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臨床用血費用直接減免

2020-11-29 騰訊網

國內醫訊

1

北京市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

臨床用血費用直接減免

1月20日起,在北京市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在北京市醫療機構臨床用血,可享血費直接減免服務。此前,無償獻血者用血後減免費用,需到指定地點報銷。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2

孕婦喜怒無常或是「生殖應激」惹的禍

為何孕媽情緒多變,喜怒無常,更易抑鬱?寶寶不開心,媽媽會有啥反應?近日,湖南農業大學文利新教授團隊16年的研究成果「生殖應激假說」和首張「生殖應激」圖,解釋了「寶媽」與「媽寶」的各種「神反應」,這些成果日前發表在生殖與醫學領域權威期刊《生殖》上,為闡釋妊娠期多種經典、重大併發症如妊娠期高血壓症候群、妊娠期糖尿病、產前產後抑鬱症等的發病機理和預防提供了理論指導。

3

內蒙古: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可報銷50%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完善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實施方案》規定,未納入現有門診慢病保障範圍的城鄉居民醫保「兩病」患者,其服用的降血壓、降血糖藥品,門診保障不設起付線,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50%,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為高血壓300元、糖尿病600元、「兩病」並發的600元。

4

藉助「秘密隧道」開闢清除血中致病物新療法

來自福州大學省級腫瘤轉移藥物預防重點實驗室、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的賈力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開闢了一種精準清除血中致病物的治療新模式,即藉助之前發現的一條「秘密隧道」,研發了一種新型智能生物材料作為「運輸載體」,僅需幾小時便可快速將血中致病有害物質運送到腸道中,進而通過糞便排出體外。

5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正在緩緩打開

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日前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的李天晴教授和季維智院士等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首次建立人胚胎三維培養系統,首次系統揭示了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他們所繪製的分子和形態發育全景圖,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為研究胚胎著床後早期發育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6

國產機器人完成首例輔助關節置換術

北京積水潭醫院近日使用自主研發機器人成功完成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這是我國國產機器人完成的首例此類手術。

圖片來源:新京報

自主研發機器人醫生團隊負責人、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主任周一新說,與進口機器人相比,國產機器人不僅精度上毫不遜色,而且還可以為患者設計個性化置換方案。

7

南醫大發現與肥胖相關的炎症「剎車」蛋白

南京醫科大學課題組近日研究發現,巨噬細胞中有一種蛋白,能像「剎車」一樣減輕慢性炎症對機體的損傷,該發現對治療與肥胖相關的代謝性疾病有啟發意義。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8

阻擊超級細菌我國科學家從抗菌肽找到思路

日前,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天然藥物功能蛋白質組學課題組賴仞研究員和張治業副研究員等人設計改造了一種強抗菌活性、高穩定性和低毒性的抗菌肽——ZY4,為應對當前越來越嚴重的耐藥性鮑曼不動桿菌和綠膿桿菌的傳播及感染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候選藥物分子,也為設計高效低毒的抗菌肽提供了參考新策略。

國際醫訊

1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難以估量。

2

既能抗菌又能消炎新型水凝膠可治癒創傷

傷口感染會增加全身性併發症的風險,如敗血症,而且由於抗菌素耐藥性的增加,治療可能會很困難。瑞典隆德大學的馬努基·卜泰等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水凝膠,其中含有一種凝血酶衍生肽,即TCP-25,它可以殺死細菌並減少炎症。

3

AI檢測癌症能力超越放射科專家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了一款特殊的人工智慧(AI)系統,利用大型資料庫評測的結果顯示,其檢測乳腺癌的能力甚至超過了人類放射科專家。該深度學習模型或能推動前瞻性臨床試驗,提高乳腺癌篩查的準確性和效率。

4

殘存多年的化學汙染物仍可對胎兒產生影響

一項新研究表明,土壤等自然環境中殘存數十年的人造化學汙染物一旦進入孕婦體內,哪怕含量極低也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這些汙染物主要包括殺蟲劑滴滴涕(DDT)、多氯聯苯(PCB)、有機氯農藥和阻燃添加劑等。

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育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小兒科》期刊上發表文章說,他們檢測了美國2284名孕婦的血樣,並用B超監測了她們體內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這些女性都在懷孕的頭三個月參與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孕婦血液中汙染物的含量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速度。

5

德研究揭示瘧原蟲對青蒿素的耐藥性機理

青蒿素是現今治療瘧疾的重要藥物,但有些瘧原蟲逐漸對它產生了耐藥性。德國研究人員近日表示,他們找到了惡性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耐藥性的機理,這一發現有助於未來改善針對瘧疾的藥物。

德國伯恩哈德·諾希特熱帶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惡性瘧原蟲體內有一種名為Kelch13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如果變異,就會使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耐藥性。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中國廣播網等)

相關焦點

  • 無償獻血者臨床用血費用將直接減免 | 兒童...
    無償獻血者臨床用血費用將直接減免,河北省明年1月底前實現據悉,國家衛健委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省內用血費用醫療機構直接減免工作。根據各省(區、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情況,北京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和雲南省等省份應當在2020年1月底前全面實現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在省內醫院用血費用直接減免;其他省份(除新疆、西藏外)在2020年8月30日前全面實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快來看!
  • 株洲市各醫院臨床用血費用直接減免手續辦理地址及聯繫方式
    為深入貫徹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在血液管理工作中牢固樹立「以獻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建立「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便民服務體系,現將株洲市各醫院臨床用血費用直接減免手續辦理地址及聯繫方式公布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 世界獻血者日:疫情之下「血荒」了嗎?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信息,在疫情早期和進入中低風險期間,湖北省內挖潛力,積極開展無償獻血招募,各血站調整無償獻血招募模式,利用電話、網際網路開展獻血者招募,通過預約獻血、定向服務、專車接送、加強防護等措施,在保證獻血者和工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血液採集能力。  另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成為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有力武器。
  • 無償獻血不傷身,但這幾類人,真的不適合「出血」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無償獻血人次數和採血量居全球首位,然而,「血荒」現象在全國還是時常出現。為鼓勵更多的人無償獻血,近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了一則關於《開展無償獻血者臨床用血費用直接減免工作》的通知。
  • 北京無償獻血主力為未婚男士街頭獻血比例高
    最近幾天,北京市血庫庫存量已經開始回升,臨床用血緊張情況基本得到緩解,8日是8900多袋,9日是9000多袋,而本市血液庫存標準應在12000個單位(每單位200毫升)。  年年無償獻血,然而大城市幾乎年年出現血液供應緊張,原因何在?記者採訪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血站」: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簡稱北京血液中心),主任劉江表示,流動獻血容易使供血產生波動。
  • 北大教授稱我國無償獻血程序不透明等導致血荒
    有專家認為,公眾獻血熱情的下滑正在倒逼制度的改良,在目前的現狀下,當務之急是改變用血機制,比如增加透明度,釐清費用,真正做到讓無償獻血者放心。 劉明照/CFP  近日,一條求獻血的微博在網上流轉。那是河南人程雲濤發的。他三歲半的兒子保羅患了白血病,好不容易住進北京道培醫院,卻被告知不能手術因為沒血可輸。「保羅的血象已經往下掉了,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險。」程雲濤急得兩天三夜未合眼。
  • 「湖北新聞」冬季來了,臨床用血又……
    到了寒冷的冬季,刺骨的寒風讓人們出門也帶著幾分猶豫,不想起床,不想上學,不想上班……生活有時候可以暫停休整,但生命不能,臨床用血永遠也不會因為冬天的寒冷而停止。一起聽聽血液是怎麼度過寒冬的。「我們獻血點主動延長了一個小時」值班護士告訴我,「希望延時可以等待到更多的獻血者」。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宣傳單卻沒發出去幾張,因為沒有人願意在寒風中多停留一秒,而沒有行人駐足就意味著沒有人獻血。冬季最寒冷的「三九天」,也是江城血液供應最緊張的時期。隨著街頭人流量減少,無償獻血也進入「淡季」;而另一方面,年關將至,許多患者都選擇在年前進行手術,這也無形的增加了血液需求。
  • 【徵文展示】溫暖流進心田 ——用無償獻血的善行義舉傳遞正能量
    然而,朋友及朋友的家人在這之前都從沒獻過血,手術過程中輸血只能自己花錢購買血庫的血用,朋友因為輸血花費了高昂的費用。由於當時血庫配對的血液不是很充足,未能及時進行輸血,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他的朋友後來留下了後遺症。
  • 「擇日」獻血成年輕人時尚 90後獲國家無償奉獻獎
    在大連市血液中心,利用周六休息前來獻血的他告訴記者:「儘管很多年輕人都走進無償獻血的行列,但仍有不少大學生對獻血存在認識誤區。」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讓更多人了解無償獻血的意義。23歲大學生成固定獻血者姚思勤是瀋陽人,上高三時,全國道德模範郭明義來學校做講座,他第一次聽說了「無償獻血」這一神聖的詞彙。報告聽得他熱血沸騰,當時就決定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 泰安榮膺「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十三連冠
    本報訊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泰安市第13次榮膺「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十三連冠的城市。
  • 無償獻血|讓世界更健康
    6、家庭免費用血無償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配偶將會獲得免費用血。本人5年內可享受獻血量5倍、5年後享受等量用血,直系親屬、配偶將享受等量用血。7、免費體檢無償獻血者的血液將進行系統檢驗(快檢、初檢、復檢共3次),檢查項目共8項,即ABO血型、RH血型、血紅蛋白、轉氨酶、B肝、C肝、梅毒、愛滋,只有全部通過合格的血液才能被臨床使用。獻血的九大誤區
  • 熱血傳情,愛潤新生——膠州市心理康復醫院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在每個行業裡,都有數不清的無償獻血者,他們用大愛溫暖了人間。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的身份很「特殊」,不僅能用技術幫助患者祛除病痛,還是無償獻血的中堅力量,他們就是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當前,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保障臨床用血需求,膠州心康人比誰都更清楚,血液之於搶救生命的重要性,於是,便有了他們挽起袖子時的那一幕幕溫暖。
  • 60歲低保戶無償獻血21年 總量超過45000毫升
    圖為:昨日羅傳林領到榮譽證書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李晗通訊員王騰)無償獻血21年,總計147次,獻血總量超過45000毫升,雖然他家庭十分困難,前幾年右腿還因腦梗失去知覺,但他一直堅持這份善舉昨天上午,年逾花甲的羅傳林從武漢血液中心領取了「無償獻血終身榮譽獎」,他本人也成為江城獻血「探花」,獻血總量位居全市第三。羅傳林曾是武漢電錶廠的工人,1996年開始無償獻血,經常參加單位組織的獻血活動,成為武漢血液中心的常客。2001年,因為單位改制,羅傳林下崗回家,目前租住在青山區工業三路,是一名「低保戶」,每月收入不足千元。
  • 北辰區榮馨園社區居民張建欣12年無償獻血111次 挽袖無償獻血 暖心...
    天津北方網訊:12年來,北辰區榮馨園社區居民張建欣一直默默地堅持無償獻血,直到60歲生日的前一天,他完成了人生的第111次無償獻血,也是最後一次無償獻血。
  • 息烽一中在2020年「無償獻血,讓世界更健康」主題徵文活動中,獲優異成績​!​
    無償獻血:你也可以成為別人的英雄2020註定是非凡的一年,疫情下的愛與希望永遠比病毒蔓延得更快,然而我們心中無償獻血挽救生命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依然日月相催。疫情期間,血液是同口罩、藥品一樣重要的生命保障,不少急危重症患者都需要血液救治疾病。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地區的無償獻血人數急劇下降。
  • 宿遷無償獻血三類獲獎人員可享受三項免費待遇
    中國江蘇網11月30日訊 日前,宿遷市衛生計生委、宿遷市紅十字會等八部門聯合發文《關於貫徹落實<江蘇省獻血條例>「三免」待遇的通知》,通知明確,在本省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獎和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獲得者可持《江蘇省無償獻血榮譽證》,在全市範圍內將獲得免費乘公交、免費遊景點、以及政府辦醫療機構普通門診免診察費的「三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