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諾獎得主羅素: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究竟是哪三個方面?

2020-12-04 悲秋憶文

中國漢字,是一種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字,它最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往上則可以追溯到黃帝命令倉頡造字,如果還要往上追溯,則能夠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結繩記事。不過,由於外國的文字發展歷史比較「特殊」,很多外國人對於中國的文字和文化都不是特別的理解。《周易》上說: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天文、地理,可以說是漢字最早的形式了。為什麼叫「天文」呢?因為天上的星星,就是一種「文」;為什麼叫「地理」呢?因為地上的山河就是一種「理」。人們模仿大自然的「紋理(文理)」,就創造出了我們自己的「文理」,這就是文化;文化的載體,則是漢字。所以漢字是充滿了文化味道的文字。

隨便一個字,一個偏旁部首,都可以在真正懂得漢字的人手上變成一個故事,乃至一部史書。不過,西方的文字發展歷史很「特殊」,所以他們不理解漢字的這種特點。英國諾獎得主羅素直言: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指的是哪三方面?像羅素這樣的西方學者很多,他們看起來很「熱愛」中國文化,但是卻根本不可能走進真正的中國文化。

因為他們始終是拿自己的文化來考量中國的文化,最終得到的都是被他們的文化加工、修飾(或者說扭曲)之後的中國文化,這是由於他們自身的文化出身導致的。就像我們大多數熱愛西方文化的中國人也不懂真正的西方文化,只是學著他們的樣子在那裡「裝模做樣」,本質上是一種「以己度人」的行為。

那麼,羅素認為中國的漢字有哪三大缺陷呢?羅素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漢字具有書寫複雜的缺陷,它不如英語只有24個字母那樣簡單,漢字的複雜程度遠超世界其他各種文字;其次,漢字不方便排序,新式的萊諾機根本無法使用,這使得字典都無法對漢字進行正常排序;最後,則是漢字無法準確地表達外來詞彙的意思,不方便與國際接軌。

這三條缺陷當中,最起碼有2條是根本站不住腳的。那就是第二條和第三條。為什麼說這兩條缺陷根本站不住腳呢?首先看第二條:漢字不方便字典的排序?真的存在這個問題嗎?很明顯是不存在的。中國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字典了,這漢字字典的歷史比西方許多文字都要早,比如《說文解字》、《爾雅》。

其中,《說文解字》產生於漢朝,而《爾雅》的歷史更為久遠,它是作為原始的儒家《十三經》之一的,至於它具體的創作時間,現在是沒有定論的。因為它被收藏於《漢書》當中,所以它的成文時間最晚不會晚於漢代,或者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或者更早。所以我們是有自己的字典的,怎麼可能無法排序呢?

至於羅素說的那個什麼機器不能排序,這很正常,機器理解不了高級文字。再看第三條,說漢字不能準確地表達外來詞彙的意思,我們先不來反駁他這一條對與不對,而是先看一看這一條在理論上是否成立呢?或者說,不能準確地表達外來詞彙的意思,是漢字獨有的「缺陷」嗎?

顯然不是的,相反,絕大多數文字都不能準確地表達漢字的意思,比如漢字的「陰陽」、「道」,西方用什麼文字來表達比較準確呢?顯然是沒有合適的詞語表達的。這至少說明,無法準確表達外來詞語的意思,是世界各種文字所共有的缺陷,而不是漢字獨有的缺陷。其次,不能與國際接軌成立嗎?

顯然也是不成立的,要知道漢字的國際化可是比英語或者西方其他的什麼語言要早得多的,早在公元前202年建立的漢朝,我們的使者就到達了歐洲,我們的文化至少影響到了中亞;而在公元618年建立的唐朝,我們更是幾乎成了整個亞洲的文明中心;後來1368年建立的明朝,我們的鄭和下西洋到達了紅海,這時候難道不需要用漢字來接軌嗎?

顯然是需要的,但是我們接軌的很好啊,沒有問題。至於說第一條:漢字太複雜。這得看是從哪個角度看了,如果單看每個漢字當然是複雜了點兒,但是如果看整篇文章,相同內容的文章一定是漢字寫得最簡單的。這一點在聯合國的文件當中就看得出來:相同的文件,漢字版本的是最薄的。

那麼,原滋原味的漢字解釋是怎樣的呢?這就要去看古老的典籍,而不能看現在的新華字典。比如一個「卜」字,你翻字典,它會告訴你這是佔卜,是一種迷信活動。但是古老一些的典籍解釋就會不一樣:什麼是「卜」呢?就是一根棍子上面刻上刻度,這跟棍子的影子則會隨著太陽而移動。

所以「卜」字的本來意思應該是一種天文觀測儀器,因為古代的聖人通過觀測天文可以預測一年的天氣變化,乃至于吉兇禍福,所以後來就變成了「未卜先知」的「卜」,變成了後面所謂的「佔卜」。諸如此類,每一個漢字都是一部史書,也是一個故事,只有真正地去看古代典籍,才能明白其中的妙處。

《說文解字》是東漢文字學家許慎按照古老的文字原意創作的一部古代「字典」,對每個字都進行了非常深刻的解釋,並且會對每一個追溯它的最早起源,因此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本《說文解字》還配上了圖片,原價98元,現在只要65元,買一本來研究非常不錯!

相關焦點

  • 英國哲學家羅素評價:漢字有三大「缺陷」,這些你認可嗎?
    在這個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並不在少數,但像漢字這樣古老並且仍在使用的文字卻是獨一份的。漢字作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很大,也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但英國的哲學家羅素卻說,漢字其實有三個缺點,他為何這樣說?三個缺點又是什麼?
  •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有三大「缺陷」,他這麼說有道理麼?
    然而,英國大哲學家羅素卻說漢字有三大「缺陷」,這是怎麼回事?後來,羅素寫了一本叫《東西方文明比較》的書,他曾在書中提到: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身為一個中國人,能被大哲學家誇獎感到十分榮幸,但是,他在《中國的問題》一書中指出的漢字三大「缺點」,卻實在有失偏頗。
  •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指出:漢字有三大「缺陷」,他具體指的是什麼?
    漢字的始祖倉頡是黃帝手下的一名官員,黃帝每交代他一件事,他就用人們常用的「結繩記事」法來記事,這種方法記一兩件還行,多了就不行。  有一次,黃帝和炎帝談判,黃帝要倉頡把炎帝殺死自己部落多少人的證據拿出來,倉頡跑去取繩子,看著這滿滿的一大堆結,他完全忘了哪個結代表哪一件事,黃帝對他很失望,倉頡就想用一種更方便的方法記事。
  • 魯迅提議廢除漢字,羅素卻說:漢字雖有三大缺陷,也有一顯著優點
    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兩種語言特徵完全不同,漢字是意音文字(非正式說法為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英文是字母文字,區別在哪?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你不認識「碼」字,但認識「馬」,那麼第一次看到「碼」,你是不是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讀半邊,猜出這個字讀音?這種情況下,圖形符號既代表語素,又代表音節,這是英文不具備的特徵。
  • 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一個重大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
    比如,他認為,中國文化有三點最重要的特徵,「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過去都未曾有過而為中國所獨有」,即:1.文字由表意符號構成,而不是用字母;2.在受教育的階層中,孔子的倫理學說取代了宗教;對於第一點,羅素認為,中國獨特的文化與以符號構成的漢字有著極大的關係。或者說,漢字本身具有的優缺點,決定了中國文化的某些重要特徵。漢字有什麼缺點呢?
  • 諾獎得主有話說
    C肝疫苗、HIV疫苗與流感病毒疫苗,被認為是疫苗開發失敗的三大典型。疫苗開發失敗使得科研人員不得不嘗試治療藥物的開發,但也並不順利。但繼三位諾獎獲得者的研究之後,年輕的科學家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繼續著探索。
  • 關於17位諾獎經濟學得主的22本書(值得推薦)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至少提到了凱恩斯、弗裡德曼、薩繆爾森、庫茲涅茨四位諾獎經濟學得主,在明確提到的17本書中有7本是經濟學著作。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說:「半個世紀以來,弗裡德曼一直是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座標,不管是在職業還是個人生活方面。沒有他的存在,我的生活會是完全兩樣的。」 這裡收錄了關於17位諾獎經濟學得主的22本書(其中20本書是諾獎得主的書,1本摘編,1本研究著作),供您參考收藏。
  • 大哲學家羅素為何說:中國人非常優秀,不過漢字卻有一個瑕疵
    ,那時候人們思想都是麻木的,羅素也是就性格問題說了三點:貪婪、怯懦、冷漠。但是羅素卻在思想麻木的人身上看到了中國人傳承5000之久的優點,他說:中國人有一種狂熱,往往都是一種集體的狂熱,但這也是中國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撓的剛強偉力,以及無與倫比的民族凝聚力。 愛因斯坦就中國人的數學給予了否定的評價,羅素卻認為:如果中國有一個穩定的社會和足夠的資金,30年之內中國的科學進步大有可觀,甚至超過我們,因為他們朝氣蓬勃,復興熱情高漲。
  • 納粹的標誌「卐」,具體有特殊意義,為何整個歐洲幾乎都被禁用?
    今天,中國的「卍字」和納粹黨當時標誌是不同的,因為我國是不傾斜使用的,納粹是傾斜45度使用的。納粹黨為何會用這樣的圖案?0220世紀初,這個字在西方廣泛被應用。1920年,這個字被納粹黨啟用。如果你是一個細心的人,你會發現納粹黨的旗幟、徽章上面都有這個標誌。在《我的奮鬥》中有這樣的記載:「我自己經過努力定製了這樣一個圖案,紅色上面有白色圓形,中間是黑色「卍」字。如果你了解德意志帝國國旗,你會發現和納粹旗幟有些相似。換句話說,希特勒是根據德意志的設計進一步改變的。
  • 有個漢字,2個、3個、4個它都能組字,連一起還是成語,它是誰
    英國大哲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素更提出:「漢字有三大缺陷。一,字符太多,太過複雜,書寫認記難,不易學習;二,漢字難以輸入機械排字機,在字典資料中也難以合理排序;三,漢字無法準確翻譯外來詞彙,不利於國際間的文化交流。」 那麼,我們今天就用漢字的奇妙,來駁倒這樣的理論。以一個最常見的漢字舉例,它自己是漢字一員,2個它、3個它、4個它組合起來,也分別是漢字一員;更神奇的是,這四個字再連起來,居然還是成語!究竟是什麼字?
  • 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是童年時期的孤獨,成就了後來的我
    羅素是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分析哲學的創始人,同時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每一個頭銜,都是他人生成就的見證。羅素是一位世紀智者。縱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出生貴族家庭,坐過牢,獲過諾獎,愛過很多人,還收過一個天才學生。
  • 芝加哥大學燭光追悼遇害中國博士 諾獎得主向其父母中文致哀
    視頻截圖芝大校長親臨致哀範軼然父母抵美參加追思會當地時間1月14日下午4點,芝加哥大學為範軼然舉行了燭光追悼活動,校長羅伯特·齊默教授,教務長李家儀教授,範軼然的導師、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何治國教授,以及諾獎得主、該校經濟學教授拉斯·彼特·漢森均親臨致哀。據悉,範軼然的父母也已抵達芝加哥,並出席了追悼活動。
  • 我們經常聽到的英國羅素集團大學是什麼?
    羅素集團簡介 羅素大學集團(The Russell Group)成立於1994年,由英國最頂尖的24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組成,是全世界產生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著名高校聯盟。
  • 遇害中國博士父母抵美:冒雨出席校園追悼會 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師生悼念範軼然(芝加哥大學官網)海外網1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14日報導,中國留美博士範軼然日前在芝加哥遭槍擊,不幸身亡。13日其父母抵達芝加哥,並在14日前往兒子生前就讀的芝加哥大學,身穿黑色羽絨服出席學校舉辦的悼念會。
  • 霍尼韋爾攜手諾獎得主、宇宙胚胎學之父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霍尼韋爾攜手諾獎得主、「宇宙胚胎學之父」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霍尼韋爾與全球知名高等學府合作開展「霍尼韋爾卓越科學與工程計劃」,這已經是霍尼韋爾第11次攜手諾貝爾獎得主走進中國高校該項目為大學生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們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激發他們對理工科的學習熱情,鼓舞他們成為未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喬治·斯穆特教授是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因「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而獲得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項發現是「宇宙大爆炸」理論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明。
  • 諾獎得主門羅作品曾被改編電影 女主獲封影后
    諾獎結果公布後,門羅接受採訪時表示「獲得諾獎不會改變這一決定」。門羅將在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參加頒獎儀式。  此外,《柳暗花明》女主角英國女星朱莉·克裡斯蒂憑藉該片獲得2008年的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劇情類),被封為金球影后。同年,又憑藉該片獲得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編劇薩拉波莉憑藉該片得到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 諾獎獲得者「偉哥之父」:堅持就有成功的可能
    「偉哥之父」費裡德·穆拉德  諾獎獲得者「偉哥之父」鄭大開講  他說:拿諾獎跟創業一樣,堅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可能>  「諾貝爾獎主題月活動」啟幕,還有5位諾獎得主要來鄭州昨日上午,被譽為「偉哥之父」的費裡德·穆拉德教授(1998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走進鄭州大學,以《NO和CGMP信號通路的發現及其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為題,與400餘位師生分享他的科研歷程和最新成果。
  • 「諾獎效應」眾生相:市場貨源缺、翻譯趕進度、書迷追熱點
    她甚至連個豆瓣小組都沒有。在線下,許多實體書店也在幾小時內宣告庫存售罄。「漢德克的書原來就沒有,託卡爾丘克的書在諾獎揭曉後的兩小時裡就全部被買走了。」寧波海曙天一書房門店經理孫常青告訴記者,若是讀者不願意買電子書,實體書怕是要等些日子才會上架。一直到10月25日,距離諾獎結果出爐已經有一陣子,情況似乎並沒有得到太大緩解。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2015年經濟諾獎得主評今年諾獎:隨機對照實驗方法有局限
    【寫在前面】: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獲獎者為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麥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