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學家羅素為何說:中國人非常優秀,不過漢字卻有一個瑕疵

2020-12-05 騰訊網

愛因斯坦和羅素都是西方享譽國際的大師,兩個人也都來過中國,羅素是1920年代的北京,他在北京待了一年之久,而愛因斯坦是1922年到的上海,相對於羅素,愛因斯坦更加受歡迎,整個上海的都因為愛因斯坦的到來而歡呼。

不過愛因斯坦在上海待了幾天就前往了日本,他在日本待了一個多月,回國途中愛因斯坦將這次遊歷上海的經過編寫成日記,愛因斯坦對於中國人的評價是帶著一些白種人眼光,而羅素對中國的評價就十分客觀。羅素不僅在哲學上有著巨大成績,在邏輯學、數學、教育學、文學也都有建樹,他跟懷特海共同編寫的《數學原理》,被公認為是世界數理邏輯的基礎,他的「羅素駁論」推動了20世紀邏輯學的發展。

在中國生活一年,就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性格、中國問題,他同樣也有自己的見解,羅素和愛因斯坦來中國的年代是一樣的,那時候人們思想都是麻木的,羅素也是就性格問題說了三點:貪婪、怯懦、冷漠。這些都是人類的本源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但是羅素卻在思想麻木的人身上看到了中國人傳承5000之久的優點,他說:中國人有一種狂熱,往往都是一種集體的狂熱,但這也是中國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撓的剛強偉力,以及無與倫比的民族凝聚力。

愛因斯坦就中國人的數學給予了否定的評價,羅素卻認為:如果中國有一個穩定的社會和足夠的資金,30年之內中國的科學進步大有可觀,甚至超過我們,因為他們朝氣蓬勃,復興熱情高漲。羅素在中國住了一年,又四處講學,對中國是十分了解的,而他看問題也很準,如今的中國在幾十年迅速發展強大,也只是用了短短幾十年。羅素還在《中國問題》一書當中說中國漢字有一個巨大缺陷。

在羅素眼中,漢字是由表意符號組成,而不是字母。這為什麼會是缺點呢?如今全球的文字都在拉丁化(字母化),唯一保留了漢字只有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當年專家為了走向國際化也是建議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因為字母就只有26個,學起來也快,而中國最常用的漢字有3000多個,它們組成不同的字,將會有不同意思,羅素的觀點並沒錯,魯迅當年也是改革漢字支持者之一,但是魯迅提出了簡化漢字。

在拼音化和簡化下,漢字對中國人來說並不是特別難學,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文化能一直延續下去,我國講究兼容並存,但是對熟知拉丁字母的外國人來說,漢字就跟天書一樣,這跟我們學習英語的時候是一樣的。不過中國漢字比起英文可有魅力多了,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生僻字,還有漢字書法,追溯到古代還有雕版印刷,中國漢字也在不斷地向外普及

相關焦點

  •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漢字有三大「缺陷」,他這麼說有道理麼?
    然而,英國大哲學家羅素卻說漢字有三大「缺陷」,這是怎麼回事?後來,羅素寫了一本叫《東西方文明比較》的書,他曾在書中提到: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身為一個中國人,能被大哲學家誇獎感到十分榮幸,但是,他在《中國的問題》一書中指出的漢字三大「缺點」,卻實在有失偏頗。
  • 大哲學家羅素說:漢字有一個重大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
    比如,他認為,中國文化有三點最重要的特徵,「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過去都未曾有過而為中國所獨有」,即:1.文字由表意符號構成,而不是用字母;2.在受教育的階層中,孔子的倫理學說取代了宗教;對於第一點,羅素認為,中國獨特的文化與以符號構成的漢字有著極大的關係。或者說,漢字本身具有的優缺點,決定了中國文化的某些重要特徵。漢字有什麼缺點呢?
  •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指出:漢字有三大「缺陷」,他具體指的是什麼?
    倉頡創造的象形文字經過幾代又幾代的演變,變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  全世界,漢字是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佔世界23%。隨著外界對中國越來越了解,不少西方人也開始學起漢字,英國哲學家名叫伯特蘭·羅素對漢字也頗有研究。
  • 英國哲學家羅素評價:漢字有三大「缺陷」,這些你認可嗎?
    在這個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並不在少數,但像漢字這樣古老並且仍在使用的文字卻是獨一份的。漢字作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很大,也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但英國的哲學家羅素卻說,漢字其實有三個缺點,他為何這樣說?三個缺點又是什麼?
  • 魯迅提議廢除漢字,羅素卻說:漢字雖有三大缺陷,也有一顯著優點
    就在眾多學者為了「廢不廢除漢字」爭論不休的時候,英國大哲學家、數學家伯特蘭·羅素受梁啓超邀約,在1920羅素在世界範圍內都有極大影響力,195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就被他收入囊中,他對古老的東方文明非常好奇,來華之後受到眾多文化名流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羅素來中國前就讀過唐詩、《莊子》,他不像其他西方學者一樣對中華文明抱有傲慢偏見,他寫的《論自由之路》甚至特意引用中國先賢老子的名句:「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 羅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哲學家
    這是職業哲學家之外的讀者可能不熟悉的,但這也是更能顯示羅素人生之豐滿的一個特別之處:他不僅是一位受到知識大眾熱烈歡迎的思想啟蒙者或哲學普及者,更是一位能滿足嚴苛學術標準的、當代意義上的偉大哲學家。如哲學家艾耶爾所言,「羅素比我們時代的任何其他哲學家都更接近於一種受歡迎的哲學家形象,即能把普遍學問與人類行為導向很好地結合起來。」
  • 羅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哲學家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至於他的教父密爾,也在羅素出生後一年去世。羅素的少年時期,沒有受過學校教育,一直在家中接受輔導。他曾在自傳中提到:自己當時非常孤獨,經常想到自殺,是他對於數學的學習和熱愛才阻止了他。這是職業哲學家之外的讀者可能不熟悉的,但這也是更能顯示羅素人生之豐滿的一個特別之處:他不僅是一位受到知識大眾熱烈歡迎的思想啟蒙者或哲學普及者,更是一位能滿足嚴苛學術標準的、當代意義上的偉大哲學家。如哲學家艾耶爾所言,「羅素比我們時代的任何其他哲學家都更接近於一種受歡迎的哲學家形象,即能把普遍學問與人類行為導向很好地結合起來。」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究竟是哪三個方面?
    人們模仿大自然的「紋理(文理)」,就創造出了我們自己的「文理」,這就是文化;文化的載體,則是漢字。所以漢字是充滿了文化味道的文字。隨便一個字,一個偏旁部首,都可以在真正懂得漢字的人手上變成一個故事,乃至一部史書。不過,西方的文字發展歷史很「特殊」,所以他們不理解漢字的這種特點。英國諾獎得主羅素直言: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指的是哪三方面?
  • 羅素《西方哲學史》是本爛書?
    他給了我一個教書職位,工作不多,報酬不錯。」在9月6日寫給吉爾伯特·默雷的信件中,羅素如此總結了那一場交易。(第278-9頁)到了1942年秋天,羅素可能感覺錢還是不夠花,於是就在外面接了私活兒。資本家不樂意了,心說,我大把銀子養著你,你還在外面偷人?當年年底,巴恩斯基金會致信羅素,通知他已被解聘。
  • 羅素說:「如果有驕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是中國」,你怎麼看?
    其實,羅素身上還有許多的頭銜標籤,如:哲學家,歷史學家、甚至於數學家等等,其涉及的領域諸多。100年前,中國新文化運動興起時,《新青年》就曾為他專門辦過一個號,可見其學術地位非同一般。羅素,可以說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他的一生活得挺長,享年98歲,出生時,我國大清朝的同治皇帝剛結婚。羅素,一生經歷過許多坎坷之事,比如曾公開宣揚反戰思想,並因此而被革了職,罰了款、蹲了大半年牢等等。是的,他是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
  • 有個漢字,2個、3個、4個它都能組字,連一起還是成語,它是誰
    ——《說文解字序》 地理大發現之後,東西方的文明交流日益緊密,漢字,這已經有6000年歷史的古老文字也逐漸被世界所認識「一個字怎麼還好幾個音好幾個意思啊?你們中國人怎麼能熟練使用啊?」 外國人說漢字難學也不是毫無理由的,因為漢字起源就非常古老、意義也非同尋常呀!孔安國《尚書》序記載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什麼意思呢?
  • 羅素預言,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三步走|嘉賓新著先睹?
    中國哲學家梁漱溟先生曾在1972年撰文誇獎「英國哲人羅素50年前預見到我國的光明前途」;但真正體現羅素中國觀之預見性的,還是在進入世界的新世紀以後,尤其在進入中國的新時代以後。 但羅素在這本書中不僅討論了「中國問題」,而且提出了他自己有關中國的一個問題:走出積貧積弱之後的中國,會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時至今日,漢字經過了數千年的流傳以及不斷的完善,如今已經非常的成熟了,其底蘊在全世界都難有文字能夠相比較!然而,在漢字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不能夠說是一帆風順、水到渠成,而且經過了時間的驗證才得以延續至今日!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我們還未進入幼兒園時,家長們就會教我們韻母表和字母表,進入幼兒園後我們就會學習拼音,通過拼音學習漢字,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那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 作為一個中國人,寫好漢字是本分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如果是一個德國人完成了人生理想,我想他首先想到的慶祝方式應該是音樂,正如恩格斯所說,在音樂中德國是「一切民族之王」。  而一個中國古代書生若是金榜題名,他絕對是書寫一手好字。  從審美角度看,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就是文字,一手好字,對一個人氣質修養的提升是是伴隨終身的。
  • 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是童年時期的孤獨,成就了後來的我
    羅素是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分析哲學的創始人,同時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每一個頭銜,都是他人生成就的見證。羅素是一位世紀智者。縱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出生貴族家庭,坐過牢,獲過諾獎,愛過很多人,還收過一個天才學生。
  • 世紀智者羅素:學會享受孤獨,永遠追求愛情,是人生兩門必修課
    本周,我們將共讀羅素的代表作《幸福之路》。想真正讀懂一本書,就要對這本書的作者有充分的了解。開始閱讀《幸福之路》前,我想和大家先聊聊羅素其人。 羅素是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分析哲學的創始人,同時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每一個頭銜,都是他人生成就的見證。
  • 英國哲學大師羅素:老子的睿智將救贖西方文明,人類的希望在中國
    羅素,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為北京大學客座教,羅素在中國遊學一年,於2011年回國後寫成了《中國問題》一書,提出了引發轟動世界的課題:中國人發現了使全世界幸福的生活方式,在西方社會引起中國熱。
  • 日網民:中國人既看得懂日本漢字又能說英語,那不是最強的嗎?
    【觀察者網/肖晟仕 編譯】對於漢字,日本人常懷有一種複雜的情感,既覺得漢字偉大,又覺得漢字難學。在日本,「認識多少漢字」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受教育水平,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可以讀懂較多的漢字。然而,現在的日本年輕人能夠讀懂的漢字已經越來越少,對於中國人的漢字和語言能力,他們內心也是五味陳雜。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我們不幸福的根源是什麼?
    即便發生八級地震,他也不會有任何感覺。此時,他心裡會湧出巨大的幸福感。羅素所說的人不能全身心去做一件事,就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其實正是從反面應證了心流理論。緊接著,羅素總結出人們生活不幸福的兩大根源,一是社會制度,二是心理狀態。而在他看來,後者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前者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