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這個炎夏,賞良渚玉、扇面展和「中國本色」

2020-12-05 澎湃新聞
炎炎夏日,北京本周連續推出大展:故宮博物院有「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與「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中國美術館則展出第一位用彩色膠片拍攝中國的瑪格南攝影師布魯諾·巴貝的「中國本色」。

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推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的中國首次個展「自由建築」,筆墨博物館則有名人扇面展。此外,東京、倫敦、紐約近日也有精彩展覽開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為您梳理這一周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石上純也:自由建築

展期:2019年7月18日—10月7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花園港路200號附近)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的中國首次個人展覽。石上純也根據PSA場地進行了全新的展覽設計,展覽將通過大尺度的模型、建築手繪、設計手稿、影像資料等方式,向觀眾揭示建築師實現理念的過程與細節。

捷克玩具奇遇記

展期:2019年6日27日—8月11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psD)

通過29件繪畫與裝置作品,為觀眾呈現一個童話般的純粹世界,邂逅設計獨特的玩具,展開一場趣味十足的奇遇。

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展

展期:2019年5月28日—9月1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聯合舉辦,將展出國內外28家機構收藏和出土的超過280件器物,分4個部分展示正統到天順時期的皇家官瓷、景德鎮御窯廠出土的瓷器及標本、與各地分封藩王相關的產品以及民窯瓷器。

浮槎於海: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太平洋藝術

展期:2019年5月16日—8月18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第一展廳

展示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所藏大洋洲藝術作品中最為精美的部分,150件作品具有非凡的美學和人類學價值,它們提供了一個視角,讓人們認識到一個廣袤的文化區域是如何的豐富多彩、包含著怎樣的多元身份與超越地理距離的多樣關係。

馬克·布拉德福特:洛杉磯

展期:2019年7月27日—10月13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布拉德福特作品中媒介的多樣性,反映了藝術家對社會矛盾的獨特考察,而這些矛盾在今天可以引發和改變行動。布拉德福特可以說是當今美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在美國以及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共鳴。這是迄今為止藝術家在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展覽,展覽以藝術家的家鄉為主題,那也是他一直工作與生活的地方。

丹尼爾·阿爾軒:現在在現

展期:2019年6日29日—10月24日

地點:昊美術館(浦東新區祖衝之路2277號1-3F)

展覽呈現藝術家的代表作及近作,延續其對建築和人體關係的探索,同時討論歷史與時間的非線性敘事可能。

近現代名人書畫扇面展

展期:2019年7月19日—8月18日

地點:上海筆墨博物館(福州路429號2樓)

匯集了近百年眾多書畫家的70幅扇面作品,包括俞樾,吳昌碩、任伯年、符翕、八指頭陀、樊增祥、俞明震、章太炎、鄭孝胥、曾熙、龐元濟、蕭俊賢、羅振玉等。

以夢為陸——映象式藝術群展

展期:2019年7月19日-10月7日

地點:上海寶龍藝術中心

展覽榮幸集結到15位來自不同背景的中外藝術家,通過呈現對於藝術「時代性」這一特徵的不同消化與解讀,試圖探討在當代藝術中觀眾與藝術家之間的關係發展。

北京

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

展期:2019年7月16日—10月20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出約830件文物,其中507件來自故宮博物院、205件來自國內其他收藏機構、約120件來自國外收藏機構,是歷來關於龍泉青瓷研究與展覽中,展品數量最多、涉及產地最廣且包含多元文化的一次。

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

展期:2019年7月16日—10月20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出260件(套)有關良渚文化或受良渚文化影響的玉器。年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到明清時期。完整呈現中國最早的以玉器為載體的禮制社會。這是以玉器為主的良渚文化的集大成展,也是迄今規模最大的良渚玉器展覽。

花開敦煌——常書鴻、常沙娜父女藝術作品展

展期:2019年7月16日—9月15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三層展廳

展覽展出父女200餘件作品,貫穿了兩代人在不同時期的藝術經歷,完整表達了「花開敦煌」展覽的核心精神——「守護與傳承」,引發當代人思考面對自身文化應該承接的使命。

絲路孔道:甘肅文物菁華展

展期:2019年5月16日—8月18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出516件(套)文物,以時間為軸、以文化交流為線索,展示甘肅的歷史悠久輝煌、文化異彩紛呈、多民族和諧聚居的歷史人文圖景,介紹甘肅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與作用。

「中國本色」——布魯諾·巴貝攝影展

展期:2019年7月18日—7月28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法國攝影師布魯諾·巴貝曾任瑪格南圖片社全球主席,現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自1973年跟隨時任總統喬治·蓬皮杜訪華與中國結緣,用鏡頭探索中國,是第一位用彩色膠片拍攝中國的瑪格南攝影師。展覽展出50餘幅攝影作品,呈現他遍布北京、上海、重慶、四川、廣西、江蘇、新疆等地的足跡,用鏡頭記錄下1970-1980年代的中國。

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

展期:2019年6月15日—9月1日

地點: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

展覽基於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館藏,從中精心挑選出103件作品,全面回顧畢卡索創作生涯的前三十年,力求呈現出畢卡索從早期到中期的藝術成長經歷。

南京

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

展期:2019年7月9日—10月9日

地點:南京博物院特展館3樓11展廳

展覽共有231組共計1406件展品,全部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體現了希臘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等不同時代諸多文明的特徵,突出了阿富汗在歐亞大陸古代文明傳播和交融上的獨特角色和地位。

蘇州

集其大成:蘇博館藏董其昌及晚明各流派繪畫特展

展期:2019年6月25日—8月18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此次展覽遴選館藏董其昌師友圈與明末清初各流派山水共二十餘件,內容即以松江、新安、遺民為主,形制上卷、冊、軸兼備,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明末清初山水畫壇流派紛呈、氣象萬千的局面。

三生長憶是江南——海上名家姑蘇詩意作品特展

展期:2019年7月5日—7月28日

地點:蘇州美術館

展覽展示了從晚清民國時期至現當代26位藝術家的創作結晶共計67件。參展藝術家包括吳昌碩、黃賓虹、賀天健、朱屺瞻、鄭午昌、吳湖帆、錢瘦鐵、張大千、江寒汀、張大壯、傳抱石、陸儼少、應野平、程十髮、陳佩秋等。

揚州

相看兩相宜——揚州與廣州的雕刻之美

展期:2019年7月6日—9月3日

地點:揚州博物館二樓書畫廳

展出了由揚州博物館和東莞博物館收藏的雕刻藝術作品140餘件(套),分「雙城記」和「兩相宜」二個部分,展品時間跨度從漢代到當代,以玉、牙、竹、木、瓷、核、雕版、銀、漆、雜件等介紹兩地的雕刻藝術。

杭州

絲路歲月:大時代下的小故事

時間:2019年6月21日—9月8日

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試圖用13個時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人生經歷不同的人物所遺留下來的「小故事」,來重塑在風雲變幻的絲路歲月中大小人物或精彩似傳奇,或平凡如你我的一生。

賓虹筆耕

展期:2019年6月7日—2021年6月7日

地點:浙江博物館孤山館區黃賓虹藝術館

展覽系精選與黃賓虹密切相關的15種報刊雜誌,包括其主編的《藝觀》畫刊與雜誌、《時報·美術(文藝)周刊》、《畫學月刊》、《國畫月刊》;主筆的《神州日報》專欄;應邀為撰述人的《學術世界》、《中和月刊》等,配合展出黃氏曾刊載於其上的文章手稿百餘張,以期勾勒出作為一個報人、一個編輯出版者、一個美術史研究者,投身故紙堆中30年羼抹的身影。

敦煌

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時期藝術珍品展

展期:2019年7月2日—10月22日

地點:敦煌莫高窟

來自全球的120餘件套精美文物,將立體呈現吐蕃時期文化藝術的歷史面貌及其與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互動。這是全球首次以吐蕃為主題的文物大展,對絲綢之路文明、吐蕃及中亞歷史、文化、藝術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重慶

三千大千——張大千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

展期:2019年7月13日—10月13日

地點:中國三峽博物館

展覽共展出張大千相關作品84件,是首個對張大千抗戰時期繪畫作品進行集中展示的展覽,也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張大千作品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呈現。

溪山清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山水畫系列展之摹古山水

展期:2019年6月1日—10月20日

地點:中國三峽博物館

2019年起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以館藏中國山水畫為主題,推出山水畫系列展,分三期,從實景山水、摹古山水和寄情山水的角度讓觀眾欣賞到山水畫「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獨特魅力。在第一期實景山水展中,通過「勝景暢神」、「紀遊怡情」、「園林通幽」和「實景娛目」四個單元向觀眾展示了古代畫家筆下山清水秀的自然幽景。

廈門

以夢為陸——映象式藝術群展

展期:2019年7月20日-2019年10月19日

地點:廈門寶龍藝術中心

廈門寶龍藝術中心將於7月20日開幕。此展覽與上海寶龍展相呼應,集結8個來自不同背景的中外藝術家/藝術團體,以繪畫、雕塑、裝置、新媒體影像等跨媒介創作的多樣呈現形式,為觀眾呈現一系列藝術化語言下的對時間這一概念的深度解讀。

此時此地——藝術&設計體驗展

展期:2019年7月20日-2019年8月31日

地點:廈門寶龍藝術中心

展覽緣起於「藝術」與「設計」領域在當代生活中的日漸交融,籍由藝術創作的多元想像與廣泛聯結,將藝術、設計與大眾生活交織於不同的行為空間,以多樣的演繹方式串聯藝術作品與設計作品。

臺北

巨幅書畫

展期:2019年7月1日—9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7月1日起,臺北故宮將推出數個新展,其中「巨幅書畫」展覽的作品包括,《明太祖坐像》、明代戴進《春酣圖》、明代許儀《荷香清夏》、明代劉度《仿趙承旨長春翠柏》、明 謝時臣《仿李成寒林平野文徵明題長歌合卷》等。

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

展期:2019年7月1日—9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也自然應用在日常生活裡,了無古今的隔閡。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本項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

受贈名品展—現代書畫選萃

展期:2019年7月1日—9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陳列室展出歷年捐贈、寄存作品選萃,立意在於深化對捐贈文物的研究與推廣,讓大眾能夠共享文化資產。展出的作品以活動於臺灣的書畫家為主,包括黃君璧(1898-1991)、臺靜農(1902-1990)、林玉山(1907-2004)、王壯為(1909-1998)、傅狷夫(1910-2007)、姚夢谷(1912-1993)、江兆申(1925-1996)等七位。

故宮動物園

展期:2019年7月5日—9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是史上頭一回,臺北故宮博物院為兒童舉辦「故宮動物園」特展了。小朋友到故宮,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動物圖畫,裡面包括雄壯威武的獅子、老虎,也有可愛的長頸鹿和金魚。

古畫動漫——百駿圖

展期:2019年6月26日—9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六件全幅動畫作品,統稱為古畫動漫。運用四臺高解析投影機與無接縫融接技術,讓觀眾仿佛置身於科技畫境。

東京

可親的佛、可怕的佛

展期:2019年7月25日—8月25日

地點:根津美術館

展出飛鳥時代(592年~710年)到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的約35件佛教繪畫與雕刻作品,解讀佛的表情及其中內涵。

浮世繪 貓的世界展

展期:2019年7月27日—9月8日

地點:大阪歷史博物館

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芳因愛貓如命為人所知,本展展出以他的作品為首的與貓相關的浮世繪,呈現歌川廣重、歌川國貞、歌川豐國、溪齋英泉等人各自的特色,通過共計約170件展品介紹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如何與貓共處,對貓又抱著什麼樣的印象。

倫敦

芬蘭畫家海倫·謝夫貝克個展

展期:2019年7月20日—10月27日

地點: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

展出芬蘭現代主義畫家海倫·謝夫貝克(Helene Schjerfbeck)的超過60幅畫作,涵蓋肖像畫、風景畫和靜物畫等類型,回顧她長達70年的創作生涯。

紐約

科爾馬寶藏:中世紀的猶太遺產

展期:2019年7月22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修道院博物館

展覽以法國14世紀的科爾馬寶藏(Colmar Treasure)為主題,展品包括寶石戒指、胸針、錢幣等,回顧了歐洲猶太人社區曾經的繁榮與財富,以及黑死病瘟疫時期歐洲對猶太人的迫害歷史。

京都:藝術想像之都

展期:2019年7月24日—2020年1月26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出超過80件館藏日本藝術作品,涵蓋漆器、陶瓷、金屬器、紡織品等,部分當代藝術作品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最新收藏。展覽聚焦京都文化歷史上的關鍵轉折點,重點展現裝飾藝術。

講座信息

上海

亞洲·亞洲性·亞洲原理

時間:7月20日 周六 14:00-16:00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孫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亞洲是一個按照既有的學術範疇難於處理的對象。講座將結合具體事例,討論日常生活中潛在的亞洲原理。

明清的江南文化與歐洲世界

時間: 7月26日 周五 14:00-15:30

地點:世博會博物館(黃浦區蒙自路818號)

主講人:復旦大學教授 李天綱

隨著明代以後歐洲人士大量進入中國,中國文化逐漸受到西方影響;與此同時,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也隨著中國事物一起在歐洲傳播。嚮往東方的西方人越來越醉心於中國文化,以至於在十七、十八世紀形成一股以中國趣味為時尚的熱潮,歷史學家一般稱之為「中國式風格」。在那個時期,中國的影響不僅限於建築一項,實際上,中國文化在美術、工藝美術、園林建築乃至文學諸方面都給西方文化以強有力的影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觀展指南|京滬瓷器特展多,江南扇面涼風至
    炎炎夏日,京滬兩地紛紛開啟了關於瓷器的大展,「龍泉青瓷」、「空白期瓷器」、「明德化瓷器」等,望觀眾感受瓷器的魅力。而在江南、蘇杭等地則接連推出了「明清扇面展」、「扇與江南雅文化」等,為酷暑帶來一絲涼風。此外,北京故宮的「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敦煌的「吐蕃文明展」,深圳的「國漫展」也都吸引著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 一周觀展指南:「巡迴畫派」現蘇派輝煌,埃及藝術品不朽之美
    原標題:一周觀展指南|「巡迴畫派」現蘇派輝煌,乾隆包裝品皇家審美  整理:喬夢婷  氣溫雖已逼近冰點,但藝術展覽卻在沸點,上海博物館自「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後,將推出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眾多對中國油畫影響極大的作品將齊齊亮相;龍美術館的向京個展也將展示一位女性藝術家看世界的態度
  • 這些山水花鳥扇面、丙烯抽象畫價值上千萬元,百年海派工藝美術史...
    原標題:這些山水花鳥扇面、丙烯抽象畫價值上千萬元,百年海派工藝美術史翻開華彩頁面   摘要:今夏剛剛以2019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911萬元,名列《2020胡潤中國藝術榜》第54位。
  • 一周觀展指南|在上海重讀鑑真蓬皮杜,在雲上走進大英羅浮宮
    金石篔簹——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展至3月22日展出中國竹刻藝術家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163件(套)展品中以竹刻作品為主,還包括木雕、繪畫、印章、拓本、名家題跋、檔案資料等與金西厓藝術生涯有關的文物。1933年至1935年,劉海粟第二次奉命歐遊,負責中德兩國政府聯合舉辦的「中國現代美術展覽會」。他前往多個歐洲藝術學院,介紹中國畫家的思想要素、中國畫與詩書、中國畫的精神要素、中國繪畫六法論等。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重開放,倫敦在堅持,羅馬巴黎紐約閉館多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本周起將繼續刊發一周觀展指南。挹覽清芬——上海市松江區博物館藏扇面展展至3月31日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精選兩幅罕見的魯迅扇面作品加以複製,與松江區博物館藏沈壽康、顧蓮、楊葆光等名家手跡扇面精品相組合,旨在展示扇面書畫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和歷史傳承,並藉此展覽一窺晚清及民國文化名人們在書畫上的深厚造詣
  • 一周觀展指南|泰特珍藏展進入倒計時,東京紀念藤田嗣治
    指南針/Saudade復星基金會中葡當代藝術大展展期:2018年7月3日—8月26日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展覽匯聚了12位中葡當代藝術家近100件作品,涵蓋繪畫、綜合材料創作、裝置、影像等多種媒介,是國內首次對中葡兩國當代藝術發展的系統比照和學術梳理。
  • 一周觀展指南|蘇軾特展尚餘十多天,正倉院、馬蒂斯展將啟幕
    在上海外灘,藝術愛好者可以觀看到包括《吶喊》版畫在內的蒙克展、以《日出·印象》為主的莫奈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的「馬克·夏加爾」中國首展呈現了夏加爾筆下一個個迷幻的詩意世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個新展「北溝傳奇」和「她——女性形象與才藝」也都值得關注。
  • 奢侈大牌辣眼睛的「中國風」,原來從這個時候就有了?
    英國國王喬治四世興建的布萊頓皇家行宮中 ,典型「中國風」的華麗吊燈,圖據網絡根據這些零星的資料,歐洲人想像出了一個完美的「華夏帝國」,這個國度的人們總是很多人悠閒地聚在環境優美的庭院中,在茶亭中喝茶,聽著寶塔上悠遠的鐘聲……玳瑁描金雙面繪象牙貼面人物紋異形扇,太平有象展展出,圖據借展方。他們心中的中國有多神奇?
  • 一周觀展指南|莫奈「日出」接近尾聲,徽宗「鴝鵒」將展金陵
    印象派在西方美術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而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更是承載了人們對繪畫世界的嚮往與追求。這是《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展覽共展出47件印象派和當代作品。
  • 一周觀展指南|莫蘭迪「桌上風景」展北京,乾隆銅瓷臺北呈現
    這是《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展覽共展出47件印象派和當代作品。據悉,此次展覽是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在中國或亞洲範圍內的首次呈現。劉韡:散場/OVER展期:2020年11月11日-2021年1月17日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了劉韡18組作品,包括一系列最新創作的裝置、雕塑和繪畫,能看出來藝術家在2020年這個特殊時期對過去與當下社會的思考。
  • 一周觀展指南|董其昌「晝錦堂」只餘六天,顏魯公再展兩周
    目前最大規模的董其昌藝術大展無疑是年末藝術界最大看點。此次展覽將匯集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5個海內外重要收藏機構的董其昌相關藏品,共計154件(組)。展覽通過「董其昌和他的時代」「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超越」和「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和作品辨偽」三個部分,系統梳理並重新詮釋董其昌的藝術成就。
  • 一周觀展指南|「黑石號」特展倒計時,清宮遺珍現國博
    展覽主要選取江南絲綢為代表的中國絲織文物和法國裡昂為代表的歐洲絲織文物精品,著重展示中國傳統絲綢和絲織技術對西方絲綢和絲織產業發展的影響。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地點:中華藝術宮、上海文聯展廳展期:2020年12月18日—2021年1月30日
  • 一周觀展指南|安藤忠雄在上海,「吳昌碩和他的時代」在東京
    器用為尚:文房藝術與文人生活特展展期:2017年12月28日 - 2018年3月18日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本次展覽共分為筆、墨、紙、硯、賞五個部分,精選古今文房精品,輔以圖文介紹,梳理中國文房用品的發展脈絡,其間穿插名人軼事,如「蒙恬造筆」、「硯痴」米芾等。
  • 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中國文化主題體驗展
    人民網德班9月23日電(記者李瀅嫣) 21日,中國文化主題體驗展在德班舉辦。本次體驗展由中國駐南非大使館、德班市政府、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泉州市藝術館共同承辦。  展覽包括泉州非遺文化藝術、書法篆刻、中國服飾三大主題。
  • 一周觀展指南|東南西北,漸次呈現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海內外書法名家邀請展展期:2018年8月16日—8月19日地點:上海市文聯展廳(上海市延安西路200號)由上海市文聯指導、上海中國書法院主辦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海內外書法名家邀請展」體現了開放的格局和國際的眼光,參展的既有來自海外的書法名家,
  • 搶票| 2020別錯過這個展!深圳首個中國金魚特展「鱗光溢彩」驚豔...
    (文末設有超級福利)//鱗光溢彩2020新春中國金魚特展////////////////////////////////「鱗光溢彩「展出時間:2019.12.28-2020.02.28深圳首個中國金魚特展「鱗光溢彩」將在歡樂海岸海洋奇夢館驚豔亮相!
  • 小雅齋春拍,遇到心動的小青綠扇面
    北京的展還沒寫完,今天插播廣東小雅齋春拍。其實看過預展已經有兩天了,拖到拍完才寫是有點私心,因為看中了其中一件,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參拍,結果由於沒錢沒時間,還是只能做看客。
  • 一周觀展指南|大英圖書館珍寶來到上海,中國芳香去往巴黎
    驚蟄已過,仲春來到,如同動植物的甦醒,3月起,各類展館陸續開啟新一年的展覽,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蕭勤藝術大展」和「仲條正義設計展」展現藝術家創作的變化,上海圖書館迎來「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更是讓人期待。上海博物館則是將中國古代香文化帶到巴黎。
  • 一周觀展指南|系列特展紀念劉海粟,「碧天芳草」再讀李叔同
    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呈現了以名家畫牛為主的「美在耕耘」新年大展;在江浙,南京博物院有「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曆代花鳥畫迎春特展」、蘇州博物館有「絕妙好辭——蘇博藏明清對聯精品特展」,溫州博物館有「碧天芳草——李叔同與溫州、碧天芳草——護生畫集特展」,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呈現了推出的「金石不朽:書寫、複製與文化衍生」展。上海博物館的歷代書畫展常設展即將進入尾聲與換展階段。
  • 【市民雲資訊】70個免費展!新年觀展指南來了!
    01 // 清風送暖——梁洪濤扇面展展期: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票價:免費上海市徐匯區藝術館01 // 館藏韓天衡書畫印展展期:長期陳列票價:免費02 // 館藏中國歷代書畫作品展展期:長期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