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年,達爾文在考察期間看到一種怪鳥,於是他在日記中寫道:「這些鳥令人作嘔,專以吃腐肉為生。」
想必小夥伴們已經知道,達爾文日記本所說的這種怪鳥,就是禿鷲。
本文探討的話題就是:為什麼禿鷲專吃腐肉,卻能安然無恙?
簡單了解一下禿鷲
禿鷲為鳥綱隼形目鷹科中的大型猛禽,體長約1米,翼展約2米,個別禿鷲甚至可以達到3米。
禿鷲最個性的地方是後頸上部赤裸無羽,這樣能方便它們將頭伸進屍體腹腔中進食,而禿鷲脖子的基部羽毛,又能防止它們在進食時弄髒羽毛,看來禿鷲對於飲食衛生也十分注重!
禿鷲被譽為「草原上的清潔工」,它們主要以腐肉為生,極少數情況會捕獵一些中小型鳥類、爬行類或家畜。
禿鷲的鳥巢能反覆利用很多年,並且禿鷲每年都會「裝修」一番,因為它們的交配地點就在鳥巢中,雄性禿鷲不比其他不負責任的雄性生物,它們在雌性產卵之後,會跟雌性輪流孵化,而雛鳥在3~5個月之後才能離巢。
雖然禿鷲經常單獨活動,但通常在腐肉處都會出現3~5隻禿鷲,有時候數量高達10隻以上,因此,禿鷲之間也需要爭奪食物。
在禿鷲啄食腐肉時,它們的面部及脖子會呈現鮮紅色,以此警告其他同類不要靠近,如果禿鷲之間因為食物發生爭鬥,失敗的一方面部及脖子處會由紅色轉為白色,然後慢慢恢復體色,而勝利的一方則會呈現紅色。
禿鷲如何尋找腐肉?
禿鷲可以藉助上升氣流長時間停留在空中,並且以40公裡/小時的速度進行滑翔,這樣禿鷲就能在儘量節省能耗的同時,擴大搜索區域。
雖然大型哺乳生物的屍體對禿鷲充滿誘惑力,但在非洲大草原上,這種美餐並不常有,而且就算有一頭野牛死亡,它的屍體可能不需要10天就被啃食的一乾二淨,所以禿鷲碰見腐肉就會啄食,並不會去挑這是野牛的屍體還是羚羊的屍體。
由於哺乳食草動物基本上大多以集體形式存在,禿鷲在搜尋目標時就會特別注意個體單位,特別是長時間靜止的個體生物。
一旦禿鷲發現目標,它就會在上空不斷盤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假如目標仍然一動不動,禿鷲就會降低飛行高度,繼續保持觀察。
它會仔細觀察目標的腹部是否存在起伏,眼珠子是否在轉動,如果這一切都是靜止的,禿鷲就會降落到旁邊觀察,等待一段時間後它就會跑過去試探性的啄食,如果是陷阱,禿鷲立刻就會逃離,如果目標仍然處於靜止狀態,禿鷲就會迅速進食。
禿鷲內部也存在爭鬥
雖然非洲草原生物種類豐富,數量龐大,但由於腐肉的供應極其不穩定,再加上禿鷲幾乎沒有主動捕獵能力,所以導致它們經常處於飢餓狀態,如果長時間沒有吃到腐肉,可能會直接餓死或者靠捕獵一些小型生物苟延殘喘。
但是禿鷲很機靈,它們如果在空中滑翔時看到同類有盤旋降落的行為,就會立即跟過去,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具腐屍旁邊,經常出現幾隻甚至超過10隻禿鷲的原因。
此外,禿鷲也能觀察獅群、鬣狗的動向,在它們進食時,禿鷲也會降落在旁邊,吃一些剩下的肉。
有意思的是,獅群跟鬣狗同樣會捕捉禿鷲的動向,就比如鬣狗看見禿鷲降落,它們就會跟過去,如果碰到弱小的獅群,鬣狗就會搶奪食物,反之獅群也是如此,它們也會通過禿鷲的動向,去搶奪鬣狗的食物。
前文說了,腐肉的出現並不存在規律性,所以禿鷲一旦有進食機會,就會迅速填飽肚子。
而能否獲得足夠的腐肉,除了「眼疾手快」之外,還得靠自身能力,因為禿鷲內部同樣也存在爭鬥。
在禿鷲內部族群中,肉垂禿鷲傲視群雄,其次是白頭禿鷲,再然後是黑白禿鷲等等。
由於腐肉的不穩定性,所以各種禿鷲在漫長的歲月中,進化出了獨有的食譜,比如白頭禿鷲喜歡吃碎肉,白背禿鷲喜歡吃軟組織,胡兀鷲喜歡吃骨頭,這些都能讓它們儘量避免衝突,但最終能吃到多少,還是自己力量說了算。
因此,禿鷲一有機會就會大快朵頤,比如白背禿鷲,它們能在2~5分鐘內吞入一公斤腐肉,比如南非禿鷲,5分鐘能吞下兩公斤腐肉。
這其實跟其他生物一個道理,比如鬣狗在進食時,可能旁邊還會存在野牛,但它們當務之急就是迅速吃飽,然後離開。
為什麼禿鷲吃腐肉沒事?
眾所周知,腐肉中存在大量有害細菌,尋常生物就算迫於生計吃下去,也會對生命安全系統造成極大的衝擊,久而久之,沒準就「駕鶴西去」了。
禿鷲這種生物十分特殊,它幾乎可以算是100%食腐生物,而在非洲草原上同為食腐生物的斑鬣狗,約70%的食物都要自身捕獵,其餘15%靠搶奪,最後15%靠吃腐肉。
其實禿鷲之所以經常吃腐肉還能安然無恙,主要得益於胃部能分泌十分強大的胃酸,它們的胃酸強度甚至可以溶解部分金屬,所以禿鷲能輕鬆消化腐肉、骨頭,其中絕大部分有害細菌,也會被禿鷲的胃液消滅。
但仍然有部分頑強的細菌在禿鷲體內生存下來,於是在進化過程中,禿鷲對這類有害細菌產生了抗體,比如對其他生物致命的梭狀芽孢桿菌和梭狀桿菌微生物群落,足以見得禿鷲的免疫系統有多麼強大。
強悍的梭狀芽孢桿菌能幫助禿鷲分解食物,而這些食物也給梭狀芽孢桿菌提供了能源,所以禿鷲基礎吃任何腐肉都能安然無恙。
——END——
感謝您的點讚與關注。
如有偏差,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