今日開放 捐贈展珍品雲集發布時間: 2020-05-13 15:11:4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中國網5月13日訊 由於疫情而關閉的中國美術館
  • 中國百餘件書畫作品亮相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
    新華社坎培拉4月5日電(記者白旭 周子寒)「中國藝術的歷史表達」展5日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百餘件書法和繪畫作品亮相,展覽將持續至7月28日。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單威表示,希望通過展覽與澳大利亞觀眾分享中國書畫對歷史和生活的藝術詮釋、其中蘊含的美學理念及所體現的精神追求。  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是中國國寶級書畫珍品《乾隆南巡圖》的複製品。《乾隆南巡圖》創作於18世紀,共十二卷,150多米長。
  • 更新丨蒙古國捐贈的3萬隻羊來了 外交部:凸顯中蒙深情厚誼
    經過半年多精心籌備,蒙古為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捐贈的3萬隻羊正式開始移交中方。目前,蒙古向中國捐贈的3萬隻羊均已進入蒙古扎門烏德免疫無疫區進行隔離。今天,首批4000隻蒙古捐贈羊經二連浩特口岸入境中國,中蒙雙方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在二連浩特—扎門烏德口岸舉行交接儀式。
  • 匯聚愛心,抗擊疫情|澳大利亞天然生物公司向浙大教育基金會捐贈儀式順利舉行
    2020年4月23日,澳大利亞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然生物公司」)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儀式在浙大紫金港校區校友樓順利舉行
  • 捐了3萬隻羊贈給中國的蒙古總統,其實是一個了不得的「狠角色」
    為了支持中國的抗疫戰事,曾有一些國家向我們捐贈了物資,其中有一個國家的「禮物」很特別,它就是蒙古贈送的3萬隻羊。據媒體報導,雷神山醫院的工作人員已經先吃上了羊肉,而且還表示「特別香」!有些網友感嘆蒙古此舉「禮輕情意重」,實際上並非如此,這3萬隻羊對於現在的蒙古來說已經是舉國之力了,了解蒙古真實情況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實際上可能連我們的一個三四線城市都比不上。而且一說道蒙古就不得不聊聊總統哈·巴特圖勒嘎了,雖然這位總統沒有普京那麼「全能」,那麼出名,但了解了他的事跡後,你會發現這人也是個深藏不露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