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禿鷲專吃腐肉,卻能安然無恙?

2020-12-05 蘇策

1835年,達爾文在考察期間看到一種怪鳥,於是他在日記中寫道:「這些鳥令人作嘔,專以吃腐肉為生。」

想必小夥伴們已經知道,達爾文日記本所說的這種怪鳥,就是禿鷲。

本文探討的話題就是:為什麼禿鷲專吃腐肉,卻能安然無恙?

簡單了解一下禿鷲

禿鷲為鳥綱隼形目鷹科中的大型猛禽,體長約1米,翼展約2米,個別禿鷲甚至可以達到3米。

禿鷲最個性的地方是後頸上部赤裸無羽,這樣能方便它們將頭伸進屍體腹腔中進食,而禿鷲脖子的基部羽毛,又能防止它們在進食時弄髒羽毛,看來禿鷲對於飲食衛生也十分注重!

禿鷲被譽為「草原上的清潔工」,它們主要以腐肉為生,極少數情況會捕獵一些中小型鳥類、爬行類或家畜。

禿鷲的鳥巢能反覆利用很多年,並且禿鷲每年都會「裝修」一番,因為它們的交配地點就在鳥巢中,雄性禿鷲不比其他不負責任的雄性生物,它們在雌性產卵之後,會跟雌性輪流孵化,而雛鳥在3~5個月之後才能離巢。

雖然禿鷲經常單獨活動,但通常在腐肉處都會出現3~5隻禿鷲,有時候數量高達10隻以上,因此,禿鷲之間也需要爭奪食物。

在禿鷲啄食腐肉時,它們的面部及脖子會呈現鮮紅色,以此警告其他同類不要靠近,如果禿鷲之間因為食物發生爭鬥,失敗的一方面部及脖子處會由紅色轉為白色,然後慢慢恢復體色,而勝利的一方則會呈現紅色。

禿鷲如何尋找腐肉?

禿鷲可以藉助上升氣流長時間停留在空中,並且以40公裡/小時的速度進行滑翔,這樣禿鷲就能在儘量節省能耗的同時,擴大搜索區域。

雖然大型哺乳生物的屍體對禿鷲充滿誘惑力,但在非洲大草原上,這種美餐並不常有,而且就算有一頭野牛死亡,它的屍體可能不需要10天就被啃食的一乾二淨,所以禿鷲碰見腐肉就會啄食,並不會去挑這是野牛的屍體還是羚羊的屍體。

由於哺乳食草動物基本上大多以集體形式存在,禿鷲在搜尋目標時就會特別注意個體單位,特別是長時間靜止的個體生物。

一旦禿鷲發現目標,它就會在上空不斷盤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假如目標仍然一動不動,禿鷲就會降低飛行高度,繼續保持觀察。

它會仔細觀察目標的腹部是否存在起伏,眼珠子是否在轉動,如果這一切都是靜止的,禿鷲就會降落到旁邊觀察,等待一段時間後它就會跑過去試探性的啄食,如果是陷阱,禿鷲立刻就會逃離,如果目標仍然處於靜止狀態,禿鷲就會迅速進食。

禿鷲內部也存在爭鬥

雖然非洲草原生物種類豐富,數量龐大,但由於腐肉的供應極其不穩定,再加上禿鷲幾乎沒有主動捕獵能力,所以導致它們經常處於飢餓狀態,如果長時間沒有吃到腐肉,可能會直接餓死或者靠捕獵一些小型生物苟延殘喘。

但是禿鷲很機靈,它們如果在空中滑翔時看到同類有盤旋降落的行為,就會立即跟過去,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具腐屍旁邊,經常出現幾隻甚至超過10隻禿鷲的原因。

此外,禿鷲也能觀察獅群、鬣狗的動向,在它們進食時,禿鷲也會降落在旁邊,吃一些剩下的肉。

有意思的是,獅群跟鬣狗同樣會捕捉禿鷲的動向,就比如鬣狗看見禿鷲降落,它們就會跟過去,如果碰到弱小的獅群,鬣狗就會搶奪食物,反之獅群也是如此,它們也會通過禿鷲的動向,去搶奪鬣狗的食物。

前文說了,腐肉的出現並不存在規律性,所以禿鷲一旦有進食機會,就會迅速填飽肚子。

而能否獲得足夠的腐肉,除了「眼疾手快」之外,還得靠自身能力,因為禿鷲內部同樣也存在爭鬥。

在禿鷲內部族群中,肉垂禿鷲傲視群雄,其次是白頭禿鷲,再然後是黑白禿鷲等等。

由於腐肉的不穩定性,所以各種禿鷲在漫長的歲月中,進化出了獨有的食譜,比如白頭禿鷲喜歡吃碎肉,白背禿鷲喜歡吃軟組織,胡兀鷲喜歡吃骨頭,這些都能讓它們儘量避免衝突,但最終能吃到多少,還是自己力量說了算。

因此,禿鷲一有機會就會大快朵頤,比如白背禿鷲,它們能在2~5分鐘內吞入一公斤腐肉,比如南非禿鷲,5分鐘能吞下兩公斤腐肉。

這其實跟其他生物一個道理,比如鬣狗在進食時,可能旁邊還會存在野牛,但它們當務之急就是迅速吃飽,然後離開。

為什麼禿鷲吃腐肉沒事?

眾所周知,腐肉中存在大量有害細菌,尋常生物就算迫於生計吃下去,也會對生命安全系統造成極大的衝擊,久而久之,沒準就「駕鶴西去」了。

禿鷲這種生物十分特殊,它幾乎可以算是100%食腐生物,而在非洲草原上同為食腐生物的斑鬣狗,約70%的食物都要自身捕獵,其餘15%靠搶奪,最後15%靠吃腐肉。

其實禿鷲之所以經常吃腐肉還能安然無恙,主要得益於胃部能分泌十分強大的胃酸,它們的胃酸強度甚至可以溶解部分金屬,所以禿鷲能輕鬆消化腐肉、骨頭,其中絕大部分有害細菌,也會被禿鷲的胃液消滅。

但仍然有部分頑強的細菌在禿鷲體內生存下來,於是在進化過程中,禿鷲對這類有害細菌產生了抗體,比如對其他生物致命的梭狀芽孢桿菌和梭狀桿菌微生物群落,足以見得禿鷲的免疫系統有多麼強大。

強悍的梭狀芽孢桿菌能幫助禿鷲分解食物,而這些食物也給梭狀芽孢桿菌提供了能源,所以禿鷲基礎吃任何腐肉都能安然無恙。

——END——

感謝您的點讚與關注。

如有偏差,望海涵。

相關焦點

  • 青海出現高山禿鷲,搶食時臉和脖子會變色,專吃腐肉為何不中毒?
    青海出現高山禿鷲,搶食時臉和脖子會變色,專吃腐肉為何不中毒?據有關媒體近日報導,人們在青海澤庫縣前往同德縣的途中,看到路邊有10隻高山禿鷲在玩耍,天空中還有3隻在盤旋嬉戲。這種高山兀鷲排在世界最大猛禽行列內,而且還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
  • 為什麼吃腐肉的禿鷲不會食物中毒?
    這次怪羅科普為你介紹你所不知道的禿鷲重口味習性。禿鷲是一種肉食性食腐動物,這意味著它們不會殺死自己的獵物,相反,它們等著別的動物來殺生,然後來撿殘羹剩飯。問題是,腐肉上存在有害細菌,如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是炭疽等的病原體。如果你我吃這些微生物,我們就有大麻煩了。但是禿鷲似乎並不在意,它們實際上比這個還重口味。
  • 禿鷲吃腐肉為啥不生病
    問:為什麼禿鷲吃腐肉卻不會食物中毒?  答:大多數種類的禿鷲專門食腐爛動物,它們能夠吃從剛剛死去到已經腐爛的各種動物的肉。儘管它們也喜歡新鮮的肉,但腐爛的肉並不會使它們食物中毒,它們甚至可以吃因肉毒菌、霍亂或炭疽而致病死亡的動物。其他的食腐動物,如鬣狗、豺和雕等,都沒有這種本事。這其中的秘密在於,它們的胃中酸性極強。
  • 為什麼食腐動物吃了腐肉沒什麼影響?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腐肉是指已經腐爛或開始腐爛的肉,這種肉大多數的動物是不能吃的,因為腐肉裡有大量的細菌,吃了之後,輕則腹瀉重則食物中毒。腐肉之所以危害很大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肉毒桿菌,這種細菌在無氧情況下釋放的肉毒素毒性非常大。那麼,為什麼食腐動物吃了腐肉沒有什麼影響呢?
  • 「腐肉之王」禿鷲,胃酸能消化金屬,百毒不侵卻難逃滅絕的命運
    在所有動物裡,禿鷲無疑是無比特殊的,它們依靠吃腐肉來生活。禿鷲也被稱為「腐肉之王」,它的胃酸甚至能消化金屬,可以說禿鷲幾乎是百毒不侵。可惜就算是這樣的動物也難逃滅絕的命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禿鷲在自然界中承擔的是清除者的職務,它和分解者其實異曲同工。所謂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
  • 食腐動物例如禿鷲為什麼都不怕腐肉上的病毒細菌?
    這些動物一般以腐敗的動植物屍體為食,例如蚯蚓、蝸牛、禿鷲、鬣狗等。在這裡主要以禿鷲為代表講解一下它們為什麼吃腐敗的肉而不生病。動物死亡後屍體會有一個腐敗的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微生物「在吃東西」,這個時候動物遺體上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人的腸胃是絕對受不了的。而禿鷲就完全可以應付得來。
  • 斑鬣狗在進食時,為什麼不抓捕旁邊的禿鷲?
    雖然我們親自跑去非洲大草原不現實,但仍然能通過各種視頻一睹大自然的風採,其中有個鏡頭想必各位小夥伴一定非常好奇,那就是斑鬣狗在進食的時候,為什麼不直接抓旁邊的禿鷲來吃?反而我們通常看到的情況就是,斑鬣狗非但沒有捕捉禿鷲,而且有時候雙方還共同進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出現高山禿鷲,進食的時候脖子會紅,為什麼它們吃腐肉沒有危險呢?
    老鷹和禿鷲等大型猛禽很少會被我們近距離目睹,因為這種鳥類飛行的時候高度很高,通常都在數千米的高空中,落腳的地方通常也是比較偏僻的懸崖峭壁或者深山老林中,但近日有一位網友發布了一段視頻,讓我們得以近距離地觀測這種巨鳥。
  • 禿鷲常年食腐,卻為何「百毒不侵」?腐肉中的細菌難道被消化了?
    禿鷲被看作西北草原最大的猛禽,擁有「草原清潔工「稱號的它卻保持著非常重口味的習性。它們愛好腐肉,因此並不會獵殺自己的獵物,多是去撿別的動物的殘羹剩飯。由於長期腐爛的屍體會滋生許多病菌,很多動物很有可能吃後毒發身亡,但禿鷲卻練就了「百毒不侵」的本領。
  • 禿鷲常年食腐,卻為何「百毒不侵」?腐肉中的細菌難道被消化了?
    禿鷲被看作西北草原最大的猛禽,擁有「草原清潔工「稱號的它卻保持著非常重口味的習性。它們愛好腐肉,因此並不會獵殺自己的獵物,多是去撿別的動物的殘羹剩飯。由於長期腐爛的屍體會滋生許多病菌,很多動物很有可能吃後毒發身亡,但禿鷲卻練就了「百毒不侵」的本領。
  • 食腐的禿鷲為何百毒不侵?人們都低估了它們的重要性
    禿鷲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是臭名昭著的鳥類,它們有著十分重口味的飲食習性,專以腐肉為食,而不是親自動手捕獵活物為生。大草原上哪裡有死亡,哪裡就有它們聚集的身影。所有的生命最終都將走向終結,這是大自然的基本規律。大自然裡有時也會發生大規模的死亡事件,比如森林大火,病毒傳播等。
  • 食腐動物的胃有多強大,看看禿鷲吃的東西,幾百種細菌直接吞下肚
    但是有一種動物是吃腐肉為主,要知道腐肉上面都是各種各樣的細菌和病毒,它們吃了為什麼會沒事呢? 這種神奇的動物就是禿鷲,它們是大型猛禽,體長在110釐米左右,羽毛呈黑褐色,看起來十分單調。
  • 「腐肉之王」禿鷲,胃酸強到可腐蝕金屬,百毒不侵卻也難逃滅絕
    雖然基因不同,但它們有著相似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這也是為什麼它們長得很像的原因。舊大陸​禿​鷲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歐洲,而新大陸禿鷲分布地如其名是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相比於身體其他部分,它們的頭部跟脖子上的羽毛明顯少而且很短,而新大陸禿鷲完全是「禿頭」狀態。禿鷲是吃腐肉的,所以它們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尋找屍體,新大陸禿鷲有良好的嗅覺,而舊大陸禿鷲的視覺更好。
  • 鬣狗為何不吃禿鷲?
    鬣狗和禿鷲都是喜歡吃腐肉的傢伙,而且二者的食物是存在重合的,也就是說鬣狗和禿鷲之間存在著食物的競爭,但是我們可以經常在紀錄片中看到,如果有禿鷲和鬣狗搶食物的話,那麼鬣狗大多是象徵性地驅趕一下禿鷲,而從來不會去吃它,這是為什麼呢?
  • 禿鷲為什麼只吃腐肉呢?了解了它的生活之後,網友:太不容易了
    禿鷲,大家一定聽過這個以腐肉為主要食物的動物吧,他也叫做座山雕,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頭是裸露出來的,沒有一點毛。他的生活習性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他能夠預知生物的死亡,會在快死亡的動物旁邊靜靜等待,像一個死神一樣,等待生命的終結,但是他不會主動攻擊,這是他的職業道德。
  • 鬣狗在吃腐食的時候,為什麼不捕食旁邊禿鷲?僅僅是驅趕一下?
    在草原上,一隻鬣狗發現了一頭斑馬的屍體,馬上跑過去進行啃食,而一旁的禿鷲也聞到了屍體的味道,飛了過來。面對想要來搶食的禿鷲,鬣狗死死的咬著斑馬屍體,還在不停的驅趕禿鷲。有細心的網友就問了:鬣狗在吃腐食的時候,為什麼不抓捕旁邊等待的禿鷲?僅僅是驅趕一下?
  • 鬣狗在吃腐食的時候,為什麼不驅趕旁邊等待的禿鷲?
    那在其他生物圍觀鬣狗進食時,鬣狗為什麼不驅趕或者抓獲圍觀者呢?鬣狗為什麼不驅趕圍觀者?在非洲大草原上,動物的生長密度高,大約每平方千米就有6000千克的能量;而在森林中,每平方千米大約只有100千克的能量,所以草原動物不僅數量多,而且大多呈群居狀態,比如:野牛、斑馬、獅子等。
  • 禿鷲體型和金雕不分上下,但為何天天吃腐肉?看完你就明白了
    但是在我們的印象中,禿鷲是一種主要以動物屍體為食物的動物,而且動物的腐肉細菌也是非常多的,那為什麼禿鷲卻天天吃腐肉,對自身還沒有影響呢?,如果它禿鷲們自己捕食的話,還不如吃動物們的屍體來的實在。而這些動物的屍體,也都是其它捕食者們所捕殺的,所以禿鷲只能等到屍體腐爛被扔掉之後,才能夠吃到食物。
  • 鬣狗在吃腐食的時候,為什麼不抓捕旁邊等待的禿鷲而僅是驅趕?
    它們在吃腐食的時候並不抓捕旁邊等待的禿鷲,僅僅是驅趕一下而已,具體原因下面我一一陳述,我們先來看看這兩種動物都有什麼特性。斑鬣狗能號稱非洲二哥,那麼大哥是誰呀?大哥就是獅子,有著非洲草原之王的稱號,體型巨大,攻擊力極強。斑鬣狗雖然叫草原二哥,在有些方面其實是可以叫做大哥的,雖然在個頭上比不上獅子,但咬合力卻要比獅子還要強悍得多。
  • 獅子捕殺了一頭禿鷲,接下來禿鷲的反應卻讓獅子半天沒想明白
    獅子捕殺了一頭禿鷲,接下來禿鷲的反應卻讓獅子半天沒想明白禿鷲是一種有名的大型猛禽,它們的翅膀展開後可達兩米多長。在非洲大草原上,禿鷲以各種動物屍體為食物,很少吃活的動物。當獅子、豹子或鬣狗等兇猛的食肉動物正在享用獵物時,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禿鷲守候在一旁。一當獅子、豹子或鬣狗等吃飽了離開,禿鷲們就會一哄而上,狼吞虎咽,很快把獵物吃得只剩下骨頭。禿鷲的長相和它們專吃動物屍體的習性令很多人不喜歡。可是不可否認的是,禿鷲的這種食性對維持生態循環十分重要,因此也獲得了「草原上的清潔工」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