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推出「中國國家博物館當代瓷器捐贈收藏展」

2021-01-11 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北京7月2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敏)7月20日到7月30日,觀眾可以走進國家博物館欣賞當代瓷器捐贈收藏展,國博近年來收藏的一批各大名窯當代傳承人的代表精品、APEC、G20和「一帶一路」等重要國際會議的國宴用瓷等當代陶藝創作的代表均有展出。

    在今天舉辦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當代瓷器捐贈收藏儀式上,中國國家博物館呂章申館長致辭表示,希望此次收藏和展覽能激勵各窯口工藝師們在技藝上更上層樓,帶動我國民族陶瓷品牌走向世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陶瓷藝術泰鬥張守智則仍記得1959年參觀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時看到的「陶器為全人類所共有,瓷器則是中國獨有」,他說這句話讓他受益良多。

    中國是陶瓷的國度,唐五代和宋元時期,我國瓷器已經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出口到東南亞、日本、朝鮮、中東和非洲等地區。明清時期,瓷器開始直接出口歐洲,為當時歐洲的王公貴胄所追捧。中國瓷器對世界多個地區的經濟形態、技術進步、生活消費方式及文化藝術帶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

    然而,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在近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的陶瓷大國地位每況愈下,陶瓷產業停留在比較落後的生產狀態,更缺少世界影響力的陶瓷品牌。

    新中國成立後,許多窯口相繼建立國營廠恢復生產,承擔了許多國瓷生產任務。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民營陶瓷企業接過接力棒,在陶瓷產業化和新技術研發上不斷取得優秀成果。在釉面和花紙無鉛無鉻的環保配方、骨質瓷和高溫硬質瓷品質、以及精雕細琢的成型工藝上都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標準。

    近年來,我國的陶瓷也逐漸從中國傳統題材、裝飾、器形和材料中找出路,並不斷取得突破。多家企業靠自身相對過硬的工藝技術水平比較好的完成幾次國宴瓷的設計生產任務,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我國歷史文化藝術最高殿堂的國家博物館,也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夠讓廣大觀眾得到陶瓷藝術美的享受,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對陶瓷藝術民族品牌的自信心。(文化副刊部編輯)

相關焦點

  • 德化白瓷藝術展作品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6日,德化白瓷藝術展作品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瓷都德化44位藝術家將他們精心創作的58件優秀作品捐贈給該博物館。據悉,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建成後最大規模收藏德化白瓷。­  據悉,8月20日至9月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福建省文化廳、泉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德化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絲路使者『中國白』再出發——德化白瓷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此次展覽集中展示了德化106位大師、新秀共計181件作品,受到了業界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 「東張西望三十年:程昕東當代藝術收藏」歲末拉開帷幕
    清華新聞網12月22日電 12月19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迎來了「東張西望三十年:程昕東當代藝術收藏」展開幕式,此展是清華藝博2020年度舉辦的第七個展覽,也是收官之展,在今冬歲末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豐富的當代藝術視覺盛宴。
  • 容庚捐贈展中國美術館開幕
    據悉,此次送展的展品以容庚所著《頌齋書畫小記》為線索,從他捐贈的1083件(套)捐贈作品以及院藏容庚書畫作品中精選出48件套(實物165件)。其中包括兩件國家一級文物,即南宋佚名的《雲山圖》和明代林良的《秋樹聚禽圖》。
  • 用騎兵換瓷器的國王收藏的中國瓷器
    攝影/丁佳榮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於7月26日至11月3日舉辦的「白色金子 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中,奧古斯都二世用騎兵換瓷器的故事引起了觀眾的濃厚興趣,觀眾在驚嘆於國王的「壯舉」的同時,也在發問:這個國王為何如此痴迷瓷器?他收藏有什麼樣的中國瓷器?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的陶瓷藏品就是建立在奧古斯都二世所收藏瓷器的基礎之上的。
  • 「保護鯊魚—藝術巡迴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僑福藝動」創始人黃建華、策展人黃篤與參展藝術家在展場合影2015年8月20日,「保護鯊魚——藝術巡迴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僑福藝動與國際著名非盈利組織「野生救援」共同協辦。展覽旨在聚焦拯救鯊魚與保護海洋的環保主題,用藝術家的行動呼喚社會的共識,將藝術作品、藝術展覽與公益事業結合起來,發揮博物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特有的社會作用。本次展覽是此國際藝術巡迴展的第三站,參與展覽的中外當代藝術家希望通過形式多樣的作品來喚醒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用藝術的力量來改變世界。
  • 一周觀展指南|京滬瓷器特展多,江南扇面涼風至
    炎炎夏日,京滬兩地紛紛開啟了關於瓷器的大展,「龍泉青瓷」、「空白期瓷器」、「明德化瓷器」等,望觀眾感受瓷器的魅力。而在江南、蘇杭等地則接連推出了「明清扇面展」、「扇與江南雅文化」等,為酷暑帶來一絲涼風。此外,北京故宮的「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敦煌的「吐蕃文明展」,深圳的「國漫展」也都吸引著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 首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唱片入藏國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汪世林(右)向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左)捐贈首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唱片 周 緣攝本報電 8月5日,收藏家汪世林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歌唱祖國》等33張黑膠唱片,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 新形態——中國當代水墨畫六人展即將在銀帝藝術館啟幕
    繪畫作品受邀參加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並被盧森堡國家歷史與藝術博物館、李可染畫院、今日美術館等國內外藝術機構收藏,在今日美術館、李可染畫院美術館、皇城藝術館等展出。曾在中國美術館、軍事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山東博物館、廣西博物館、榮寶齋等舉辦書法個展和國家博物館、西泠印社的書法聯展,書法作品被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等收藏;曾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舉辦書法展和藝術講座。(▲霜凝作品)呂建富1956年出生於浙江省。
  •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
    清粉彩鹿紋尊    在慶祝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百年之際,7月2日,「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在國博開展。    展覽精選130多件中國古代瓷器精品,分顏色釉瓷藝術、釉下彩瓷藝術和釉上彩瓷藝術三個部分,展示中國燦爛的瓷器藝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瓷器的國家,10000年前已有陶器生產,3000多年前就開始燒制原始青瓷。從7世紀開始的唐宋時期,中國制瓷業突飛猛進,形成汝、官、哥、定、鈞為代表的五大名窯。此後,制瓷業更加繁榮,江西的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
  • 瑞士的博物館如何讓藏品成為博物館ICON?
    這幾日參觀的無論是行業博物館、綜合性博物館還是當代藝術博物館,都不以藏品數量為重,更多是通過展覽以及專業的講解來突出藏品的特色與內涵。各個博物館的辦展目標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發展優勢。瑞士鮑爾基金會東方藝術館由瑞士著名收藏家阿爾費雷德·鮑爾(1865——1951)建立,收藏有近9000件來自中國及日本等國的藝術品,其中體量最大的當屬中國文物。據該館專家介紹,館內收藏有700餘件中國瓷器、五百餘件鼻煙壺:材質包括彩色和套料玻璃、水晶、玉石、瑪瑙、玉石、瓷胎、螺鈿、生漆、象牙、琺瑯等等。
  • 一周觀展指南|這個炎夏,賞良渚玉、扇面展和「中國本色」
    炎炎夏日,北京本周連續推出大展:故宮博物院有「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與「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中國美術館則展出第一位用彩色膠片拍攝中國的瑪格南攝影師布魯諾·巴貝的「中國本色」。
  • 國家博物館出2021年日曆了!每天一件珍貴館藏
    圖片源自網絡 在北京長安街的南側,有一幢威嚴雄壯的白色建築,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那是中國國家博物館。 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推出2021年《國博日曆》,精選出365件珍貴館藏,將厚重的歷史文化以更輕巧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 現場|「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共同主辦,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協辦、廣州藝術博物院承辦的「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其一生專精學問,著作等身,收藏宏富,晚年將畢生收藏捐獻給國家。容庚辭世後,其子女後人遵循遺訓「學術乃天下之公器」,陸續將其生前未及捐贈的文物捐獻給國家。2019年,容庚子嗣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自刻、他人刻和收藏的177枚容庚藏印。2020年,家屬再次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容庚書畫作品5件,攝影圖片文獻78件以及容庚《頌齋藏印》原鈐印譜一函四冊。
  • 國家博物館收藏首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等系列唱片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向王世林頒發收藏證書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8月5日,收藏家汪世林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唱祖國》等系列唱片,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收藏這些珍貴唱片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一周觀展指南|「黑石號」特展倒計時,清宮遺珍現國博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近期推出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在浙江,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即將推出的「金石不朽:書寫、複製與文化衍生」展則精選百餘件金石拓本、金石圖書與金石學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銅鏡、簡牘、磚瓦、碑刻、墓誌的實物;在上海,「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將於明天落幕
  • 2019北京國家博物館十一展覽匯總
    國慶十一期間國家博物館展覽推薦:  ①和合共生—臨漳鄴城佛造像展  展期:2019/8/6 - 2019/10/7  地點:國家博物館南1展廳  票價:免費  展覽詳情:點擊查看  ⑤烽火藝途——武石捐贈作品展
  • 上海博物館對今年尚未開幕展覽展期進行調整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此前對澎湃新聞表示,「瓷映蒼穹:中西陶瓷交流大展」則將以實景3D技術再現葡萄牙桑託斯宮鑲滿中國瓷器的穹頂;義大利博爾蓋塞博物館珍藏油畫展的展品包括卡拉瓦喬最重要作品之一《捧果籃的男孩》、喬瓦尼·弗朗切斯科·蓋裡耶裡的《羅德和他的女兒》等。
  • 中國浙江省藝術家向蒙古國家博物館捐贈手工藝術品
    人民網烏蘭巴託7月26日電(記者 霍文)前來參加「一帶一路」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之「麗水三寶」走進蒙古國活動的浙江省藝術家25日向蒙古國家博物館捐贈手了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和唐卡等6件藝術精品。
  • 中國美術館舉辦「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覽大家風範 感赤子情懷...
    原標題:中國美術館舉辦「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覽大家風範 感赤子情懷(解碼·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圖為觀眾在展覽現場參觀。  杜建坡攝(人民視覺)核心閱讀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展出我國已故著名古文字學家、收藏家、中山大學教授容庚收藏的近300件展品。
  • 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的意義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博物館的任務是教育中國的藝術和歷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領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2017年有800多萬遊客,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僅次於羅浮宮的世界第二大參觀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