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請到福建來吃湯圓,有豬有狗有雞有鴨有客鳥

2020-12-07 草草啖鹽說蜜

冬至,福建人稱為「冬節」,過節要有儀式感,大中華乃禮儀之邦,每個節氣都有一定的典禮秩序。

八閩大地遠離政治中心,山高皇帝遠,要不是明朝那會兒的倭寇騷擾,中原政權交替的打打殺殺根本沒我們福建什麼事,這倒是很好地保存了老祖宗交代的禮儀。

現如今,北方人持無神論者眾多,沒有祭祀,過節的食物也就單調得除了餃子還是餃子。而福建,過冬至,祭天奉祖,家族團圓,好不熱鬧。我今天就列舉福建沿海的三大地區過冬至的習俗,真是好吃又好玩。

一、泉州冬至碨米絞粹搓紅丸

「咱厝人,冬至時,碨米絞粞搓紅丸。搓糖粿,無稀奇,捏豬捏狗捏金魚。做雞仔,雞袂啼,落水要撈舉笊籬。囝仔人,勾勾纏,想吃你得敢赤鉗。野答工,逗支持,阿母挱啊一半暝,敬祖先,望新年,保庇平安趁大錢。」

這首閩南童謠估計很多朋友都聽不懂,它描述的是閩南過冬至的熱鬧景象。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不知道什麼是「碨米絞粞」,「粞」是「糯米粉」,如今的糯米粉都是「絞」得好好包裝得美美的,哪裡要「碨米」?而我們小時候,一年到頭盼冬至,不但有好吃的,「碨米絞粞」其實也很好玩。

冬至前一天,老娘將浸泡好的糯米拿到有石臼的地方去磨成粉漿,這就是「碨米」,然後拿回家搓成紅丸。

話說「平時都要做粿,哪有冬至不搓丸」,這個搓丸,就是搓湯圓。泉州人一年要吃兩次湯圓,正月十五元宵圓,這是「頭圓」,而年底的「尾圓」就是冬至丸了,有頭有尾一年就圓滿了。

這頭尾二圓,吃法大不相同。頭圓的元宵圓,不用搓,先將花生芝麻冬瓜糖組合的餡料做好,程序相當複雜,一般泉州人過年前就已經用專門的工具敲好,待正月十五時,一層一層地滾上糯米粉,元宵圓是用滾;而尾圓的冬至丸,做法沒那麼繁複,卻是求個大團圓的意思,要一家子圍在一起搓,搓成的丸子有兩種顏色,原色白嫩嫩,紅色喜洋洋。

恍然間回到了小時候,冬至的前一夜,老娘將粞和好成團,然後我們一大家子圍在一起搓,老爹手巧,捏雞捏狗捏金魚,捏什麼像什麼,而我們,只能捏寶塔,寶塔一層一層往上搭,生活也一步一步往上爬......

二、莆田冬至大如年

縱觀全國各地,冬至最為熱鬧的地方當屬福建莆田!

莆田人說:冬至大如年!冬至暝大過年三十,而冬至早則大過正月初一早!

一個「大」字,體現了莆田人對冬至的重視。所有在外打拼的莆田人,這一日都要往家趕,祭天祈福、掃墓拜祖,少不得一大家子團團圓圓。

家中女人都要穿紅衣,家家戶戶準備祭天拜祖的禮儀。家中廳堂擺上供桌,供桌上是福橘插福祿壽紅花三春、十雙筷子、一排生薑和一塊板糖。

然後炸豆腐、做番薯、蒸紅團白團。

冬至暝,也就是冬至的前一夜,要搓丸子,搓一大簸箕的丸子,然後捏金元寶、金錢臼、捏豬捏狗捏小貓,捏得家運通達、人丁紅火,六畜興旺。

還得捏一些豆粒大的小丸子,俗話客鳥丸,扔至厝頂,招來小客鳥,一群喜鵲叫渣渣,以示好事臨近。

「愛吃丸子天不亮」,小孩子都等不得天亮,大人們就將丸子下鍋,三兩片生薑,一點板糖,甜滋滋下肚,等待天明。

三、福州冬至搓米時

省城福州不僅是福建省的行政中心,在吃貨的眼裡,最重要的是閩菜的發源地,福州的美食超級多,不僅有名揚四海的魚丸、太平燕和佛跳牆,還有鼎鼎大名的撈化、鼎邊糊、海蠣餅、芋泥、鹹時、光餅、千頁糕、荔枝肉等,真是數不完道不盡一說就想流口水呀。

小時候居住的機關大院,隔壁鄰居就是福州人,遠親不如近鄰,以前的人心善,鄰居情誼特別醇厚,只要他家福州來人,我們就有福州美食可吃,所以自小就對福州的人文歷史、美食民俗深為喜歡。

記得當年冬至我們在搓丸的時候,福州鄰居也搓丸,但他們稱為「搓米時」,泉州莆田地區的人是吃湯的,而福州鄰居是幹吃。

我覺得「米時」有點類似餈粑,但據福州依姆說,這和餈粑不一樣,因為餈粑是熟糯米搓成圓再裹粉,而「米時」,則和廣大的福建人民一樣,先將糯米磨成粉漿,然後一家子圍在一起搓丸子,吃的時候,煮熟再滾上豆粉、花生碎等。

福州人很好客,每一年的冬至,我們都會吃到「米時」,而我的福州鄰居也會吃到我們那個大院裡泉州、莆田的紅丸以及小豬小狗小雞小鴨和小客鳥。

其實我們大福建人都很好客。這個冬至就請到福建來吃湯圓吧,有豬有狗有雞有鴨有客鳥。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歡迎你來,喜歡就點讚、轉發、評論。圖源網絡,侵權請告知。原創文章,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

相關焦點

  • 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 閩南人吃湯圓拜床母趣多多
    泉州掃墓習俗有別 有的在三月初三有的在冬至泉州吃湯丸閩南有句諺語:「未冬節著要搓圓,無講是冬節。」閩南人吃丸子的節日,一年共兩次,元宵吃「上元丸」(年初的「頭丸」)、冬至食「冬節丸」(年末的「尾丸」),寓意著頭尾都圓滿,一年到頭順順利利,團圓美滿!說起冬至,閩南人都知道它是吃「湯圓」和祭祖的節日。
  • 冬至大如年!吃餃子還是湯圓,終於被一張圖神終結!廈門人吃的是…
    每到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的爭論又開始無休無止各地還是以吃湯圓為主冬至湯糰又叫「冬至團」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薑母鴨。對有此類問題的市民,如不注意飲食,就很有可能會讓炎症復發,甚至出現急性重症膽管炎,進而引發膽源性胰腺炎甚至休克等。說完了廈門,我們再來看看福建其他地方冬至都會吃些什麼
  • 冬至美食都有哪些?你只知道餃子和湯圓?快來看看9大傳統美食!
    其實冬至的美食,  遠不止餃子、湯圓,  各地都有自己的傳統美食,  有很多都是第一次聽說。  1、餃子:  聽過這首民謠——」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嗎?每年冬至這天,在北方吃餃子是一個傳統習俗。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冬至食物南北方有哪些差異 冬至吃哪五樣東西
    冬至食物南北方有哪些差異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那麼冬至吃餃子混沌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
  • 【冬至習俗】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泉州人吃冬至圓拜床母趣多多
    明天就是冬至日了,在閩南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這一天,北方人吃水餃,南方人吃湯圓閩南人吃冬至丸。
  • 本周天氣可能又要大反轉 今天又逢冬至 你吃湯圓了嗎?
    有人開玩笑說,過新年長了一歲,過生日長了一歲,這吃了湯圓,又長一歲,這一年要是長三歲,情何以堪啊!不過,這也讓人思考,這吃了湯圓,為何有「長一歲」之說呢?史料顯示,上古的夏殷周時代,對「正月」的具體時間安排是不一樣的。
  • 冬至吃什麼?10種冬至傳統美食,每一種都讓你隔著屏幕流口水!
    的確,在大冬天應適當多吃些溫熱性的食物,如韭菜、大蔥、牛羊肉等動物類食物,有助於溫陽保暖,利於養生。不過,若本身就有「上火」的情況,則不宜過度食用溫熱食物。2、湯圓關於冬至日的飲食,南北方習俗不同,北方通常要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則有吃湯圓的習慣。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 冬至全國各地的人都吃什麼?不只是餃子和湯圓,看看這些食物吧!
    冬至時節,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吃的也不盡相同。我們來看一看不同的地方在冬至都有哪些飲食習慣吧,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湯圓上海:湯圓每到冬至,上海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江南一帶也大多吃湯圓,有些地區也把湯圓叫做「冬至團」。湯圓象徵著團圓、和諧、吉祥等,還可以用來祭祖、送親朋好友。
  • 冬至吃湯圓,團團圓圓,吃了湯圓大一歲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江南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湯圓,取其團圓的意思。
  •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大如年」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習俗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冬月)十六,冬至,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標誌著冬天的來臨,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同時,冬至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一陽節」或「亞歲」。此外,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冬至的日期是每年的幾月幾日?冬至具體是什麼含義,有什麼習俗?為什麼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冬至美食遠遠不止這倆
    而每年今日的朋友圈裡,似乎也會有一場熟悉的「餃子or湯圓」的「掰頭」,別有一番趣味。但其實,冬至美食的名單裡遠遠不止餃子和湯圓。下面,就讓我們在冬至日來一場全國巡禮,看看各地獨特的冬至美食~就算「冬至大如年」,也不能一統江蘇。當蘇州人排隊拷冬釀酒的時候,南京人「燒包數九吃豆腐」。南京人會準備紙錢和金元寶在冬至傍晚燒給先人,希望祖先們在另一個世界實現財富自由。回家喝上一碗老母雞湯,吃一塊小蔥拌豆腐,據說這是為了表示自己「一清二白」沒有貪汙。南京人還重視進補,有「一九一隻雞」的說法,他們會從冬至日開始每九天都吃一次母雞湯。
  • 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這6種難以忘懷的傳統老味道,你還記得嗎
    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這6種難以忘懷的傳統老味道,你還記得嗎?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吃水餃民間有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每逢冬至日,餃子是必不可少的傳統食物。而且這天吃的餃子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羊肉餡的餃子,因為羊肉性溫熱,可起到溫陽驅寒的效果。羊肉湯在北方地區,冬至除了吃水餃,山東還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因為北方大都把溫補的羊肉視為冬天進補的最佳選擇,冬至吃了羊肉湯,整個冬天都不怕冷了。因此冬至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糯米飯古人認為冬至日要吃赤豆糯米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 元宵節吃湯圓還是元宵 湯圓和元宵區別不同有哪些
    元宵節吃湯圓或是元宵,是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但依然有很多人分不清這兩種食物。元宵節到底吃元宵還是湯圓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元宵和湯圓究竟有些什麼區別吧!還有,元宵節吃元宵湯圓的由來傳說。  》》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  》》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大全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美食大搜羅
    kmS瀟湘晨報網  海南:冬至掃墓祭祖吃團圓飯、甜丸kmS瀟湘晨報網  海南島漢族居民主要從內地不同地域和不同歷史時期遷徙而來,繼承祖先的傳統風俗不盡相同,因此海南部分地區有冬至掃墓的習俗。冬至掃墓,要殺雞、宰鴨,全家族人都回來利用冬至團圓,聚在一塊吃團圓飯,團聚祭祖,很隆重,像過年一樣。
  • 在廣東,總有一種食物會讓你懷念!
    在廣東,總有一種食物會讓你懷念!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廣東的美食。作為一個糧食大省,怎麼可能只有幾種糧食就夠了呢?有些廣東菜可以在其他地區吃,但更美味的是,只有在廣東才能吃哦!就像這個什錦豬肉湯。去過東南亞國家的朋友們應該對當地的湯粉有很好的印象,而且經常看到很多人對南越河粉的戰略嚮往不已。
  • 全網都被刷屏的「湯圓餡餃子」,原來出自有吃必應韓小浪
    僵持多年的南北兩派「餃子vs湯圓」pk大賽,終於在今年迎來了happy ending,人們再也不用糾結「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了! 這款引發全網「真香」感嘆的湯圓餡餃子,就出自西瓜視頻上目前正在進行中的【有吃必應·14天真香挑戰賽】系列中的「冬至餃子餡測評」特輯,發明者就是西瓜獨家籤約作者韓小浪。 這位被粉絲親切稱為「小浪哥」的美食創作人,是一位硬核的吃貨,只要粉絲敢推薦,他就敢幫粉絲試吃各類新奇有趣的美食,實力演繹了「有吃必應」。
  • 冬至吃什麼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為什麼要吃餃子由來
    冬至美食,你知多少  北方 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 今日冬至,餃子、湯圓、羊肉,你想吃哪一個?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這一天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所以,過去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生活在重慶的你,冬至這一天會吃什麼呢?  「新重慶人」提前三天包好餃子  和許建新提前三天包餃子不同,老家是浙江遂昌的於歡提前準備了10盒湯圓。  「我們家的習慣是吃湯圓,所以提前買了一些,我平時早上也會把湯圓當早飯吃。」