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化發展的基本特徵

2021-01-12 騰訊網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農業生態化發展的基本特徵

農業生態化發展要求將農業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結合起來,既重視農業經濟功能的發揮,又重視其生態功能;它不排斥農業化學製品的使用,但要求合理控制使用,以保障土壤長期地力的發揮、控制面源汙染及保障食品安全;它主張大農業系統,一方面重視從農業生態循環視角構建微觀發展模式,另一方面更重視農業發展中農、林、牧、副、漁業生態協同系統的構建;要求根據地區實際平衡農業產出、資源投入、生態影響三者的關係。其主要特徵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生態循環性。

生態循環農業是農業生態化發展的典型模式,農業生態化發展要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運用系統工程方法,構建物質循環流動的生產模式,實現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以儘可能少的投入,獲取儘可能大的產出。

生態循環包含多個層面,從產業範圍來考察:其一,種植業內部循環,如作物秸稈還田、作物間作混種套種等,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優化利用;其二,農林牧副漁業內部循環,如農牧結合,前者為後者提供飼料,後者為前者提供肥料等;其三、一二三產業內部循環,促進農業生態經濟系統與社會生態經濟系統的結合,在一二三產業內構建生態循環鏈條(黃國勤,2015)。

第二,產業融合性。

產業融合與生態循環存在有機統一的關係,生態循環是產業融合的基礎,產業融合又為生態循環提供了保障。農業生產對象包括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農業產業鏈具有相當的廣度和深度,同時產業鏈內部縱橫聯繫相對緊密。根據農業物質流層級順序和相互之間的容量規模,構建農業產業鏈縱橫聯動機制,通過資源的科學調配和閉環流動,達到在追求儘可能合理產出(包括量、質、結構)的同時,實現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的目標(劉玉升,2015)。同時,農業複合產業體系範圍甚廣,包含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菌菇業等利用動植物自然生長機能提供基礎產品的種養業,以及為產前、產中、產後提供服務的種業、農產品加工業等,還包括其它拓展產業如生態旅遊業等(黃國勤等,2011),農業生態化發展強調第一產業內部、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與協同發展,總體實現種養加、產供銷的一體化趨勢。

第三,結構優良性。

農業生態化發展依賴優良的生產結構,展現在多個層面:其一,物種結構優良,多品種、長鏈條生態循環模式的構建,對物種的豐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時間結構優良,多物種、多模式的農業生態化發展結構,形成了土地利用和農業勞動時間需求的交叉累積效應,能夠保障「超額用季、集約用時」效果;其三,空間結構優良,間作、混種、套種等立體種植模式,能夠實現地上與地下空間的多層次立體使用效果,充分利用光、熱、氣、肥等資源(黃國勤等,2011)。

第四,模式多樣性。

農業生態化發展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強調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圍繞充分用地、立體用光、多層用水、高效用肥、超額用季、集約用工、生態減災等不同要求可以構建複雜多樣的模式。同時,農業部在全國範圍內徵集了370餘種生態農業模式,從中遴選了十大生態農業模式,涉及南北區域、平原草地丘陵、農畜漁業、設施觀光等不同層面、不同區域類型、不同產業的實踐模式。生態農業模式的多樣性也展示出農業生態化發展模式的多樣性。

第五,技術綜合性。

促進農業生態化發展要依託現代技術,強調通過現代技術與傳統農業精華有效結合起來。總體而言,其技術綜合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農業生態化發展模式複雜性及產業融合性決定了其依賴由多項技術組成的複合性、綜合性技術體系;其二,要求實現農業生態技術與現代技術的有效結合,如傳統的間混套作多熟種植技術與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的有效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畜禽糞汙資源化技術、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生態保育技術、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技術、生物育種和汙染生物修復技術等均是其發展所要依託的重要技術。

第六,規模運營性。

農業生態化發展要求和市場環境決定了規模運營特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生態循環鏈條構建、生態循環模式及技術應用依賴於一定的規模效應,對於前者,生態循環鏈條越長、產業間的融合越緊密,越利於資源的閉環流動和農業的高效產出;對於後者,規模化是構建某些生態循環模式或推廣某些生態技術的必要條件,如農場可以採用誘蟲燈等生態害蟲防治技術集中殲滅害蟲,而外部性問題卻使得小農戶之間難以達成一致(蔡昉、王美豔,2016);其二,經營者面臨更高的經營風險,小規模生產者難以承受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成本,同時生態安全食品信任品特性使得小規模生產者同時面臨高額的交易成本,因此,無論從生產還是銷售層面來看,農業生態化發展均對規模化組織運營提出了要求。

第七,生態補償性。

農業具有經濟、社會、政治、生態、文化多功能性,其中經濟功能是核心,也是主導農業發展的基本動力。農業的生態化發展追求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在現行市場體制下,生態功能具有明顯的外部性特徵,若缺失恰當的生態補償措施,難以調動生產主體的積極性。總體而言,促進農業生態化發展要依賴較為完善的生態補償體系,通過市場機制調整或生態補償措施為生態服務買單,從而提升微觀經濟主體的積極性。

第八,產品生態性。

農業生態化發展的產出品是生態食品和安全食品,迎合消費者綠色消費升級趨勢。包含多個層面的意思:其一,生產環節的生態性,農業生態化發展強調生態循環鏈條的構建和複合產業體系的協調發展,生產過程中強調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汙染的低排放,其產品源頭就打上了生態印記;其二,強調生態環保技術的應用,強調對農業化學製品的控制和規範使用,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其三,生態效益附著在生態產品中能夠產生「生態溢價」效應,通過價格機制又將傳導至消費行為中,進一步產生節約消費的效果。

第九,發展持續性。

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農業生態化發展的本質目的,也是其較之於石油農業模式最大的優點。可持續發展特徵表現在自然生產可持續性和社會生產可持續性兩個方面,對於前者主要指農業生態化發展能夠擺脫石化資源限制、保持土壤長期地力、降低汙染排放、促進生態保育,從而實現長期持續生產;對於後者主要指農業生態化發展能夠保障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從而促進人類社會的長期持續發展。

(安根團隊摘自王寶義:中國農業生態化發展的評價分析與對策選擇)

相關焦點

  • 縣委書記李劍青調研生態農業發展情況
    縣委書記李劍青調研生態農業發展情況 2021-01-10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後疫情時代的農業發展
    比如說從這個危害整個人類的黑死病開始,就促進了農業品種的研發。馬鈴薯、番薯產業都是從國外引進過來的。 從過去歷史年代的這個綜合考察來看中國,農耕文明實際上就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基本內容,我們的農商體系早期能夠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而且成就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實際上就是因為我們的農業特別的發達。這個跟人類早期的食物結構有關。
  • 認養農業發展前景廣闊,你不知道的農業發展新態勢!
    提到「認養農業」,盤錦的蟹田大米和塘栖鎮的枇杷經濟就不能不提。盤錦市的「蟹田大米」是他們的主打產品。消費者認養稻田後,可以遠程監控稻米和河蟹的生產,也可親自過去勞作,等稻米成熟之後還能收穫自己認養的大米。
  • 賈躍亭原軍師阿木卸任 「生態化反」徹底結束
    他實際上是樂視「生態化反」和「七大子生態」話術的最初提出者和宣傳者,2016年年初,阿木表示,樂視七大子生態建設基本完成。然而兩年後,樂視的「生態化反」和「七大子生態」廣遭詬病,甚至有觀點認為,這恰恰是樂視危機的根源,而阿木要對此負一定責任。隨著賈躍亭辭去樂視所有職務,阿木的去留也受到關注。媒體最近一次對阿木的報導要追溯到今年4月。
  • 中國休閒農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第一章 休閒農業相關概述中  1.1 休閒農業的概念界定國    1.1.1 休閒農業的內涵解析產    1.1.2 休閒農業產生的動因業    1.1.3 休閒農業的主要功能調    1.1.4 休閒農業的發展意義研  1.2 休閒農業的主要類型網    1.2.1 按區位分類w    1.2.2 按產業分類w    1.2.3 按功能分類w  1.3 休閒農業的基本特徵.    1.3.1 生產性
  • 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
    經過「十一五」的建設,「縣有信息服務機構、鄉有信息站、村有信息點」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國100%的省級農業部門設立了開展信息化工作的職能機構,97%的地市級農業部門、80%以上的縣級農業部門設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機構,70%以上的鄉鎮成立了信息服務站,鄉村信息服務站點逾100萬個,農村信息員超過70萬人。(二)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工業化發展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支撐。
  •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該地區已成為生態保護、農業開發、資源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科研基地,也是生態經濟協同發展的實驗區,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關注。土地鹽漬化,鹽鹼地數量大、分布廣是黃河三角洲的主要特徵之一。農業開發不僅涉及該地區的水資源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河口溼地的保護和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友好、土地資源的高效開發和安全、陸-海統籌發展,也關乎該地區的鄉村振興。
  • 古交市鎮城底鎮臺盤村:林麝養殖蹚出特色農業發展新路
    古交市鎮城底鎮臺盤村:林麝養殖蹚出特色農業發展新路 2020-09-18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調整設施農業用地政策 部分設施農業允許使用永久基本農田
    ,種植、養殖等部分設施農業允許使用永久基本農田。 根據過去的政策,設施農業嚴禁使用永久基本農田。然而,近年來我省農業現代化發展迅速,傳統農業正在向現代農業轉變,特別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程加快,農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農業新的生產經營方式不斷湧現,用地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對設施農業用地管理也提出新要求。目前,全省設施農業用地共92萬畝。
  • 鵬都農牧董事長葛俊傑:農業現代化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
    葛俊傑進一步闡釋了農業現代化特有的反哺效應:「農業產業的現代化還具有精準的反哺效應,它會反過來支持鄉村振興、脫貧扶貧、農村勞動力就業、農業生態化發展、老字號老品牌振興等多個方面,最終強化各個產業同頻共振的格局。」
  • 江蘇徐州: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繪好農業綠色發展...
    65%以上,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3%,描繪出一幅農業綠色發展新藍圖。鄉村休閒旅遊快速發展,2個縣(市)區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3個村先後獲批全國休閒美麗鄉村;近20條鄉村休閒旅遊精品線路先後被部、省推介。
  • 法理思維的基本特徵
    今天,我們對「法理」這個概念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承載良法善治的實踐性價值,推進中國法學轉型升級。「法理」應是法理學的中心主題,並應成為中國法學的共同關注,如今這一主張已經取得了法學界越來越廣泛的認可,中國法學家群體對法理概念的理論自覺已經形成。 正是在把握新時代法理復興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適應良法善治之實踐需要的基礎上,我們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法理研究行動計劃」。
  • 青蛙養殖工作離不開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支撐
    青蛙養殖工作離不開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支撐 來源:壹點網 • 2021-01-06 11:47:30 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當中,新時代的創業者如何能夠有效的定位有把握的創業項目非常的重要,現如今網際網路的發展,創業者可以直接從網上獲取許多的創業信息,怎樣能夠學習到有用的創業知識非常重要
  • 有機農業發展五大趨勢:綠色底色助力安全健康
    作為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業發展歷經了多次變革。近幾年來,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農業的發展,國家在農業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近些年來,農業農村部也在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農業的綠色發展擺在突出的位置,推進減量增效、綠色替代、種養循環、綜合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化肥農藥用的少了,豬圈裡的糞汙變成寶了,秸稈用的更好了,農膜回收率更高了,測土配方、生物飛彈之類的新技術也在逐步的應用。
  • 發展「海水農業」 實現「耕海種洋」
    需要海水農業的基礎和支撐作用,需要從田間走向海洋,需要開發海洋這一片農業發展的「處女地」,需要發展新型的「耕海種洋」產業。  2.海洋科技服務健康的重要途徑  人們不斷地認識海洋,揭示發生在海洋裡的自然現象,並探尋其發生發展規律;人們不斷地探索海洋,查明發育在海洋中的自然資源,並弄清其富集運移特徵,目的都是服務人類社會。
  • 面對「大國小農」的基本農情,如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
    光明網訊(記者 張蕃)1月13日上午,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負責人趙長保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布會上表示,面對 「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注重解決小農戶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把他們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非常重要。
  • 陳呂軍:建設工業領域生態文明 推進工業園區綠色發展
    ,綠色、低碳、循環、生態化發展是其唯一通路。作為本次年會的專題會議之一,工業園區水汙染防治與綠色發展案例專題會於當天下午召開。會議特邀嘉賓清華大學陳呂軍教授作了題為「建設工業領域生態文明,推進工業園區綠色發展」的主旨演講。陳呂軍教授指出,工業園區既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同時也是資源能源消耗、工業汙染排放的大戶,工業園區已成為工業汙染防治和中國溫室氣體減排的主戰場,綠色、低碳、循環、生態化發展是其唯一通路。
  • 【區域認知】區域特徵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84個地理知識大盤點!
    19.某區域農業發展條件的分析一般應按以下步驟進行: (1)從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方面,分析該區域適合發展的農業類型以及適合種植的農作物。 (2)綜合考慮該區域社會經濟條件,如科技、交通、市場等方面,從上一步已確定的農業類型及作物中選取單位產值較高且對當地生態環境基本無害的一部分。
  • 旺鑫生態農業描繪安陸現代農業發展「縮略圖」
    安陸市旺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位於243省道沿線煙店鎮橫路村,北靠白兆山4A級風景區,是孝感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主要從事秸稈秧盤生產、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稻田綜合種養等產業經營。旺鑫生態農業現代農業基地核心示範區公司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開展秸稈秧盤生產加工、稻田綜合種養、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等現代農業綠色發展模式探索,建設集農業科普教育、新特品種展示、休閒觀光體驗、綠色高效生產、化肥減量示範
  • 農業農村部:大力發展鄉村產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原標題:農業農村部:大力發展鄉村產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在1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當前和今後將重點抓好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