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在上海重讀鑑真蓬皮杜,在雲上走進大英羅浮宮

2021-01-10 澎湃新聞
新型冠狀病毒對國內藝術展館的影響正在逐漸消退,上周起至4月1日,上海多家博物館、美術館陸續恢復開放,國內主要博物館和文博景點也逐漸開放,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日本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與蓬皮杜中心典藏展。繼龍門與雲崗石窟早早恢復開放後,龜茲石窟、大足石刻今天也已宣布恢復開放,敦煌莫高窟由於洞窟較小目前仍須「雲遊」。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外國藝術展館迎來休館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泰特美術館、羅浮宮、蓬皮杜、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國外主要藝術博物館均暫停開放。「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將持續梳理各類展覽,並帶領讀者朋友「雲觀展」。

上海

上海博物館三大特展

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

展至4月5日

展覽以鑑真營造的唐招提寺為具體背景,遴選描繪鑑真弘揚佛法、壯烈人生的《東徵傳繪卷》(重要文化財產)等5組該寺珍藏的與鑑真相關的珍貴文物,與東山魁夷的這些巨作匯聚一堂呈現給廣大觀眾,以彰顯中日文化交流的淵源,續寫中日兩國的友好篇章。

金石篔簹——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

展至3月22日

展出中國竹刻藝術家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163件(套)展品中以竹刻作品為主,還包括木雕、繪畫、印章、拓本、名家題跋、檔案資料等與金西厓藝術生涯有關的文物。

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

展至3月29日

上海博物館甄選5件與鼠有關的藏品,展覽首次以散點式進行呈現,其中1件藏品位於一樓大堂,另4件分布在上博各展廳中。

中華藝術宮「2020—上海—你好」系列展

均展至3月31日

「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覽 之海上畫家畫上海

展覽分為拾遺風雲、摩登風尚、百轉風情三個板塊,展示著百餘年來上海不斷變化的外貌和一脈相承的精神,城市的街道,街區的建築,生活在這裡的人們。

「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覽 之新時代上海即時攝影優秀作品展

展覽匯集了自2016至2019年以來,上海市攝影家協會舉辦的迎新即時攝影大賽中的優秀作品約80幅進行集中展覽。這些瞬間記錄了上海人的精神風貌和積極向上的城市精神。

「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覽 之稚真稚美——兒童畫上海

展出了來自上海各區的小朋友繪畫和書法作品約百餘件,作品類型包括紙本水墨、水彩、版畫、剪紙、彩色鉛等。旨在鼓勵孩子們用他們特有的視角,發現和描繪上海城市生活中的美好景致、日常生活中的快樂點滴以及幼年時光的童趣和夢想。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特展

均展至3月29日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

展出一部由努維爾擔任監製的時長3.5小時的電影,以及6件以努維爾建築為原型的藝術作品,呈現讓·努維爾設計實踐背後的所見與所想。

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

展出美國藝術家戈登·馬塔-克拉克超過400件繪畫、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追溯這位跨學科藝術家在1968至1978年的獨到思考與前衛創作。

青策計劃2019

2019年青策計劃共收到38份有效方案,最終從5組入圍終評方案中選出2組,分別為「末路斜陽——『聲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和「平行,似存在,未完成:行進的藝術工具」。

西岸藝術區

時間的形態 ——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

展至5月9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

本次典藏展匯集了來自蓬皮杜中心的百餘件重磅作品,旨在向公眾介紹梳理蓬皮杜中心的館藏歷史,以及相關藝術藏品同其創作地歐洲歷史背景的重要淵源。

觀察 —— 蓬皮杜中心新媒體典藏展

展至3月29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

該展覽匯集了新媒體館藏中的十五位藝術家的創作,其中包括自影像藝術之初,跨過1970年的轉向,以及延續至當代的數碼影像的實驗性作品。

製作中:藝術與電影的工作場

4月1日恢復開放,該展覽延長至今年夏季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展覽探索了視覺藝術和電影相互關聯的歷史。「製作中」之後,其它三檔展覽將於今年相繼呈現,包括「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這不是自拍:奧德麗和雪梨·伊爾馬斯收藏之攝影自畫像」和「奈良美智」。

風清骨峻——松竹梅庚子迎新特展

展至5月10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展覽分為「松風低吟」、「竹影婆娑」、「梅茵初吐」及「鼠報佳音」四個章節,分別展出與松、竹、梅以及鼠年吉祥等題材之相關作品30餘件(套)。


其他展館

遊藝·開荒——劉海粟歐遊九十周年紀念展

展至3月31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劉海粟於1929年至1931年受教育部之命第一次赴歐洲遊學考察,期間完成百餘幅作品。1933年至1935年,劉海粟第二次奉命歐遊,負責中德兩國政府聯合舉辦的「中國現代美術展覽會」。他前往多個歐洲藝術學院,介紹中國畫家的思想要素、中國畫與詩書、中國畫的精神要素、中國繪畫六法論等。

搖到外婆橋

展至4月26日

龍美術館(浦東館,浦東新區羅山路2255弄210號)第一展廳

「搖到外婆橋」在中國是首幾乎家喻戶曉的童謠。展館以這首童謠為題,遴選出與祖孫情、親情、歡慶豐收相關的作品。

光/譜 鮑勃·迪倫藝術大展

展至5月5日(4月1日起恢復開放)

地點:藝倉美術館

鮑勃·迪倫在中國首次開放綜合性大展「光/譜 鮑勃·迪倫藝術大展」,亦是其視覺藝術作品於國內的首次亮相,聚集迪倫五十年創作生涯的七部系列作品,力圖讓公眾在獨特的沉浸式互動體驗中感受其裡程碑式的傳奇人生。

對話:浪凡130年

展至5月5日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

呈現70餘件古董服飾、全新秀款和刺繡珍品等,展現浪凡130年時尚傳奇與品牌魅力對世界時尚的影響。

上海油畫雕塑院典藏作品展

展至4月12日

地點: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

展出的院藏作品有油畫和雕塑三十餘件,其中大部分是上海油畫雕塑院藝術家的創作,也有少數院外藝術家的作品。

挹覽清芬——上海市松江區博物館藏扇面展

展至3月31日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

精選兩幅罕見的魯迅扇面作品加以複製,與松江區博物館藏沈壽康、顧蓮、楊葆光等名家手跡扇面精品相組合,旨在展示扇面書畫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和歷史傳承,並藉此展覽一窺晚清及民國文化名人們在書畫上的深厚造詣。

書藏樓珍藏展

地點:寶龍美術館

收藏近現代及當代全國書畫名家的存世精品,此次精選其中部分藏品作為常設展。圓形展廳以小而精的作品為主,其他展廳分為海派、京津、金陵、嶺南、長安、書法、谷牧舊藏幾個版塊,其中不少藏品是中國近現代藝術大師的扛鼎之作。

張鼎:高速形式

展至4月3日

地點:OCAT上海館(3月17日起恢復開放)

展覽回顧張鼎在十五年創作時間內出現過的數個重要主題及意象,持續發展藝術家長期個人創作及合作創作的核心因素:運動,以及「情緒雕塑」。

江蘇

蘇藝天工——姚建萍刺繡藝術展

展至5月5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忠王府楠木廳

展覽展出了二十餘件姚建萍女士的代表性蘇繡精品及近年來帶領其團隊創作研發的系列文化生活美物。

傳承 發展 融合 創新——蘇州博物館建館六十周年圖片展

展至3月22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從1959年12月31日蘇州博物館在太平天國忠王府成立至今,回望六十年時光,看到的是一座博物館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跨越、融合與突破之路。

註:與蘇州博物館一同列入蘇州市第一批恢復開放的文博場所還有蘇州戲曲博物館(中國崑曲博物館、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址、唐寅園、五人墓、蘇州刺繡博物館、蘇州刺繡博物館、常熟博物館、翁同龢紀念館、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吳江博物館、柳亞子紀念館、蘇州蘇幫菜餐飲文化博物館、蘇州蘇幫菜餐飲文化博物館、蘇州巧生爐博物館。

盧浮印象——黑龍江省美術館藏羅浮宮經典版畫作品展

地點:常熟美術館(3月24日起恢復開放)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銅版雕刻收藏館」享有「古銅版博物館」之稱,其收藏體系的建立起源於法國路易十四王朝期間所建立的藝術品收藏傳統。

四川

彩繪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

展至5月10日

地點:四川博物院(3月18日已恢復開放)

通過來自義大利帕埃斯圖姆考古遺址公園的134件精美文物,梳理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以彩繪展現義大利「希臘化」時代歷史,呈現2000年前「大希臘」的戰爭與和平。

蜀地海關 守關護寶——成都海關查獲文物特展

展至5月10日

展示200餘件文物,一方面讓公眾了解海關日常工作,展示成都海關近年來打擊走私工作成果;另一方面希望通過該展覽提升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雲南

雲嶺霓裳——雲南少數民族服飾展

展至3月31日

地點:昆明市博物館

本次展覽所展出的100多件服飾,是雲南各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代表性縮影,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從中也能感知到一些少數民族服飾特點、文化特色以及風土人情,從而打開一扇了解秘境雲南的窗口。

註:國內博物館除上述特展以外,瀋陽故宮博物院、成都博物館、新疆博物館、陝西漢中博物館、山西雲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窟、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昆明市博物館、杭州博物館、西湖博物館、無錫博物院均恢復開放,可以參觀常設展覽。

日本

櫻花SAKURA 2020——在美術館賞花

展期:2020年3月14日-5月10日

地點:東京山種美術館

東京山種美術館3月14日起恢復開館,「櫻花SAKURA 2020——在美術館賞花!」特展展出該館豐富的近現代日本繪畫中以「櫻花」為題材的畫作。東山魁夷筆下有《春靜》,速水御舟以《夜櫻》仿中國宋畫,稗田一穂的《朧春》則描繪了櫻花臨水照影之姿。

下列展館因疫情影響暫時休館,「澎湃新聞·藝術版」持續帶您「雲觀展」,可點擊展覽標題了解詳情:

古典x現代2020 - 超越時空的日本藝術

地點: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浮世繪美人圖與初音未來、招財貓與Hello Kitty,這些古今合璧的海報作為文化形態的一部分見諸於日本街頭,對傳統的敬畏和對新事物的接納,使其文化多元而迷人。特展「古典x現代2020 - 超越時空的日本藝術」以兩兩對比的形式梳理了古典與現代的關係。

英國

安迪·沃霍爾回顧展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回顧展重新審視這位波普藝術明星的生活與創作。在那些家喻戶曉的名人肖像畫之外,展覽從沃霍爾早期的速寫到晚期的跨性別者肖像,從銀色氣球到《最後的晚餐》的大量印刷與排列,呈現出他在藝術中的超前性。

奧伯利·比亞茲萊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奧伯利·比亞茲萊(1872-1898年)是英國插畫家,他的黑墨水插畫受到日本木刻畫風格的影響,流露出詭秘與頹廢的氣息,具有象徵和諷刺的風格。他和奧斯卡·王爾德以及惠斯勒都是唯美主義運動的領軍人物。展覽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近50年來最大的比亞茲萊繪畫展覽,展出超過200幅作品。

提香:愛情、欲望和死亡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主要聚焦於1551年,菲利普親王(未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委託提香創作7件以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故事為藍本的繪畫作品。這7件作品的創作進行了近十年(其中一件未交付),展覽將6件分藏于波士頓、馬德裡和倫敦等地作品聚於一處,這是近400多年來它們首次共同展出。

尼古拉斯·梅斯:荷蘭黃金時代的大師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尼古拉斯·梅斯是倫勃朗最有才華的學生之一。該展覽是英國第一個致力於梅斯的展覽,通過梅斯的近50幅畫作,展現他是如何擺脫倫勃朗對他影響最大的歷史場景與聖經場景描繪,轉向日後最被追捧的日常生活場景繪畫和肖像畫作。

阿爾泰米西婭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出巴洛克時期傑出女性藝術家的29幅重要作品,畫作見證了她在18歲時遷往佛羅倫斯,後來遠赴羅馬、那不勒斯和倫敦的風格轉變。繪畫以外,還有一組畫家親筆信。展覽希望觀眾通過這些文獻,發掘阿爾泰米西婭的立體性格。

美國

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

地點: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更是亞洲以外的首次仇英特展。展品來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賽克勒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等,展覽籌備近十年。

符號與奇蹟:約翰·比斯利·格林攝影作品

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在攝影史上,格林的名字並不突出。19世紀50年代,在攝影術興起之初,他便從法國前往埃及,進行考古與拍攝工作。格林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24歲,但他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在為後世提供考古學信息的同時,展現出難得的現代主義藝術之美。展覽以近70件作品帶領觀眾了解這位被重新發現的天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觀展指南|大英圖書館珍寶來到上海,中國芳香去往巴黎
    驚蟄已過,仲春來到,如同動植物的甦醒,3月起,各類展館陸續開啟新一年的展覽,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蕭勤藝術大展」和「仲條正義設計展」展現藝術家創作的變化,上海圖書館迎來「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更是讓人期待。上海博物館則是將中國古代香文化帶到巴黎。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重開放,倫敦在堅持,羅馬巴黎紐約閉館多
    義大利關停了幾乎所有的藝術活動、羅馬的拉斐爾500周年展早前已宣布關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羅浮宮等也於13日宣布閉館,但目前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泰特美術館等正常開放。「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本周起將繼續刊發一周觀展指南。
  • 一周觀展指南|蘇軾特展尚餘十多天,正倉院、馬蒂斯展將啟幕
    上世紀,月份牌廣告畫曾一度成為主要的傳播手段。此次展覽展出超過100件月份牌原稿畫及旗袍服飾,以現代化的展陳方式和沉浸式的場景體驗,還原百年前的上海時代風尚,致敬中國商業美術先驅。此次展出的童衍方作品內容多與「雲」有關。如所作成扇廿件,均含「雲」字。對聯、立軸、橫批,也多含「雲」字。意外——孫良瓷器藝術展地點:上海璟通藝術中心(黃陂南路700號B棟215—217室)展期:2020年9月26日—11月15日
  • 一周觀展指南|倫敦再讀提香「愛欲」,上博新展宋拓鍾繇
    張光宇先生誕辰120周年線上作品展今年正值張光宇先生誕辰120周年,此次線上展通過漫畫篇、繪畫篇、插圖篇、設計篇四個板塊的多件作品及系列紀念文章,多角度展現張光宇的人生經歷、學術思想和人格魅力。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
  • 一周觀展指南|安格爾的巨匠之路與橫山大觀的150年曆程
    展覽同時以當代的眼光重新審視兩人的作品,向西方世界長久以來對亞洲「異域情調」的好奇和著迷拋出疑問,通過重讀這些照片,揭示出更深層的意義。古意今情:上海師大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山水)展展期:2018年5月21日—5月26日地點:雲瀾灣·渠宜書院美術館(浙江嘉善縣大雲溫泉大道888號)《古意今情》上師大美術學院中國畫(山水)教學展在雲瀾灣·渠宜書院美術館對外展出。
  • 一周觀展指南|馬蒂斯「如一本小說」,三大石窟首次匯聚
    上海大美朵雲——朵雲軒120周年珍藏精品特展展期:2020年9月26日—10月26日地點:朵雲軒藝術中心(上海市徐匯區天鑰橋路1188號)2020年適逢中新建交30周年,上博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黑石號」沉船文物展,這是繼2019年上海與新加坡開啟全面合作新機制之後,進一步深化人文藝術方面的互通互鑑。
  • 一周觀展指南|杭州憶豐子愷,上海讀錢瘦鐵,巴黎看立體主義
    在海外,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的「立體主義」回顧展、倫敦大英博物館的「新收藏畫作展」及紐約的「丁託列託誕辰500周年紀念展」都值得觀看。「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卒業於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先後入鄭午昌、趙叔孺、陳半丁諸師門牆,一身具花卉草蟲、人物造像和指畫三絕,尤以寫意草蟲開宗立派,在海派畫壇上「拔戟自成一軍」。在上一世紀,潘君諾先生已聞名於四十年代之滬上;五十年代,先生的草蟲有「北齊(白石)南潘(君諾)」 之譽。晚年,潘先生以課徒為生,畫案前浸漸花卉草蟲,秀韻天成而心得自在,指畫尤妙,風韻獨特而意存超然,世稱「草蟲聖手」。
  • 這一次,大英博物館有哪些好東西沒來
    大英博物館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這個夏天,登陸上海博物館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正在掀起一股同樣火熱的觀展狂潮。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排隊數小時,競相爭睹佘盆梅海特內棺、拉美西斯二世像、「大洪水」記錄板、印度文明印章、康侯簋、劉易斯棋子、阿拉伯銅手等串起世界文明史的器物。
  • 「史前羅浮宮」拉斯科洞穴壁畫巡展首次登陸上海[圖]
    圖片說明:拉斯科洞穴壁畫巡展今起在上海科技館展出  東方網記者解敏、曹磊11月1日報導:1940它被譽為「史前的羅浮宮」。  今天,法國拉斯科洞穴內的壁畫經過復原後來到了上海,在上海科技館二樓特展廳展出。拉斯科洞穴壁畫的繪製時間大約是2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後期。洞內總共有近1500個巖石雕刻和500餘幅繪畫。
  • 一周觀展指南:「巡迴畫派」現蘇派輝煌,埃及藝術品不朽之美
    原標題:一周觀展指南|「巡迴畫派」現蘇派輝煌,乾隆包裝品皇家審美  整理:喬夢婷  氣溫雖已逼近冰點,但藝術展覽卻在沸點,上海博物館自「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後,將推出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眾多對中國油畫影響極大的作品將齊齊亮相;龍美術館的向京個展也將展示一位女性藝術家看世界的態度
  • 一周觀展指南|見證「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不僅僅在西岸
    1930年代初期,他經常在《時代漫畫》等刊物上發表漫畫作品,逐漸成為上海漫畫界較有影響的成員之一。1945年,張樂平的漫畫《三毛從軍記》在上海《申報》發表,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他亦因創作了三毛形象而被稱為「三毛之父」。展覽展出張樂平的超過400件作品,類型包括漫畫、國畫、剪紙、時裝設計、戰地速寫、彩塑、小說插圖等。中華藝術宮收藏的60幅《三毛從軍記》原作是第一次向公眾展出。
  • 『足不出戶』帶你「雲逛」博物館!換種角度解鎖景點…
    「雲看展」的傳送門幫你打發時間!!!也就是說,不用門票在家躺著就能逛博物館線上看展宅得快發黴的小夥伴們快跟著小編一起「雲逛」中外博物館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吧~��雲/逛/博/物/館��/物/館��大英博物館宏偉的英倫風情@陸澄林鼎鼎大名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這裡共有100多個陳列室藏品1300多萬件
  • 翕兮|以圖證史:大英博物館所藏巴特農神廟雕像是額爾金偽造
    額爾金是根據英國畫家斯圖爾特的設計,偽造巴特農神廟雕像,賣給大英博物館。法國駐雅典副領事福維爾則根據法國畫家卡雷的設計,偽造巴特農神廟雕像,收藏在羅浮宮。額爾金是誰?額爾金伯爵(1766-1841)本名託馬斯·布魯斯,是英國駐奧斯曼帝國的大使。世人皆知,是他從巴特農神廟「盜取」了神廟的雕刻。1816年,他以35000英鎊的白菜價,將其賣給了大英博物館,人稱「額爾金的大理石」。
  • 一周觀展指南|紫禁城六百年展倒計時,臺北故宮聚焦梁楷蔡襄
    2020年適逢中新建交30周年,上博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黑石號」沉船文物展,這是繼2019年上海與新加坡開啟全面合作新機制之後,進一步深化人文藝術方面的互通互鑑。上世紀,月份牌廣告畫曾一度成為主要的傳播手段。
  • 一周觀展指南|迷失在上海的「克萊因藍」與東京都的克裡姆特
    展覽展出的克裡姆特油畫超過25幅,是日本歷史上最多的一次,包括從早期的自然主義作品到黃金時期的代表作,美豔的女性肖像、風景畫等。倫敦愛德華·蒙克版畫展:愛與焦慮展期:2019年4月11日—7月21日地點:大英博物館英國近45年來舉辦的最大規模愛德華·蒙克版畫展,將展出83件藝術作品,其中50幅版畫來自奧斯陸的蒙克博物館,揭示藝術家的創作與人生。
  • 一周觀展指南|泰特珍藏展進入倒計時,東京紀念藤田嗣治
    世紀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展期:2018年7月17日—10月21日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覽由上海科技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展出超過100件原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舊藏的自然史和人類學、考古學、藝術類藏品及相關展品,探尋中國博物館的早期發展,挖掘上海城市的文化底蘊
  • 千島湖魚拓藝術走進羅浮宮:用顏料將魚拓印在紙上
    不久前,法國巴黎羅浮宮舉辦了一場為期5天的「共築中國夢」的全球華人藝術展。此次藝術展有近60位華人藝術家的270幅作品參展。其中,中國的魚拓藝術作品首次亮相羅浮宮,作者分別來自中國魚拓專業委員會的理事胡守慶老師和臺灣地區的魚拓師嚴尚文老師。
  • 閉館近半年後,倫敦大英博物館重新開放!18隻海豚死於模里西斯東南海岸,民眾猜測或與日本貨船漏油事件有關
    8月25日,工作人員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舉行的媒體預展上將展品上的灰塵撣掉,為博物館重新開放做準備:福布斯的報導,除了兩位引導遊客的工作人員,大英博物館的大中庭如今幾乎空無一人。進入館內,你跟隨地板上的箭頭進入古埃及文物廳。
  • 阿布達比羅浮宮開幕背後,金錢是否能堆出一座世界文化中心?
    阿布達比羅浮宮位於阿聯的人工島,薩迪亞特島(Saadiyat,阿拉伯語意為「快樂島」)上,設計師是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法國設計師Jean Nouvel。他為博物館設計了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銀色穹頂,以及散落在海面上的23個博物館展廳。
  • 江詩丹頓「以羅浮宮之名(Bid For the Louvre)」線上專場拍賣會
    日內瓦,2020年11月27日——緣於2019年起建立的合作夥伴關係,今年江詩丹頓與羅浮宮正式啟動共創項目。12月1日至15日,羅浮宮將聯合佳士得拍賣行,在巴黎德魯奧(Drouot)拍賣行的支持下,舉辦「以羅浮宮之名(Bid For the Louvre)」線上專場拍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