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流浪乞討人員營造溫馨家園

2020-1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呂景華

近年來,山東省鄒平市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攬全局、建隊伍、強服務、送溫暖,在救助服務、醫療救助、尋親返鄉、落戶安置等方面摸索出一套經驗和做法,為流浪乞討人員營造溫馨家園。截至10月底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00人次。

完善聯席會議制度,總攬全局統籌推進

為進一步提升救助服務質量,市民政局、政法委、公安局等12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印發全市開展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流浪乞討人員合法權益,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

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出臺《關於加強和改善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強對救助管理工作的領導,夯實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明確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民政負責人靠前指揮,強化政府在設施建設、資金保障、人員配備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導作用,細化責任追究措施,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建立完善以市政府分管領導為召集人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公安、衛生、城管、交通、財政、編辦等多部門配合,定期調度部署工作,同相關部門密切協調配合,齊心協力同抓共管。

協調財政多方盤活資金,自2019年開始每年市級財政增加50萬元專項資金,專門用於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今年還購買了流浪乞討救助專用車,配置統一制式服裝,大大提升了救助效率。

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救助管理服務水平

按照市編辦文件,嚴格落實編制,將鄒平市救助管理站增加到6個編制,並設置多名社工崗位。要求每個鎮(街道)配備一名救助管理員,由鎮(街道)民政辦主任或民政工作人員兼任,目前858個自然村都配備了一名救助管理協理員。

今年7月,為給流浪乞討人員更好地提供救助服務,市救助管理站誠聘「特邀監督管理員」6名,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黛溪派出所指導員、市人民醫院醫務科副主任、鄒平年輪律師事務所律師、鄒平聖豪時尚廣場店長、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大隊隊長組成,對救助管理工作實行全方位監管,確保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無縫隙開展。除此之外,還在全市主幹道和人員密集的地方,以及各鎮(街道)商場門口、繁華街道路口,設立救助引導牌30多塊,方便求助人員及時求助。

不斷提升服務,給流浪乞討人員以溫暖

利用四級網絡體系對全市村莊可能隱藏的流浪乞討人員進行全面排查,橫向到邊界、縱向到村莊,確保無死角、不落一人。對排查出的流浪乞討人員定期入戶走訪並掌握其生活情況,加以幫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共撥款十多萬元,要求每個鎮(街道)為存在外出流浪傾向的人員提供救助食品、救助物資和防疫物資,並落實幫包責任人,定期走訪探視,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將落戶安置的流浪乞討人員全部集中安置到市九戶鎮敬老院。為便於管理,在院內設立一處封閉區域,設有涼亭、果樹和活動場所,走廊用鋼化玻璃進行封閉,並且安裝監控,全方位、無死角地掌握安置人員的生活狀態,每個房間設備齊全且乾淨整潔。所有無法查明身份的長期滯留人員全部按照規定辦理戶籍,納入特困供養保障範圍並安置到位,至今已累計落戶安置20餘人。

為體現黨和政府對社會最邊緣、最底層人群的關懷,所有長期滯留人員,在落戶時月份和日期均選為7月1日,並在「七一」這天,為落戶安置的流浪乞討人員過一個「特殊的生日」。為彰顯黨的關懷,落戶人員起名原則為三個字:男性姓「鄒」,女性姓「梁」,體現梁鄒大地對流浪乞討人員的關愛;第二字為發現地鎮(街道)名稱的首字,方便安置人員尋親工作;第三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中的一個,體現黨的關懷。

踐行初心使命,助流浪乞討人員圓回家夢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對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事關社會穩定之大局,每一個從事流浪乞討救助的工作者都要以「善心、愛心、熱心、耐心、盡心」對待每一位流浪乞討人員,盡力幫他們回到親人身邊。

今年4月7日,市救助管理站接到派出所電話,稱發現一名自述姓名為薛某的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籍老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將其接回站裡,通過公安系統身份查詢後並未發現此人信息,後經進一步了解,因其外出多年未歸,戶口已被當地註銷。由於老人身體不好,工作人員將其送往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查出患有糖尿病、大三陽、泌尿系統等多項疾病,左腳已嚴重壞死,需要做截肢手術。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細心照顧,老人的身體、精神狀態都有所好轉,體重也比入院時重了好幾斤。9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好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用新配置的流浪乞討救助專用車,邀請一名專業護士和醫務人員,一同跨越7省市、行程2200餘公裡,護送老人回家。當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告別離開時,薛某握著站長的手哽咽地說:「感謝你們,感謝黨、感謝政府……」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27)


相關焦點

  • 天門近百名愛狗人士為流浪狗營造溫馨家園
    連日來,為保障市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維護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市城管局對城區流浪狗進行捕捉,並由市政府出資設立流浪狗救助基地,對流浪狗進行集中收容。與此同時,近百名愛狗人士通過微信集結,為流浪狗募集食物、資金,並輪流值班提供關愛服務,為流浪狗營造了溫馨家園。
  • 珠海市救助站為流浪乞討人員送溫暖
    近日,珠海市救助站積極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為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送上溫暖和關愛,確保他們順利過冬。據了解,為應對寒冷天氣,珠海市救助站增添了毛毯、棉被等防寒物資,製作了街頭流動救助巡查路線圖。
  • 貴州省部署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寒冬送溫暖」行動
    央廣網貴陽12月3日消息(記者孟海)據貴州省民政廳消息,近日,貴州省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下發通知,明確在全省部署開展「寒冬送溫暖」行動,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溫暖過冬。一是建立健全主動發現機制,確保及時發現及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要通過加強街面巡查、廣泛動員基層幹部和相關人員加強排查、主動報告、暢通發現報告和求助渠道等措施,進一步編密織牢流浪乞討人員排查發現工作網絡。二是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快速妥善處置受助人員。
  • 心裡只有對流浪乞討人員的真情實意
    張麗超 宋雅迪「讓流浪乞討人員回到親人身邊,是我們的心願,也是我們始終不渝的追求」,這是河南省南陽市救助管理站站長杜東昇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杜東昇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他的心中沒有名與利,有的只是對流浪乞討人員的真情實意。
  • 流浪乞討人員落戶天津,媒體:為邊緣人群兜底彰顯城市的溫度
    天津民政官微 圖「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11月4日消息,「這些落戶天津的流浪乞討人員,雖然人生經歷不同、各有各的不幸,但大多像祝酉晴一樣身心並不健全,有的人患有智力障礙、阿爾茲海默症、精神疾病,有的人則身體殘疾,無法給出自己姓甚名誰、家住何方等有效信息。」2日,新華每日電訊報導了《無家可歸的「無名氏」變身享有社保的新市民,193名流浪乞討人員落戶天津》的故事。
  • 「關愛流浪乞討人員寒冬送溫暖」倡議書
    廣大市民朋友們:寒冬已至,大足區救助管理站為及時救助陷入困境、居無定所、迷失走散、流落街頭的生活無著人員以及流浪未成年人,幫助其解決燃眉之急,讓他們在寒冬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的關愛,向全區廣大市民發起「關愛流浪乞討人員寒冬送溫暖」倡議書:廣大市民在大足區境內發現流浪乞討人員時,應當採取積極幫助措施,告知、引導其向大足區救助管理站求助
  • 昌吉州出臺方案加大對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力度
    中國昌吉網訊(通訊員盧華、周玉明、牟嶸)近日,州民政局聯合11個部門出臺了《關於開展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加大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力度。
  • 34名流浪乞討人員落戶海門 享受「三無人員」供養標準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區民政局築牢兜底保障網,34名流浪乞討人員落戶海門成為新市民,讓城市邊緣人群「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記者昨日從區救助管理站了解到,就在本月初,34名流浪乞討人員拿到了他們新的身份證。  2014年,海福玉在路邊乞討時被區救助站工作人員發現,因存在智力缺陷,無法進行溝通,於是救助站工作人員先將海福玉安置在救助站。
  • 臨淄:「寒冬送溫暖」 全天候救助流浪乞討人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記者從臨淄區流浪乞討救助工作暨寒冬送溫暖專項行動動員會上了解到,為確保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服務,保障流浪乞討人員順利過冬,我區啟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
  • 連雲港四級聯動 鋪就流浪乞討人員溫暖回家路
    【連網】觀摩新海街道西苑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乞討人員寄養點、市社會福利中心「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區和流浪乞討人員寄養點,參觀「致敬70年、奮進新時代」民政工作回顧展、市智慧養老平臺和養老服務體驗館……昨日下午,市民政局「開放日」活動行程滿滿,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深入民政體系,體驗民政服務機構的工作流程和服務過程。
  • 貴州省部署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寒冬送溫暖」行動!
    貴州省部署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寒冬送溫暖」行動!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進一步做好嚴冬季節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
  • 為讓流浪乞討人員的回家路更溫暖 連雲港探索形成四級聯動工作機制
    觀摩新海街道西苑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乞討人員寄養點、市社會福利中心「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區和流浪乞討人員寄養點
  • 193名流浪乞討人員將落戶天津
    【193名流浪乞討人員將落戶天津】記者從天津市民政局獲悉,近日,該局事業處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總隊領取了193名流浪乞討人員的落戶通知書。這193名「無名氏」,自身表達能力存有障礙,經多方尋親無著,成為長期滯留在市、區救助管理站內的特殊困難群體。
  • 貴州多地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行動
    記者從貴州省民政廳獲悉,為進一步做好嚴冬季節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近日,將在全省部署開展「寒冬送溫暖」行動,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溫暖過冬。愛心救助暖心回訪(黔南州)流浪乞討人員是最邊緣、最脆弱的特殊困難群體,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增強工作緊迫感和責任感,抓緊抓細抓實「寒冬送溫暖」行動,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溫暖過冬。
  • 為流浪乞討人員構築「溫暖之家」 合肥救助站專項救助行動落下帷幕
    2018年11月至今年3月,在為期4個多月的專項救助行動中,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297人次,發放棉被152床,棉大衣352件,棉衣棉褲152套,棉鞋268雙。剛剛過去的那個冬季,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在全面貫徹社會化、規範化、信息化救助服務理念的過程中,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在寒冬中築起了一個「溫暖之家」。
  • 山東:寒潮來襲,繼續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通訊員 吳兆慶為確保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服務,保障流浪乞討人員順利過冬,維護其基本權益,1月5日,省民政廳下發《關於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繼續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
  • 安順市救助管理站:給街頭流浪乞討人員一個溫暖的家
    近日,天氣寒冷,為了給街頭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一個溫暖的家,安順市救助管理站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並與公安機關、城管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配合,對安順兩城區主要街道及車站、廣場、集貿市場、河道、天橋等處開展巡查救助,給流浪乞討人員送禦寒物資,對符合救助條件的人員給予救助。
  • 杜東昇:踐行救助使命,守護流浪乞討人員的平安
    央廣網南陽1月6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實習記者 程海舟)「讓流浪乞討人員回到親人身邊,是我們的心願,也是我們始終不渝的追求。」這是南陽市救助管理站站長杜東昇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他的心中沒有名與利,有的只是對流浪乞討人員真情實意的守護。
  • 防控疫情:深圳福永拉網式救助流浪乞討人員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加之春運回程高峰到來,人員流動明顯增加,疾病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深圳寶安區福永街道社會事務辦作為一線窗口單位,為保障救助人員和工作人員雙安全,加強應急值守,配強人員力量,嚴陣以待做好防控工作。
  •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概念明確界定 - 新華網-大連頻道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