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同舟》——三個人和一條狗同遊泰晤士河的故事,妙趣橫生

2021-01-16 清溪草

最近一直在看《三人同舟》的書蟲版,這篇文章是對這本書籍的簡單介紹。

01. 作者與版本

《三人同舟》(Three Man in a Boat)作者是傑羅姆·K·傑羅姆(Jerome·K·Jerome,1895—1927),寫的是一部讓人心情放鬆的幽默小說,曾被英國《紳士》雜誌評為「史上最幽默的50部文學作品」之一。這本書的書蟲版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三怪客泛舟記》。

傑羅姆寫過許多著名小說和劇本,他生於英格蘭的斯坦福郡,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嗜閱讀,代表作品包括《三人同舟》(1889)和《朝聖日記》(1891)等。

這本書的國外版本非常多,可以去搜傑羅姆的英文網址Jerome Society

這是1889年由布裡斯託出版的版本封面,這本書的原版在豆瓣評分9.4,算是很高了;書是關於在泰晤士河划船的故事,是作者和朋友經歷的故事,不過情節頗讓人發笑;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從那些看似荒謬的舉動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三怪客泛舟記》是「一個真實故事的記錄」,但是這樣的世界早已不復存在;那是一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格蘭田園般的生活場景,也是泰晤士河遊覽的經典描述。

2. 摘錄與感悟

這本書會讓我想起憨豆先生。雖然豆瓣評分很高,但是作為書蟲系列,它的知名度,遠遠落後於《簡愛》一類。甚至某個電子書籍網站的統計裡顯示只有我點擊過這本書。

可見它是多麼不受重視!當然條件具備,推薦讀原版,或者外研社翻譯的,情節和細節更豐富。

比如書蟲的(適合初中水平):

"One day I had a little health problem, and I went to the British Museum Library to read about it. I took the book off the library shelf, and I began to read. After some time, I turned over the page and I began to read about another illness. I don't remember the name of the illness, but I know it was something really terrible. I read about half a page-and then I knew that I had that disease too."

有一次我有點小毛病,就去了大英博物館查查醫書。我從架子上拿下書,翻起來。不一會兒,翻到第二頁,又看到另一種病。我記不清叫什麼名字,但我知道是種極其兇險的不治之症。半頁還沒看完,我斷定自己也得了這種病。

原版是這樣的:"I remember going the British Museum one day to read up the treatment for some slight ailment of which I had a touch-hay fever, I fancy it was. I got down the book, and read all I came to read: and then, in an unthinking moment, I idly turned the leaves, and began to indolently study diseases, generally. I forget which was the first distemper I plunged into-some fearful, devastating scourge, I kn「ow-and, before I had glanced half down the list of "premonitory sypmtoms", it was borne in upon me that I had fairly got it."

記得有一次我有點小毛病(據我猜測是花粉熱),就去了大英博物館查查醫書,怎麼治療。我從架子上拿下書,翻起來,把應該的部分讀完了。接著漫不經心地又翻了幾頁,不緊不慢地看看還有什麼病,又看到另一種病。我記不清叫什麼名字,但我知道是種可怕的、毀滅性的疫病。先兆性症狀還沒讀到一半,我就斷定自己也中招了。

書蟲版本接著寫還有其他病症也是,除了一種病之外,他懷疑自己得了所有的病;那一種是什麼病呢?文章沒有提。

而原版裡會提到具體的病症包括傷寒、瘧疾、腎病、白喉、霍亂……他沒有得的那一種病是只有女傭才得的「膝蓋囊腫」。

不過我們既然講書蟲,自然是因為它足夠簡單,幾乎沒有生詞。雖然犧牲了某些細節,但是整體故事邏輯還是很好的。

現在有些人做直播,會放一個小寵物——貓兒、狗兒在旁邊;這個可不是新鮮事,這本書,雖然是三人去划船,但是帶了一條叫做「元帥」的狗(to say nothing of the dog, 不說狗狗的事)。

Montmorency's idea of a good time is to collect together all the most awful dogs he can find and then go round the town, looking for other awful dogs to fight.「元帥」腦子裡最妙的事不過是把所有的癩皮狗聚齊,在城裡瞎轉,找另外一群癩皮狗開戰。

作者寫作的風格,就是論述一件事情的時候,跳躍非常多,特別像電影的鏡頭。比如過水閘的時候,他寫「對我個人來說,我是十分喜歡水閘的。我還想起有一次喬治和我在一個水閘差點惹出禍來……」「他們一旦看見熟人,就會跳出船,躲到樹後面去。我還記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幾個朋友也租了那樣一條船……接著就開始講故事了。

而他的故事充滿了英國式的幽默:在一個酒吧有個魚缸裡面養著一條很大的魚,他們坐在那裡看,結果人來人往,每個人坐下都給他們說,那條魚是自己釣的,然後開始講怎麼釣到的魚的故事。

最後他們頗為懷疑,畢竟一條魚怎麼可能那麼多版本,他們開始懷疑,於是把魚的各種版本講給酒吧的老闆聽,結果老闆聽了,笑著和他們講了他自己釣到魚的故事。最後,魚缸不小心打破了,魚碎成了片——那不是一條真魚。

3.泰晤士河的風光

這次旅行不是橫跨大西洋的冒險,也不是探尋南北極的壯舉,它只是一次兩周的沿河旅行,而這條河就是——泰晤士河,Thames,倫敦就在這條河的岸邊。

對英格蘭來說,泰晤士河就是他們的母親河,泰晤士流域也是英格蘭文化的聚集地,城市如倫敦、溫莎、牛津、亨利、雷丁等。至於沿河航行,倫敦到出海口可以進入郵輪;倫敦到牛津可以進駁船、汽輪等;而雷丁等只能是小船了。

本書提到的三個人坐的船一定就是小型號的了,還需要他們自己拉縴。甚至他們在租船公司見到的「泰晤士河皇后號」(The Queen of the Thames)只是一塊古老的爛木頭。

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因此他們在河裡洗衣服,結果本來勉強能穿的衣服經過在河水裡的一番折騰之後更髒,拿回去給酒店的洗衣工,還需要付3倍的價格才能洗乾淨。

後來遇到清澈的河水,他們認為原因是河裡的髒東西都被衣服帶走了,所以才變乾淨的。因為他們是逆流,很顯然,當時的一些上遊河段沒有受到汙染。

書裡面出現了很多地名、河上水閘的名字,容易繞暈;不過如果看地圖應該更好了解。他們是從泰晤士河的金士頓開始,逆流而上,抵達雷丁,最後返回倫敦。

相關焦點

  • 「攝影藝術要植根於生活」 《關於泰晤士河的故事》學術論壇昨舉行
    昨日下午,由英國藝術家茱莉亞·弗勒頓·巴頓帶來的《關於泰晤士河的故事》學術論壇在麗水市文化館三樓多功能廳舉行,現場吸引了近百名攝影愛好者參加。  茱莉亞·弗勒頓·巴頓1970年生於德國不萊梅,少年時期跟隨家人輾轉生活在德國和美國,16歲時定居於英國。  泰晤士河流經倫敦,是英國第二長河流,也是英國的「母親河」。
  • 「沒有泰晤士河,倫敦好像就不能發生故事」:大河大城的黑暗與美好
    這一叢書曾帶我們去往柏林(《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伊斯坦堡(《伊斯坦堡:面紗下的七丘之城》)、威尼斯(《威尼斯:晨昏島嶼的集市》)和孟買(《孟買:欲望叢林》)……在上海書展上,幾位有著旅英經歷的嘉賓從城市、歷史和人的關係等角度出發,與讀者分享了自己閱讀《泰晤士》之後的感受和思考,他們分別是作家毛尖、電視主持人兼新聞評論員駱新、本書譯者任明及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劭愷。
  • 泰晤士河:如何用照片重現一條河流的過往?
    她是澳大利亞職業遊泳運動員、歌舞明星、電影演員、作家和商人。1905年,時年19歲的她帶著遊渡英吉利海峽的目標來到英國,但嘗試了三次都失敗了。然而,她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在泰晤士河遊泳的女性,從普特尼遊到了布萊克沃爾,全程共27公裡。兩年後,她因爭取婦女穿露膝連體泳衣的權利,在美國被判猥褻罪被捕。
  • 盤點泰晤士河上曾發生過的「老故事」
    提到泰晤士河,你可能覺得,它只是流經倫敦的一條普通河流,但是,在攝影師Julia Fullerton-Batten看來,泰晤士河就代表著倫敦精神。她根據歷史資料,以情景再現的方式,還原了一系列發生在泰晤士河中的故事。
  • 泰晤士河上悽美的愛情
    三是跨河大橋。泰晤士河上共有32座橋梁,其中8座匯集在從威斯敏斯特區到倫敦城的這一中心地段,橋的形狀各異,觀感不同,每座橋都有說不完的故事,不知不覺就開始融入了倫敦古老典雅絢麗多彩的歷史長河中。   3000多年前建造的埃及克婁巴特拉方尖碑被搬到了倫敦,埃及如此珍貴的文物都保不住,讓人搶去了。   從威斯敏斯特橋下,觀看威斯敏斯特宮,由於視點低,宮殿變得更加雄偉高大。
  • 何懷宏:泰晤士河曾千帆競發,這裡有文明演變的風景
    近代以來,三位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維多利亞、伊莉莎白二世是英王中分別在位最久的時期,也可以說是英國最好的一些時期。正如前述,一種特殊文明是有可能在衝突中滅亡和消逝的。但英倫文明獨特的地方就在於:經過了前此種種內外衝突和磨難,它並沒有消失,而且豐滿壯大。
  • 讀城倫敦,從泰晤士河講起
    泰晤士河是英格蘭最長的一條河流,全長346公裡,橫貫倫敦與沿河十多座城鎮。阿克羅伊德在《倫敦傳》中指出泰晤士河在倫敦城裡的支配地位早在羅馬人來臨之前便已深入人心。據說2000多年前羅馬人最終選定倫敦現在的位置造城,正是因為這裡的河道窄而深,既是天然的港灣,又是建立攻守之地、掌握對泰晤士河控制權的首選。這一選擇成就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泰晤士:大河大城》歷史敘述的起點。
  • 泰晤士河其實是「袖珍」河流
    提到歐洲的著名河流,很容易想到英國的泰晤士河,似乎泰晤士河是一條大河。其實,名氣和大小不一定對應,泰晤士河雖然是英國最大河流,但是在歐洲,恐怕就只能算做一條「袖珍」河流了,當然這是從河流的徑流量來算的。
  • 「個人意見」《一條狗的回家路》:小狗尋找主人的「奧德賽」
    《一條狗的使命》的爆火,讓「萌寵電影」再度成為市場上的一匹黑馬。在這樣的影片中,並不需要對故事進行太多複雜的設定,也不用投入巨資展現豐富的視覺奇觀。怎麼吸引觀眾?萌即正義。1月18日上映的《一條狗的回家路》,號稱是《一條狗的使命》的姊妹篇,雖然兩部影片在故事上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但在寵物狗的呈現上,兩部影片也算完成了某種呼應——都是狗與主人錯過之後的重逢。在《一條狗的回家路》中,因為丹佛當地政府養犬規範,小狗貝拉被判定為不能出外遛狗的品種鬥牛犬,必須離開主人家去往六百公裡之外的城市。
  • 為何本人認為《一條狗的使命》不如《忠犬八公的故事》來得震撼
    可是昨天晚上,無意之中在土豆視頻瞎逛,無意之中發現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一條狗的使命》。而這部電影之所以會吸引我,本能的選擇去看,只因為名字中有個「狗」字。坦白地說,看人看多了,有時候覺得動物更有意思,比如熊貓,又比如狗。
  • 一條狗的使命講的什麼故事 最後結局是什麼寓意深刻
    電影《一條狗的使命》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引起大家好奇不已,一起來看看《一條狗的使命》的主要故事內容和最後結局是什麼吧!    《一條狗的使命》以狗狗貝利為第一人稱,主要講述了同一條狗狗,四個不同的狗生的故事。
  • 倫敦泰晤士河沿岸,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歷史故事在這裡上演
    泰晤士河作為倫敦最大的河流,在英國發展的各個時期都有著運輸,交通等至關重要的左右。小魚兒也會在往後的文章裡,會一直沿著長長的泰晤士河為大家介紹倫敦的各個景點。倫敦塔外圍最外圍的幕牆和塔樓呈現白色,所以現在也被叫成白塔(white tower)。白塔是一個三層的諾曼式建築,在倫敦塔的四角都建有塔樓,高4.6米,裡面還有兩層的聖約翰敬拜堂,小魚兒聽說這可以算的上是最古老的教堂了。白塔城堡內部還有叫做血腥塔的塔樓(bloody tower),之所以被叫做這個名字和倫敦塔內部的歷史血腥事件分不開。
  • 泰晤士河寬度決定倫敦位置
    在它的北側,是政治中心白金漢宮和唐寧街10號;是商業中心牛津街,邦得街,哈羅德百貨商場;是文化中心萊切斯特廣場和大英博物館……  幾乎倫敦所有的傳統名勝,以及眾多火車站都集中在河北邊。如果你對倫敦的歷史文化感興趣,遊覽的話基本不用過河。對「老倫敦」來講,南岸可以說是老城市的郊區。  不過,憑心而論,泰晤士河南岸是非常漂亮的。
  • 地圖看世界;泰晤士河是英國的母親河
    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河流,因為它是一部流動的歷史。「泰晤士河的河水不僅哺育了英國的資產階級,也為倫敦工人開闢了一條謀生之道……。從這兒輸送出去的,除了汽車、發電機、冰箱、『老頭牌』刮鬍刀片以外,還有英國的炮艦。」
  • 劇情電影《一條狗的使命》:又是一部人與狗的故事!
    電影以一隻狗的輪迴為引,在五世輪迴中,其最為著重的一世近乎佔據了過半的篇幅,而最短的一世作為開頭又僅只有寥寥數筆,但不論是佔據了最大篇幅的一章,還是如白馬過隙的伊始,卻都巧妙的形成了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裡拉斯·霍爾斯道姆展現出了他比《忠犬八公的故事》還要強大的野心,他所寄望的不僅只是想講好一段感人至深的人狗奇緣,而是真正讓人能在感動之後關注到這個對人類最為忠實的群體
  • 泰晤士河,為什麼會被人視為一面道德的鏡子?
    超過 95% 的泰晤士河水的能量消失在河的湍流及各種摩擦之中。 泰晤士河流淌的方向因此是具有狂想性質的。人們也許會認為它應該往東流,但它拒絕任何簡單的猜想。它在亨利的上方和特丁頓那裡流向東北方,在阿賓登上方流向西面,在庫克姆那裡流向南面,在馬洛和金斯頓上方流向北面。這些都與它變化多端的曲線有關。
  • 《一條狗的回家路》狗狗不顧一切回家的故事,治癒人心
    《一條狗的回家路》狗狗不顧一切回家的故事,治癒人心《一條狗的回家路》一部感動人心的電影,看的時候我就想到了杭州的打狗事件,就是不管你是不是流浪狗,都殺掉的那件事。這部就是講述了那個地區不能養這種狗,於是狗主人把狗放去寄養,然後狗子不顧一切回了家的故事。
  • 一條狗的守望——《忠犬八公的故事》
    它的故事真實的發生在日本,以它的故事為藍本的電影有日本與美國兩個版本從古就有『人死如燈滅』的諺語,我們這短暫的一生總是痴情的希望,有那樣一丟丟自己來過的痕跡。當自己消失在這人間,可還有誰記得自己曾來過呢?是不是新人代舊人呢?
  • 謝娜點名和吳亦凡同遊,穎兒害羞兩眼放光,應採兒的表情亮了
    在這個欄目中,有四位女嘉賓需要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而這四位女嘉賓的老公有三位則需留在觀察室看自己的老婆吃吃吃玩玩玩,然後還要點評。但在下一期節目中,喜歡八卦的觀眾千萬不要錯過。因為在下期節目中,四位女嘉賓需要到歐洲去旅行,並且還會有一位男嘉賓隨行。大家都知道,這四位女嘉賓都是已婚,並且都有了自己的寶寶,讓他們的老公在觀察室看著自己的老婆和帥哥同遊浪漫的歐洲,他們將會是什麼反應呢?
  • 倫敦泰晤士河邊的歷史愛好者
    在加拿大河岸泥土中翻找,你只能在被衝走的瓶蓋和啤酒罐中找到一條丟失的項鍊。但是沿著倫敦泰晤士河尋找,你很有可能會發現一段古老的歷史。The Thames is dubbed as the "mother" river in 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