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吃螃蟹的時節,對於從事水產批發零售的商家來說,這應該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時候。但是,今年的中秋來得早,加上有「注水蟹」傳言,使螃蟹生意一落千丈。在金華市區農貿市場從事多年水產批發零售的鄭先生告訴記者,近半個月來平均每天賣不出5公斤螃蟹。
螃蟹注水賣可能性大不大?「我經營十多年海貨生意,也聽說過有人給螃蟹打水。」鄭先生向記者透露,如果真的給活螃蟹注水來增加重量的話是有風險的。「活螃蟹離開氧氣只能活30分鐘,商家要是給螃蟹注水的話,那螃蟹都活不過半天。如果這期間沒人買這些注水蟹,那商家會賠本。商家如果這麼做,得不償失。」
一名對「注水蟹」將信將疑的市民計算過:「假設請一個小工一天工資100元,按一隻螃蟹注水需要花一分鐘,一天8小時共可注水480隻計算,每隻螃蟹注水約花工資0.21元。先按一隻螃蟹注水10毫升,再按螃蟹每公斤90元售價計算,注水一隻螃蟹賣出去約多收入0.9元,一來一去,一隻注水蟹能淨賺0.69元。」
市區何宅菜場一水產攤點的攤主告訴記者,要一隻只給螃蟹注水不現實,工作量實在太大。
在該水產攤點,活蟹都在96元/公斤以上,而一旁的處理蟹折價處理。記者看到來這裡買螃蟹的市民,大部分都在挑選活螃蟹,沒人購買處理蟹。「處理蟹幾乎賣不掉,大部分都扔掉。」攤主告訴記者,活蟹注水可能性不大,這樣不易成活,還會影響它的售價。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實驗:螃蟹注水一小時內全死亡
昨天下午,記者準備了一隻30毫升的注射器,一個電子秤,又在市場上買了5隻活螃蟹,每隻螃蟹的體重在150克至200克之間。螃蟹被帶回到辦公室倒入臉盆時還舞動著大鉗子,到處爬,很有活力。
在給活螃蟹注水前,記者先給活螃蟹稱重,顯示為155克;在第一隻螃蟹兩條後腿上分別注入2.5毫升水,再將螃蟹放到一旁。短短幾秒鐘後,原本乾燥的桌面出現了水跡。
接著對第二隻螃蟹進行實驗。這隻蟹略大於第一隻,記者嘗試了幾次都很難下手,好不容易才注水成功。此時第一隻「注水蟹」已經不動彈了。
同樣的過程,在對第三隻螃蟹重複實驗後,螃蟹在七分鐘後死亡。
吸了20毫升水對付第四隻螃蟹。隨著體內水分越來越多,螃蟹的腹部越鼓越大,原本彎曲的蟹腿,被充水之後逐漸伸直。被充水後的螃蟹滲水嚴重,記者用針筒吸起滲在桌面上的水,有8毫升左右,水的顏色泛黃。
實驗中,給螃蟹注水,的確增加了螃蟹的重量,但是只能注入少量的水,同時螃蟹在注水後的一段時間內很快就會死去。
前前後後忙活了半個多小時,用針管給螃蟹注水似乎有些煩瑣,還要「鬥智鬥勇」。四隻螃蟹在注水後全部死亡,剩下一隻沒有注水的螃蟹依然活靈活現。
專業人士:螃蟹注水會加速死亡
也有網友質疑,商販給螃蟹注的不是水,而是讓蟹延長壽命和保持活力的「興奮劑」。
對此,市水產養殖管理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給螃蟹打針,不管注的是水還是「興奮劑」,都等於活生生地把蟹給殺死了。因為蟹的體內其實也是遍布「五臟六腑」,往蟹體內注射液體,其臟器所處環境的滲透壓發生劇變,會導致各個臟器失水萎縮或者吸水膨脹,最終加快蟹的死亡。
蟹身上有小孔,蒸煮過程中水或水蒸氣會通過氣孔進入蟹殼內,這也是常有市民反映買回家煮熟的螃蟹掰開後會溢出水來的原因。對於螃蟹上的「針眼」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在採訪中,專家和業內人士給出了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扎針眼是為了給螃蟹「增重」;有的則是說注射一些物質,讓螃蟹「興奮」,顯得有活力;還有的認為「針眼」是在運輸過程中螃蟹「自相殘殺」所致。因此,市民到市場上購買螃蟹時,還是要仔細地將螃蟹檢查一番,看看是否有「針眼」。
再閱讀:螃蟹這樣挑
現在螃蟹到了最肥的時候,但有的市民購買螃蟹時掂量著很沉,回家一蒸發現蟹殼裡比較空。對此,農貿市場水產經營戶鄭先生告訴記者,買螃蟹靠「掂量」來判斷螃蟹肥不肥是不科學的。
鄭先生說,農貿市場的一些螃蟹在批發回來之後如果沒有馬上賣出去,而是養在水箱裡,那麼3天過後螃蟹就「瘦身」了。「螃蟹養幾天就空了,就跟人一樣,不吃飯就瘦了。」鄭先生說,一般來說,挑選螃蟹時應該用手去按螃蟹的臍部,如果按上去手感發硬,就說明是肥而新鮮的好螃蟹。同時,臍的顏色暗紅甚至紅得發黑說明螃蟹比較肥。「螃蟹嘴和臍之間的那個部位如果發黑了,則說明螃蟹不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