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樂園》推出世界地球日更新 搜集海洋垃圾守護珊瑚礁

2020-12-05 178遊戲網

《荒漠樂園》推出世界地球日更新 搜集海洋垃圾守護珊瑚礁

新聞 178整編 2019-04-23 09:35:00

由臺灣獨立遊戲團隊遊戲熵工作室製作的《荒漠樂園》在422日推出了地球日更新,一起撿拾垃圾守護海洋並在全新的珊瑚礁區域復育新生物。

 

活動期間將出現許多被衝上岸的海洋垃圾,玩家可以藉由回收系統將他們分解成材料來組合各種道具。

 

沿著海邊,走在沙灘上總是能看飲料瓶或塑膠袋埋沒在沙裡。這些廢棄垃圾到底是被海浪衝上岸,還是即將被海浪帶往海洋呢?

 

近二十年來,科學家在太平洋中央發現了一大片的垃圾聚集漂浮著,那是相對于洋流路徑較靜止的一區。時至今日,許多國際組織已經開始著手清理海洋中的垃圾,希望海洋能慢慢回到當初美麗乾淨的樣子。

 

為了響應世界地球日,荒漠樂園在本次更新加入了更多海洋垃圾與回收工作船。當玩家撿拾垃圾後便可藉由工作船將海洋垃圾分解成各種材料,並搭配搜集到的道具製作書組合各種道具。新的放大鏡道具可以讓玩家更有效搜尋特定生物,或是改變搜尋時間。

 

海洋生物與天氣是本次更新的另一個重點,新的珊瑚礁區域會在玩家搜集超過60種生物後開啟,總共有13種全新生物在本次更新中現身在島嶼各處。

在不同天氣下則可能更容易搜尋到某些動物的足跡。此外,當天氣晴朗時,土地消耗水分的速度將加快;當天氣下雨時,土地便能更有效得保持水分,甚至提供更多水分讓樹木生長。

來源:App Store

 

178遊戲網聲明: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佳兆業國際樂園發起珊瑚保育行動 助力海洋生態恢復
    10月27日,由佳兆業國際樂園集團發起的「珊海生長紀」潛水珊瑚保育行動在深圳大鵬金沙灣圓滿舉行。本次活動號召各界志願人士、合作企業參與,聯合佳兆業旗下城市更新集團等專業公司力量,開展潛水珊瑚保育、潮間帶課堂、淨灘行動,環保市集等活動,顛覆生態保育刻板印象,打響此次創新的海洋保育戰。持續開展珊瑚保育 助力海洋生態恢復金沙灣,地處深圳的「後花園」--大鵬半島西側,在這片海域的海底,生長著大規模的十字牡丹珊瑚礁,與香港東坪洲海岸公園的海底相連。
  • 守護蔚藍海洋,哈囉出行有「騎」招
    近日,哈囉出行與深圳市鹽田區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珊瑚蟲海洋公益」)合作開展「一騎種珊瑚」公益行動,關注海洋環保,號召騎行用戶集結低碳能量,守護「海底森林」。
  • 為海洋發聲 保護珊瑚礁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吳小婷 傅蓉蓉 通訊員 周靜雲 文\圖 2020年12月31日,由泉州市環境保護局、東南早報聯合開展的「生態環境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豐澤區第二實驗小學。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學博士、泉州師範學院講師崔玉棟受邀開講,為同學們帶來了《消失的「尼莫家園」——關於全球變暖對於珊瑚白化的影響》講座。
  • 世界地球日:臺灣各地以環保行動愛護地球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臺北4月2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減塑、淨灘、淨山、植樹……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這天,全臺各地進行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民眾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增強環保意識。記者在臺北各超市看到,商家不再販售各式購物塑膠袋,轉而推出兼具購物與盛放專用垃圾兩種功能的「環保兩用袋」,消費者付費一次就能獲得兩種功能,省錢又環保。臺灣四面環海,海洋環境保護尤為重要,地球日當天多地舉辦淨灘行動。雲嘉南濱海風景區邀集附近小學、環保協會等前往嘉義縣布袋鎮進行沙灘淨灘行動。
  • 保護海洋雨林珊瑚礁
    珊瑚礁對地球非常重要,全球有5億人直接依賴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生活。同時,作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生態系統所佔的海洋面積不到0.2%,卻為超過30%的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和家園,有近33%的魚類棲息在此,是大量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和育幼所。
  •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關於世界地球日的知識
    地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家園。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
  • 養活四分之一海洋物種,如果所有珊瑚礁都消失,地球會怎樣?
    物種多樣性產生的奇蹟之一——珊瑚礁,便是數以億計的珊瑚蟲歷經千百年的積澱而形成,養活著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以及十億人口,並直接影響地球生態系統。硬珊瑚主內,軟珊瑚主外  如果你目睹過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一定會被它的五顏六色所吸引,魚兒暢遊其間,珊瑚隨潮流擺動。然而,如果你認為它是某種巖石或植物,那你就錯了。
  • 探秘「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為展現廣東省自然保護地的多彩生境和大美風光,呼籲大家愛護自然,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廣東省林業局推出「粵野覓鏡——大美保護地探秘」系列宣傳活動。本期將走進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秘珊瑚礁。
  • 為守護藍色海洋,大鵬少年變身「海洋工程師」
    大鵬夏季「自然課堂」為守護藍色海洋「開講」深圳新聞網7月16日訊(記者 凌安兒)7月15日,2019年大鵬夏季「自然課堂」為守護藍色海洋「開講」,40名愛海少年變身小小「海洋工程師」、沙灘垃圾記錄員和海洋生物觀察員,完成一次知海、親海的研學之旅。
  • 世界地球日 | 世界因你而美麗,環保有我更精彩
    4月22日 地球日每年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Earth Day),這是一個專為保護世界環境而設立的節日,自1970年創立以來已發展到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
  • 如果所有的珊瑚礁都死了,地球還能維持原樣嗎?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地球上一共生活著多少生物和生物類型?除了78億人類外,地球上還有許多種動物——微小的昆蟲、自由飛翔的鳥類、其貌不揚的爬行動物、生活在水中的魚類以及各種哺乳動物(小到可愛的寵物,大到可怕的食肉動物)等等。
  • 海龜母親撥開垃圾產卵,小海龜翻越垃圾山才能回歸海洋!
    退潮時,珊瑚礁的尖頂紛紛露出水面,瓊堆玉砌,晶瑩剔透,順著銀白色的海灘延伸,形成一個寬數百米的環島珊瑚帶。多麼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然而卻被一隻海龜媽媽打臉了。海龜在垃圾堆中拼命撥開垃圾準備產卵。據估算,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每1分鐘就有1整輛卡車的塑垃圾傾瀉入海,全部加起來可以繞地球420圈。
  • 我從事珊瑚礁保育工作,珊瑚礁對海洋有多重要,問我吧!
    我從事珊瑚礁保育工作
  • 散布在各地的海洋藍洞,是地球對「不可名狀恐懼」的最好詮釋
    2016年7月24日,三沙市政府宣布,永樂龍洞的探明深度為300.89m(相當於把艾菲爾鐵塔倒插進去),遠超迪恩斯藍洞的紀錄(202m),一躍成為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世界知名藍洞大對比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這一發現立即吸引了全球學者們的目光。因為,在人類面前,藍洞還保留了太多太多的神秘。
  • 【世界海洋日】氣候變化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大多數海洋物種會遷徙,逃離赤道附近的熱水域,並跟隨適應的水溫移動。海洋生物想從氣候變化中倖存就要遊得更快?氣候變化是「操縱」海洋生物遷徙?溫度升高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帶來哪些影響?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小編和您一起去看看。
  • 海洋變成荒漠 人類將會怎樣?[1]- 中國在線
    圖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新華社記者 孟麗靜 編制聯合國把每年的5月22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Day forBiologicalDiversity),今年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繼聯合國將1998年定為國際海洋年之後,今年海洋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全球漁場一大半已經耗盡,另有1/3已經枯竭。關鍵性海洋環境——例如海草、紅樹林和珊瑚礁——估計有30%~35%已被毀壞。塑料廢棄物不斷造成海洋生物死亡,來自陸地的汙染導致大片近岸水體幾乎無氧。
  • 世界地球日即將來臨,重慶涪陵這個景區撿垃圾能換麵包……
    3月底,國家自然資源部確定了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珍愛美麗地球,守護自然資源」。4月22日便是「世界地球日」,為啟發旅客文明旅遊、愛護環境,今(20)日,涪陵區紅酒小鎮舉辦了豐富的環保主題活動,為遊客們營造綠色的節日氛圍。
  • 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或可忽略不計
    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一份為期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導致的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關鍵行為的影響或可忽略不計。該結果來自一項評估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的多年多物種研究,對過去多年的結論提出了顛覆性挑戰。
  • ...5):上海正大廣場將迎積木魔幻樂園展 亞洲最大海洋世界落戶連雲港
    五一雖然過去,商業上紅火還將繼續,亞洲最大海洋世界籤約連雲新城;上海正大廣場下月將迎積木魔幻樂園展覽;上海新鄰生活站將於本月底正式營業。   南京「頤和書館」五一正式開業   因:五一」小長假期間,南京先鋒書店(需求面積:1000-2000平方米)在歷史文化街區頤和路新開業了頤和書館,給市民提供了一個購書、看書的好去處。
  •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6日啟用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昨日啟用深化珊瑚礁生態保護科研工作1月6日上午,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駐崖州灣科技城實驗室暨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啟用,並進行合作籤約。該實驗室由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共同成立,旨在集聚全球深海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推動海南深海產業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助力三亞珊瑚礁生態保護工作。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作為海南本土科研機構,在南海生態資源,特別是珊瑚礁資源的保護研究上具有本土優勢;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作為國內外頂尖的科研院所,具有不可比擬的科研實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